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活起來

2020-12-13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曹英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三年再度親臨山西,並發表重要講話,令3600萬三晉父老備受鼓舞、倍感振奮。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注的山西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文化旅遊資源保護也成了在晉全國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作為在山西文化旅遊產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資深人士,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就把目光鎖定在了文物資源的保護上。

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在雲岡石窟視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還提出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

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在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實踐過程中,山西也進行了諸多有益實踐。王文保告訴記者:「從一線實踐看,只有加強文物利用與維護,推動文物保護與利用有機結合,才能讓文物活起來。」但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更多強調文物的被動保護,缺乏對文物積極利用的制度性保障,導致文物資源利用過程出現法律掣肘局面。對此,王文保建議,對文物保護法部分條款進行修改。

活化利用需「法律放行」

首先,王文保代表建議,將文物保護法的名稱改為文物法,從根本上保障文物保護和利用之間的協調關係。

其次,文物保護法強調了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責任主體地位,但未涉及文物利用內容。因此,王文保建議,在原條文中明確各級政府對文物利用工作的監督管理職能,推動文物合理利用。

第三,文物保護法規定,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的事業性收入,專門用於文物保護。而且,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闢為參觀遊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

王文保認為,在新時代,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也肩負著加強文物價值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的職能,因此,應當允許這些單位的事業性收入用於文物的利用。此外,是否允許企業負責經營,與文化遺產能否得到良好保護沒有直接關係。對此,應鼓勵國有文物保護單位在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方針的前提下,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多種經營方式,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雲岡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在文物資源的保護性利用工作上可圈可點。「為了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雲岡石窟研究院近年來採用雷射掃描和3D列印技術,等比例複製了第3窟、第12窟、第18窟,實現了可拆裝、可運輸,隨時可移動『行走』的雲岡石窟,便於到各地去展覽,讓更多人近距離體驗雲岡石窟的魅力。」雲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崔曉霞告訴記者,正是近年來在活化利用方面的不懈努力,使景區遊客人數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由最初的50萬人次增加到了目前的近200萬人次。

「雲岡石窟活化文物、讓文物『走出去』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傳承』的文物保護理念,有必要在文物保護法中增加『利用傳承』一章,鼓勵社會各界積極發揮好新技術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引領作用。同時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推行分類保護,分類利用。」王文保說。

相關焦點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文物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倖存者,每一件文物無不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每一件國寶都期待著世人打開塵封秘密、重現璀璨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
  • 【日報熱評】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
    為了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我區多部門聯合舉辦了寧夏文物文創大賽,這也是首次以寧夏文物為主題的設計大賽。 讓收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今天文物保護的核心。當前,文創產品開發已經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我們熟知的故宮各種文創產品的開發,使故宮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亦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意味著有更廣泛的人群參與,有更深層次的體驗感受。
  • 兵馬俑「抖起來」與文物「活起來」
    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麼是噹噹當」的音樂中揮舞螢光棒,眨起98K電眼,跳起拍灰舞,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稱,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通過這種方式向廣大年輕人傳播推廣國家文物形象,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待商榷。
  •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讓文物活起來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
  • 力促文物「活」起來 力推文物「舞」起來
    「如何更好地保護南安的文物資源?」「如何提升文物資源的綜合效益?」「如何讓文物會『說話』?」「要大力推動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推廣營銷」……11月25日上午,福建省南安市政府和市政協召開「加強南安市文物保護管理」專題協商會議,圍繞加強文物保護管理、促進文物「活」起來深入協商。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文物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倖存者,每一件文物無不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每一件國寶都期待著世人打開塵封秘密、重現璀璨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
  •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蔚然成勢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讓文物活起來,是新時代文物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記者從30日至31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2019年,讓文物活起來蔚然成勢,已成為文博人的共識。全國博物館5354個,全年舉辦展覽2.6萬個、教育活動近26萬次,參觀人次達11.3億。
  • 西藏 讓文物「活」起來
    2014年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發表演講當中,首次提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倡議,並在國內多個場合強調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工作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中華民族自信心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和重要源泉。  如何讓文物以另一種形式說話?
  •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與其簡單抱怨公眾對歷史、對文物不感興趣,不妨問一問,我們是否能夠「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單霽翔: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
    他說,數位化是為了讓文物走近更多人,讓文物活起來是今天文物保護的核心。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演講現場。供圖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共有7任院長,單霽翔是第六任院長。他說,這是一個高風險的崗位,一個古建築著火了或是一個文物被盜了,都是大事。過去我們視文物保護為自己的責任,99%的文物都鎖在庫房。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文明之聲)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對於一個鄉村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感受地域風情,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座談會...
    為進一步盤活文物資源,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9月10日,國家文物局召開專家座談會,交流研討讓文物活起來的理論深化、實踐創新和政策突破。現將部分專家發言摘編刊發,以饗讀者。再次,讓文物活起來需要處理好科技與文化的關係。當今的科技前沿至少包括四大門類,即材料科學、生物科學、信息科學、認知科學。這些年我們一談起科技和文化的結合,基本上談的都是信息科技,我認為這還不夠,特別是在讓文物活起來的大前提下,更要促進多種科學的跨界融合。
  • 「十三五」文物發展規劃出爐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全面提升博物館發展質量  文物保護是文物工作的重點領域。《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可移動文物修復,組織實施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和示範效應的文物保護重點項目。
  • 上海採取各種措施「讓文物活起來」
    東方網通訊員唐曉軍8月27日報導:即將成立「復旦大學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為上海的「讓文物活起來」在人才培養、解決關鍵技術和學術問題、產業化提供創新方案。該研究院是由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楊玉良院士團隊、幹福熹院士團隊發起,並根據校領導指示,聯合文博系、歷史系、古籍研究所等資源建立的全國第一家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
  • 五位代表委員熱議讓文物活起來:首先要保證文物安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張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邵希煒)近年來,「讓文物活起來」成為整個文博界的熱點話題。究竟如何理解「讓文物活起來」?近日,五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做客中國經濟網兩會特別節目,就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兵馬俑「抖起來」與文物「活起來」
    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麼是噹噹當」的音樂中揮舞螢光棒,眨起98K電眼,跳起拍灰舞,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稱,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通過這種方式向廣大年輕人傳播推廣國家文物形象,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待商榷。
  • 讓文物活起來(思想縱橫)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 【日報熱評】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
    為了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我區多部門聯合舉辦了寧夏文物文創大賽,這也是首次以寧夏文物為主題的設計大賽。 讓收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今天文物保護的核心。當前,文創產品開發已經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我們熟知的故宮各種文創產品的開發,使故宮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亦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意味著有更廣泛的人群參與,有更深層次的體驗感受。
  •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