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碧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繁 殖
紅葉碧桃可採用播種、嫁接方式繁殖,因播種苗變異性大,不能保證母本的優良特性,往往長成原砧木的實生苗。主要採用嫁接繁殖。多採用毛桃作砧木,使用毛桃嫁接的紅葉碧桃容易成活,生長速度快,抗病蟲性強。
砧木培育
①種子採集處理。10 月選擇毛桃充分成熟的果實,去除果肉,得出淨種,在背風處陰乾。可直接秋播或沙藏後春播,生產上以沙藏層積後春播為主。沙藏層積處理:11 月份在戶外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向陰背陽處挖坑(溝),坑(溝)的大小深度依種子的數量而定。坑(溝)挖好後先在坑底鋪層粗沙,再鋪上 5 ~ 10cm 的溼河沙(溼沙的溼度以手握成團、鬆開即散為宜),然後將種子與溼沙按 1 ︰ 3 的比例分層交替放入沙(坑)內,放至近地面時為止,最後覆蓋 10cm 的溼沙,並加蓋土堆成一個小土丘。同時在坑的兩側挖好排水溝,防止雨水滲入坑內。
②圃地整理。選擇水源和交通方便,地勢略高、土壤深厚的田塊作圃地,於秋冬季將圃地深翻 1 遍,不耙,歷經一個冬季的凍垡。結合冬季農村冬閒,將圃地四周的排水溝(俗稱圍溝)挖出,將土壤撒於圃地上,次年 2 月中下旬,每畝圃地施充分腐熟的廄肥2000kg,或腐熟的餅肥 200kg,配過磷酸鈣 75kg/ 畝,用機械連續耙田 3 ~ 4遍,將圃地充分耙平,土粒充分耙碎,肥料均勻混合於土壤中。人工按寬1.5m打線開溝做苗床,其中苗床寬 1.2m,廂溝寬 0.3m,廂溝深 0.25m。為防止陽光灼傷幼苗,苗床多採用南北向,長度控制在 15m 以內,過長鬚開中溝,使圍溝、中溝、廂溝「三溝」相通,以利排水和人員作業。將溝中土壤均勻鋪在苗床上,以增加肥土層。為防止圃地產生病蟲害,可在播種前用硫酸亞鐵(15 ~ 20kg /畝)顆粒拌細土撒施,同時用3%的克百威(呋喃丹)顆粒撒施,每畝 5kg。
③播種。3 ~ 4 月,觀察毛桃種子萌動情況,當大約有 30%的毛桃種子開始萌動「咧嘴」時,可將種子用篩子篩出,清洗乾淨,進一步去除黴種和雜質,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進行條播。開條播溝,其中行距 30cm,條播溝深6cm,將種子均勻條播於溝中,覆細土5cm,並用稻草、松針、秸稈、鋸末等覆蓋,以保墒透氣,並澆水 1 次。4 月中旬前後,當有 10% ~ 20% 左右的毛桃開始出苗時,揭去覆蓋物,同時搞好清溝排淤,以防積水爛根。每隔 10 天用 50% 的多菌靈稀釋 1000 倍液噴霧殺菌,並用 2.5% 溴氰菊酯稀釋 2500 倍液噴霧以防治地下蟲害,當年播種苗高可達 1m 以上。為保持品種的純正性,生產上一般採用嫁接方式培育紅葉碧桃苗木,而播種的毛桃苗木多用作砧木。
嫁接繁殖 紅葉碧桃嫁接方式很多,主要採用枝接有單芽切腹接、切接,在 3 ~ 4 月份進行。芽接有「T」字形芽接,在 6 ~ 7 月進行。當對大樹進行嫁接時,往往一棵樹有多個枝條,可將主要枝條進行嫁接,又稱「多頭換接」或「高枝換接」。
單芽切腹接 3 月初,在紅葉碧桃枝條上選擇一個飽滿芽,用刀將接穗兩面削成長約 2 ~ 3cm 的斜面。要求有芽的一側稍厚,無芽的一側稍薄。接穗切削完成後,要露出髓心,距離單芽0.5 ~ 1cm 將接穗橫剪斷。選擇 1 ~ 2年生毛桃作砧木,距地面 5 ~ 8cm 剪斷,用枝剪斜剪一個長約 3cm 的切口。將接穗插入砧木中,有芽的一面向外,無芽的向內,使砧木與接穗形成層對齊。用塑料薄膜自下而上綁縛封閉,綁縛要求嚴密,不透水(芽眼處只需纏一層膜,以便芽片自行掙破薄膜)。封閉至頂端後,返回向下纏繞,在起始位置打結。切接 切接是紅葉碧桃的主要枝接方式,多在 3 ~ 4 月進行。選擇紅葉碧桃生長健壯、側芽飽滿的枝段作接穗,將接穗下段的一側用刀削成長2~3cm,稍帶木質部、平直光滑的削麵,並在其下部相對另一側也削成 45°的削麵。剪留接穗 5 ~ 6cm,留 2 ~ 3 個芽。選擇1 ~ 2 年生毛桃實生苗作砧木,在砧木基部距地面 5cm 處剪斷,截面須光滑平整,不傷樹皮。選擇砧木較厚、光滑無節、木材紋理順直的一側,用切接刀在砧木的一側的木質部與皮層之間,稍帶一部分木質部垂直切下,切口長2~3cm,略長於接穗的削麵。然後將長接穗的長削麵面對砧木的大削麵插入砧木的切口,使接穗削麵兩側或一側形成層緊密結合對準。接穗插入對準後,即用塑料薄膜(長 30cm、寬 1.5cm)將砧木切口皮層包在接穗處,加以綁縛,綁紮要穩住接穗,綁紮緊實,並注意用塑料帶包裹好整個接口及砧木斷面。不露芽綁紮的發芽後於芽上方將薄膜割一小口,以利於接芽生長,解綁不要太早,以免影響成活。
「T」字形芽接法 6 ~ 7 月進行。採用紅葉碧桃枝條作接穗,去掉葉片,在葉柄下部 0.7 ~ 1cm 處下刀,向上斜切芽上方 0.5 ~ 0.7cm 處,然後在芽上0.5cm 處橫切 1 刀,深達木質部,芽片長1.5cm左右,寬0.5cm,不帶木質部,削成盾形芽片,芽居正中,以防風乾。選擇 1 ~ 2 年生毛桃實生苗作砧木,在距地面 5 ~ 7cm 處,選樹皮光滑的部位用刀刻成「T」字形,用芽接刀的骨柄輕輕挑開砧皮,右手拇指捏削好的芽片,立即插入砧木的切口內,使芽片的上面與 T 字形切口的上面緊接,將砧木兩邊挑開的皮層輕輕蓋上,用塑膠袋綁縛傷口。注意將葉柄留在外面,以便發芽成活。
嫁接後管理 紅葉碧桃嫁接後15~25天,即可檢查其成活。接芽新鮮,或接穗上的芽已萌動或未萌動,但接口產生愈傷組織的表示已成活。如芽片乾枯,或接穗乾枯或發黑甚至腐爛,表示接穗已死亡,應立即補接。凡嫁接成活的紅葉碧桃幼苗,在其萌動新梢2~3cm時,要及時解除綁縛物。
紅葉碧桃嫁接成活後要及時剪去萌櫱,嫁接成活後砧木上住往還會萌發不少萌櫱,與接穗同時生長,對接穗生長不利,應及時去除,以免消耗養分。
苗期管理
鬆土除草 對於紅葉碧桃嫁接幼苗,多採用人工除草,用鋤頭或小鏟將苗床及「三溝」中的雜草人工剷除。一般在 5 ~ 7 月每個月除兩次草,8 ~ 10月每個月只需除1次草。
水肥管理 紅葉碧桃嫁接苗春季土壤要保持時幹時溼的原則。梅雨季節及夏季多雨時要搞好圃地的清溝排淤工作,以防幼苗積水爛根。夏季乾旱要大水澆足,澆水次數應多一些。秋季少澆水,冬季不澆水。夏季可結合澆水進行追肥,6 ~ 7 月可施磷、鉀肥,並用清水洗苗,充分稀釋融化,促進幼苗吸收。
追肥間隔 15 天 1 次,連續 1 ~ 2 次。可促進花芽分化,8 月中旬以後少量施鉀肥,以促進紅葉碧桃幼苗秋梢木質化,利于越冬。
病蟲害防治 紅葉碧桃病害主要有碧桃流膠病、縮葉病、穿孔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如有病害可用波爾多液或 3 ~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灑,或用 70% 的甲基託布津1000 倍液噴霧。如有蟲害可用 40% 的氧化樂果稀釋 1000 倍液噴殺。
修剪造型
紅葉碧桃大樹形狀以自然開心形為主。在 50 ~ 60cm 處定幹,促使萌發新枝,選擇 3 ~ 4 個主枝,開張角度為 40°~ 60°,每個主枝上留 2 ~ 3個副枝。紅葉碧桃以休眠期修剪為主,生長期修剪為輔。休眠期修剪在冬季以後,春季樹液流動以前進行。主要是確定骨架,去掉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徒長枝等。生長期修剪主要是花後復剪工作及夏季擇心促分枝,短截長花枝,節省養分,促使花芽飽滿,花色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