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朋友們抱怨「手機內存又不夠啦,照片一張都捨不得刪啊!」「為什麼現在app都做這麼佔內存,就不能做小點嗎!」……這些聲音暴露了智慧型手機用戶們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如何在手機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安裝更多的app產品,擁有更好的操作體驗?
兩個月前,微信小程序在大家的千呼萬喚中正式上線,剛一推出便受到全球關注,外媒甚至還曾刊文微信小程序將危及蘋果App Store的地位。但不久之後,小程序的關注度驟然下降,最近甚至傳出有七成開發者欲放棄小程序的消息。
其中在小程序發聲之前,阿里通電話就已經推出了一項輕量級的殺手鐧:微信版阿里通。這其實並不是一款重新開發的新產品,而是把打電話的功能整合進了微信公眾號之中。到底體驗如何,小編率先做了一回小白鼠,先試驗了一遍,那個……老闆……失敗了話費管報銷嗎?
通話過程不花費任何流量
在沒有wifi的環境下,小編心疼地用著4G網絡,與另外一位美女編輯進行了十分鐘的測試通話。測試結果顯示,使用微信版打電話的語音質量高於普通電話,流暢無中斷。
更令小編驚訝的是,使用微信版打電話,不論聊多久都幾乎不會產生流量消耗。這與小編心中對於「網絡電話」的定義不盡相同,小編一直以為「網絡電話」顧名思義就是使用網絡流量打電話,但這通 13 分鐘的通話驗證了微信版通話過程不花費流量的事實,這可是打了十幾分鐘呢。
據程序猿小哥描述,即使打足兩個鐘頭,也僅僅是電話接通一瞬間產生的流量消耗,大約是1-2KB。
厲害了,我的哥!這就意味著阿里通用戶可以通過關注公眾號,隨時隨地與朋友建立通話。完全不需要通話雙方下載APP的繁瑣操作,完全不需要消耗流量,使用阿里通帳號登錄微信版,就可以使用通話功能了。這不是小程序一直想實現的輕量化嗎?原來簡單通過公眾號就可以實現。
資費優勢依然很明顯
資費方面一直是網絡電話產品的優勢所在,除了同樣享受 0 月租 0 漫遊的福利,這款集成在公眾號裡的輕量級產品,與APP略有區別。微信版阿里通默認了回撥的呼叫方式,這種呼叫方式不花費流量,因此大大減弱了呼叫成功率和通話質量對網絡環境的依賴,方便用戶在任何環境下使用,實用性更廣。
就國內通話而言,在資費方面,0. 15 元/分鐘的價格略高於客戶端直撥的定價。但算上話費充值的折扣,通話資費依然不到 1 毛錢每分鐘,還是非常令人心動的,畢竟這是拋開流量之後的價格。當然,國際通話的優勢就更明顯了,畢竟一切都是建立在網絡電話優勢的基礎上。
沒有走小程序這條路,阿里通電話選擇了公眾號與打電話的結合,使用體驗也可以很美好。打開微信打電話,如此簡單粗暴,你的手機表示,"自從用了微信版阿里通以後,頭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整個機生簡直年輕了 10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