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科技專家興農富民現場顯示 農民喜歡"不走的專家"

2020-12-21 東方網

  新華報業網訊 11月30日,鹽城西郊仰徐村來了一大批特殊「遊客」,在千畝示範園,村黨委副書記董兆富正向參加萬名科技專家興農富民工程現場會的全省科協、農工辦系統的與會者介紹他們與省、市農科院合作的情況,當說到他們推廣的幾十種適口水果蔬菜使全村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時,與會者臉上全都呈現出欣慰的神情。

  現場會上表彰的「江蘇省萬名科技專家興農富民工程優秀科技專家」、駐仰徐村的鹽城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徐文華,2009年以來投股22萬元,年均駐村200天以上,與該村種植戶合股創辦了強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進推廣果蔬新品種30多個,村民誇他是「不走的專家」。

  在楊侍村,村黨委副書記蔡文貞告訴記者,大專家和土秀才聯手,引進農業科研院校5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畝收入8000元左右,全村農民年均增收30%以上。

  鹽都現代農業產業園-江蘇省科普教育實訓基地設有六大實訓科教功能區,聘請了30多名省內外專家,正在這裡進行科技指導的南農大科協朱世桂教授、省農學會牛宜生副研究員說,不但他們長期為園區基地提供技術指導、科普培訓,中國農業大學裴寶磊博士還被該產業園呈祥園藝育苗有限公司聘為副總經理。

  在現場,省科協黨組副書記陳惠娟告訴記者,自2009年以來,我省已組織農業專家、農技推廣人員11.7萬人次,推廣科技致富項目4100多個,輻射帶動400多萬個農戶,戶均年增收20%以上。到2015年,我省將實施萬名科技專家興農富民工程項目4000個。 本報記者吳紅梅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助力鄉村振興 建設齊魯樣板 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成立
    10月10日,由恆豐銀行濟南分行、山東數位電視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成立的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儀式在濟南舉行。省工商聯、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山東廣電傳媒集團、恆豐銀行、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公司、中科院、省農科院等40餘家聯盟相關單位負責人及相關專家參與了啟動儀式。
  • 科技助農 產業富民 省農科院結對幫扶助力大溪口鄉精品農業發展
    科技助農 產業富民 省農科院結對幫扶助力大溪口鄉精品農業發展 2020-12-16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溧水:科教興農生態富民 走綠色小康路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溧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生態優先發展之路,譜寫出綠色小康新篇章。科教興農,農業蝶變「一棵草莓苗可以帶來50元收益。」在位於溧水區白馬鎮的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溧水植物科學基地,基地管理處黨支部書記邵明燦向大家展示草莓新品種寧玉。
  • 河南大力推行科教興農「一三五五」工作機制
    「經過近年來的改革和建設,河南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體系雖已較為完備,但還不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主要問題是創新、推廣、應用各環節銜接不緊密,特別是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深度不夠。」多年為農業專家服務的河南省農業廳科技教育處副調研員李洪岐向記者介紹,「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優化科教興農工作機制,用足用活用好現有科技項目資金,有效整合全省農業科研、教學資源和農技推廣系統力量,形成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服務『一盤棋』。應該說,構建科教興農『一三五五』工作機制就是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
  • 雞冠山上長出「富民果」
    近日,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郭素萍,帶領李保國山區開發與林果產業創新團隊幾名隊員,按照農時來到雞冠山為園區「問診把脈」。 走近時看到,成行成列的蘋果樹枝頭上果實已有拳頭般大小。果園裡,還有一群農民,早早地來勞作,也是來迎著遠道而來的專家們。
  • 連雲區大竹園村:一片綠葉的「富民興村」路
    自然資源如此豐富,村裡及村民卻一直過著窮日子,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莊發展基礎設施不完善,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低下。2019年,大竹園村乘著全區全面實施「黨建+產業」的東風,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茶農」的發展模式,努力將滿山的綠葉變成富民興村的「金礦」,走出一條「以茶興農」特色致富路。 支部引領,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 數百公裡奔走,農科專家為農民送上果樹新品種
    「農民不知道種什麼品種,我們幫忙推薦;種植上的技術問題,我們也可以幫著解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曾繼吾介紹說。新冠肺炎疫情對春季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果樹春耕復產,助力全省「果盤子」穩產保供。
  • 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召開2020年工作會議
    魯網5月28日訊 5月22日,由恆豐銀行濟南分行聯合山東廣電傳媒集團、山東省農擔等發起成立的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20年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30餘家聯盟成員參加了會議。從會上獲悉,聯盟工作開展以來,通過廣納會員單位,會員數量不斷增加,「產業+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推動力和凝聚力初步形成;產業跨鏈條整合持續推進,積極探索三產融合示範園「新六產」金融服務模式,在土地增減掛鈎業務基礎上,推出農地金融、興農訂單貸等產品,致力全產業金融服務,並通過「富民興農通」小程序、線上平臺深度合作等方式,進一步完善了聯盟線上供需交流、合作渠道。
  • 農民打工喜歡用蛇皮袋,塑料桶裝東西,專家不理解,為什麼
    在外面工作的農民朋友要回來了,大家幾乎都回到了鄉下家。去城裡過年的「逆春允」也在城裡度過了另一年。一年一度的春節模式現在也在進行中。城市的每個大站都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回家的時候,拎著大包搬運多件行李,手裡拿著塑料桶的人總是很引人注目。許多城市人士和專家對這一現象也感到困惑。農民工回國的大包,為什麼提到塑料桶,最終使用,不累嗎?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農業專家田間地頭科普種植技術 助農脫貧有實招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28日電 7月27日—28日,西北師範大學駐甘山村幫扶工作隊邀請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和植物保護研究所專家一行3人,赴禮縣雷壩鎮開展農業病蟲害防治、土壤及農作物科學施肥科普講座,農技培訓和農藥捐贈發放,當地農作物生長及農業發展專題調研等系列活動,用實際行動助推脫貧攻堅。
  • 專家學者這樣說……︱聚焦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論壇
    論壇期間,8名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專家圍繞論壇主題「發展富民產業 推進鄉村振興」建言資政。第三,必須實現保守理念向開放理念的轉變,推行草牧場流轉或出租等新型模式,合理配置資源,助農增收。第四,必須實現人才流出向人才流入轉變,增強牧區發展動力。
  • 臺灣大成集團在大陸科技興農
    臺灣大成集團創造科技興農兩岸雙贏成功典範  7月19日,臺灣大成集團在上海召開了「科技興農、同奔小康」的新聞發布會。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於永維、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物檢疫監管司司長俞太尉、中國海關總署關稅徵管司副司長康強、國臺辦經經濟局劉軍川處長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 「農路+商旅」走出強村富民路
    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6萬元。通州區石港鎮睹史院村—— 「農路+商旅」走出強村富民路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0-02 字體:[ 大 中 小 ] 稻香漁灣
  • 【喜迎十九大·興邊富民行動】 滿藥香、草莓紅 丹東「興邊富民...
    而遼寧省丹東市「興邊富民行動」的富裕果也在這金秋時刻悄然掛上枝頭。丹東市地處黃海之濱、鴨綠江畔,蘊藏著豐厚的藥材資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草莓的最佳生產帶;有漢族、滿族、朝鮮族、錫伯族等40個民族成份,是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1999年,丹東作為「興邊富民行動」試點並向全國推廣。
  • 科技如何幫助農民致富?30位院士專家為數位化農業「把脈」
    來自我國動植物遺傳育種、土壤肥料、農業工程等領域的30位農業院士和專家指出,產銷不對稱、優質不優價,始終是中國農業「最頭疼」的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讓農民富起來?如何讓科學家真正地幫到農戶?當日,參會院士和專家及企業將目光瞄準了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由13位科學家首批入駐的「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也正式在電商平臺上線。
  • 河北獻縣啟動建設永業科技服務體系助農增收
    2014年5月12日,由農業部科教司指導、CCTV-7《科技苑》欄目主辦、農民日報協辦、永業公司獨家支持的「2014科技大篷車下鄉活動」正式啟動,首站走進河北省滄州獻縣,結合當地種植特點樣板示範,指導當地農戶種植生產。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新農人」領跑鄉村...
    原標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11月底,江蘇南通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獎章。「能獲此殊榮,要特別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班上學到的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帶著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倪忠輝說。
  • 黃山市黟縣:黨建引領 興村富民
    近年來,雉山村以「黨建+」強村富民、「黨建+」精準扶貧促進鄉村振興,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2020年,雉山村投資12萬元修復盧村自來水取水壩;投資9.8萬元修復盧村河道蓄水壩;投資21.4萬元將湯村道路拓寬,道路硬化實現戶戶通;投資30萬元建成覆蓋全村的道路亮化工程。此外還打造了「盧村家訓」「雉山鳳舞」、新農村建設文化牆等等。
  • 科技譜成豐收曲辛勤繪就幸福篇——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勇當科技興農...
    9月3日,全省鄉村振興·辣椒三產融合現場觀摩會在我市召開。現場會在德州召開,是我市科技興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無言證明。陵城區所有村的黨支部書記、科技帶頭戶、種糧大戶等百餘人參加。小麥專家針對小麥病蟲害,現場傳授了應急預警與防控技術,蔬菜專家講解了棚內蔬菜管理技術,有效解決了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管理困惑,受到群眾的歡迎和認可。科技成果只有應用到實踐中才能產生效益。農業科技人員到田間送「處方」,是市農科院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