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被封殺的紀錄片,我的年度最佳

2020-12-15 說電影的二凡

冒著被封號的風險,二凡還是想說一說,這部心目中年度最佳的紀錄片。

《塑料王國》

Plastic china

在很多很多年前,二凡對紀錄片的認知還停留在《動物世界》和《焦點訪談》,只有在周末看電視大媽劇放廣告的時候換臺會偶爾停留在CCTV9那麼幾秒鐘,每次趙忠祥老師的旁白都會給我留下無限的陰影,比如: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又到了交配的季節!公海龜趴在了母海龜的身上,發出了酣暢的聲音

一次偶然的機會的看到了周浩導演的《龍哥》、《大同》,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紀錄片《龍哥》劇照

「吸毒」仿佛只有在學校發宣傳冊和夜晚的新聞裡才會接觸到,但你卻沒有見過真正吸毒、販毒的毒販,沒有去關注過他們的生活,更沒有想到,他們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紀錄片《大同》劇照

紀錄片《大同》跟拍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市長耿彥波的日常生活,播出之後直接影響是什麼呢?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調職位省會城市太原市市長,而某官員被雙開。這,就是紀錄片的力量。

紀錄片《塑料王國》劇照

紀錄片,貴在真實,真實就是紀錄片最大的魅力。在一次導演交流會上,我曾聽過一位紀錄片導演這麼解釋:紀錄片的「」字是絞絲旁的紀而不是言字旁的「」,是不摻雜導演主觀看法、不刻意偽裝、人工幹預的電影。相比那些沒有瑕疵、平穩精緻的影片,我更喜歡晃動、凌亂甚至有些粗糙的紀錄片。

真實不是無意義的素材堆砌,通過剪輯還原一個完整的故事,將一個故事講好是重中之重,拿《塑料王國》來說,導演王久良就剪了十多個版本。

看到這個畫面,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觸目驚心

一個小男孩把被汙染過的注射器當成水槍,玩的不亦樂乎,身後的背景則是臭烘烘的垃圾填埋場和徐徐升起的廢氣。

影片一開始,就呈現出了一套簡潔明快的垃圾處理的工業體系,工人們迅速分揀著不同材質的塑料瓶子。

然而,這並不是中國,實際上中國的垃圾處理廠是這樣的。

他們生存的工具無非就是一雙手,僅此而已。

俺自己也知道對俺自己也不好,但是俺為了生存沒辦法

空氣,空氣不好;水,水不好,這裡有什麼好。說句開玩笑的話,就是錢好

而錢,又能賺多少呢?

每處理1斤垃圾可以賺1毛錢,平均每天收入不到60元,即一個月無論如何也不超過2000元。而站在垃圾處理鏈頂端的商人們,每年更能剝削村民200萬

沒有辦法啊,沒錢沒辦法,死了也沒關係」,這句話說的多麼揪心,難以想像在2018年的中國還有如此境況。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為了生存,村民們會選擇去分揀垃圾?而垃圾處理廠的商人又是如何獲得暴利的?

海外垃圾回收部門經歷Daniel給了我們一個答覆:像玻璃和金屬這些較重的,顯然是不便運輸,所以我們一般會就近處理,如果是塑料,那麼無疑會流向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市場實在太誘人了,中國的買主能出別人兩倍以上的價錢。

原價4000元/噸的塑料垃圾經過加工處理變成塑料顆粒,轉手就能賣出8000元/噸的價格。對於農民來說,如果種莊稼,年收入就是固定的4000-5000元。但撿垃圾不一樣,做的越多,賺的越多。

當問及Daeniel是否知道垃圾如何處理時,他說:「不了解,我們有一個中國客戶提供的報告,具體不方便透露,但看起來還好。」

所以到最後,這個小鎮壓根就沒有能用的水。周圍的水源被汙染,全鎮只能買水喝,一個月多少錢呢?15塊,在大城市就是一杯奶茶的錢,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勞動大半天的工資了。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的村民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喝著仍舊被不斷汙染的地下水。

喝過村裡水的老人這麼說:

現在也是奇了怪了,年紀小的人也得(癌症)

你要是去上訪的話,一到半路就被截住了

我的病挺厲害,不一定能活到什麼時候

就像垃圾處理廠僱員彭的女兒「依姐」,蘸著髒水洗頭髮

依姐的母親生了四個孩子,剛生完孩子就在垃圾處理廠幫忙打下手,13歲的依姐沒有讀過書、就撿垃圾裡面的雜誌看。

這裡面的垃圾有美國的輪胎、德國的食品、日本的玩具和醫療廢品,甚至還有一袋吸到一半的毒品

這些孩子吃什麼呢?一般是白菜豆腐,偶爾也在被汙染的魚塘裡捕魚吃,所以他們個個都面黃肌瘦。

還有的村民說,這些羊吃了塑料就長不大,馬上就要賣掉。

請點擊輸入圖片

全片中最讓我震撼的鏡頭是火車站買票的一幕,彭因為無法支撐依姐上學的學費,抱怨工資太少,滿足不了自己日常的菸酒錢,原本已經準備好收拾好行李回老家。到了火車站之後卻付不起回老家的車票,在這個人山人海的大廳,當父親支支吾吾的回答「改天再來」時候,那個頂梁柱的形象似乎瞬間崩塌,兩個孩子驚的啞口無言。

在世人面前竟如此的失去體面,這回,他們又再一次的敗給了現實。

一個長達十餘秒的長鏡頭聚焦在三個人身上,沒有對話、也沒有眼神的交匯,只有旁邊轎車的鳴笛聲。他們久久的坐在火車站門口,無奈的張望著車水馬龍的街道,父親的煙逐漸變短,最後化為灰燼,被踩在塑膠鞋底下。

在這個六個人的家庭,依姐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著母親分娩了,就在垃圾處理廠的後院,一個褪色的紅臉盆,幾根木頭支起的一張白布就構成了這個簡易的「手術臺」,所有人都屏氣凝神地等待著,直到孩子呱呱墜地的哭聲,所有人才鬆了一口氣。

前作《垃圾圍城》、促使政府投資100億去治理北京的垃圾,這次導演王久良花了六年走南闖北調研,打破重重阻礙,再次用「不說謊」的鏡頭揭示真相。

如果說《穹頂之下》是中國人的環保啟蒙,那麼《塑料王國》一定是在此基礎上打了一支強心劑。

最終,《塑料王國》憑藉真實的畫面以及絕佳的視聽語言奪得紀錄片界的「奧斯卡」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新人單元評審團大獎與今年金馬獎的最佳剪輯獎和最佳紀錄片提名。

萬萬沒想到,連這部百度搜不到、甚至一度被豆瓣取消收錄的紀錄片竟然刷新了我的三觀。

是的,當你正在使用著塑料瓶與一次性筷子的時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回收國了。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世界電子工業將產生5000萬噸電子垃圾,其中72%進入中國。而且大多數會走進小鄉鎮,成為村民的唯一生活來源。

如果可以,請傳遞下去,請讓更多人看到、聽見。

「希望這部片子能拉近你我的距離也許我們無法改變什麼,只是讓事實離我們更近了一點

最後,致敬本片導演王久良先生

相關焦點

  • Netflix上的最佳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是在高地旗幟下的第一個標題,這是由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和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組成並由Netflix發行的製作公司。但這是Participant Media的第一部作品,在2019年聖丹斯電影節上放映了紀錄片,並獲得了最佳紀錄片獎,並引起了Netflix和Obamas的關注。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名單新鮮出爐!
    這部廣受好評的紀錄片深入研究了後工業時代的俄亥俄州,一位中國億萬富翁在當地一家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中開設新工廠,並僱傭了 2000 名美國藍領工人。(提名) 第24屆金衛星獎 電影部門 最佳紀錄片(提名) 第40屆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年度紀錄片(提名) 《民主的邊緣》(Democracia em Vertigem)
  • 《珍》 年度治癒系紀錄片
    年度治癒系紀錄片58年前,一位英國少女深入非洲腹地,去尋求兒時的夢想。58年後,一部以此少女為名的紀錄片誕生,引來萬眾矚目。時間在流逝,曾經美好的回憶卻沒被帶走。2017年,導演布萊特·摩根將這些超過100小時的素材,剪成89分鐘的紀錄片,在英國獲得最佳紀錄片提名,在美國獲得多項電影大獎。電影的主角就是英國女動物學家珍·古道爾。
  • 紀錄片《中國市長》和《大路朝天》被封殺了
    昨天看了兩部在臺灣獲獎的兩部紀錄片,聽說以前網站能看豆瓣也有,評分還都有9分以上,但是現在已經不見蹤影了,聽說被封殺了,《中國市長》裡的耿彥波現在退休在家,他曾經主持的文物保護工作採取的措施民眾有褒有貶,褒獎的明顯多太多,影片千人挽留場面感人至深
  • 北京|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關注中國邊緣村落的命運
    導筒策展的獲獎紀錄片首映、街聲StreetVoice帶來兩支獨立樂隊的不插電現場、說唱廠牌的現場演出、三青年志三聯生活實驗室的年度展覽「2020萬人日曆」……感官享受和精神生活,蹦迪和思考,並存不悖。這裡是北京。  2020年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大家都過得不太順利,來屯兒裡敘敘吧。
  • 極限攀巖電影首次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獲獎結果出爐,攀巖主題紀錄片——《Free Solo》斬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這部超高水準的戶外大片的獲獎新聞,瞬間再次引起全球圈內外的震撼。國家地理出品、好萊塢級別製作、頂尖極限攝影師率領拍攝,這部精彩電影還有哪些不得不看的精彩故事,今天帶大家一起重溫!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推選:一場國產紀錄片界的奧斯卡盛會
    1月17日,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在北京舉行。這場由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兼紀錄中國秘書長張延利主持的,規格頗高的紀錄片頒獎盛會吸引諸多媒體和業內人士的參與,本次活動聚焦2019年國產紀錄片行業,揭曉了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和十大入圍作品以及多個推選項目,堪稱是國產紀錄片界的奧斯卡頒獎盛世。
  • 政府不敢說的真相,他拍在了紀錄片裡
    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8.9分,滿滿都是導演的心血。和以往的紀錄片不同,這部電影力圖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尋覓世越號事件背後的真相,因為這個事故牽扯眾多同時也疑點重重。這部紀錄片得出的結論直指政府對民眾的欺騙,雖然很多內容都是客觀分析後的猜測,但其實電影沒必要給出事件真正的答案。電影提出質疑,而真正需要給出答案的是政府。
  • 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開獎 《紅毛皇帝》獲最佳紀錄片
    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開獎 《紅毛皇帝》獲最佳紀錄片 2019-04-最佳影片《抵抗者》。主辦方供圖  大賽共包含6個競賽單元:劇情片單元、紀錄片單元、動畫短片單元、實驗短片單元、蒙特婁世界電影節聯合特別單元以及今年新增設的「好看視頻」特別單元。  大賽共收到作品4300餘部,經過來自全國高校100名學生評委初評後,共有220餘部作品入圍。
  • ...中國喜事》獲2020年中美電視節「金天使獎」年度最佳電視紀錄片
    北京時間11月9日(洛杉磯當地時間11月8日),第十六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開幕式暨「金天使獎"頒獎典禮在線上隆重舉行,由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衛視製作出品的紀錄片《中國喜事》喜獲「金天使獎」—— 2020年中美電視節「年度最佳電視紀錄片」。
  • 過去10年,全球最佳紀錄片110部
    10 馬龍,聽我說 Listen to Me Marlon (2015)導演: 斯蒂文·萊利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這部紀錄片由馬龍·白蘭度自己錄製的視頻和音頻構成,通過他的音容笑貌去了解他偉大的演藝生涯,以及遠離塵囂的私人生活
  • 這部航拍紀錄片歷時五年 感動了所有臺灣人
    但是,2013年年底出現了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顛覆大家印象中的臺灣,而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齊柏林先生打開了臺灣航拍攝影的大門。瘋狂到以至上高中的兒子打電話回家問:還有錢讓我上大學嗎?音樂響起的那一剎那,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部紀錄片背後所有的主創人員對臺灣這片土地的感情,濃烈而又感人。
  • 挪威人拍的這部紀錄片,也太治癒了吧
    這部紀錄片先後拿下2015年挪威電影Amanda獎最佳導演獎(挪威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32年來首次由一名紀錄片導演獲得最佳導演獎)、2015年北歐紀錄電影節觀眾獎、2016年臺灣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2016年HotDocs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 中國紀錄片奔向國際舞臺 現實題材更受青睞
    紀錄片《人間世》總導演周全告訴記者,《人間世》是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的記者們拍攝的第一部長篇醫療類紀錄片,這是一部由新聞人與紀錄片人「雜交」出的一部「新聞內核、紀實表達、關注當下」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現實觀照題材的作品。 《人間世》首席編導秦博談道,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能夠讓一群人理解另外一群人,加深不同族群之間的理解。
  • 《我們誕生在中國》榮獲「金熊貓」國際傳播獎最佳長紀錄片獎
    陳寶國其中,由SMG尚世影業聯手迪士尼自然、北京環球藝動影業出品的自然題材紀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獲得首屆「金熊貓」國際傳播獎最佳長紀錄片獎,成為這場流光溢彩的國際影視盛宴中最靈動的瞬間。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獲「最佳長紀錄片獎」。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出爐
    過去的2019年,你看過哪些紀錄片?印象最深的又是哪一部呢? 1月17日,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在北京舉行。來看看,有沒有錯過這些精彩的作品。
  • 「重慶造」紀錄片再獲殊榮!《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
    去年9月開播後就好評不斷的「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再獲殊榮!1月17日,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中,《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 這部土到掉渣的電影居然成了我的年度最佳
    如果你有了解,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平原上的夏洛克》。 評審團成員秦昊,在西寧當著所有媒體的面怒贊這部影片,怒贊非職業演員的牛批。 《平原上的夏洛克》獲得了最佳長片提名、最佳電影文本大獎。 豆瓣給出了7.8的高分。
  • 這部《鬼吹燈》的紀錄片,比《精絕古城》和《怒晴湘西》還好看!
    一部山寨《鬼吹燈》的紀錄片!回歸正題,今天勃士給各位同學推薦一部山寨《鬼吹燈》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是某電視臺的一個王牌欄目,叫《紀實:X檔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可能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這部紀錄片其實就是山寨和抄襲《鬼吹燈》罷了。但如果你要覺得這部片子很low,那就大錯特錯了!我看完了這部紀錄片後,感覺除了畫面稍微模糊一點之外(畢竟是12年的了),其他的像是劇情設置、場景布置、情節解說等都可圈可點,有些地方甚至看得讓人後背發毛。
  • 韓國世越號6周年祭,相關紀錄片你都看過嗎?
    對於這件事,韓國先後拍攝了三部紀錄片。《正義仍缺席》,這是李承俊執導的短片,今年一月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提名。這部時長僅28分鐘的短片,清晰地展示了災難發生之後的事情。先是一名潛水員的視角,他自發加入了救援隊,共收屍292具。由於救援時身體承受的外傷和嚴重的精神創傷,他放棄了潛水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