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鄉之間詩意棲居——海鹽以「就地城鎮化」推進城鄉融合紀事

2020-12-14 浙江在線

2018-06-04 07:5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梁國瑞 黃珍珍 縣委報導組 李剛 範冰潔

詩情畫意的海鹽縣南北湖。

編者按:浙江新聞客戶端今起推出「續寫八八戰略新篇章·城鄉統籌」系列,關注我省進一步發揮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首篇介紹海鹽縣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城鄉一體化之路。

海鹽堅持貫徹落實「八八戰略」,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切入點,通過就業方式轉變與公共服務延伸等方式,探索出一條低成本、高效率、多選擇的農民「就地城鎮化」之路。 ——題記

海鹽的農民很瀟灑。

他們與土地的聯繫不像以往那麼密切,全縣67%的承包地完成流轉,由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雖常住農村,幾乎家家戶戶有人在附近企業上班,工資性收入佔比達70%;仍在務農的,更像是「在地裡工作」,到點下班、按月計酬。

海鹽的農民很幸福。

他們的收入來源多樣,靠土地流轉租金、集體資產分紅以及工資等途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177元,增幅連續10年高於城鎮,城鄉收入比為1.69:1,遙遙領先全國平均水平;住在農村,卻能享受與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務,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樣樣俱全。

不脫離農業抓工業化,不脫離「三農」抓城市化。多年來,海鹽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依託村鎮發達的二產大量吸收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民就地就近工作、生活,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推動村鎮化與城鎮化雙輪驅動、均衡發展,走出了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新路。

海鹽南北湖畔的村民享受著綠水青山帶來的美好生活。

確權賦能

農民進城,底氣更足

5月的海鹽鄉村,綠樹掩映,生機勃勃。

在元通街道青蓮寺村的百合美家庭農場,農場經營者陸建明和30名「農民員工」經營著500畝土地,去年產值達400多萬元。

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但如何消除農民後顧之憂,把土地流轉給農業大戶、龍頭企業,從而安心進城?

「『三權』權屬問題是制約農村人口城鎮化的主要束縛。海鹽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把農民從土地裡『解放』出來。」副縣長陳建平說。經過多年努力,全縣二輪承包土地確權率、村集體股份制改革完成率達100%,農房確權率超80%,農民的生產、生活要素歸屬清晰、責權明確。

產權明晰了,農民「洗腳上岸」後才能放心進城。

今年4月以來,武原街道小曲社區黨總支書記朱永華忙著評估村民資產。社區的最後5個村民小組即將拆遷,到年底,村民將全部轉為市民。2010年4月,小曲社區成為海鹽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社區。到2017年底,村民的股權已從每股10元漲到30元,累計分紅253.03萬元。「以前農民怕進了城,集體資產就沒份了;現在股份隨人走,農民少了後顧之憂,底氣更足了。」朱永華說。

這份底氣,還源於資源的自由流通。

走進海鹽農村土地流轉和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土地流轉信息,包括流出面積、價格、年限等。2009年,海鹽在全省率先建立縣、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同時建立電子資料庫,實現產權交易的公開、公平和信息共享。

「海鹽在全省最早實現農村『三權』金融產品全覆蓋。」縣農經局綜合科科長朱永光說。農民既能憑土地經營權貸款,還能辦理農村住宅抵押貸款、農村股權質押貸款。截至4月底,僅海鹽農商銀行就提供了5.5億元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6000多萬元農村住宅抵押貸款。

確權、賦能、活權,為農村發展注入無限活力。目前,海鹽土地承包經營權累計流轉土地21.5萬畝,湧現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942家。 

航拍海鹽 紫金山村,閒雅野趣,雋永如畫。

就地就近

進得了城,回得了村

傍晚時分,百合美家庭農場「下班」了,10多名中年婦女陸續走出大棚。

50歲的陸校珍在這裡負責200畝蔬菜的種植管理。「我每月工資3000元,女兒、丈夫都在鎮上企業工作,全家成了上班族。」她說,去年家裡重新裝修了小洋房,添置了小轎車,日子過得更愜意了。

幾年前,她的生活還不是這樣。「10畝水稻田,一年最多賺一萬多元。」陸校珍說,為補貼家用,丈夫只能出去打零工。後來,他們以每畝1300元的價格把地流轉給種糧大戶,她也到農場上班,「一家三口月工資超過1萬元」。

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後,農民該往何處去?陳建平說,通過「做大做強縣城、做精做全集鎮、做優做美農村」,海鹽為農民設計了多層次的市民化路徑,讓他們既「入得了城」,也「回得了村」。

在海鹽,農民上班是一道風景。上下班時間,各鎮(街道)主幹道上車水馬龍,人們穿梭於工業園區和村落、新農村集聚區之間。在沈蕩鎮,萬好食品有限公司的員工大多來自附近村莊。「公司共吸納400多人就業,每年助農增收600萬元。」公司副總經理艾荒原說。

農民進城,就業是關鍵。根據當地實際,海鹽規劃形成了「1+3+X」特色產業平臺矩陣,引導產業向縣城和鎮(街道)集中,進而大量吸收農村勞動力。其中,「1」指縣開發區;「3」指擁有特色產業的武原街道、秦山街道、百步鎮;「X」則是沈蕩鎮新能源新材料、通元鎮電纜產業、於城鎮紡織服裝產業等各種園區平臺。依靠發達的二產,農民不用離土離鄉,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創業。

5月底,海鹽100多家農村勞務專業合作社進入招工旺季。「各種果蔬快成熟了,附近農場需要大量人手。」沈蕩鎮五聖村農村勞務合作社理事張李兵說,只要農民願意,都能找到工作,每天收入70元至200元。合作社成立以來,已與近20個農業大戶籤訂用工合同,僅2017年的用工量就達一萬餘次,村民增收超100萬元。

多層次且就地就近的市民化路徑,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騰出了空間,也促進縣城、集鎮二三產業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相互促進、一二三產聯動發展」。

統籌一體

公共服務,城鄉均等

曾經,海鹽的近8萬戶農戶分散居住在3953個自然村。土地低效利用、人員分散居住的狀況,導致公共服務難以均衡、有效配置,成為城鄉一體化的難點。

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的目標,近年來,海鹽出臺多項宅基地收儲、置換政策,持續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不僅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更有效促進了人口集聚,為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奠定了基礎。目前,全縣基本實現「耕地數量不減、農民住房改善、農村環境美化、農業生產提升、城鄉人口集聚」的多贏局面。

花園洋房鱗次櫛比,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秦山街道新區儼然是一個城市社區。眼下,新區正加緊建設兩個新小區。「到年底,新聯村、落塘村的200戶村民,就要搬到這裡。」新區工作人員周翔羚說。這裡已集聚11個村的2000多戶、7000多人居住,佔街道農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海鹽把3953個自然村規劃為9個新市鎮,引導農戶逐步向城鎮、社區集聚。目前,全縣已有1.9萬戶農民搬進城鄉一體新社區,共享品質生活。

2015年,海鹽成為我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唯一試點縣。以此為契機,當地確定了教育、養老等11個方面38項改革任務。3年來,全縣投入32億元,完成了35項重點建設項目,城鄉、區域和群體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差別明顯縮減,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

這是一幅城鄉融合的新圖景:城鄉總體就業率超95%;養老參保覆蓋率超98%;城鄉居民住院報銷比例差別低於10%;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全部達到省級標準化要求,新居民子女在公辦學校就學率超96%;全縣9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均達省一級以上標準,省級體育小康村創建率達100%……海鹽還制定全國首個《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城鄉之間享受同一個標準、同一套評價體系。

90後「新農人」陸林婷,大學畢業後選擇回鄉下生活,和父親一起經營家庭農場。「現在鄉村生活跟城裡一樣方便,而且生態環境更好。」她說,「為何非要住城裡?」

城有城的繁華,村有村的風景。50萬海鹽人,在城與鄉之間詩意棲居。

1528069990000

相關焦點

  •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黨的十九大基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所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於「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遠未來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系統安排。
  • 《石家莊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解讀
    《石家莊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解讀1.規劃編制的依據和作用是什麼?答:規劃是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規劃》、《石家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
  • 山東明確2020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28項重點任務
    擁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進城落戶農村人口回農村經常居住的,可自願將戶口遷回原籍山東省城鎮化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2020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從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優化城鎮布局形態、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城市宜居宜業水平、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六個方面提出了28項具體任務。
  • 從城鄉和諧角度認識新型城鎮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近年來更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城鎮化實際是城鄉聚落的變動過程,新型城鎮化本質是實現城鄉聚落體系的統一和諧。為了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有必要從城鄉和諧角度對新型城鎮化加以梳理。
  • 山東出臺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28項具體任務 將試行以經常居住...
    近日,山東省城鎮化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從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優化城鎮布局形態、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城市宜居宜業水平、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六個方面提出了28項具體任務,加快提升全省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質量與水平
  • 小鎮裡,有詩和遠方——建德壽昌鎮推進新型城鎮化紀事
    浙江在線6月6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錢禕 鄧國芳 周洲 市委報導組 陳遷)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浙江踐行「八八戰略」、統籌城鄉發展的創舉。孫斌說,瞄準新型城鎮化,首先要在高起點規劃,避免「鎮鎮像農村,村村像城鎮」。  為此,管委會專門邀請英國阿特金斯設計公司等編制航空小鎮總規劃,按照「小鎮即景區」的概念和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把小鎮的辦公和旅遊區塊放在廠房林立的「橫鋼」遺址上,賦予小鎮「工業風」與「航空風」相結合的形態。與此同時,壽昌深化美麗鄉村建設,23個村莊中已有7個創建A級景區。
  • 優化城鎮體系 推動產城融合 把握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著力點
    推進新型城鎮化,既能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城市文明,又能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進而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這為新時代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根據我國城鎮化實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著力點。  推動城鎮體系優化與城市群發展,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 海鹽「濱海、水鄉、生態、宜居」特色融入城鄉建設
    浙江在線08月06日訊可以將地方文化物化為一種具體的商品;可以將旅遊與當地居民生活融合,增加人性化設計;金門利用戰爭留下的坑道舉辦音樂會,海鹽也可以利用先輩留下的海堤建造相應景觀……今年是海鹽縣「城市特色營造年」活動的啟動之年。
  • 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基層實踐
    2015年12月9日,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與光明日報編輯部聯合舉辦的政策科學論壇——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研討會第二次會議在京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論述,對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先進典型進行總結。來自農村改革發展第一線的9個鄉村社區黨委、黨支部書記,結合實踐,暢談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經驗、體會。
  •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中國方案
    從「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從「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到「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不再是「以農言農」,不再是「工業優先、城市偏向」,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新思想新理念,引領開啟統籌城鄉發展新紀元。從徹底取消農業稅到實行農業「四補貼」,從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到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
  • ——高臺縣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綜述
    作為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和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該縣積極在理念上創新,在實踐中探索,在發展中突破,將文旅聯動、山水融合的大景區建設與城鄉統籌、產城互動、生態宜居、社會和諧的生態文明縣城建設緊密結合,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綠色城鎮化路子。
  • 《石家莊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
    《石家莊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發布     11月28日,石家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發布《石家莊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根據規劃,石家莊市區及周邊各縣(市)將迎來新變化,快來看看你的家鄉咋發展?
  • 基於「滲流模型」的城鄉融合發展機理與路徑選擇
    城市和鄉村是兩個差異性比較大的系統,特別是長期以來城市和鄉村完全處於不對等的地位,受城鄉二元經濟體制的影響,人、財、物等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受到諸多限制,機制尚存嚴重壁壘,限制了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提升。戶籍制度改革、城市就業制度改革雖然改善了農民進城的環境,但無法同等享有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現實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農民進城的門檻。農村「三權分置」改革雖不斷推進,但仍未實現體制性突破。
  • 城鄉美景如畫卷 宜居宜業亦宜遊 ——「十三五」全州城鎮化建設綜述
    「十三五」以來,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思路,黔南州以城鎮化帶動戰略為引領,以規劃指導建設和管理,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加速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進程。
  • 佛山三水:全域鄉村振興打開城鄉融合新空間
    在推進全域鄉村振興方面,三水按照黨建引領「五大路徑」、城鄉融合「六個協同」、「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的總體部署,緊扣「五大振興」,通過實施全域聯動、全員推進、全鏈提質、全景呈現、全效評估五大舉措,不斷推進全域性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隨著城鄉融合的新空間逐步打開,人才、項目、資本加速流向三水廣袤的鄉村地區。
  • 瞭望丨不斷提高城鄉發展的協調性
    要優化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尤其要繼續以中心城市為內核,培育發展全國性、區域性大都市圈和城市群,更好地發揮中心大城市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方面的示範帶動作用。    二是優化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的空間布局。
  • 城鄉一體化的「許昌縣樣本」
    本報記者 馬鴻鈞 宋廣軍 文/圖  2006年4月,根據中央提出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許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許昌至長葛之間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戰略決策。
  • 南海攻堅城鄉融合發展為廣東探路
    佛山日報訊 記者陽樺 通訊員南宣報導:攻堅城鄉融合,「南海雄師」亮劍出徵。昨日,南海召開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工作推進大會,提出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著力點,探索以縣域為單元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此重構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為廣東乃至全國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示範經驗。
  • 改革試驗繪藍圖 城鄉融合譜新篇——零距離觀察郫都區打造城鄉融合...
    1天後,作為城鄉融合示範走廊新標杆,羊西線改造啟動。這條連接成都市主城區與高新西區、郫都區的重要市域快速通道,將同步提升景觀節點和道路綠化隔離帶,提升市民出行舒適度,也提升郫都區域價值。接二連三的好消息,也意味著郫都區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工作向縱深推進了一步。
  • 《城鄉規劃》2020年十大紀事
    《城鄉規劃》雜誌社也開始了這一年與病毒長伴,為共抗新冠疫情略盡綿薄之力的道路。本文將以2020年《城鄉規劃》十大紀事 來記錄這不平凡的一年,見證成長、鞭策前行。01、呼籲全國同行共抗新冠疫情為了在相關領域給大家一些可行的建議,《城鄉規劃》在2020年2月6日誠摯的向全國城鄉規劃同行,相關單位、相關組織和個人徵集了其參與疫情防控的措施和經驗;在疫情防控與城鄉規劃方面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以及對某地某人的祝福,或對新冠疫情相關事件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