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英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三年再度親臨山西,並發表重要講話,令3600萬三晉父老備受鼓舞、倍感振奮。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注的山西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文化旅遊資源保護也成了在晉全國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作為在山西文化旅遊產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資深人士,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就把目光鎖定在了文物資源的保護上。
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在雲岡石窟視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還提出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
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在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實踐過程中,山西也進行了諸多有益實踐。王文保告訴記者:「從一線實踐看,只有加強文物利用與維護,推動文物保護與利用有機結合,才能讓文物活起來。」但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更多強調文物的被動保護,缺乏對文物積極利用的制度性保障,導致文物資源利用過程出現法律掣肘局面。對此,王文保建議,對文物保護法部分條款進行修改。
活化利用需「法律放行」
首先,王文保代表建議,將文物保護法的名稱改為文物法,從根本上保障文物保護和利用之間的協調關係。
其次,文物保護法強調了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責任主體地位,但未涉及文物利用內容。因此,王文保建議,在原條文中明確各級政府對文物利用工作的監督管理職能,推動文物合理利用。
第三,文物保護法規定,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的事業性收入,專門用於文物保護。而且,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闢為參觀遊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
王文保認為,在新時代,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也肩負著加強文物價值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的職能,因此,應當允許這些單位的事業性收入用於文物的利用。此外,是否允許企業負責經營,與文化遺產能否得到良好保護沒有直接關係。對此,應鼓勵國有文物保護單位在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方針的前提下,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多種經營方式,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雲岡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在文物資源的保護性利用工作上可圈可點。「為了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雲岡石窟研究院近年來採用雷射掃描和3D列印技術,等比例複製了第3窟、第12窟、第18窟,實現了可拆裝、可運輸,隨時可移動『行走』的雲岡石窟,便於到各地去展覽,讓更多人近距離體驗雲岡石窟的魅力。」雲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崔曉霞告訴記者,正是近年來在活化利用方面的不懈努力,使景區遊客人數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由最初的50萬人次增加到了目前的近200萬人次。
「雲岡石窟活化文物、讓文物『走出去』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傳承』的文物保護理念,有必要在文物保護法中增加『利用傳承』一章,鼓勵社會各界積極發揮好新技術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引領作用。同時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推行分類保護,分類利用。」王文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