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正值發展壯大時,股票數量與市值皆迅速增長。去年科創板設立,新板和老闆共同發新股,對市場的資金是較大的挑戰。同時,儘管上證綜指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保持著3000點的「青春」,但是A股總市值卻沒有原地踏步。中國股市總市值超過了55萬億元,達到61.6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
第一,截止2019年底,滬深兩市市值合計61.6萬億元,比2018年底增長了14.6萬億元,折合2.1萬億美元左右,2019年全球股市的市值一共增長了17萬億美元左右,A股佔了其中的12.3%。2019年美國股市的總市值較2018年增長10萬億美元以上,可見全球股市2019年的市值增長,大部分來自美國股市,但美國股市不僅是本土的企業,還有其他國家的企業。除了美國股市,中國股市的市值增長,超過了日本、英國、法國等主要國家的股市。
第二,2019年中國的GDP總額為99萬億元,A股的股票市值佔GDP的60%以上,這一比重,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相比,算不算高呢?美國股市總市值佔GDP總量約166%,日本股市總市值佔GDP總量約120%,德國股市總市值佔GDP總量約106%,法國股市總市值佔GDP總量約109%。這麼一對比,就可以發現中國股市的市值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也要找找原因,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距,是股市上漲速度,比不上GDP增長速度嗎?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A股的表現有點畸形,指數停止不前,股票總市值能夠穩居全球第二,股市上漲速度跟不上GDP的增長速度,這種分化遲早都要被修復的,價值回歸只會遲到不會不到。再說了,市場的股票數量太多了,同樣是萬億成交金額,在2015年是大牛市,一片普漲的喜慶,放到現在,只不過是局部板塊的牛市。打個比方,2020年這一輪創業板牛市,是以科技股為核心來帶動的,兩市的日成交金額一度超過萬億元,可是具體到板塊變現,有的板塊還沒有修復春節後的大跌。因此,現階段的一個特徵是,選對了方向,就是牛市,選錯了方向,指數漲再多也跟你沒有丁點關係。股票數量多,市值也大,而且還在不停地發行IPO,這頭「龐然大物」需要更多的股民才能拉得動。所以,當前A股的體量不能同日而語。居民財富結構向股市傾斜、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引進外資,這兩股力量一定是未來推動A股上漲的關鍵力量。
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轉型期,居民消費結構從製造業產品轉為服務性產品,服務型消費將是主要的方向。人力資本密集產業的崛起,意味著越是具備個性創新、科技含量越高的行業,未來發展的速度和空間越大。消費和科技領域,是未來A股市值增長的兩大方向,從長期趨勢來看,抓住這兩大領域的龍頭股,就能夠享受中國經濟轉型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