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預計9分鐘,視野拓展4998米——
澳門和香港,都曾經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
按理說,澳門和香港具有高度的類似性,命運也應該類似,但沒想到的是,在回歸20周年裡,他們的命運軌跡出現了巨大的不同。香港1997年回歸時人均GDP2.7萬美元,而澳門的人均GDP,在1999年,才勉強達到1.55萬美元。但是當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出爐時,我們震驚的發現,澳門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9.2萬美元,是世界上第二富裕的地區。 而我們印象中非常有錢的美國,人均GDP才6.8萬美金,位居世界第8富。
至於香港,香港的人均GDP目前才4.8萬美元,已經被甩的沒影了。
澳門到底發生了什麼,澳門人的收入憑什麼逆襲香港,甚至逆襲了美國。香港和澳門的區別,在殖民地時代,其實就已經體現出來了。英國和葡萄牙,雖然都是歐洲列強,但是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曾經的葡萄牙是世界霸主,但早已衰落,對於亞洲地區的勢力,葡萄牙根本沒有染指的興趣,本國太弱,哪怕有澳門作為跳板,也不可能在亞洲有什麼影響力。但是英國不一樣,在20世紀,英國是日不落帝國,到了1982年,英國還和阿根廷打了一次戰爭,成功搶到了馬島。因重要性的不同,葡萄牙對澳門的治理,和英國對香港的治理,就出現了本質的不同。在葡萄牙佔領澳門的日子裡,對澳門最大的影響,就是沒有影響。葡萄牙對澳門的投入,甚至是駐軍,都非常的少,抱著能收點稅就收點稅的心態過日子。1966年11月,澳門街坊欲在凼仔島修建小學校舍,被澳葡政府暴力制止,在對峙過程中,葡萄牙軍隊開槍鎮壓,導致8人死亡,212人受傷。12月10日,廣東人民委員會向澳葡政府強烈抗議,要求答應澳門群眾的要求,對中國賠禮道歉,澳門親華團體組織了大規模示威遊行。次年1月29日,澳門總督籤署了「認罪書」,平息了事態。這份認罪書,嚴重動搖了葡萄牙在澳門的統治威信,從此親中勢力實質上控制了澳門的發展。1974年,葡萄牙國內發生「康乃馨革命」,貢薩維斯政府上臺後,宣布放棄葡萄牙所有海外「殖民地」,打算把澳門歸還給中國。但當時中國受到美蘇雙方的聯手封鎖,和世界失去了貿易渠道。收回澳門對中國沒什麼太大幫助,但保留澳門卻可以留下一個自由港和外匯窗口,故中國暫時拒絕了葡萄牙政府歸還澳門的請求。所以1999年的澳門回歸,非常順利,因為那是葡萄牙政府、大陸、澳門民眾三方期盼多年的結果,稱得上是萬眾歸心。葡萄牙政府沒有在澳門制度上面埋任何地雷,也沒有任何壞心思。但是英國在香港問題上的態度就大不一樣了,1982年,英國挾馬島戰役打敗阿根廷的威風,前往中國和北京談判,試圖延長自己在香港的權益,保留英國在亞洲的影響力。1982年9月,柴契爾夫人訪問北京,談中國香港的主權問題,要求也非常直白,
英國不想把香港給中國,現在不給,租約到期了,也不給。當時柴契爾態度非常囂張,暗示英國將用武力抗拒香港回歸,談判席上劍拔弩張。 最後,鄧公直接不談了,霸氣回應,主權問題是不可以談判的,沒什麼好談的,如果英國不同意把香港主權還給中國的話,中國就單方面收回香港。「只要我們願意,今天晚些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香港升旗。」——鄧小平所以,英國在1997年把香港交還給中國,是萬般無奈之下的選擇,心不甘情不願,收回香港的過程,遠比收回澳門要困難的多。而英國在剩餘十幾年的統治時間裡,
在香港故意埋下了無數的地雷,修改了無數的條例,有意遺留大量的隱患,還拼命給民眾洗腦,讓他們敵視大陸,製造對立思想,這直接造成了香港未來的經濟悲劇。 僅僅看澳門和香港兩地的教育課本,就能明顯感知到兩地的差別。
由於香港教育界被英美資本所控制,所以拼命的反華黑華,在香港的小學課本上,直接把中國大陸標註成「強國、黑心食品、豆腐渣工程」。 而在澳門,直接使用大陸統一的歷史課本,教育界和內地保持高度一致,思想統一,不受外部勢力的蠱惑。 以港澳自由行為例,香港的通識教育裡,是這麼教導香港的孩子的,說大陸自由行擾亂香港居民生活,搶購奶粉,入侵住宅區,引發商鋪租金狂漲,小店無法生存,讓香港的地鐵擁擠不堪,打亂市民日常生活。 總之就一個結論,香港自由行政策,給香港帶來了無盡的麻煩,卻沒有任何好處,香港不需要自由行,大陸的這些「蝗蟲」有多遠滾多遠。
但實際上,這簡直是一派胡言,港澳自由行是大陸扶持香港和澳門的最大經濟政策,會給香港帶來無盡的經濟好處,能讓香港的經濟大跨步的發展。以澳門為例,我們就能看出,港澳自由行這個紅包,到底有多大。2003年「非典」過後,為了提振港澳經濟,中國內地推行個人港澳自由行政策,鼓勵大陸居民前往香港和澳門旅遊。
澳門人激動壞了,熬了這麼久,終於等到紅包了,敞開大門歡迎大陸遊客。2004年一季度,澳門的GDP增長率高達恐怖的
36%,二季度,GDP增長率則達到了
47.5%,創下世界紀錄,這個GDP增長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澳門和內地的貿易額,也大幅激增,和回歸前相比,增長超過15倍,2005年,內地取代香港和美國,成為了澳門最大貿易夥伴。從此,澳門經濟發展的順風順水,一路成長為世界第二富裕的地區,稅收還不用上繳中央,自收自用,澳門人,簡直太有錢了。這個紅包到底有多大,大家可以掂量掂量,這是因為大陸給澳門發了這麼大一個紅包,澳門人才感恩戴德,一直擁護中國的所有政策。反觀香港,就不一樣了,大陸發的這個紅包,香港人說自己不要,也不稀罕。2004年,前往香港的大陸遊客一樣激增,在香港大把花錢,香港的經濟本應趁機騰飛,沒想到大陸遊客卻遭到香港人的各種嫌棄和抵制。大陸遊客的購買量非常龐大,經常把香港的化妝品、醫藥用品和奶粉等商品買斷貨,被香港黑心媒體蔑稱為蝗蟲。在市場經濟下,尤其是本土不生產商品的前提下,根本不存在物資短缺一說,那是計劃經濟的專利。澳門和香港都是自由港,都可以從全世界大量進貨,去澳門的遊客一樣大肆採購到斷貨的程度,澳門人,就從不嫌棄大陸遊客買的太多了。
為啥,買的越多賺的越多啊,上門的顧客要向外趕,那不有病麼?但是香港人就是病了,一直到2015年,香港人都在頻頻抗議,天天鬧事,迫使特首宣布減少香港自由行人數,寧可讓零售業規模降低2成。 在北上廣,敢這麼對消費者的商家,全都破產了,香港居然這麼搞,這麼嫌棄自由行的大紅包,還想發展經濟,發展個鬼哦。
《紐約時報》曾用一句話概述內地和香港矛盾——「中港富人聯手數錢,兩地窮人頻頻對罵」。明明是發展經濟,互利共贏的大好事,為啥兩地窮人頻頻對罵,還不是那些香港黑心媒體天天搞事情。
「大陸蝗蟲」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香港黑心媒體喊出來的,至於香港人到底因此損失了多少工資,他們才不管呢。 2015年國慶節,澳門店鋪爆滿,大街上全是大陸遊客,哪怕商家已經提前囤了很多貨,還是大量的出現了斷貨行為,大陸遊客的消費力震驚全澳門。 但是澳門民眾沒有嫌棄大陸遊客把商品買斷貨了,而是大肆慶賀,因為又狂賺了一筆錢,日子過的更舒服了。
要是澳門的商店天天都能賣斷貨,那發財的速度簡直不要太快。反觀香港,大街上冷冷清清,商店裡的貨物積壓如山,熱鬧擁擠的澳門中區與冷清不堪的香港銅鑼灣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整個商業體系賺不到錢,自然不會有動力漲工資。香港人不想讓顧客來香港送錢,又想賺錢買房,做白日夢呢。香港人不要的錢,澳門人要,至於香港人是不是在喝西北風,澳門人不想管,也管不動。為了促進澳門和香港的經濟,大陸投入巨資,費盡心血建造了港珠澳大橋,澳門民眾把港珠澳大橋視為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全力配合。但是在香港人眼裡,港珠澳大橋成了「一方控制另兩方」的「邪惡工程」。所以,香港人找了一個老太太,叫朱綺華,以港珠澳大橋會產生空氣微粒,影響香港的心臟病、糖尿病患者健康為由,起訴到香港法院,請求停止港珠澳大橋的施工。
法院的法官,立刻就同意了這個請求,要求港珠澳大橋停工,朱綺華勝訴!港珠澳大橋,被硬生生的拖了一年,才讓法院改判,得以復工,直接損失高達80億,
等於全香港人每人損失了一萬塊。澳門的配合和香港的無理取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香港,有多少個80億,可供這麼揮霍。
很多人說,澳門不就是靠著一個博彩業嘛,誰開放博彩業都會很富裕。
這你就錯了,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是世界賭城,也可以合法的開賭場,全美國,甚至全世界的遊客都可以去拉斯維加斯一擲千金。而美國的經濟,也比中國強多了,按理說,拉斯維加斯的博彩業,應該遠遠比澳門發達。但實際上,從2002到2011年,澳門博彩業收入從235億元上升至2691億元,9年增加11倍。在2010年,澳門博彩業收入就已經達到了拉斯維加斯的四倍,拉斯維加斯用了幾十年才發展為全球博彩中心,但是澳門用了幾年功夫就把它遠遠的甩在身後,這又怎麼來解釋呢。而且,2013年,博彩業佔澳門GDP的比重在80%以上,但是到今天,這個比例已經低於50%。
澳門,正在努力的進行產業轉型,擺脫對博彩業的單一化依賴。澳門轉型之所以能獲得成功,也全部是依賴於港澳自由行,澳門人對大陸同胞並無排斥心態,沒有罵大陸同胞為「蝗蟲」,沒有對大陸同胞實施限購,更沒有哪家澳門媒體故意挑動澳門居民與大陸遊客的對立情緒所以,澳門的旅遊業蓬勃發展,令會議會展、旅遊、酒店餐飲、購物、廣告、金融結算等服務性產業鏈越拉越長,越拉越粗,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和稅收機會。澳門,還出資在廣東設立「澳粵工業園」,讓澳門的製造業稅收從無到有,且年年大漲。這一切的努力,讓博彩業的稅收,如今已經降低到澳門全部財政收入的15%都不到。在回歸前,澳門的黑社會極其囂張,澳門黑幫老大崩牙駒甚至被澳門百姓稱之為地下澳督。最猖狂時候,崩牙駒自己投錢找香港人拍了自傳電影《濠江風雲》,大幅美化自己,把自己稱之為十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在1998年,澳門警察司司長白德安的座駕都被黑社會炸毀,差點死於非命,而警察總部大樓,也被暴徒扔進炸彈。連警察總部都敢炸,這樣的黑幫,哪個澳門老百姓不怕。回歸之後,這些黑幫煙消雲散,連個影子都找不到了,大幅改善的社會治安,解除了澳門發展旅遊業的最大障礙。反觀香港,回歸之後特首董建華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
壓低房價,推進公租房,同時發展製造業。結果呢,香港反對派一鼓動,董建華就被香港媒體蔑稱為董八萬,說董建華是要搞垮香港房價,毀掉大家的財產,直接把特首給趕下了臺。房價漲上去了,香港的製造業轉型也破產了,大陸遊客也趕走了,香港經濟要是能蓬勃發展,那才叫見鬼呢。當然,澳門的人均GDP比美國高的再多,它也不如美國,因為美國的人口總量很大,美國的人均,和澳門的人均,那不是一個概念。至於中國,人口總量更大,比美國還大,中國的人均,和美國的人均相比,那也不是一個概念,要提升中國的人均GDP,比澳門,要難得多。1997年,香港的GDP總量是整個大陸的18%,超過北上廣深之總和,人均GDP是中國的30倍。2018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GDP總量皆已超過香港,深圳、廣州的人均GDP更是超過了香港的一半,雙方的差距正在急速拉近。香港人並沒有變窮多少,但是中國人富裕的太多了,在北上廣居民的眼裡,香港人已經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有錢了。在改革開放前幾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大陸的人均GDP,曾經短的可憐,短的讓人絕望,最離譜的時候,曾經50個大陸人創造的財富,才抵得上一個香港人。
但是從2000年到2018年,大陸的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人均GDP翻了10倍,澳門翻了5倍,而香港只有2倍,雙方的差距正在肉眼可見的縮小。當大陸的經濟,把偏遠貧困山區的人口都算上,人均GDP增速都能這麼快時,香港應該好好反思下自己了,
當別人進步時,你不進,則為退。看看澳門的繁榮、香港的萎靡,
以及那根越追越近的紅柱子,事實的真相,已經放在我們面前了。
-你還想看-
谷歌所見的真實中國:怎麼養活14億人?
上帝怎麼預測股價?
提前消費陷阱:你只是看上去很富有
2069年,非洲會取代中國嗎?
巴菲特:年輕人要向Jay-Z學習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