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集結九大博物館 "紀錄式綜藝"讓文物"活起來"

2020-12-14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讓那些沉睡的珍寶在電視上「活起來」

  看展品,聽講座,買文創衍生品……最近幾年,逛博物館逐漸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人們對博物館也越來越有好奇心。昨天,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北京召開項目啟動儀式,故宮博物院等9家博物館館長集結亮相。據悉,《國家寶藏》將精選9大博物館挑選出的珍品,用紀錄式綜藝的手法,講述珍品的前世今生,喚起觀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

  九大博物館精品一同亮相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今年以來,央視推出多檔有影響力的文化節目,讓電視行業迎來了文化節目大爆發。即將在第四季度登場的《國家寶藏》,則是一檔全新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

  談及選擇這一題材的原因,央視副總編輯朱彤表示,每一件文物都是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守護中華文明的寶庫。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央視的節目更要著眼未來,探索新的方向,「《國家寶藏》力圖對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進行梳理與總結,讓觀眾在一眼萬年中感悟傳統文化的深厚與自豪。」

  據悉,《國家寶藏》此番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9家博物館聯手,節目中,觀眾將能看到這九大博物館的歷史,更會看到每家博物館精挑細選而出的3件重磅文物,了解它們前世今生的故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這九大博物館覆蓋長江、黃河等重要的文化發祥地和聚集地,承載了博大精深的歷史人文記憶,能一同走上電視並不容易。「目前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藏品不斷匯聚,展覽不斷豐富,不愁觀眾,但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收藏是靜止、沉睡的,我們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需要我們系統梳理文物資源,以多種方式展示獨特美。」

  至於會挑選哪些國寶登上螢屏,單霽翔直言,這絕不會是個容易的選擇,「選出的文物應該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結合,我們不刻意做明星化和話題式的處理,否則就會走進誤區,我們不希望節目給觀眾帶來困惑和誤讀,而是真正呈現悠久的燦爛的國寶。」而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則透露,鎮館之寶大克鼎有望亮相,「上海話中有『一隻鼎』,大克鼎也是我們知名度最高、最好的,當然,我們的101萬件館藏都在候選之列。」

  紀錄式綜藝旨在吸引年輕人

  這些年,有關博物館、文物的紀錄片層出不窮,《國家寶藏》會玩出什麼新花樣,令人好奇。對此,《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透露,節目籌備醞釀有兩年之久,在當前電視市場上找不到「同類項」,「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製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據悉,為了讓國寶文物能夠在電視上「活起來」,節目將通過各種不同的文藝手段來演繹國寶,同時,有影響力的專家、明星也會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故事,串聯整季節目的嘉賓更將成為「《國家寶藏》特展」的001號講解員。於蕾表示,希望觀眾能感覺到,文物就像一個歷經風雨的人,有性格,有生命。「它們不僅可以代表我們民族的性格、價值觀,有些還在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觀眾能夠觸摸到文物身上的溫度,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當然,《國家寶藏》「紀錄式綜藝」的模式,也旨在吸引年輕觀眾。在啟動儀式上,多家博物館館長不約而同地表示,目前博物館文化已經成為年輕文化的一部分,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七成左右。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更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花絮——受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熱播的影響,今年,有超過15000個大學畢業生報名要到故宮修文物,「我們相信《國家寶藏》可以打動億萬觀眾尤其是青年人群,這樣的節目,他們期盼了太久。」(曾索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慶祝建軍90周年 細數那些軍隊媒體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到來之際,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別梳理那些軍隊媒體,看看除了大家熟知的《解放軍報》外,軍隊媒體還有哪些?【詳細】

一圖看懂2017上半年中國影市  2017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延續了去年以來高位穩定、低速增長的總體態勢,票房表現總體低於預期,進口片成票房主力。上半年電影市場表現雖然增長乏力,但真正的觀影需求開始浮出水面。【詳細】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第二季 八大博物館全新接棒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打造的重要精品項目之一,《國家寶藏》第一季以前所未有的「紀錄式綜藝」節目模式,創造性地踐行了「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精神,獲得了社會各界及海內外的熱烈反響。歷經半年多的探索磨礪,備受期待的《國家寶藏》第二季於金秋時節再次吹響持續打造精品節目的號角。10月9日,第二季節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行。
  • 國寶守護人熱議「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活化閒置文物,也是另一種文物保護。2017年歲末,隨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的播出,文物變成了「網紅」,這為「文物活起來」帶來哪些啟示?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就如何讓文物「活」起來等話題展開討論。劉玉珠表示,扶貧要精準,讓文物活起來也有一個精準的問題,要為不同的社會階層,提供不同的文物資源的節目和活動,讓大家都感興趣。
  • 文化| 山西博物院加盟《國家寶藏》第二季,晉侯鳥尊會「飛」上央視嗎
    金秋時節,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節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行。這一次,山西博物院也全新加盟。第一季《國家寶藏》強勢集結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27件頂級國寶重器和27組與之魂魄相依的國寶守護人,首創「紀錄式綜藝」語態,深度激發了湧動在國人骨血中的家國情懷。
  • 讓文物活起來 杭州博物館「雲上博物館」上線
    (杭州博物院(籌))攜手華數傳媒推出華數線上博物館(杭州博物館)雲平臺,正式開啟「雲上博物館」新模式。同時,「讓文物活起來·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也正式啟動。杭州博物館表示,此次華數雲上博物館產品(杭州博物館)上線是線上數位化媒體與線下博物館良好結合的成果,本次合作產品突破以往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廣大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雲遊博物館,隨時隨地在電視上感受杭州歷史文化的魅力。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和商罍杯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記者 張璐 文/圖>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當文物遇上文創產品,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
  • 「寶貝」總動員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今年,金沙遺址博物館除了3D燈光秀,還推出了太陽節導覽APP、微信「搖一搖」導覽、魔幻明信片等互動服務,讓美麗的彩燈、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文物跳進了遊客的手機。 近年來,這樣的「寶貝」總動員在眾多博物館得以實現。與科技的融合發展,讓靜態文物「活」了起來,安靜的博物館也變得熱鬧了。
  • 湖北省博物館"接地氣" 文物融入科技"活"起來
    湖北省博物館內數位化產品為何如此受追捧?「讓文物『動』起來,有溫度、有情感,穿越時空更能引起共鳴;用社交平臺活化傳統文化,有傳播、有碰撞,既富有時代氣息,有意思,也飽含歷史厚重感,有韻味。」一位參觀者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火」了的博物館直播,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2020廣東省考面試熱點:「火」了的博物館直播,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2020-08-11 14:12:15|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央視國家寶藏什麼時候播出在哪個臺播? 國家寶藏每周幾更新幾集
    黑馬綜藝又來了!這兩天《國家寶藏》的熱度居高不下,節目中的主角不是明星而是一件件歷史悠久的國寶!通過明星守護人的講解和演繹,我們看到了國寶的「前世今生」,看到了文物寶藏是怎樣傳承下來的!節目更是嚴肅不失風趣,在「吐槽」乾隆皇帝農家樂般的審美之後,告訴大家其實這正是乾隆盛世的表現!可以說非常有看點了。
  • 博物館如何做到讓文物活起來
    7月31日,為進一步提升教育員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推動湖南博物館教育項目的專業化建設,湖南省博物館教育中心於4月制訂讀書分享會,選取教育學、歷史學、美術學等多學科的優秀書籍,加強閱讀隊伍的建設,形成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氛圍,實現從「閱讀」到「悅讀」到「分享」。
  • 「讓文物活起來」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中國山東網10月12日訊 (記者 馬文文) 2018年10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大君有命 開國承家——小邾國歷史文化展》將在山東博物館3樓19號展廳展出。本次展覽由山東博物館、棗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共展出包括棗莊市博物館、山東博物館以及大韓村、橫嶺埠出土文物共計140件套。此次展覽是山東古國系列展的第二個展覽,是山東博物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追尋厚重齊魯文化根脈的又一次探索。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文物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倖存者,每一件文物無不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每一件國寶都期待著世人打開塵封秘密、重現璀璨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
  • 讓文物活起來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
  • 如何讓歷史文物「活」起來?安陽博物館用了這三招
    如何利用好博物館這個寶庫,讓冰冷的歷史文物「活」起來,從而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記者在安陽博物館找到了答案。傳統燈籠我來做活動時值寒冬,但安陽博物館線上線下的展出卻格外熱鬧。館內,「商代文字展」「『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系列海報展」等吸引了眾多市民。線上,「紅色徽章憶崢嶸」「安陽歷史文物展」的文物小視頻等受到觀眾稱讚。
  • 兵馬俑「抖起來」與文物「活起來」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履生】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抖音聯合多家文博單位聯合製作發布的「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H5視頻,在朋友圈刷了屏。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麼是噹噹當」的音樂中揮舞螢光棒,眨起98K電眼,跳起拍灰舞,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稱,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通過這種方式向廣大年輕人傳播推廣國家文物形象,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待商榷。
  •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讓文物活起來!石家莊市博物館3D文物數字展廳明天開館
    無線石家莊消息(記者 葉琳):「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記者今日從石家莊市博物館獲悉,石家莊市博物館3D文物數字展廳將於1月25日正式開館。石家莊市博物館3D文物數字展廳是運用虛擬實境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立體顯示系統、特種視效技術等先進成熟數字科技,實現了將石家莊博物館中的文物及藏品通過聲光電手段的數字轉化,以虛擬的三維立體方式呈現於廣大參觀者面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