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張良娟)「3D燈光秀太酷炫了!」2月28日,網友「萱萱」在微信上曬出自己逛金沙太陽節的照片。今年,金沙遺址博物館除了3D燈光秀,還推出了太陽節導覽APP、微信「搖一搖」導覽、魔幻明信片等互動服務,讓美麗的彩燈、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文物跳進了遊客的手機。
近年來,這樣的「寶貝」總動員在眾多博物館得以實現。與科技的融合發展,讓靜態文物「活」了起來,安靜的博物館也變得熱鬧了。
高科技介入,讓「寶貝」動起來
用手機對著一張印有金沙面具的明信片一掃,一個三維模型就出現在記者的手機上,同時伴隨有動聽的語音講解。「這種魔幻明信片是以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為原型,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展現的。」金沙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吳彬告訴記者,這樣的魔幻明信片一共做了兩套12張,展示的內容包括文物的3D模型、音頻、視頻、燈組的360°全景等。
館藏的「寶貝」碰不得,怎麼讓「寶貝」們動起來?四川各大博物館都把腦筋動到了高科技和數位化上。
在四川博物院的「大篷車」流動博物館內,懸浮成像三維展臺中,「鎮館之寶」戰國水陸攻佔紋銅壺的三維模型不斷旋轉,連銅壺上的細紋都能看的很清晰。利用這個懸浮成像三維展臺,流動博物館把無法出館展出的18件「鎮館之寶」送到了全省各地。
目前,省內各大博物館都在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希望為遊客帶來更真實、豐富的參觀體驗。
遊客來動手,讓博物館「火」起來
做陶器、家庭尋寶……2月24日,成都市民王鑫陪兒子在四川博物院度過一個有趣的下午。「孩子很喜歡這些遊戲和活動,我們一家都是四川博物院的常客。」王鑫說,兒子最喜歡的尋寶活動,是四川博物院配合正在展出的《大海的方向——華光礁1號沉船特展》開展的。
看完展覽還能動手玩,正在成為四川眾多博物館的「標配」。
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的「非洲雕刻藝術展」,在展出190多件展品的同時,還舉行了「非常好玩」系列社教活動,開展面具彩繪活動並請來非洲小夥現場教孩子們打非洲鼓。而配合館藏的陶器、漢代畫像石磚等藏品,製作陶器、印製拓片等動手活動更成為四川博物院的常設項目。
藉助這些活動,鎖在安保櫃裡的文物,從靜態、平面,變得鮮活、立體。遊客們到了博物館也不再是簡單的走走看看,而是有了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春節7天長假,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和金沙遺址博物館共接待遊客97萬人次。這樣的客流量說明,博物館只要「活」了,就能火。
文物變產品,把博物館帶回家
紅色年代語錄筆記本、印有川軍抗戰標語的T恤和水壺、美國飛虎隊的「救命符」……在建川博物館聚落的旅遊商品供銷社裡,各種以館藏「寶貝」為主題的文創產品紛紛被擺上櫃檯售賣。
看過玩過,還能把博物館帶回家——無論是民營博物館還是國有博物館,都在進行這樣的嘗試。而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讓「寶貝」活到了普通人的家裡。
利用館藏文物資源,四川博物院開發設計了戰國青銅器水陸攻戰紋錢包、張大千飛天侍女系列手機殼、真絲絲巾等10多個系列的文創產品;三星堆博物館根據館藏的青銅面具,製作了三星堆面具餅乾。「目前,開發了抹茶、草莓、黃油、巧克力四種口味。」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告訴記者,該館目前正在和一家食品公司合作,嘗試讓更多三星堆文物變身餅乾或者巧克力。
【數寶貝】
248:目前,全省擁有各級各類博物館248家,國有博物館172家,民辦博物館76家。
157119:目前,全省擁有館藏文物300餘萬件,國家三級以上的珍貴文物157119件。
2512: 去年,省文物局共組織實施了13個文物技術保護項目,全年保護修復館藏文物2512件。
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