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灣女神」邂逅「東方微笑」:讓千年文物「活起來」

2020-12-11 中國甘肅網

穿越千年時空,留著齊劉海的「大地灣女神」帶著遠古子民的「絕美風」款款而來,抖落歲月塵埃,麥積山石窟的「小沙彌」面帶千年不變的「東方微笑」也隨之出龕進城。近期,他們「邂逅」在甘肅天水街頭,讓千年文明「活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提前點亮了「羲皇故裡」的新春「夜經濟」。

8000年前,在甘肅天水秦安大地,先民們用水、火、土創造出中國最早的彩陶文化。1973年,在大地灣遺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唯一一件塑有人像的彩陶瓶,宛如一個充滿渴望的少女在翹首企盼,又像一個懷孕的少婦孕育著新生命。有學者稱之為「大地灣女神」。 魏建軍 攝

相關焦點

  • 陶賽讓文物「活」起來| 相遇,穿越千年
    編 / 者 /按   以「讓文物活起來
  • 「大地灣遺址」名稱的由來
    後來我又去省城蘭州,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尋找1958年參加大地灣遺址調查和命名的幾位專家,他們都已經先後謝世了,幾經周折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再後來,我在秦安縣碰到了已退休在家的原縣博物館館長孫志傑先生。向他詢問此事,他告訴我,當年參加大地灣遺址調查和命名的幾位專家,現在只剩下原縣文化館文物幹部、被秦安縣譽為「活文物」的韓永祿老先生一人了。
  • 陶賽讓文物「活」起來|我從大唐來
    編 / 者 /按   以「讓文物活起來
  • 大地灣文化
    大地灣是一處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遺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遺址,比廣為人們所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都要早。         2006年發掘工作的最新發掘研究成果顯示,大地灣遺址的人類活動歷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萬年。這次發掘工作由蘭州大學、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肅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共同主持,其間有來自美國的考古學者參與工作。
  • 預告《絲路大講堂》——郎樹德:我和大地灣考古
    甘肅衛視《絲路大講堂》10月30日 21:30與您相約在四十多年的考古研究中他從深厚的黃土地裡觸摸埋藏千年的文化脈動現為中國博物館協會史前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顧問、甘肅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史前文化和彩陶文化。1981年他主持發掘、保護、研究秦安大地灣遺址,此項發現被學術界評為我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五十多年如一日的考古研究工作,奠定了他對彩陶研究與鑑定工作的深厚根基,他對西北地區古文化、彩陶都有全面深入的研究。
  •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與其簡單抱怨公眾對歷史、對文物不感興趣,不妨問一問,我們是否能夠「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讓文物活起來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文物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倖存者,每一件文物無不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每一件國寶都期待著世人打開塵封秘密、重現璀璨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
  • 尼泊爾——雪山環抱中的神的國度(2):邂逅活女神庫瑪麗
    不知看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這是這姑娘極罕見的一次微笑庫瑪麗活女神為尼泊爾所獨有,起源於17世紀,被視為尼泊爾王室保護神「塔蕾珠」(Taleju)的化身,受到印度教徒與佛教徒的共同崇拜,除了加德滿都以外,幾個大城市都有當地的庫瑪麗女神,不過加德滿都庫瑪麗為諸女神之首
  • 「大美天水」音樂噴泉再升級丨「遠古女神」和「飛天」翩然而至!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音樂噴泉融入了具有天水代表性文化元素的麥積山石窟「天女散花」和大地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文化符號,採用的舞蹈和背景音樂可謂專門為「天女」和「大地灣女神」量身訂做,此舉讓市民和遊客進一步了解當地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力的同時,也為當地文化的傳播開拓了一條多元化發展的新路子。
  • 邂逅東方好萊塢,來一場千年的穿越
    我們總是為了生活不停奔波縱使身邊出現如煙花絢爛般的景色也無暇欣賞當回過頭來才發現,時間已匆匆溜走然而很多的旅行,卻從來不曾嘗試過人生短暫,我們都應該添幾筆深情的記憶邂逅東方好萊塢,來一場千年的穿越鎮北堡西部影城一個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地方一個可以讓你穿越千年的地方一個可以隨便都能拍出大片的地方一個讓你流連忘返的地方一個讓你魂牽夢繞的地方
  • 遠古文明的火花──走進大地灣遺址
    1978年至198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地灣遺址進行了為期7年的連續性考古發掘,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出土陶、石、骨角器等各類文物八千一百多件,清理出各時期的房址二百四十多座,灰坑和窖穴342個,窯址38座,墓葬79座,收集各種獸骨標本一萬七千餘件。
  • 比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都要早的大地灣文化,在甘肅何處發現的?
    甘肅省博物館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陝西、五千年歷史看河南、八千年歷史看甘肅。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說明甘肅有著悠久的文明古蹟。那麼這些文物古蹟在哪裡?它代表的是什麼文化?甘肅彩陶從目前的考古發掘實物來看,當代考古發現的大地灣遺址,就在甘肅境內。
  • 【日報熱評】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
    為了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我區多部門聯合舉辦了寧夏文物文創大賽,這也是首次以寧夏文物為主題的設計大賽。 讓收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今天文物保護的核心。當前,文創產品開發已經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我們熟知的故宮各種文創產品的開發,使故宮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亦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意味著有更廣泛的人群參與,有更深層次的體驗感受。
  • 陶賽讓文物「活」起來|再現方尊
    編 / 者 / 按以「讓文物活起來」為主題的第十三屆杭州市中小學生陶藝大賽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賽事環節。在作品徵集環節中,共有106所中小學校,選送參賽作品247件(組)。透過這些作品,能夠看到青少年朋友們對於文物本身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文物活化的創意與嘗試。打破常規,表達自我,陶藝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載體,將為公眾展現一個全新視角的文物世界。從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品將於11月底在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展出,但組委會迫不及待的想將這些精彩的創作呈現給大家。
  • 讓文物活起來,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今日成立
    古人以「和」之道創造出了無數動人美物, 細細欣賞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每一件藏品, 不難從那些精美工藝品上看到祥和圓融之美, 這也是東方藝術所追求的境界。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元,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王軍,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曉波
  • 兵馬俑「抖起來」與文物「活起來」
    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麼是噹噹當」的音樂中揮舞螢光棒,眨起98K電眼,跳起拍灰舞,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稱,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通過這種方式向廣大年輕人傳播推廣國家文物形象,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待商榷。
  • 「讓文物活起來」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此次展覽是山東古國系列展的第二個展覽,是山東博物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追尋厚重齊魯文化根脈的又一次探索。小邾()國是西周晚期至戰國時期地處齊、魯、宋、楚等大國之間的一個諸侯國。由於小邾國國小勢微,文獻典籍記載簡略,關於小邾國的歷史文化我們知之甚少。
  •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和商罍杯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記者 張璐 文/圖>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當文物遇上文創產品,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