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軍 普振華圖/文
初冬時節,秋意還正濃,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那片楓葉首次驚豔亮相了,這也是雲龍縣境內最美的一片楓葉。
看到這個題目,再瞧一瞧美圖,你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吹牛了吧!這麼大的一片楓葉,如此古老的楓樹,怎麼可能現在才問世呢?那是真的,不信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天池國家級自然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林區周邊的老百姓,看慣了林區四季的色彩變化,日落日出,葉綠葉紅、花開花謝,也就說習以為常了,美景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平平常常的自然現象而已,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於是,這片楓葉就在大山深處隱姓埋名了,只是雲龍的攝影愛好者們有些「失職」而已。
首次聽說天池自然保護區內有一片楓葉消息,那是去年初冬的時候,對於攝影愛好者,自然是一種心動。這片楓葉生長在瀾滄江峽谷一個叫小坪的地方,到那裡有兩條可供選擇的線路,一條路是從天池出發,步行翻過光頭山到達目的地,路上耗時三到四個小時,另一條路上是乘車從海滄村的村組公路或諾苗公路到達功果鎮海滄村與苗尾傈僳族鄉天燈村的交界地帶,再步行前往,縮短了步行時間,但山上的公路不太好走。
去年我們前往看楓葉的時間已經是11月底,那時大部分楓葉已經脫落,當然有些失望了。既然楓葉拍攝不夠理想,也就暫時不要讓它問世,免得給人留下「只不過如此而已」的印象,「糟蹋」了美景,不過還算有收穫,我們知道了楓葉所在的地點、前往的線路、拍攝的時間。
攝影最大的「成就」就是要學會耐心等待,再等上一年,三百六十多天,說長也長,說短也很快到來。
有了「線人」的「通風報信」,今年一進入11月中旬,我們再次來到了小坪,這個時間點比去年提前了半個多月,眼前的景色讓我們心動了,「熟」透了的楓葉,黃得象金子,紅得象花朵。
小坪是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的核心區,古樹蒼天,遮天蔽日,山嶺上、箐溝裡生長著大量的楓葉樹,有的小片、有的大片,最多的箐連片就有數百棵,多數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楓樹,這裡的楓葉生長在陰山,太陽只能照到頂部,多數照不到根部,有的楓葉從綠色變為淺黃色,再變成金黃色,熟透了也就脫落了,有的則由淺黃色逐漸變成紅色,季節變換,色彩也在變幻,五彩斑斕,真的很美。
來到這裡拍攝楓葉讓人心動,也讓人頭痛,樹木高大,相互摭擋,太陽光很難曬到整片楓葉樹上,只能選擇從箐溝或樹木間透射下來的陽光,拍攝到局部的楓葉。
「約嗎」,成了當下網友旅遊觀光的代名詞,到天池看楓葉要經得天池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同意,最好是請熟悉的人當嚮導,避免在森林之中迷路,還要注意森林防火,防範野生動物,無論是去旅遊還是去攝影,心動重要,但遵守規則更重要。
「雲龍的風景拍不完」,這是一位曾在雲龍工作過的攝影家留下的意味深長的話,因為愛好攝影,我與雲龍的山打了許多年的「交道」,這是我在雲龍見過的最大的一片楓葉,也是最美的一片楓葉,這樣的美景一個欣賞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