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採取各種措施「讓文物活起來」

2020-12-13 東方網

  東方網通訊員唐曉軍8月27日報導:即將成立「復旦大學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為上海的「讓文物活起來」在人才培養、解決關鍵技術和學術問題、產業化提供創新方案。該研究院是由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楊玉良院士團隊、幹福熹院士團隊發起,並根據校領導指示,聯合文博系、歷史系、古籍研究所等資源建立的全國第一家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

  據悉,籌建中的「復旦大學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已經向楊浦區文化局等部門提出了共同打造全國「讓文物活起來」示範區的設想,希望通過對接楊浦區的創新創業體系和「復旦創業走廊」,為楊浦區產業體系注入價值連城的文物藝術品,通過大量創新創業人才,創造成千上萬個「文物IP」,促進文物價值的有效釋放,實現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的雙豐收,進一步豐富「楊浦知識創新區」的內涵。

  安徽黃山、江蘇常州、廣東深圳、四川成都、陝西西安等地政府、企業都對與「復旦大學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合作,推動當地「讓文物活起來」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希望與「復旦大學文物保護創新研究院」合作在當地建立研究院分院或工作站,共同推動「讓文物活起來」。

  「文物+科技+金融」的時代,為文物服務業、文物衍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也只有通過產業化才能真正實現「讓文物活起來」。文物服務業包括科技鑑定、經驗鑑證、等級評定、價值評估、展覽展示、學術研究、學術出版、教育培訓、保護修復、安保保險、可追溯系統、品牌等直接服務和增值服務;文物衍生產業包括交易、租賃、易貨、文物衍生品、文物區塊鏈、文物人工智慧、文物大數據、VR/AR/3D、博物館、特色小鎮、藝術品金融等,可以大大增強文物的流動性。

  其中,文物區塊鏈、文物共享平臺、文物人工智慧等都極有可能誕生「獨角獸」和上市公司。

  自宋代以來,我國歷史上有過五次收藏熱:第一次是北宋時期;第二次是晚明時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國初期;第五次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直到現在,伴隨著改革開放,形成了8000多萬的收藏大軍。相比較前五次收藏熱是少數人的自娛自樂,第六次收藏熱將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收藏」浪潮,產業化讓文物收藏成為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可以參與共享的領域,經過確真、確權、進入可追溯系統的文物藝術品將成為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內容,可玩、可賞、可學問、可增值。

相關焦點

  • 分類保護、開發、利用 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本報記者 曹英 吳暉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如何讓文物「活」起來?如何推進文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有效傳承?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提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正是新時代對文物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現行的《文物保護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對於如何利用好文物的內容仍然比較缺乏。」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文物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倖存者,每一件文物無不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每一件國寶都期待著世人打開塵封秘密、重現璀璨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
  • 廣東多措並舉,讓文物「活」起來
    廣東多措並舉,讓文物「活」起來南粵古驛道網  作者:舒韻江、白澤  2020-01-23 近年來,廣東省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支持和鼓勵不可移動文物建築的合理利用
  •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全國兩會期間,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人民日報社《兩會e客廳》錄製現場表示,國家文物局不斷加強對文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經過系統梳理和整合開發,讓文物資源活起來,以更好傳承文明、服務社會。
  • 【日報熱評】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
    為了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我區多部門聯合舉辦了寧夏文物文創大賽,這也是首次以寧夏文物為主題的設計大賽。 讓收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今天文物保護的核心。當前,文創產品開發已經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我們熟知的故宮各種文創產品的開發,使故宮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亦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意味著有更廣泛的人群參與,有更深層次的體驗感受。
  • 「十三五」文物發展規劃出爐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安源 攝  中新網北京2月22日電(上官雲)近日,《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實施。《規劃》對文物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進行了全面闡述,強調統籌建設綜合性、全方位文物保護利用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格局。
  • 讓文物活起來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
  • 上海博物館2015年推四大重量級展覽 讓文物活起來[圖]
    1991年,夏衍將233件珍貴藏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2009年,夏衍的長女又將父親留下的7539件郵品捐贈給上博,內容涉及諸多國家和地區,其中以中國、蘇聯、匈牙利、日本、德國的郵品居多。    《上海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藏明清貿易瓷展》
  • 圓桌|以數字形式傳播文物,用科技力量讓文物「活起來」
    圓桌|以數字形式傳播文物,用科技力量讓文物「活起來」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2019-11-04 17:55 來源:澎湃新聞
  • 國寶守護人熱議「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活化閒置文物,也是另一種文物保護。2017年歲末,隨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的播出,文物變成了「網紅」,這為「文物活起來」帶來哪些啟示?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就如何讓文物「活」起來等話題展開討論。劉玉珠表示,扶貧要精準,讓文物活起來也有一個精準的問題,要為不同的社會階層,提供不同的文物資源的節目和活動,讓大家都感興趣。
  •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與其簡單抱怨公眾對歷史、對文物不感興趣,不妨問一問,我們是否能夠「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兵馬俑「抖起來」與文物「活起來」
    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麼是噹噹當」的音樂中揮舞螢光棒,眨起98K電眼,跳起拍灰舞,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稱,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通過這種方式向廣大年輕人傳播推廣國家文物形象,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待商榷。
  • 確保文物安全 讓文物活起來 廣西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本報訊(記者莫俊)如何全面提升新時代廣西革命文物工作?如何確保文物安全?如何讓文物活起來?這些都將有據可依。6月5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關於實施廣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9—2022)的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兩個文件的有關情況和亮點。《實施意見》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實施保障6個篇章內容。
  •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座談會...
    為進一步盤活文物資源,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9月10日,國家文物局召開專家座談會,交流研討讓文物活起來的理論深化、實踐創新和政策突破。現將部分專家發言摘編刊發,以饗讀者。當前,讓文物活起來主要依靠從一點到多點的傳統大眾傳播,沒有充分適應傳播方式日益分眾化的發展趨勢。所謂分眾傳播,就是承認差異,尊重個性。用一個類型、一種標準、一個目標面對所有用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讓文物活起來尤其要考慮分眾傳播。一是把用戶分類,二是採取多種傳播手段,用更加多元、更加精準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與傳承。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文明之聲)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對於一個鄉村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感受地域風情,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創意設計讓文物「活起來」
    ■ 深圳特區報見習記者 寧若鴻 駱越套杯、官瓷茶具、敦煌紋樣桑蠶絲圍巾、民族圖騰絲巾……進入創意設計館IP衍生品授權展區,如同進入一個博物館萬花筒,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西藏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十幾個博物館一一展現,文物在衍生品中更加鮮活起來,融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中。
  • 力促文物「活」起來 力推文物「舞」起來
    「如何更好地保護南安的文物資源?」「如何提升文物資源的綜合效益?」「如何讓文物會『說話』?」「要大力推動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推廣營銷」……11月25日上午,福建省南安市政府和市政協召開「加強南安市文物保護管理」專題協商會議,圍繞加強文物保護管理、促進文物「活」起來深入協商。
  • 央視集結九大博物館 "紀錄式綜藝"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讓那些沉睡的珍寶在電視上「活起來」   據悉,《國家寶藏》此番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9家博物館聯手,節目中,觀眾將能看到這九大博物館的歷史,更會看到每家博物館精挑細選而出的3件重磅文物,了解它們前世今生的故事。
  • 你有什麼建議,讓文物活起來傳承歷史、傳播文化?
    A省是文化大省,具有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如何才能讓這些「死」的文物「活」起來,達到傳承歷史、傳播文化的作用?請你提出建議。這題說的建議本質上就是一個組織規劃的題目,看看你怎麼組織策劃,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走出博物館文物如果僅僅是躺在博物館裡,那就比較死板了,形式也單一,怎樣才能多種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呢?可以通過文物節目,比如說央視有一個鑑寶節目挺不錯的,在給人家鑑定寶物的時候順便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普及文物知識,突出文物保護傳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