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身邊好像都在吃滷味。滷味種類何其多,川滷和潮汕滷水,都算是滷味界的大佬。潮州人賣牛雜,很少提及滷水二字,實際原因無從考究,也許是怕與潮式打冷中的滷水混為一談吧。
什麼是牛雜?
滷牛雜大概是從香港六七十年代開始興起,粉面檔也好,小吃檔也好,都是從大排檔和木頭手推車開始興起,到現在已經是香港街頭常見的美食。
一碗牛雜
圖片來自nextdigital.com.hk
牛雜,也就是不同部位的牛內臟。一碗牛雜的基本配置,一般有牛肺、牛肚、粉腸、大腸和牛膀。牛筋通常不納入其中,如果在潮式粉面檔想吃牛筋,又不想單點一份,很多人會選擇跟牛腩拼在一起,點一份俗稱「牛筋腩」的雙拼組合。
牛雜怎麼滷,滷水膽是靈魂!
牛雜在滷之前需要洗得很乾淨,最好在洗完後風乾一下,再放進滷水裡燜煮幾個小時,才能保證滷出來的牛雜沒有異味。燜煮過的牛雜圍圈堆放在滷水鍋上的滷水盤內,牛雜被小火煮著的滷水長期燻著,更加入味。
滷水盤上被燻著的牛雜
滷水每天都要一絲不苟地燜煮,滷完肉的滷水還要隔兩次渣,經大火煮沸後蓋上鍋蓋以保存到下一天再用。配方不一樣,出來的味道就會有所差異,而且要養好滷水膽也非易事,幾十年的滷水膽可能是包含幾代人的心血。
牛雜麵到了先大喝了一口湯
不同形式的牛雜,吃法不同!
潮式粉面檔的牛雜
圖片來自nextdigital.com.hk
潮式粉面檔的滷水除了會用來滷牛雜,還會用來滷牛腩,吸收的牛肉精華更豐富。牛雜多是滷得剛剛好,被熟練的手法剪得工工整整,稱得上「精緻」。
街頭小吃檔的牛雜
圖片來自hk.lifestyle.appledaily.com
一碗牛雜麵來了,先喝一口帶滷香的湯底,牛雜吃下去牛味清香,口感彈牙。再沾上少許潮汕特色辣椒油,搭配一杯「凍奶茶」,那就是地道的港式美味。
而街頭小吃檔的牛雜,保留市井的隨和,滷得比較「放肆」、入味。用剪刀「咔嚓」幾下把牛雜剪碎,方便入口,用竹籤串起來或者放在墊了蘿蔔的塑料碗裡,擠一圈甜醬、黃芥末或者辣椒醬,一口接一口那是讓人停不下來。
街頭小吃檔串起來的牛雜
有些車仔面檔和雲吞麵檔也會提供牛雜,但車仔面檔的牛雜感覺更接近於潮式粉面檔與街頭小吃檔之間,與豬雜、豬紅、蘿蔔共煮,在味道上可能更加「粗糙」。而雲吞麵檔的滷牛雜則是有以黃豆、鹽、生抽、蒜茸、八角、燒酒等煮成的柱侯醬所滷,又是另一番風味。
講到這裡,其實好吃的牛雜就是必須要入味,質感介乎於鬆軟與彈牙之間,既沒有被煮爛也不會讓人咬不動, 一咬下去滲出鹹香的滷汁,儘是牛的油脂香停留於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