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一個難忘的年份,有一個醫學名詞始終貫穿了這一年,它是「新型冠狀病毒」。
這一年的年初,感動和痛苦並存。有人奔赴一線,日夜不息。有人離家千裡,日夜牽掛。
《城鄉規劃》雜誌社也開始了這一年與病毒長伴,為共抗新冠疫情略盡綿薄之力的道路。
本文將以2020年《城鄉規劃》十大紀事 來記錄這不平凡的一年,見證成長、鞭策前行。
01、呼籲全國同行共抗新冠疫情
為了在相關領域給大家一些可行的建議,《城鄉規劃》在2020年2月6日誠摯的向全國城鄉規劃同行,相關單位、相關組織和個人徵集了其參與疫情防控的措施和經驗;在疫情防控與城鄉規劃方面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以及對某地某人的祝福,或對新冠疫情相關事件的獨到見解。
這一呼籲在業界引起廣泛響應,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副教授周江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規劃師、武漢疫情親歷者陳翀都於第一時間在《城鄉規劃》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了規劃視角的疫情思考與建議。
《城鄉規劃》編輯部也在同步行動,策劃了一期主題為「疫情防治的規劃思考」的新刊,目前該主題的三篇論文已刊登在《城鄉規劃》2020年第四期期刊之上。
02、獲評2019期刊編校質量「優秀」
2020年3月25日,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公布了上海市2019年期刊編校質量檢查結果,《城鄉規劃》雜誌被評為「優秀」編校質量等級,位居科技期刊排名前列。
此次檢查範圍為在上海新聞出版局登記、具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且正常出版的期刊。檢查結果按照差錯率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3個等級。其中,科技期刊差錯率不超過 1/10000(含 1/10000)為優秀,超過 1/10000不超過 4/10000(含 4/10000)為合格,其中 3/10000為合格警示線,超過 4/10000 為不合格。
據了解,此次科技期刊共檢查 351種,其中 102種編校質量優秀,佔比 29%,《城鄉規劃》雜誌名列科技期刊編校優秀質量等級第 31位。
03、網絡首發規劃評論引發業界的熱議
任何一個行業或學科都應有其核心競爭力,城市規劃亦然。
4月15日,朱介鳴教授的《城市規劃的專業核心競爭力:教條主義還是實事求是?》一文在《城鄉規劃》微信公眾平臺網絡首發後,一石激起千層浪,重新點燃了大家對城市規劃核心競爭力的討論熱情。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徐磊青也發文進一步闡述了城規專業的核心競爭力。
城市規劃必須研究城市問題並解決問題,實事求是而不固步自封,與時俱進才有生命力,才有競爭力。
中國的城市化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問題層出不窮,關於城市規劃專業的觀點碰撞,有益於激發中國廣大城市規劃者提高責任心和自信心,期待中國的規劃師立足於中國城市規劃實踐,長出中國特色的城市規劃參天大樹。
04、「後疫情時代城鄉規劃變革」系列專訪
5月初,中國城市規劃協會聯合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城鄉規劃》雜誌社、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組織了題為「後疫情時代城鄉規劃變革」的線上公益訪談。
此次訪談邀請了衛生、規劃、地理、經濟、社會、文化、治理、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十幾位專家,為公眾深度解讀後疫情時代城市發展和城鄉規劃面臨的重大變革。
大家一致認為:城市發展和城鄉規劃必須服務人民。
如何更好地為廣大人們群眾提供更健康、更快樂、更平等、更和諧的生活環境,是當下、未來規划行業肩負的重要歷史任務。
05、《城鄉規劃》邁向線上公益知識服務
今年入夏以來,強降雨在南方多省形成嚴重的洪澇災害。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搜狐城市、《城鄉規劃》雜誌一起推出「聚焦2020南方水災」系列訪談。聚焦災害應急、洪災損失、應對洪災等關鍵問題。
8月,《城鄉規劃》雜誌社入駐B站。秉承「知識服務大眾,規劃為了人民」的理念,《城鄉規劃》開通了線上公益直播官方平臺。
為給規划行業添磚加瓦,為回饋廣大讀者,我們在入駐B站後,無縫對接的策劃了兩場大型直播活動,與直播平臺同步,我們開通了官方直播群與官方微信號,以期接收各方聲音,提供交流平臺。
在官方直播的過程中,《城鄉規劃》不忘「知識傳播」之本,以回饋讀者的形式,贈送了多本刊登直播內容的新刊。禮雖輕,情卻重,知識更是無價,希望這份傳達到你手中的「知識力量」,在你心中,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能開出一些小的果實。
06、「現代技術與治理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直播
隨著智能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經過近10年的探索,全球智慧城市建設迎來重要的轉折點,主要表現為現代技術的突飛猛進創造了無限可能。
為進一步深刻地認知現代技術對城市建設和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中國城市規劃協會聯合《城鄉規劃》雜誌社,與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和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組織了主題為「現代技術與治理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的線上沙龍直播活動。
邀請了國內11位著名專家學者,分別從社會、生態、科技、保障和經濟五個角度深度探討智慧城市建設和現代城市治理的相關議題。
具體以產城融合、消費發展新趨勢、城市治理現代化、生態安全保障、城市智慧園林、智慧城市建設、智慧社區、應急體系、智慧城市理論與實踐、數字經濟等方向對未來城市進行解讀。
07、「城市體系——理解並預測中國人口空間分布」直播
8月24日下午,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若干位專家代表參會,9位專家現場發言,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對「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思路、任務、舉措等提出重要的意見和建議。陸銘教授是現場9位發言專家之一。
9月4日,《城鄉規劃》雜誌社邀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市政協委員陸銘做客直播間,進行了主題為「城市體系:理解並預測中國人口空間分布」的分享。
陸銘教授運用「燈光城市」與齊夫法則分析城市人口分布,並預測未來中國城市人口空間分布。他指出:需加快特大和超大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當前亟需實現長期居住人口的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打破行政邊界,圍繞著大城市大力發展都市圈;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應當更尊重人口流動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
08、開啟規划行業雜誌官方網絡銷售先河
10月,準備了近1年的《城鄉規劃》雜誌社淘寶店終於上線了。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線下門店交易大幅收縮,以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為主的線上新型消費迅速補位,呈現多個新趨勢。
日前,天眼查發布2020網際網路電商報告顯示,從直播帶貨、網絡下單到送貨上門、社區團購,成為了消費市場上的一抹亮色,網際網路消費,正成為人們日益消費的新方式。
順應城市消費新趨勢,《城鄉規劃》也開展官方線上訂閱,借著淘寶雙11、雙12的東風,我們進行了開店的兩場大型優惠訂購活動,得到了廣大讀者朋友的認可,明年我們也將以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回報大家。
09、《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筆談
12月中旬,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線上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學術交流得到了來自全國7大區域、14家省市規劃院的積極參與。華東區域有上海復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寧波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華中區域有武漢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華南區域有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南區域有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華北區域有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北區域有西安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東北區域有瀋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金澤大學教授、復旦大學講座教授沈振江為本次線上活動致開幕詞,他表示:中國不僅在規劃設計上結合了東西方文化,吸收了英美花園城市的城鄉規劃理念,追求了歐洲大陸景觀生態的環境願景,創造了奇蹟般的城鄉生活空間,也開始關注東亞地區的國土空間邊界管控,在國土空間規劃上是唯一能夠結合世界上海洋法與大陸法體系的國度,中國的國土空間規劃經驗必將走向世界。
10、入選「2020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12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城鄉規劃》入選2020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自然科學卷),為業界再增加一本權威期刊。
《城鄉規劃》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復旦大學、文化出版社和上海市城市規划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和關心,數十位編委和各界專家學者的傾情幫助與指導,以及各承辦單位的努力協作與付出。
從2009年創刊到今天,十二年的積累和沉澱,十二年的付出與堅守,《城鄉規劃》為自己的2020劃上了一個句號。我們希望通過努力,為規划行業添磚加瓦,在未來同行的路上,為您照亮腳下之路,有你,有我,有家,有國,我們不孤單。
2021,我們來了。來源;國際在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