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是體現明代漢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

2020-12-16 小阿雷1

天心閣位於湖南省會長沙城市的中心,是以天心古閣和古城牆為主要景點的歷史名勝,自明代以來,天心閣被視為古城長沙的標誌,素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之美譽。

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處西北,是一座體現明代漢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天心閣有樓閣三層,建築面積846平方米,碧瓦飛簷,朱梁畫棟。

天心閣的構成事實上是由天心公園和閣樓城牆部分組成的,天心公園在我看來是個巨大的綠蔭宮殿。整個佔地面積極廣的綠色植被幾乎覆蓋整個公園內。

天心閣是長沙僅存的古城標誌,這裡曾是古人觀測星象、祭祀天神的地方。閣下的城牆始建於西漢年間,距今已有兩千兩百年歷史。

天心閣,在長沙算是最知名景點了,無論歷史文化還是自然風光,這裡都是值得看一看的地方,所以,作為當地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來長沙一定要去天心閣!

天心閣位於長沙市中心,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處,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也是長沙保護較好的僅有古城標誌性建築,在這裡才能讀到長沙的悠久歷史。

相關焦點

  • 長沙市僅存的一段古城牆,天心閣古城牆
    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的天心區天心路17號是長沙市區僅存的一段古城牆,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也是長沙的古城標誌。天心閣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當時的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現在遊客看到的天心閣,是1983年重建的。
  • 長沙天心閣,作為一名長沙人,你去看過嗎?
    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處西北,是一座體現明代漢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天心閣有樓閣三層,建築面積846平方米,碧瓦飛簷,朱梁畫棟。明洪武年間(1368-1398),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建長沙城垣,將元代所築土城牆全部改用石基磚砌。
  • 長沙的古建築-1 天心閣與崇烈門
           《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對老城區歷史風貌的保護,除把太平街地區劃定為歷史文化街區外,還規劃了11條歷史街巷,對其歷史環境和街巷格局進行原真性保護。這11條街巷大致分為3片。一為化龍池片,與白果園、大小古道巷、磨盤灣、南倒脫靴、一步兩搭橋,連為一片,南延至天心街,為古善化縣縣治所在。
  • 中國六十年紀行-53 園林仿古建築杜甫江閣 天心閣
    為紀念這位被歷代人民愛戴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長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風光帶興建杜甫江閣。江閣為四層建築,室外地面(江堤地面)至簷口底高15.9米,至屋面脊頂高約19.5米。該建築二層平面為杜甫紀念館,館正中立杜甫塑像,外牆2.1米高開高窗,實牆上用繪畫介紹詩人生平,三層及四層為詩畫會所,集名人雅士會詩作畫,一層為詩詞書畫紀念品商店。建築立面為中國傳統仿唐古建築形式,朱紅色柱,仿古格柵窗,白色牆。柱廊臺階欄杆為雲紋石柱、石面板欄杆。
  • 長沙比較適合拍照的地方,千年城牆百年天心閣,古風十足
    長沙是湖南省的省會,在2000年前的戰國時期,就有長沙建設城池,現在的長沙老城牆就是當時遺留下來的舊址。而長沙的嶽麓山更是全國聞名的旅遊勝地。長沙段的湘江有30多裡,其中28公裡建設了湘江風光帶。在長沙旅遊,不管是人文歷史還是自然風光,基本都是免費的,包括嶽麓山和橘子洲兩大5A景點。這兩大景區也是遊客來長沙必去的地方,但也有許多星級景區掩藏在城市森林之中,遊客較少,風景卻相當好。
  • 天心閣古城牆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城南說舊事·古閣話天心⑥
    據《天心公園園志》記載,其拍攝時間為1987年,畫面內容是當年3月12日,原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在相關領導陪同下,登臨天心閣古城牆視察時的情景(圖1)。圖1天心公園建園於1924年,是國家AAAA旅遊景區——天心閣景區的前身。
  • ...四百載風雨古閣煥新顏 丨城南說舊事·古閣話天心特刊(天心閣...
    而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國家4A級旅遊景區」等稱號於一身的天心閣景區,其主體建築天心閣始建於明萬曆年以前,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新中國以後,在黨的領導下其文物古蹟保存良好,並不斷得到了妥善保護。天心閣是歷史文化名城長沙的文化符號,它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和傳奇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古城長沙的縮影。
  • 清末、民初的天心閣長什麼樣?
    ①②是乾隆年間③是道光年間④是同治年間⑤是光緒年間1928年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 清末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可見,天心閣早在明萬曆以前就存在了。而天心閣城牆與閣樓的修建應該是同步進行的,因為城牆乃是閣樓的基礎,城、閣實為一體性建築。據歷史資料和城建勘測資料,天心閣段古城牆的基礎遠比其他地段乃至城門處的基礎深厚和堅固。此段城牆為內外雙層,內外牆之間還建有大規模的雙甕城,沒有堅固的基礎是不可能的。
  • 星辰文藝丨蔣集政:天心閣見證
    現在的天心閣,為1983年重修。再修後的樓閣既保持了主閣的原貌,樓閣三層,建築面積846平方米,又增建了兩座二層的輔閣,象鵬鳥的主體和兩翼,三閣以通廊相連,使天心古閣更加壯觀。閣樓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撐,下為花崗石基臺,主輔閣飾有白石雕花護欄,石獅欄柱。簷上32個高啄鰲頭,32隻鳳馬銅鈴和10條吻龍,古色古香,造型別致,碧瓦飛簷,朱梁畫棟,古閣、古城牆及公園其它建築巧妙融合,渾為一體。
  • 星辰文藝丨蔣集政:天心閣見證
    現在的天心閣,為1983年重修。再修後的樓閣既保持了主閣的原貌,樓閣三層,建築面積846平方米,又增建了兩座二層的輔閣,象鵬鳥的主體和兩翼,三閣以通廊相連,使天心古閣更加壯觀。閣樓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撐,下為花崗石基臺,主輔閣飾有白石雕花護欄,石獅欄柱。簷上32個高啄鰲頭,32隻鳳馬銅鈴和10條吻龍,古色古香,造型別致,碧瓦飛簷,朱梁畫棟,古閣、古城牆及公園其它建築巧妙融合,渾為一體。
  • 長沙的名勝古蹟,天心閣!
    上周我朋友來長沙找我玩,因為她從小就特別喜歡古代建築和歷史文化,所以她就讓我帶她去長沙的古建築。我最先想到的古建築就是天心閣了,位於長沙市天心區天心路3-8號。天星閣是長沙市中心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一共有三層,建築面積達到了846平方米。
  • 天心閣,瀟湘古閣,秦漢名城
    登上天心閣,長沙全城象盡收眼底。俯瞰湘江北去,碧波蕩漾,溫望麓屏聳立,氣勢壯觀,猶如一幅中國山水面展江在眼前。天心圖位於長沙市中心區東南角古城牆之上,高圖凌空,氣勢宏市。至於建於何時,已經無據可考。相傳,天心圖是山「天星閣」 和「文昌閣」演變而採的,由於天心閣位於古城長沙地勢最高的龍伏山前、所以被古人觀為呈吉樣之兆的風水寶地,人們一直在這裡祈福消災。
  • 參觀古城牆上的天心閣公園
    天心閣西門,可遠遠看到天心閣公園的蒼翠樹木。警世鐘上刻有抗戰時期「文夕大火」的詳情,警鐘長鳴,不忘歷史,熱愛和平。保存完好的古城牆,長沙歷史的見證。古城牆上的天心閣,古香古色。歷史名人雕刻畫廊,掩映在樹木中。
  • 天心閣遊記
    時間:2020年11月22日天氣:小雨出發地點:長沙市嶽麓區
  • 長沙日記遊學第三天,五一廣場,簡牘博物館,天心閣,嶽麓書院
    在形象上,其商標圖、飲料名稱、包裝、店鋪裝修等都體現了傳統的中國古典風格。天心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上,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上[1],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建築面積846平方米,碧瓦飛簷,朱梁畫棟。
  • 1906年湖南長沙歷史建築老照片,古老的嶽麓書院與天心閣
    曾國藩祠位於開福區中山路至局關祠之間。曾國藩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公元1872年3月12日)去世。次年,清廷上諭在長沙建曾國藩祠。曾祠由清廷賜銀三千兩,曾氏生前門生及親友集祭奠銀四千多兩,再加鹽商的捐助而建成,佔地約百畝。光緒元年(1875)祠園落成。圖為遠看曾國藩祠。
  • 中國古建築之十大閣樓欣賞
    嶽陽樓,位於湖南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歷史上曾多次修繕,主樓高約19米,為三層、四柱飛簷、盔頂的純木結構。北宋範仲淹曾作《嶽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使嶽陽樓名聞天下。現在的嶽陽為1984年重修,保持了原有歷史風貌;登嶽陽樓可遊覽八百裡洞庭湖的湖光山色。2.
  • 天心閣只有800平米,成為我國最小的4A級景區,門票32元
    長沙是一個旅遊城市,擁有很多的網紅打卡點,更是有不少具有歷史底蘊的旅遊景點,比如說像嶽麓山,橘子洲,嶽麓書院等。其實在長沙人心中,還有一個地方,也是長沙的地標之一,與嶽麓書院地位等同,這就是位於市中心的天心閣。
  • 《天心閣》前言
    天心閣坐落在長沙老城東南角上的古城牆上,是古城長沙的標誌。今存城牆系明洪武年間在宋元古城牆基礎上重建,閣樓也興建於此時,重修於清乾隆年間。昔日對聯「四面雲山都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道出了天心閣的氣勢與情懷。舊說此處地脈隆起,有文運昌隆的祥兆,因而天心閣也曾名文昌閣。辛亥革命以後,長沙修築環城馬路,拆除舊城牆,僅留下天心閣一段,作為歷史的見證。
  • 湖南長沙天心閣旅遊景點遊記
    天心閣是長沙市的制高點,它曾是長沙古城的中心,佔地2萬多平方米,今天的天心閣基地是1983年在明朝城牆的基礎上重建的,主櫃由三層組成,每層兩翼各有兩層副櫃,走廊呈弧形布置,左右反射,如鳥翼。黃瓦簷下,翼展高,32個櫃角掛著鐵馬銅鈴,風鈴響,悠閒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