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建議,讓文物活起來傳承歷史、傳播文化?

2020-12-13 嘉嘉喜

A省是文化大省,具有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如何才能讓這些「死」的文物「活」起來,達到傳承歷史、傳播文化的作用?請你提出建議。

這題說的建議本質上就是一個組織規劃的題目,看看你怎麼組織策劃,讓文物活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

給文物以生命

一個文物冷冰冰的在那裡,沒有什麼說明,比如說就是一塊石頭是沒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的,如果經過考古專家說明,這是一塊與乾隆皇帝有關的故事,而且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那麼感興趣的人就多了,所以我們可以給文物以生命。

我們可以通過查閱檔案資料、走訪歷史學者,充分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價值,歷史地位,做好相應的記錄。之後請專業的人員進行整理,比如製作成影像資料、繪畫等形式,並注以文字說明,讓群眾感受到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具有歷史人文溫度的。

讓文物走出博物館

文物如果僅僅是躺在博物館裡,那就比較死板了,形式也單一,怎樣才能多種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呢?

可以通過文物節目,比如說央視有一個鑑寶節目挺不錯的,在給人家鑑定寶物的時候順便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普及文物知識,突出文物保護傳承的重要性。

除了搞節目,同時也可以搞文創產品,故宮在這方面做得不錯,文創產品賣得火,文創產品背後講述的歷史知識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可以把文物知識融入日曆、扇子、手機套等產品上,在社會上形成喜愛傳統文化,重視文物價值的氛圍。

讓文物走出A省

搞文物文化不能自嗨,要積極交流,增進互動,因為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積極走出去才能讓更多人了解A省的文物文化,同時在交流中也能取長補短,完善文物傳承方式。

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文物走出去呢?現在比較流行的就是「網際網路+」了,通過開設相應的自媒體,把文物搬到自媒體上,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

另外一個方式就比較傳統了,就是進行文物交流展覽,通過展覽讓民眾切身感受A省文物,了解A省文物。提升大家文物傳承保護意識,樹立文化自信。

這道題回答的總思路就是:

1、簡單說一下文物活起來的意義,傳承歷史文化,發掘文化資源,帶動經濟發展;

2、整理文物,給文物以說明,為文物注入靈魂;

3、採取多種形式讓文物走出博物館,傳播文物文化,;

4、採取多種形式讓文物走出A省,擴大文物文化影響力。

相關焦點

  • 多措並舉讓文物活起來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處理好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保護和利用的關係,該修則修,該用則用,該建則建,做到城市保護與有機更新相銜接。」  「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  殷殷期待,擘畫有道。
  • 圓桌|以數字形式傳播文物,用科技力量讓文物「活起來」
    圓桌|以數字形式傳播文物,用科技力量讓文物「活起來」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2019-11-04 17:55 來源:澎湃新聞
  • 讓文物活起來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
  • ...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座談會...
    其次,讓文物活起來與傳播有直接的關係。「酒香也怕巷子深」,某種意義上,傳播決定傳承。當前,讓文物活起來主要依靠從一點到多點的傳統大眾傳播,沒有充分適應傳播方式日益分眾化的發展趨勢。所謂分眾傳播,就是承認差異,尊重個性。用一個類型、一種標準、一個目標面對所有用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讓文物活起來尤其要考慮分眾傳播。
  •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與其簡單抱怨公眾對歷史、對文物不感興趣,不妨問一問,我們是否能夠「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西藏 讓文物「活」起來
    2014年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發表演講當中,首次提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倡議,並在國內多個場合強調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工作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中華民族自信心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和重要源泉。  如何讓文物以另一種形式說話?
  • 【日報熱評】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
    為了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我區多部門聯合舉辦了寧夏文物文創大賽,這也是首次以寧夏文物為主題的設計大賽。 讓收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今天文物保護的核心。當前,文創產品開發已經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我們熟知的故宮各種文創產品的開發,使故宮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亦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讓文物活起來,意味著有更廣泛的人群參與,有更深層次的體驗感受。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這些年,基於文物資源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者、國家形象的「金名片」、推動發展的「助推器」的特質,讓文物活起來,日益成為黨和國家持續關注的文化重策,日益成為文物工作對標提質的中心任務,日益成為普通百姓常掛嘴邊的熱門話題。文物場所,可以成為國家客廳。
  • 力促文物「活」起來 力推文物「舞」起來
    「如何更好地保護南安的文物資源?」「如何提升文物資源的綜合效益?」「如何讓文物會『說話』?」「要大力推動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推廣營銷」……11月25日上午,福建省南安市政府和市政協召開「加強南安市文物保護管理」專題協商會議,圍繞加強文物保護管理、促進文物「活」起來深入協商。
  • 兵馬俑「抖起來」與文物「活起來」
    視頻中,中國國寶級文物「放飛自我」,在「什麼是噹噹當」的音樂中揮舞螢光棒,眨起98K電眼,跳起拍灰舞,兵馬俑則高呼「作為中國的icon,我們不紅,始皇不容」。據稱,該視頻4天播放量突破1.18億。通過這種方式向廣大年輕人傳播推廣國家文物形象,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待商榷。
  • 讓文物活起來,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今日成立
    中華文化的歷史傳承中,文物承載了我們燦爛的文明。加強文物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始終為我們所關注和思考。保護和利用好文物資源,讓文物活起來,實現「古為今用」,「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發揮好文物的文化引領作用,是文博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文化創意領域的發展方向。
  • 國寶守護人熱議「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活化閒置文物,也是另一種文物保護。2017年歲末,隨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的播出,文物變成了「網紅」,這為「文物活起來」帶來哪些啟示?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就如何讓文物「活」起來等話題展開討論。劉玉珠表示,扶貧要精準,讓文物活起來也有一個精準的問題,要為不同的社會階層,提供不同的文物資源的節目和活動,讓大家都感興趣。
  • 洛陽市印發方案:推出32條舉措 讓文物活起來
    《方案》指出,河洛地區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洛陽是著名古都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擴大河洛文化影響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文明之聲)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對於一個鄉村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感受地域風情,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張蕊 ‖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張 蕊 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上海市市長龔正出席儀式並見證合作協議的籤署,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上海市副市長陳通分別代表雙方籤署了《國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合作協議》(圖片來源:人民網) 文物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是我們的寶貴遺產,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湖北省博物館"接地氣" 文物融入科技"活"起來
    ,一個佔地18平方米的「小木屋」內部蘊含了趣味盎然的多媒體遊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和演示……湖北省博物館越來越多的文物通過數位化傳播方式或製作文化創意產品的方式真正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當中。在「小木屋內」有親子遊戲、電影院、虛擬的考古冒險、專家現場有趣的考古講解,深受年輕人和小朋友的喜愛。   湖北省博物館內數位化產品為何如此受追捧?「讓文物『動』起來,有溫度、有情感,穿越時空更能引起共鳴;用社交平臺活化傳統文化,有傳播、有碰撞,既富有時代氣息,有意思,也飽含歷史厚重感,有韻味。」一位參觀者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 如何讓歷史文物「活」起來?安陽博物館用了這三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遂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如何利用好博物館這個寶庫,讓冰冷的歷史文物「活」起來,從而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記者在安陽博物館找到了答案。館內,「商代文字展」「『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系列海報展」等吸引了眾多市民。線上,「紅色徽章憶崢嶸」「安陽歷史文物展」的文物小視頻等受到觀眾稱讚。「我們不僅要讓歷史文物『活』下去,還要讓它『活』起來。」安陽博物館館長周偉說。1月5日,記者走進剛剛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安陽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該館館藏甲骨、玉器、陶瓷器……萬餘件文物。
  • 代表委員談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打通文物保護「最後一公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張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邵希煒 李冬陽)近年來,「讓文物活起來」成為整個文博界的熱點話題。究竟如何理解「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活起來」有哪些方式?如何落實文物保護「最後一公裡」?在中國經濟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節目上,五位代表委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 單霽翔:讓澳門文化「活」起來
    目前國內外的智庫中,政治、經濟、外交的常見,還很少有專注於文創領域的智庫機構,因此澳門文創智庫的成立體現了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自強文創智庫的各個發起方的遠見卓識,和齊心合力推動澳門文創發展的堅定信念。相信澳門自強文創智庫能夠通過匯集來自產學研各界的觀察和思考,在頂層設計、項目運作、具體實施等層面為澳門文創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諮詢建議,為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增強特別行政區人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促成中華文化更好「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支撐。
  • 宋慰祖委員:中軸線保護應堅持"活態化保護" 讓"死"文物活起來
    宋慰祖委員在代表民盟北京市委發言時表示,中軸線申遺和保護應堅持文物的「活態化保護」,讓「死」文物活起來,讓人們走進文物、體驗文物、消費文物。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自永定門到鐘樓全長7.8公裡的城市中軸線,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傑出的城市設計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