研學旅行流水記之三:參觀湘江戰役紀念館,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2020-10-30 伊人獨酌7512


文/伊人獨酌

2020年10月27日下午。

三、第三程:參觀湘江戰役紀念館,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午飯後,參觀湘江戰役紀念館,繼續今天的紅色研學之旅。

紀念館氣勢恢弘,遠遠望去,似一部巨大的史書翻開在廣漠的天宇下,又似 一艘巨輪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深灰色的牆體正中上方,一顆巨大的紅色五角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兩旁分別是五面紅旗造型。紀念館的造型寓意深遠,紅五角星象徵我們的黨中央,飄揚的紅旗象徵著我們的1、3、5、8、9五個軍團誓死保衛黨中央。

沿著紀念館前的臺階拾級而上。紀念館臺階的設計,也深含寓意。臺階共4級,象徵著紅軍在湘江戰役成功突破國民黨的第4道封鎖線。紀念館臺階左右各寬為12.1米,寓意紅軍在1934年12月1日勝利突破湘江,迎來了紅軍長徵的偉大轉折。臺階中央的花圃共植有19棵圓球綠植和3棵迎客松,設置6塊石頭,「19、3、6」的數字組合在一起,巧妙地象徵著紅軍三大主力在1936年勝利會師,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的徹底失敗,紅軍長徵取得最終的勝利。

步入紀念館大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巨幅立體群像雕像一一紀念館的主雕像「紅軍湘江搶灘塑像",雕像上方題著紀念館主題「英雄史詩,不朽豐碑」八個紅色大字。立體雕像栩栩如生,逼真地再現了紅軍搶渡湘江時的壯烈場景:紅軍將士從渡船上跳進水中,強渡搶灘,一身泥水,有的舉旗吶喊,有的吹號進攻,有的扛槍衝鋒,有的攙扶著傷員共同前行,前面的倒下去,後面的跟上來……站在這座雕像前,只覺湘水江寒,硝煙瀰漫,戰馬嘶鳴,炮聲隆隆,令人震撼。

接著,參加研學的師生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懷著無限敬意參觀紀念館展廳。展廳以時間為軸,分「戰略轉移踏徵程」「血戰湘江突重圍」「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徵路」三部分,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戰略轉移踏徵程」,歷湘江血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勝利會師,以及今天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光輝奮鬥歷程。

同學們跟隨講解員,時而凝神傾聽,時而駐足觀看,時而拍攝存照,時而埋頭記錄。紀念館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文物實物和雕像,以及採用現代聲光電技術、3D數碼技術、場景復原等手法,真實再現了悲壯的歷史圖景,我們置身其間,如身臨其境,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經受著一次又一次靈魂上的洗禮。

講解員為我們重點講解了「血戰湘江突重圍」部分「生死搶渡」的慘烈戰鬥歷史 ,在「絕命後衛師」34師師長陳樹湘的畫像面前,為同學們講述了陳樹湘「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悲壯故事。在慘烈的湘江之戰中,陳樹湘率領全師與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率部浴血奮戰七天七夜,完成了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主力紅軍強渡湘江的任務,全師6000多人全軍覆沒。陳樹湘師長在率部突圍時腹部中彈,重傷被俘。1934年12月18日,陳樹湘在敵人押送其前往長沙的途中,趁敵不備,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他用年輕的生命和慘烈的方式,踐行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

在被敵人抬至長沙領賞途中,陳樹湘乘敵不備從腹部傷口拉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

陳樹湘烈士「斷腸明志」的故事在場的師生無不為之動容,那種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忠誠、信念無比堅定、為理想不怕犧牲的精神強烈感染著同學們。今天,透過陳樹湘烈士,同學們深刻領悟了什麼是長徵精神。同學們久久凝望烈士畫像,對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陳樹湘烈士

從「戰略轉移踏徵程」到「血戰湘江突重圍」,同學們全程了解了紅軍長徵的歷程,深深地被紅軍戰士在湘江戰役中表現出來的信念堅定、顧全大局、英勇擔當、嚴守紀律、犧牲奉獻等革命精神所感動;而在展廳的第三部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徵路」,又為新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民族復興取得的偉大成就而振奮,激發起強烈的報國心。

長徵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徵,也是一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優秀兒女尋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詩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長徵精神,光耀千秋!

從展廳出來後,在鮮紅的黨旗面前,同學們舉起右拳莊嚴宣誓,銘記歷史,感恩先烈,學習長徵精神,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把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優良傳統一代代傳下去,用奮鬥安放熱血青春,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第四程:主題活動,合照留念

從紀念館出來後,全體師生在館前合照留念。基地和我校團委聯合組織了團日主題活動、「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活動,錄製《我是中國人》手語操。

五、第五程:觀看電影《血戰湘江》

晚飯後,同學們在教官的組織下,分幾個點觀看電影《血戰湘江》,再次直觀地感受湘江戰役的悲壯和陳樹湘等紅軍戰士的為民族大義勇於犧牲、前赴後繼的精神。

六、紅色之旅研學小結

今天的紅色之旅研學活動,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活動。同學們受到的教育,比以往任何一次空洞的愛國主義教育更來得有價值。這一節生動的「國防教育+」體驗課程,融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為一體,師生通過觸摸紅土地、了解歷史、致敬英魂、感受革命、激情追夢,深刻體味什麼是長徵精神,在思想和靈魂上受到震撼和洗禮,培養家國情懷,從而明確作為時代新青年的責任擔當。

長徵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長徵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徵,長徵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徵,長徵是一次開創新局面的偉大遠徵。願育才的學子們,通過這一次紅色研學活動,弘揚長徵精神,把長徵精神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和強大的內驅力,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不忘初心,勇立潮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2020.10.27

相關焦點

  • 湘江戰役紀念設施成國慶遊「打卡」聖地 桂林紅色旅遊火了
    本報記者 李 耿 通訊員 蔣小芳國慶假期前三天,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設施迎來了全國各地的大批遊客,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往瞻仰湘江戰役英烈。紅色旅遊成了今年桂林旅遊的新「爆點」。10月3日上午,朝陽下的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熠熠生輝,紀念館開門不久,館內已經人頭攢動,門口排起了五六百米長的隊伍,很多遊客還在憑弔廣場浮雕、紀念林等處合影留念。「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能到湘江戰役發生地參觀,非常有意義。」專門和家人從湖南開車到全州的鄧有新先生說,希望讓自己的孩子知道當下美好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犧牲換來的。
  • 研學旅行流水記之二: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
    今天紅色研學之旅的目的地是全州湘江戰役紀念園。分上午和下午兩段安排。從研學基地到紀念館,車程160多公裡。一、第一程:全州,我們來啦!,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歷經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全州湘江戰役紀念園區時,正是秋陽燦爛時。
  • 組圖:廣西全州縣湘江戰役紀念園國慶節人潮如織、秩序井然
    人民網桂林10月1日電 (記者 唐述權)10月1日,記者在新落成不久的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看到,社會各界在「十一」國慶節湧入紀念園參觀紀念設施、憑弔英雄先烈、學習長徵精神、共慶新中國70周年大慶。 10月1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組織社會各界集聚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的館前廣場集中收看慶典直播,該縣四家班子全體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上千人參加。 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的隊伍排起了長龍,大家頂著炎炎烈日和36攝氏度的高溫排隊依次入館。
  • 湘桂黔三省區文藝家重走長徵路之湘江戰役紀念館
    掌上懷化客戶端訊 (記者 何麗娟)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1934年,中央紅軍打響了長徵以來的第一大戰役——湘江戰役。中央紅軍一、三、五、八、九軍和中央第一、第二野戰縱隊8.6萬人連續打破敵人的三道封鎖線後進抵湘桂邊界。最終紅軍將士奮戰七晝夜,最終以折損過半的代價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人數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 桂林市第十八中學開展紅色研學旅行活動
    12月18日,桂林市第十八中學20級高一年級的師生們冒著凌冽寒風來到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開展了一次以「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報國之志」為主題的紅色研學旅行活動。碑園無語,北風低訴,仿佛在講述著80多年前那一幕幕英雄故事。
  • 紅色印記——參觀萊蕪戰役紀念館有感
    為激發優秀一線職工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前幾日,德州市總工會組織全市歷屆「德州最美職工」赴萊蕪戰役紀念館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作為其中的一員,我也有幸參加了這次有意義的活動,現場感受了一番萊蕪戰役精神,讓我對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和豐功偉績有了更加鮮活、深刻的認識。
  • 回訪淮海戰役紀念館:總書記參觀過後,來館人數翻了三四倍
    淮海戰役紀念館自習總書記參觀過後一個月內,來參觀的人數翻了三四倍。「在總書記參觀過後這一個月內,來參觀的人數翻了三四倍。總書記所走過的路線也成了熱門線路。」淮海戰役紀念館館長蔣越鋒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 【不能忘卻的紀念】中國遠徵軍老兵回憶松山戰役
    【不能忘卻的紀念】中國遠徵軍老兵回憶松山戰役   滇緬戰役是亞洲反法西斯戰場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性戰役之一。而其中的松山之戰更是最為關鍵的一戰。松山之戰過去整整70年了,我們的記者有幸訪問到松山腳下僅剩的一名中國遠徵軍老兵,讓我們一起通過他的回憶重溫這場悲壯的勝利。
  • 湘江戰役之我見_求是網_黨刊為本 思想為王
    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忘卻紅軍後衛部隊對突破湘江封鎖線所作的偉大貢獻,才不會忽視他們在湘江戰役中的偉大犧牲精神。    二、要將湘江戰役的作戰指揮與通過湘江封鎖線的領導決策區別開來    長期以來,一說起湘江戰役打得那樣慘烈,傷亡那麼大,就以為是具體作戰指揮不行,因而形成一種對實際負責指揮戰鬥的軍事領導人的誤解。
  • 參觀蘭州戰役紀念館
    上上周日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大早獨自坐24路公交車到蘭州戰役紀念館參觀。紀念館建在華林山上的烈士陵園裡,烈士陵園依山而建,到了24路終點站一下車,就看到了白色大理石搭建的大門,高大莊嚴,一進門右邊是烈士陵園平面圖,簡明清晰,再往裡走不遠,又是一個具有中式傳統式樣的大門,從這個大門進入左邊有三門大炮依次排開
  • 國家公祭日|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83年過去了,見證者正在凋零,血與淚的記憶卻不能忘,不敢忘! 他們一生背負血淚記憶,深藏著中國那段最屈辱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和輝煌。歲月流逝,他們逐漸凋零,但歷史不容忘卻。每一個中國人都該銘記!
  • 習近平瞻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 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
    其間,習近平來到徐州鳳凰山東麓,瞻仰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戰役,為解放全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烈士紀念塔前,習近平向淮海戰役烈士敬獻花籃,並三鞠躬。在紀念館,習近平重點參觀了戰前形勢、戰役實施、人民支前等板塊,他一邊聽講解,一邊詢問有關細節,不時駐足端詳、凝神思考。
  •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九一八!九一八!九一八!
    昨天是「九一八事變」八十六周年紀念日。上午九點十八分,各大城市警報相繼響起,提醒世人勿忘國恥!在八十六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發起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東北三省,揭開了我國十四年抗戰的血淚史!十四年的浴血奮戰,幾千萬的同胞血淚都提醒著我們: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 【人旅社會實踐錄】參觀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中華河山戰旗紅
    酷暑時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與旅遊管理學院暑假「三下鄉」實踐「紅色之旅」團隊將繼續通過「雲旅遊」的方式帶領大家沿著時光通道,回到革命歲月,感受黨的光輝歷史。此次團隊來到了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
  • 道縣:百名黨校師生赴湘江戰役舊址開展主題教育 感受紅色文化洗禮
    10月22日,道縣縣委黨校組織2019科幹班、中青班全體學員和全體黨校教職工共100餘人,來到湘江戰役發生地廣西全州、興安等地,瞻仰紅色故地,傳承紅色基因,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隨後,全體師生來到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聆聽講解,觀看圖片、實物、影視,進一步了解湘江戰役腳山鋪阻擊戰的那段烽火歲月,感悟阻擊戰中紅軍的英雄事跡和悲壯慷歌。「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腳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阻擊戰鬥,1934年11月27日,紅一軍團部隊渡過湘江,控制了屏山渡口至界首渡口的湘江防線,並在腳山鋪阻擊湘軍南下。
  • 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簡介
    6、2015年10月19日,劉伯承元帥之女劉彌群少將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8、2012年11月12日,陳毅之子、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會長陳昊蘇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社教風採3、2017年1月20日,《紀念合肥解放68周年圖片展》在渡江戰役紀念館一樓序廳開展。
  • 抗戰影像志: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抗戰影像志: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來源:央視網  今年,一批抗戰時期的史料和研究成果陸續公布。今天的抗戰影像志,我們將為您呈現一段珍貴的影像,拍攝於1940年的重慶。嗚呼慈母心,萬古不能灰!」  16376人 重慶大轟炸遇難者人數(1938年2月——1944年12月)  1937年11月,日軍把「直接空襲市民,製造恐怖」寫進了《航空部隊使用法》,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在一國法律之中規定,戰時可以將平民和街道定為空襲目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針對平民的大規模轟炸,日本是始作俑者。
  •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市園文局「讓文物活起來·走近你「活動...
    通訊員王偉王敏記者熊豔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桐廬是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的主要活動地之一,留下了引坑鍾氏大屋、抗日民主鄉政府舊址、紅軍墓等眾多革命遺蹟。為了這份「不能忘卻的紀念」,9月2日,市園林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走近你」系列活動走進桐廬。現場,先是參觀了革命文物和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紀念館,瞻仰先輩遺物、緬懷革命先烈,接著參觀新合印象館、引坑鍾氏大屋等。
  • 三下鄉 |「搖光」實踐隊:走訪紅色三河鎮三河壩戰役紀念館
    走訪成員們從大埔縣的高速路口進去看到的第一眼,便是顯眼的抗戰紀念雕像。再走過三河壩朱德紀念大橋,便抵達了走訪的目的地之一——三河壩戰役紀念館。三河壩由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交匯得名,有史家稱之「得此控閩贛,失此失潮汕」。
  • 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紀念館位於吉林省四平市,四戰四平是東北解放戰爭中一段重要的戰事。為了紀念和傳承這段歷史,1958年成立四平戰役紀念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精神文明單位、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