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婚姻法》新司法解釋頒布並實施,不少人的婚戀觀因此發生重大改變。因為今後不論男女,為了有瓦遮頭,都要想辦法買房了。而在房價更加高昂的香港,離婚率雖然也高居不下,但房子從不會成為結婚的絆腳石,即使最後分道揚鑣,絕大多數的結果也是兩人各拿各的。
結婚 香港剩女平均年齡超40根據統計顯示,香港單身女性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0歲,明顯高於內地及國際平均水平。港女30歲未出嫁者大有人在,有人甚至從未嘗過拍拖的滋味。
在香港,男女比例失調的趨勢,早已不算是新聞。最新數據顯示,30至34歲組別是待嫁「重災區」,每10名港女,只有8.43名港男相對應。更有說法稱,目前相當比例的港男在內地長期工作,成了「出口逆差」,而港女卻是「出口順差」。
香港地價金貴,房價也高,再加上香港經濟轉型後,貧富差距和收入差距增加。在愈來愈多剩女找不到伴侶的同時,面對結婚後的經濟壓力,很多男性也寧願選擇「剩」著也不婚。
年輕人更願意共同置業近年來,港女比港男無論在社會地位,工作階層都比較優越。可由於按捺不住恨嫁的心,港女已經屈身主動出擊,香港開始浮現「逆求婚」的現象。據媒體報導,有不少港女主動向男友提出結婚,更自掏腰包付酒席訂金;亦有女友願意精心策劃一場驚喜求婚。而結婚的對象,卻未必是有樓在手的乘龍快婿。
她們認為,白馬王子難尋,先安家再置業不是什麼沒面子的事。
今年新婚的蔡小姐對記者直言,不介意與老公共同承擔房貸。她說,「等到他有能力買樓再結婚的話,可能我們彼此都錯過了感情最好的時期了。」
雖然在過去的婚姻中,香港女性對男性在能力和責任方面的期望比較高。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男女共同承擔置業負擔,已經成為現時香港的一個自然規律。不少年輕人都是結婚前倆人共同買房,從首期到還貸款便開始AA制。
在香港,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要在婚前就買房,大多數的小兩口都是先以租房為主,等有孩子後才考慮買房。35歲結婚的劉先生表示,金融危機時,自己曾經歷過負資產。他認為,房子其實對夫妻感情和婚姻沒有太大意義,財務上也不一定是很有保障,現在炒風熾烈,先租房結婚,買房持觀望態度。
離婚 婚前協議逐漸流行儘管大齡港女在不斷努力,也難改變港人「只求當下開心,不合便分手」的婚戀態度。香港統計處日前的統計顯示,香港的離婚數字過去30年急升近800倍。香港的離婚率更超過40%,差不多每兩對夫妻便有一對離婚。
除第三者插足外,經濟往往是香港人婚變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關係經常與香港的經濟狀況掛鈎。資料顯示,在2007年金融海嘯時期,香港家庭福利會接到尋求家庭調解的電話「聽到手軟」,更有較多夫婦直接因為經濟問題對簿公堂。
因此,很多準新人仿效外國開放做法,未註冊已籤訂離婚財產分配協議。律師黃國桐表示,在他處理過的結婚案中,約10%的家庭婚前就籤訂了財產分配協議,結婚前就為離婚做好了安排。他說:「有些準新人是再婚人士,各自帶有子女,為子女著想才訂立協議。」 亦有二十幾歲的新婚夫婦婚前籤署離婚財產分配協議,離婚後房產、現金如何分配都寫得清清楚楚,新郎Lawrence表示,這是兩人協商後的決定,在現代社會,離婚協議是為了保障對方的利益,不怕傷感情。
各人財產各自帶走大部分沒有籤署婚前協議的夫婦,離婚時,財產分配便遇到了問題。如果說內地《婚姻法》新司法解釋將不動產全部歸於購買者名下,而在香港,這早已是法律的明文規定,實施幾十年之久了。
在香港,以一方名義與個人資金購買的房產,無論婚前婚後,理論上來說都歸個人所有,配偶並不參與分割。因為香港法律並沒有像內地婚姻法規定的共同財產制;夫妻雙方結婚以後,一方的財產並不當然地成為另一方的共同財產;離婚時,原則上是各人財產各人帶走。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法官會根據具體情況作出調整,對有爭議的財產分割部分作出均分的判決,考慮因素包括雙方的工作及經濟能力、對家庭作出的貢獻等。香港執業律師翁靜晶指出:「香港的法律規定可以男分女,亦可以女分男,分多少則視雙方的婚姻長短、有沒有子女而定奪。但原則上是偏向於保護女方。」
可要求對方「供養」此外,資料顯示,在香港亦存在「供養」或贍養一說,在婚姻期間,夫妻雙方均有權要求另一方負供養責任。如果一方有能力而不供養另一方,法院會頒布執行命令。而離婚時,如果一方經濟困難或婚前對於家庭作出過重要貢獻,而另一方面經濟條件較好,法院也會要求一方對另一方提供供養。同時,夫妻並不用對另一方在婚前或婚後的任何民事侵權或債務負責。
有香港律師撰文分析,對於財產分割問題的處理,由於女方在大部分情況下將承擔子女撫養的任務,故法院衡量時,會偏向於保護女方的權利,一般來說,財產分割要保證女方在離婚後,生活水平不低於離婚前,此外還要考慮女方是否有固定收入等經濟因素。
亦有律師以香港藝人謝霆鋒和張栢芝的婚變為例分析說,根據法律的規定,如果兩人協議離婚,他們婚後的存款、股票應該會進行平等分割。在不動產方面,法官應該會根據兩個孩子的歸屬,在房產判定方面有所傾斜。(特約撰稿 魏楊)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廖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