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洪佛拳同臺演出 深圳寶安區首屆民俗文化節隆重舉行

2020-12-13 金羊網

舞醒獅、賞粵劇、吃盆菜華林螳螂拳、八極拳、洪佛拳同臺演出 深圳寶安區首屆民俗文化節隆重舉行

金羊網  作者:  2019-12-23

本次活動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區文聯主辦,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承辦,並得到新橋街道辦的大力支持。

金羊網訊 記者陳雲強,通訊員左汀汀、彭豔豔、馬佳驥攝影報導: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民俗文化是寶安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寶安人的鄉愁,是留住寶安人記憶、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12月22日恰逢冬至,「同宗同源·共享美好」寶安區首屆民俗文化節展演展示系列活動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舉行,活動集中展現了原汁原味的寶安民俗文化和非遺手工技藝等,「雙節」同慶、熱鬧非凡。本次活動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區文聯主辦,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承辦,並得到新橋街道辦的大力支持。

在具有濃厚民俗情感的「冬至」這一天舉辦民俗文化節,不僅為傳統節日增添了喜慶氛圍,也為廣大群眾增強民族認同感,增加社會的和諧有序,具有重要積極的意義。寶安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宣傳部長周學良在致辭中表示,保護傳承民俗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使命與擔當,希望民俗文化節系列活動能夠進一步擦亮寶安的文化品牌,不斷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山水相連、同宗同源、文化相通的價值認同感,為「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貢獻。

素有「深港文化之根」美譽的寶安,千百年來,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沉澱了無數具有歷史時代烙印和別樣地域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遺珠,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文化特色濃鬱。據悉,目前,寶安全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90處,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省級9個、市級15個、區級29個,非遺項目總量多,種類齊全,特色鮮明,總數佔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近三分之一,國家規定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列舉的十六項內容在寶安也均有存活,其中80%以上為寶安本土成長的傳承項目。

本次活動是宣傳寶安民俗文化、提升「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形象的一次盛會。活動以「同宗同源共享美好」為主題,包括「冬至祈福節節高」、「同宗同源大巡遊」、「感恩有你大盆菜」、「共享美好齊歡聚」、「流光溢彩同祝願」等系列活動,目的是讓民俗文化回歸生活,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不斷促進民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此外,寶安民俗文化節系列活動還設有「同宗同源」圖片和攝影展、年貨小市場、手工技藝展覽展示、專家論壇等活動。

當日的活動現場,鑼鼓齊鳴,人聲鼎沸,最「吸睛」的節目非麒麟隊的表演莫屬。由新橋街道的新橋麒麟隊領頭、鳳凰麒麟隊、黎光麒麟隊、水田麒麟隊、徑貝麒麟隊共5支來自不同街道的麒麟隊依次帶來了精彩表演,彩龍翻騰,引得現場觀眾掌聲經久不息。此次參加民俗文化展演的項目,還有來自寶安已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的松崗七星獅舞,獨特的舞步令舞獅表演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此外,新安街道上川黃連勝醒獅隊的表演也令現場觀眾拍案叫絕,好評不斷,黃連勝醒獅舞將武術與舞獅相結合,在動作上走的是「武獅」狂野兇猛的風格,表演細膩卻十分剛勁有力,給在場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新橋醒獅隊、西鄉街道的河東醒獅隊、航城街道的黃麻布醒獅隊也帶來了風格各異的醒獅表演。活動現場,華林螳螂拳、八極拳、洪佛拳三個拳種也驚豔亮相,「打」出了精神,「打」出了寶安風採。

在當日的民俗文化節展演中,不僅有精彩絕倫的醒獅、麒麟等表演令觀眾大飽眼福,在年貨小市場中設有的9個攤位,更是讓觀眾「有口福」。獲得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寶安公明臘腸製作技藝,沙井蠔民生產習俗,粵式酥點製作技藝、阿麼年糕製作技藝……展演現場,不少美食在攤位中展出供市民品嘗,更讓觀眾在「舌尖上」獲得對傳統文化的更深了解,各個攤位前人潮湧動。本屆民俗文化節還設置了吃盆菜、賞粵劇的環節,精彩絕倫的粵劇在橋頭上演,市民共品寶安文化之韻味。

在手工技藝展覽區,糖畫最是吸引小朋友的駐足。糖畫模樣栩栩如生,可以品嘗,可以觀賞,讓在場的每一位品嘗的小朋友從嘴裡甜到了心裡。現場,糖畫的傳承人還進行了現場教學,讓小朋友們親手製作自己喜歡的糖畫。在本次展演現場設置的手工技藝展覽區,共有皮影戲、于氏風箏、麵塑、糖畫、賀氏剪紙等9項不同的手工技藝。

此外,在「同宗同源」圖片和攝影展展區,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片展、寶安文化遺產攝影藝術作品展、第二屆「遺痕」—寶安古村落攝影藝術作品展現場吸引了大量市民圍觀。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寶安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邀請「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專家學者「做客」清平古墟,就寶安區民俗文化發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展開討論,同時對重點項目提升打造進行研究,為推動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先行示範區」建設。

據了解,活動現場市民參與度高,吸引觀眾累計近5000人次,參演民俗表演達500餘人次,800餘人圍聚永興橋頭吃大盆菜,千名觀眾參與猜燈謎、非遺手工技藝展示體驗等互動環節,近百名攝影愛好者親臨現場記錄盛況,年貨小市場的池上奶茶、金蠔罐頭等產品供不應求,深受市民喜愛。據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民俗文化節,將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藝變成具有展示性的節目或體驗活動,不僅為傳統節慶、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展示窗口,也讓民風民俗因此變得豐富而厚重,讓民俗民風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也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活力。

編輯:Giabun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啟動,快來體驗嶺南古邑民俗風情
    在青磚藍瓦間同臺亮相昨日為期三天的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舉行現場有多火熱?清平古墟夜景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啟動儀式上,寶安區委書記姚任,區委副書記、區長王立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區政協主席鄧桂洪,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紹華,區委常委、區委區府辦主任孟錦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學良一起觸摸大屏幕,正式啟動主題為「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的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
  •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啟動,喊你體驗嶺南古邑民俗風情!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熱鬧上演傳承共享·記住鄉愁12月19日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的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清平古墟正式拉開帷幕本屆民俗文化節為期三天將集中展現寶安區豐富多彩的民俗本次活動由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宣傳部、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
  • 「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第二屆深圳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圓滿收官
    經典粵劇咿呀婉轉,舞龍舞獅精彩紛呈,傳統美食令人垂涎三尺,古風大巡遊多姿多彩讓人目不暇接.....近日,2020年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橋街道清平古墟閉幕。
  •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開幕,快來體驗嶺南文化風情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川 李丹 通訊員 李奇12月19日下午,在寶安區新橋街道清平古墟,隨著倒計時的結束,數名領導觸摸大屏幕上的卡通「獅頭」圖像,共同啟動為期3天的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據悉,本屆民俗文化節主題為「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由寶安區委宣傳部和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主辦,寶安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深圳市龍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具體承辦,深圳市寶安區各街道辦事處、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和深圳市金鼠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協辦。
  • 走進嶺南古邑感受民俗風情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啟動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冀靜波 通訊員 李奇) 青磚藍瓦間,剪紙、核雕、粵劇、粵繡、非遺美食……同臺亮相。12月19日起至21日,為期三天的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舉行。 寶安是深港文化之源,自東晉鹹和六年建制以來,迄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
  • 傳承共享·記住鄉愁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熱鬧上演
    本屆民俗文化節為期三天,將集中展現寶安區豐富多彩民俗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宣傳部、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寶安區新橋街道辦事處支持,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深圳市龍升文化發展公司承辦,深圳市寶安區各街道辦事處、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深圳市清平古墟影視小鎮協辦。
  •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啟動
    晶報訊(記者 柯季 通訊員 李奇)12月19日至21日,為期3天的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舉行。 在19日下午,主題為「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的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正式啟動。
  • 民俗大戲即將上演!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19-21日舉辦
    2019年第一屆寶安民俗文化節(資料圖)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謝孫武 實習記者 陳美瑩)12月17日,記者從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2020年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將於12月19日-21日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盛裝」亮相,活動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旨在挖掘和繁榮寶安區的優質民俗文化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實「民俗文化+旅遊休閒+藝術匯演」大融合發展的民俗文化資源開發理念,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
  • 寶安區舉辦首屆吉他大賽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日前,由寶安區吉他協會主辦的「深圳首屆吉他大賽」在寶安西鄉樂谷舉行,來自深圳、廣州、香港等地的40餘名選手參加了決賽。吉他名家吳子彪、周祖翔、方放、張路春、王鷹、王璨等受邀作為評委,賽後還舉行了「獲獎選手及特邀嘉賓音樂會」。 2013年5月19日,由吉他愛好者自發組成的寶安區吉他協會成立,是一個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目前已有會員60多人。
  • 滑縣首屆運河文化節白道口鎮專場演出成功舉行
    滑縣首屆運河文化節白道口鎮專場演出成功舉行 9月27日,滑縣首屆運河文化節白道口鎮專場演出在道口古鎮成功舉行,河南省尋找村寶辦公室主任楊文波,河南省尋找村寶辦公室副主任李道暢,人民藝術中原藝術中心總編頡豐義,縣宣傳部副部長秦志傑,縣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黨組成員、體育中心主任韓大偉,鎮黨委書記秦瑞光攜班子成員與3000餘名觀眾一起觀看了白道口鎮專場演出。
  • 第三屆媽祖文化節在汕頭市後溪天后宮隆重舉行
    5月4日,汕頭市第三屆媽祖文化節在汕頭市潮陽區後溪天后宮隆重舉行,本次媽祖文化節為歷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    據了解,臺灣中華媽祖文化俗信研究中心成立4年以來,積極組織參與「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信俗交流活動」、「首屆兩岸四地名家媽祖書畫攝影作品聯展」、「媽祖緣•兩岸情」書畫作品展等兩岸交流活動。    媽祖信俗是以崇拜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習俗和廟會等為表現形式的民俗文化。媽祖祭典與黃帝祭典、孔子祭典並稱為中華三大祭典。
  • 2020年深圳沙井金蠔美食民俗文化節持續時間
    2020年深圳沙井金蠔美食民俗文化節  時間:  2020年12月27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  深圳寶安區沙井街道蠔鄉湖公園  用特別的方式迎接新年,讓2021年在最特別的地方開始吧每年歲末舉辦的寶安區沙井金蠔美食民俗文化節是深圳地區乃至全省範圍內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經過了16年的發展,沙井金蠔節早已成為深圳市民辭舊迎新的固定節慶活動。
  • 首屆中國(鄖西)•天河七夕文化節隆重開幕
    [新華網]首屆中國 (鄖西)·天河七夕文化節今日在鄖西隆重開幕。     16日,首屆中國(鄖西)天河七夕文化節暨中國《牛郎織女》郵票首發式在鄖西縣天河廣場舉行。圖為觀眾進場。
  • 玩轉國慶節|2020首屆虎山風景區民俗文化節十月舉辦
    太行風情 民俗薈萃—2020首屆虎山風景區民俗文化節—2020首屆虎山風景區民俗文化節」屆時六大主題活動將精彩上演!三、曬秋農遊會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是傳統中華農耕文化的一部分,結合太行山區秋收習俗,虎山風景區將舉行農耕風俗歌舞表演
  • 2020首屆虎山風景區民俗文化節十月開啟
    一場「拋繡球招女婿」的民俗表演正在上演,隨著步遊路上行至民俗大院,舊時的打鐵匠、剃頭匠、紡織女都在忙活著各自的生計……據悉,保定虎山風景區將舉辦「太行風情 民俗薈萃——2020首屆虎山風景區民俗文化節」,上述場景還將在國慶八天假日期間上演。
  • 首屆漁民村漁樂文化節圓滿舉行
    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重溫漁民村的改革開放歷史,展示漁民村先行示範社區階段性建設成果,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12月10日,「首屆漁民村漁樂文化節
  • 霞關首屆海洋文化節隆重開幕
    9月23日,由蒼南縣海洋與漁業局和霞關鎮人民政府主辦,中廣核蒼南分公司、蒼南縣書法協會、蒼南縣攝影家協會、半書房文化空間協辦的主題為「海生萬物 有魚方長」蒼南霞關首屆海洋文化節在霞關隆重開幕。
  • 寶安民俗古韻悠長 千年文化傳承共享
    12月19日至21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舉行。在19日下午舉行的啟動儀式上,寶安區委書記姚任,區委副書記、區長王立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區政協主席鄧桂洪,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紹華,區委常委、區委區府辦主任孟錦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學良一起觸摸大屏幕,啟動主題為「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的寶安區民俗文化節。
  • 市民熱情參與寶安民俗文化節 體驗古邑民俗風情
    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梁琪琪 謝瑩 實習記者 陳美瑩)傳統美食、非遺技藝、民俗體驗、獅王爭霸、古風巡遊……12月19日,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清平古墟正式拉開帷幕。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得到市民熱情參與和頻頻稱讚。
  • 炫彩民俗文化活動燃爆清平古墟
    民俗文化節展示的工藝品,很是吸睛。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川 李丹 通訊員 李奇 文/圖)12月19日下午,位於寶安區新橋街道的清平古墟笑語歡聲,一派節慶景象。隨著倒計時結束,與會嘉賓同時觸摸大屏幕上的卡通「獅頭」圖像,為期3天的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華彩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