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進廠 果子觸網「富民興疆」在路上

2020-12-24 光明日報

新疆塔裡木盆地周圍成為新疆紅棗基地,豐收的紅棗讓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建起了服裝加工廠,艾斯瑪·木沙成為一名產業工人。本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脫貧攻堅·新疆篇】

11月14日,喀什地區莎車縣、葉城縣、伽師縣、英吉沙縣,和田地區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2020年以來,新疆各級黨政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核心任務,銳利出戰、精準施策,在確保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基礎上,加快經濟發展步伐,走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發展之路。

1.轉移就業讓更多村民成為產業工人

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蘇鄉塔格艾日克村村民阿塔烏拉·麥麥提以前在外地靠打饢掙錢,2020年疫情期間,他回到村裡辦起打饢合作社,生活變得忙碌起來。

阿塔烏拉·麥麥提之所以願意在村裡辦合作社,有駐村工作隊的功勞。2020年年初,工作隊從培育「致富帶頭人+本地貧困戶」的能人引領脫貧模式著手,幫助阿塔烏拉·麥麥提成立了合作社,並協調一處面積較大的閒置房屋,籌措資金購置和面機、廚具等必要生產物資,優先吸納了4名貧困戶就業。

「饢的銷量增加還會帶來更多就業崗位,合作社紅紅火火,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阿塔烏拉·麥麥提說。

如今,饢產業園已成為新疆各地集饢文化展示、生產加工、產品銷售、遊客體驗於一體的服務型旅遊休閒場所,通過產業集聚效應幫助民眾就業增收。

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永寧說:「2020年6月,我們首次向哈薩克斯坦出口饢產品1.5萬個。近期我們還計劃向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出口饢和列巴10萬個。」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工信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饢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建林說:「加快饢產業園建設是促進脫貧攻堅、推動產業興旺、拓寬貧困民眾增收的重要抓手。」

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鄉託格拉克艾格勒村阿依古扎力·麥麥提明夫婦倆近來笑聲不斷,他們獲得了「私人定製」般的脫貧計劃。

阿依古扎力·麥麥提明家有5口人,原本經濟來源僅有一些耕地和13隻羊。2019年,在村委會和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們夫婦倆在策勒縣崑崙綠源羊管家牧業有限公司找到工作,家裡的羊也在該公司進行託管,他們家的脫貧計劃逐漸明朗。

「我們把13隻羊放在公司託管,9隻母羊產崽收入預計達1700元,我們兩口子每月有5000元收入。」阿依古扎力·麥麥提明和丈夫算了一筆經濟帳,再加上家裡的耕地,她家每個月收入可達7000元。

策勒縣崑崙綠源羊管家牧業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朱現國說,公司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方式,並為其免費提供飼料、技術跟蹤、定期培訓等。

阿依吐汗·吾普爾是喀什地區莎車縣恰熱克鎮巴扎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全家4口人僅靠種植幾畝地維持生計。2018年5月,看到新疆雅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招工消息後,阿依吐汗·吾普爾積極報名到廠裡務工。在技術人員耐心指導和手把手傳授下,她很快掌握了產品製造技術,現在每月工資有1500多元。

「在政府扶持性政策的幫扶下,公司的效益日漸增長,我們正加足馬力生產,爭取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在喀什疆果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對發往內地的乾果分揀打包。

受疫情衝擊,喀什地區聚焦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積極穩妥恢復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多舉措紮實推進29項73條扶持性政策,促進地區經濟逆勢增長。

2.網上帶貨成「新農民」的新職業

喀什地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庫木西力克村村民阿西木·納麥提自從2020年年初把家裡的土蜂蜜掛到電商銷售平臺後,訂單不斷增加,感覺生活像蜜一樣甜。「上線第一天,就有20多個訂單,兩天就銷售了160公斤,我現在平均每月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阿西木·納麥提說。

在上海援疆幹部的幫助下,喀什地區莎車、澤普、葉城、巴楚四縣近百款產品入駐「京東中國特產·上海援疆扶貧館」。「京東雲電商扶貧直播節」活動2個小時,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就達14.6萬人。網際網路不僅為喀什地區農民增收脫貧帶來更多紅利,還將喀什的特色農副產品送到了全國人民的餐桌上。

喀什地區英吉沙縣「淘鄉甜數字農場英吉沙杏標準示範基地」是個智慧農場。基地有攝像頭、氣象監測儀、土壤墒情儀等多種智能設備。通過數據分析就可知道杏樹是否缺水、缺肥。說起自己的智慧農場,負責人庫爾班·託米爾說:「把控好英吉沙杏品質關,就要有科學的生產管理。」

「觸網」第一年,20噸英吉沙鮮杏第一次走出新疆。由於鮮果品質勝過市面上的大部分杏果,上網走出英吉沙縣的英吉沙杏頓時身價倍增,相比原先鮮果每公斤1元至2元的價格,最高價能高出15倍。

和田地區皮山縣桑株鎮託格熱塔孜滾村的新疆財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佰食果」電商平臺上,訂單不斷,公司負責人木塔力甫·買買提正加緊處理線上線下產品的訂單,從下單到產品打包裝箱出貨,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2020年,他們積極運用電商扶貧模式,整合資源在第三方線上平臺交易,通過降低成本、提高復購率等措施積極銷售和田農產品。

新疆財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了破解村裡特色農產品銷售的局限性,以「佰食果」為品牌,生產出了混合果仁系列產品,除了線下銷往烏魯木齊各大連鎖超市以及連鎖藥店外,線上銷售也很火爆。公司職工努爾比亞·阿不都卡地爾說:「今年我們準備收購村民的核桃、紅棗、杏子等產品,解決村民銷路問題,希望讓村民受益更多。」

縣級領導紛紛走上平臺,主播帶貨,助力和田特色農產品銷售成為一種流行常態。5月1日,和田縣委副書記楊志在電商平臺帶貨的鏡頭,被很多圍觀的網民記錄下來。和田地區現有電商企業173家,其中32家電商企業入駐縣市電商產業園、孵化基地,141家企業在園區外經營;已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8個,通過招投標確定8家企業分別承接8個縣市的電商運營;全地區共建成鄉鎮服務站85個、村級網點816個,電商在助力脫貧攻堅上發揮的作用日益明顯。

3.「家門口的工廠」開遍鄉村

每天早晨,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蘇鄉拜什塔木村貧困戶尼薩古麗·卜塔就忙活起來,不僅要管理自家的土地,還要去村裡的彩磚廠上班。「工資高,機會好,大伙兒都搶著去。」說起自己的工作,尼薩古麗·卜塔滿心歡喜。

為加大產業扶貧力度,伽師縣各駐村工作隊根據村情實際,建起了彩磚廠、水泥製品廠、打饢合作社、養殖合作社等,讓貧困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2020年3月,村裡的致富能手艾克木江·吐爾遜和其他幾位村民共同出資,成立了彩磚廠,不僅生產彩磚,還加工路沿石、裝飾花磚等,投產一個月就見到效益。

在去彩磚廠上班之前,尼薩古麗·卜塔也曾猶豫過,自己既不懂技術也沒有手藝,怕不能勝任這份工作,駐村工作隊幹部打消了她的顧慮。工作隊幹部給她算了一筆帳:每塊彩磚售價2.5元,每生產出一塊磚就會有相應提成,最高每人每月能拿到2000元。

尼薩古麗·卜塔渴望一份工作,更渴望脫貧,她鼓起勇氣去彩磚廠應聘。到彩磚廠上班後,她的生活忙碌起來,人也變得越來越開朗。目前,全村已有25人在彩磚廠工作。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絲路佳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20年9月建成投產的新疆中印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組裝手機耳機。從阿克陶縣恰爾隆鄉喀依孜村搬遷到這裡的布帕太木·穆蘭家有5口人,丈夫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全家的生計都落在她的肩上。現在,她全家住上了新樓房,布帕太木·穆蘭進入產業園務工。

廠長謝從德說:「我們解決了附近130多名農牧民就業的問題,公司還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生產手機耳機、藍牙耳機等電子產品,帶動1000餘人就業。」

買買提努爾·阿不力米提如往常一樣起了個大早,每天忙碌到天黑,絲毫不減他對養殖的熱情。他是和田地區于田縣斯也克鄉斯也克村村民,一年前還不懂養殖技術,一度為養殖的家禽存活率偏低感到苦惱。2019年夏天,當他得知于田縣稻田鵝業養殖有限公司在招聘工人,第一時間便報了名。僅半年時間,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他就可以獨自完成消毒、家禽管理等工作,每個月還有3000多元的收入。

「現在我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自己養殖也不用愁沒有錢,同時還可以參與養殖分紅,這樣我每個月就有雙份收入了!」買買提努爾·阿不力米提說。

「公司還投資了2.4億元,選址新建了1200畝種鵝養殖基地,建成後將形成孵化、脫溫、育雛、屠宰、產品加工、飼料廠一體化產業運營模式,全部項目今年7月底完工。」于田縣稻田鵝業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斌說,這些項目完工後能夠直接帶動500人就業,並發放鵝苗200萬隻,能保證2000戶農民的創業增收問題。

數據顯示,2020年,和田地區計劃完成發展雞3500萬隻、鵝1800萬隻、鴿子1500萬羽、鴨子1200萬隻的養殖規模。在傳統養殖業的基礎上,一項項特色產業正呈現出規模化發展態勢,一系列數據無不在證明:農牧民正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穩步前進。

(本報記者 王 瑟)

相關焦點

  • 村民進廠 果子觸網 「富民興疆」在路上——新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18年5月,看到新疆雅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招工消息後,阿依吐汗·吾普爾積極報名到廠裡務工。在技術人員耐心指導和手把手傳授下,她很快掌握了產品製造技術,現在每月工資有1500多元。「在政府扶持性政策的幫扶下,公司的效益日漸增長,我們正加足馬力生產,爭取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在喀什疆果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對發往內地的乾果分揀打包。
  • 台州以「文化潤疆、旅遊興疆」為抓手全面推進「富民興疆」
    今年,台州援疆指揮部圍繞「推動一產上水平、堅持二產抓重點、促進三產大發展」的工作要求,全年共安排援疆資金4422萬元助力一師阿拉爾市全域文化旅遊發展,以「文化潤疆、旅遊興疆」為抓手全面推進「富民興疆」。
  • 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習近平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李克強主持會議。慄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汪洋作總結講話。
  • ...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李克強主持 慄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 汪洋講話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9月25日至26
  • ...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
    習近平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李克強主持會議。慄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 文化潤疆旅遊興疆 新疆木壘縣打造集群民宿
    【原標題】:文化潤疆旅遊興疆 木壘縣打造集群民宿記者 陽光 攝文化潤疆、旅遊興疆。木壘縣依託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著力打造「天山木壘 養心的家」全域旅遊品牌,依託月亮地村、街街子村等國家級傳統村落,打造集群民宿,推進農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民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
  • 連雲區大竹園村:一片綠葉的「富民興村」路
    自然資源如此豐富,村裡及村民卻一直過著窮日子,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莊發展基礎設施不完善,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低下。2019年,大竹園村乘著全區全面實施「黨建+產業」的東風,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茶農」的發展模式,努力將滿山的綠葉變成富民興村的「金礦」,走出一條「以茶興農」特色致富路。 支部引領,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 東風拂綠塔裡木 萬裡攜手繪「疆」來
    10年來,浙江省共投入援疆資金150多億元,推動數千個援疆項目在受援地落地生根,10多萬浙商在南疆各地創業創新;同時選派4000多名幹部和人才,分批進疆開展援疆工作,利用東南沿海發達省份的先進技術和現代理念,推進富民興疆,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夯實基礎。
  • 【喜迎十九大·興邊富民行動】 滿藥香、草莓紅 丹東「興邊富民...
    而遼寧省丹東市「興邊富民行動」的富裕果也在這金秋時刻悄然掛上枝頭。丹東市地處黃海之濱、鴨綠江畔,蘊藏著豐厚的藥材資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草莓的最佳生產帶;有漢族、滿族、朝鮮族、錫伯族等40個民族成份,是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1999年,丹東作為「興邊富民行動」試點並向全國推廣。
  • 文化潤疆旅遊興疆 木壘縣打造集群民宿
    記者 陽光 攝文化潤疆、旅遊興疆。木壘縣依託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著力打造「天山木壘 養心的家」全域旅遊品牌,依託月亮地村、街街子村等國家級傳統村落,打造集群民宿,推進農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民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
  • 民營經濟助力「興黔富民」
    原標題:【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助力「興黔富民」【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貴州,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千百年來,貴州被貼上的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貧困標籤。
  • 萬名科技專家興農富民現場顯示 農民喜歡"不走的專家"
    新華報業網訊 11月30日,鹽城西郊仰徐村來了一大批特殊「遊客」,在千畝示範園,村黨委副書記董兆富正向參加萬名科技專家興農富民工程現場會的全省科協、農工辦系統的與會者介紹他們與省、市農科院合作的情況,當說到他們推廣的幾十種適口水果蔬菜使全村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時
  • 宿遷「三進三幫」活動 助力強村富民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裡,全市市縣鄉村四級幹部再次邁開進基層的雙腿,來到各自所聯繫的鄉鎮村居,伸出幫扶的雙手,助力強村富民。   丁義良是宿遷市三棵樹鄉楊樓居委會的村民,由於兒子和女兒都在外地工作,今年72歲的丁義良,為了能夠好照顧上高三的孫子,決定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經過與「三進三幫」工作人員的認真交談,他感到很欣慰。
  • 雲南玉溪市新平縣水塘鎮現刀村:一方水土養育特色水產 富民興村有...
    鄉村振興離不開強村富民的產業,提起水塘鎮的現刀村大多數人會想到當地的蔬菜產業,而這幾年,現刀村依託當地得天獨厚的天然稟賦還搞起了水產養殖,這讓當地富民興村有了新盼頭。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刀富明一樣,如今許多村民在大春河畔搞起了水產養殖。據了解,現刀村原本就有養殖羅非魚的基礎,只是過去大家使用傳統土塘來養殖,僅供自家食用。
  • 【權威訪談】深入開展文化潤疆 持續推進旅遊興疆
    新疆日報訊(記者任江報導)「十三五」期間,新疆文化和旅遊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和關於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回顧「十三五」,新疆文化和旅遊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未來新疆將如何大力推進文化潤疆工程、實施旅遊興疆戰略?
  • 天山飛來「小白鷺」:天池快閃助力旅遊興疆
    為了響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出的實施旅遊興疆戰略,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團接受邀請,在新疆天山天池等地開展「歌唱祖國」快閃活動,以藝術增進閩疆交流,用文化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今天,一首熟悉的《鼓浪嶼之波》在天山天池畔響起,伴隨著這一旋律,三隻「小白鷺」翩翩起舞。優美的景象,吸引了天池邊上的遊客駐足觀看。隨著音樂不斷切換,加入演出的人數和群眾越來越多。
  • 「旅遊興疆」兩年間,產品圍繞旅遊強
    原標題:【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旅遊興疆」兩年間(三)】產品圍繞旅遊強遊客在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解憂公主薰衣草農場花海中遊玩「旅遊興疆」戰略實施兩年來,新疆各地結合自身優勢,把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集聚各類要素、融合各類產業
  • 江城縣:興邊富民促發展 守土固邊創和諧
    20年興邊富民行動,江城縣各族幹部群眾紮根邊疆心向黨,突出「共促民族團結進步、同護邊疆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興邊富民工程已成為江城縣樹立大國形象的國門工程、守土強基的固邊工程、深受擁戴的民心工程、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和精準扶貧的示範工程。
  • 文化潤疆成果豐碩
    湖南廣電5G智慧電臺與新疆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文體廣電服務中心跨越時空、密切對接,是湖南文化潤疆的一次生動實踐。    近年來,湖南立足宣傳文化、媒體等優勢,推進新疆優秀地域文化與湖湘文化交流共鑑,促進文化潤疆。
  • 雞冠山鄉:黨建引領「生態興鄉」戰略
    幫助家家樂花炮廠轉型電子菸花,幫助華順花炮廠轉型玩具生產,投產後將解決800人以上的勞動力。重點項目紮實推進。雞冠山鄉有林地面積近4萬畝,為了保護青山常綠,鄉政府每年組織植樹造林,並且通過發放樹苗、給予補貼等形式鼓勵村民多種樹。各村組建森林巡防隊,重罰亂砍濫伐樹木行為,並在制定村規民約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媒體形式,宣傳愛護森林的意義,村民的護林意識越來越強,連續多年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