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總動員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2020-12-12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張良娟)「3D燈光秀太酷炫了!」2月28日,網友「萱萱」在微信上曬出自己逛金沙太陽節的照片。今年,金沙遺址博物館除了3D燈光秀,還推出了太陽節導覽APP、微信「搖一搖」導覽、魔幻明信片等互動服務,讓美麗的彩燈、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文物跳進了遊客的手機。

近年來,這樣的「寶貝」總動員在眾多博物館得以實現。與科技的融合發展,讓靜態文物「活」了起來,安靜的博物館也變得熱鬧了。

高科技介入,讓「寶貝」動起來  

用手機對著一張印有金沙面具的明信片一掃,一個三維模型就出現在記者的手機上,同時伴隨有動聽的語音講解。「這種魔幻明信片是以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為原型,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展現的。」金沙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吳彬告訴記者,這樣的魔幻明信片一共做了兩套12張,展示的內容包括文物的3D模型、音頻、視頻、燈組的360°全景等。

館藏的「寶貝」碰不得,怎麼讓「寶貝」們動起來?四川各大博物館都把腦筋動到了高科技和數位化上。

在四川博物院的「大篷車」流動博物館內,懸浮成像三維展臺中,「鎮館之寶」戰國水陸攻佔紋銅壺的三維模型不斷旋轉,連銅壺上的細紋都能看的很清晰。利用這個懸浮成像三維展臺,流動博物館把無法出館展出的18件「鎮館之寶」送到了全省各地。    

目前,省內各大博物館都在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希望為遊客帶來更真實、豐富的參觀體驗。            

遊客來動手,讓博物館「火」起來

做陶器、家庭尋寶……2月24日,成都市民王鑫陪兒子在四川博物院度過一個有趣的下午。「孩子很喜歡這些遊戲和活動,我們一家都是四川博物院的常客。」王鑫說,兒子最喜歡的尋寶活動,是四川博物院配合正在展出的《大海的方向——華光礁1號沉船特展》開展的。

看完展覽還能動手玩,正在成為四川眾多博物館的「標配」。

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的「非洲雕刻藝術展」,在展出190多件展品的同時,還舉行了「非常好玩」系列社教活動,開展面具彩繪活動並請來非洲小夥現場教孩子們打非洲鼓。而配合館藏的陶器、漢代畫像石磚等藏品,製作陶器、印製拓片等動手活動更成為四川博物院的常設項目。

藉助這些活動,鎖在安保櫃裡的文物,從靜態、平面,變得鮮活、立體。遊客們到了博物館也不再是簡單的走走看看,而是有了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春節7天長假,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和金沙遺址博物館共接待遊客97萬人次。這樣的客流量說明,博物館只要「活」了,就能火。

文物變產品,把博物館帶回家

紅色年代語錄筆記本、印有川軍抗戰標語的T恤和水壺、美國飛虎隊的「救命符」……在建川博物館聚落的旅遊商品供銷社裡,各種以館藏「寶貝」為主題的文創產品紛紛被擺上櫃檯售賣。

看過玩過,還能把博物館帶回家——無論是民營博物館還是國有博物館,都在進行這樣的嘗試。而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讓「寶貝」活到了普通人的家裡。

利用館藏文物資源,四川博物院開發設計了戰國青銅器水陸攻戰紋錢包、張大千飛天侍女系列手機殼、真絲絲巾等10多個系列的文創產品;三星堆博物館根據館藏的青銅面具,製作了三星堆面具餅乾。「目前,開發了抹茶、草莓、黃油、巧克力四種口味。」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告訴記者,該館目前正在和一家食品公司合作,嘗試讓更多三星堆文物變身餅乾或者巧克力。

【數寶貝】

 248:目前,全省擁有各級各類博物館248家,國有博物館172家,民辦博物館76家。

157119:目前,全省擁有館藏文物300餘萬件,國家三級以上的珍貴文物157119件。

2512: 去年,省文物局共組織實施了13個文物技術保護項目,全年保護修復館藏文物2512件。

12下一頁尾頁

相關焦點

  • 讓文物說話 講歷史故事丨臨夏市博物館:讓塵封的「寶貝」活起來
    2019年12月25日,「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甘肅省13家文博單位共展出精品彩陶文物195件(套)。其中,臨夏市博物館有7件彩陶精品首次在國博亮相展示。文物不是只陳列在玻璃展櫃裡,與人們遙遙相望,可望而不可即,沒有溫度的一件固體展品。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段或悲昂、或平淡、可追溯、可傾聽的故事。你想聽聽來自幾千年前的聲音麼?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傾聽文物們的那些「故事」,讓歷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歷史,文物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和商罍杯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記者 張璐 文/圖>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當文物遇上文創產品,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
  • 讓文物活起來 杭州博物館「雲上博物館」上線
    (杭州博物院(籌))攜手華數傳媒推出華數線上博物館(杭州博物館)雲平臺,正式開啟「雲上博物館」新模式。同時,「讓文物活起來·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也正式啟動。杭州博物館表示,此次華數雲上博物館產品(杭州博物館)上線是線上數位化媒體與線下博物館良好結合的成果,本次合作產品突破以往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廣大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雲遊博物館,隨時隨地在電視上感受杭州歷史文化的魅力。
  • 湖北省博物館"接地氣" 文物融入科技"活"起來
    湖北省博物館內數位化產品為何如此受追捧?「讓文物『動』起來,有溫度、有情感,穿越時空更能引起共鳴;用社交平臺活化傳統文化,有傳播、有碰撞,既富有時代氣息,有意思,也飽含歷史厚重感,有韻味。」一位參觀者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 讓文物活起來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文物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倖存者,每一件文物無不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每一件國寶都期待著世人打開塵封秘密、重現璀璨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
  • 讓文物活起來!石家莊市博物館3D文物數字展廳明天開館
    無線石家莊消息(記者 葉琳):「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記者今日從石家莊市博物館獲悉,石家莊市博物館3D文物數字展廳將於1月25日正式開館。石家莊市博物館3D文物數字展廳是運用虛擬實境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立體顯示系統、特種視效技術等先進成熟數字科技,實現了將石家莊博物館中的文物及藏品通過聲光電手段的數字轉化,以虛擬的三維立體方式呈現於廣大參觀者面前的效果。
  • 央視集結九大博物館 "紀錄式綜藝"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讓那些沉睡的珍寶在電視上「活起來」   據悉,《國家寶藏》此番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9家博物館聯手,節目中,觀眾將能看到這九大博物館的歷史,更會看到每家博物館精挑細選而出的3件重磅文物,了解它們前世今生的故事。
  • 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博物館如何做到讓文物活起來
    7月31日,為進一步提升教育員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推動湖南博物館教育項目的專業化建設,湖南省博物館教育中心於4月制訂讀書分享會,選取教育學、歷史學、美術學等多學科的優秀書籍,加強閱讀隊伍的建設,形成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氛圍,實現從「閱讀」到「悅讀」到「分享」。
  • 「讓文物活起來」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中國山東網10月12日訊 (記者 馬文文) 2018年10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大君有命 開國承家——小邾國歷史文化展》將在山東博物館3樓19號展廳展出。本次展覽由山東博物館、棗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共展出包括棗莊市博物館、山東博物館以及大韓村、橫嶺埠出土文物共計140件套。此次展覽是山東古國系列展的第二個展覽,是山東博物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追尋厚重齊魯文化根脈的又一次探索。
  •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蔚然成勢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讓文物活起來,是新時代文物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記者從30日至31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2019年,讓文物活起來蔚然成勢,已成為文博人的共識。全國博物館5354個,全年舉辦展覽2.6萬個、教育活動近26萬次,參觀人次達11.3億。
  • 如何讓歷史文物「活」起來?安陽博物館用了這三招
    如何利用好博物館這個寶庫,讓冰冷的歷史文物「活」起來,從而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記者在安陽博物館找到了答案。傳統燈籠我來做活動時值寒冬,但安陽博物館線上線下的展出卻格外熱鬧。館內,「商代文字展」「『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系列海報展」等吸引了眾多市民。線上,「紅色徽章憶崢嶸」「安陽歷史文物展」的文物小視頻等受到觀眾稱讚。
  • 西藏 讓文物「活」起來
    2014年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發表演講當中,首次提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倡議,並在國內多個場合強調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工作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中華民族自信心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和重要源泉。  如何讓文物以另一種形式說話?
  • 兵馬俑「抖起來」與文物「活起來」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履生】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抖音聯合多家文博單位聯合製作發布的「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H5視頻,在朋友圈刷了屏。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麼是噹噹當」的音樂中揮舞螢光棒,眨起98K電眼,跳起拍灰舞,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稱,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通過這種方式向廣大年輕人傳播推廣國家文物形象,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待商榷。
  •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與其簡單抱怨公眾對歷史、對文物不感興趣,不妨問一問,我們是否能夠「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打卡」博物館 文物「抖」起來
    「候鳥科普展」在深圳博物館展出。   博物館「活起來」①   今年元宵節,故宮博物院推出「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首次面對公眾開放夜場。   同樣,廣東各地很多博物館近年來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為觀眾提供獨特的參觀體驗,讓公眾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為了讓博物館「活」起來,廣東各地博物館做出了種種努力和積極探索,展覽展出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也更貼近觀眾。過去,觀眾認為許多博物館是高冷殿堂,現在廣東各地博物館更接地氣,以各種方式,使市民深入認識「國寶」,歷史內涵、人文典故得到傳播傳承。
  • 【日報熱評】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
    為了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我區多部門聯合舉辦了寧夏文物文創大賽,這也是首次以寧夏文物為主題的設計大賽。 讓收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今天文物保護的核心。當前,文創產品開發已經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我們熟知的故宮各種文創產品的開發,使故宮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亦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意味著有更廣泛的人群參與,有更深層次的體驗感受。
  • 代表委員熱議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用數字博物館展現文明沉澱
    原標題:用數字博物館展現文明沉澱   用傳播手段之「新」,表現文明沉澱之「古」,兩相結合,把文物信息生動完整地傳達出來,讓象牙寶塔裡的文物能在現代世界活起來。   「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距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個要求,已經過去了4年。
  •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60餘家博物館有話說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如何講好文物故事,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一直是博物館在持續思考的問題。10月20日,四川省博物館學會陳列展覽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陳列展覽策劃與實施」論壇在成都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