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戴玉指南:念屈原,避五毒,「五毒」在玉雕中的寓意

2020-12-21 火眼看玉石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這不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由來最為主流的傳聞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

所以端午節這一天不僅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闢邪驅毒,人們為了驅毒,保平安,還喜歡佩戴帶有五毒圖案的玉石吊墜。在玉雕中這"五毒"指的是蜈蚣、蜘蛛、蠍子、蟾蜍和蛇。因為自古人們就認為以毒攻毒,百毒不侵。

蜈蚣

蜈蚣在民間通常被稱為"五毒之首",一般玉雕師不會單獨雕刻它,都會結合這五毒來雕刻,這樣寓意更加強烈,寓意為驅邪避毒,永保平安。

蜘蛛

蜘蛛為昆蟲之王,它代表了喜事將近,喜事連連等美好寓意。與"知足"諧音,有知足常樂之寓意,不論對人們尋求生活上的滿足,還是精神上的滿足。八隻大腳踏進八方,做人處事八面玲瓏,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蠍子

大家都知道,蠍子是一種毒性很強的動物,如果人們被它的毒針蟄到了,輕一點的話會中毒,重一點的話會危及到生命,所以大家都會避而遠之。但是在玉雕當中蠍子的寓意還是很好的,它和元寶在一起的話寓意著財富,有富甲一方的寓意,如果蠍子用鉗子夾著錢,那寓意就是獨霸天下之財。

蟾蜍

蟾蜍是玉雕界比較受歡迎的一類題材,雖然長得比較難看,但是寓意還是很美好的,蟾蜍的蟾與"纏"是同音的,有腰纏萬貫的寓意,如果蟾蜍嘴裡有銅錢,那就是富貴有錢的寓意,蟾蜍擺件有著鎮宅驅邪的寓意,能夠幫助抵擋噩運,保佑平安健康。

蛇,古有龍之變說,雖然如今生活中人們害怕蛇。但在玉雕界的蛇卻是上好的玉雕題材,蛇的壽命很長,所以在玉雕當中有萬壽無疆,長命百歲的寓意,蛇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蛇是龍的原型,所以它的地位也是至高無上的,代表著權力與財勢。

小玉寄語:

端午節這一天是這一年中最重要的排毒日!所以我們要把握好這一天的機會,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就到了,趕快佩戴上五毒吧 !我是火眼看玉石,關注我,為大家呈現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跟著道長「躲五毒」,四季保平安!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就是要提醒人們注意防病。
  • 端午節馬上到,民間有「躲五毒」的習俗
    各地區都有著濃厚的節日氣氛,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也有的地區在端午節期間會賽龍舟,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掛艾草與菖蒲,《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也有的地方,在端午節期間放紙鳶、用艾草洗澡、身上掛五色的彩線、拜神祭祖等,不同地區的民俗方式有所不同。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端午節的來歷,愛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報國無門,在一腔憂悶中投江身亡、以死明志,這種愛國情懷感動了很多不願淪為亡國奴的愛國人士,歷朝統治者認為屈原是愛國模範的不二人選,為了紀念屈原、鼓勵眾人學習屈原的愛國情懷,便將其作為「節日標杆」不斷宣傳,後期的發展中,端午節不斷的被完善,全國各地有了不同的「祭祀」方式,這天在古人心中不僅是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祭舞儺儀射五毒 豫園端午文化節引懷古幽思
    原標題:視頻|祭舞儺儀射五毒 豫園端午文化節引懷古幽思  額頭點上硃砂、手腕繫著五色絲線、著漢服起舞、拉弓射五毒……端午將至,在充滿艾蒿和粽香的季節裡,這些傳統民俗將人們的思緒牽引至悠悠遠古。6月1日,豫園端午文化節在屈原的詠物詩《橘頌》中拉開序幕。
  • 端午節,「五毒」醒!民俗錢上驅「五毒」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春秋之前,吳越之地有當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來因楚國詩人屈原於這一天投江自盡,就慢慢演變成一個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它與春節、中秋等同屬重要的傳統節日。
  • 美玉裡的那些「五毒」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端五節、天中節。中國古人以五月天氣炎熱,疾病易於流行,故稱其為惡月,而五月五日為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陰惡從五而生,五月五日雙五相逢,是最不吉利的惡時。《武林舊事》書影但在玉雕器中的五毒造型一般是指:蠍子、蛇、蜈蚣、蜘蛛、蟾蜍。雕在一起叫「五毒」,中國古人認為毒能克毒,佩戴雕刻劇毒的玉飾能與邪相剋、以毒攻毒、百毒不侵,寓意避邪免災,永保平安。也有單獨雕刻,單獨雕刻的寓意也有所不同。民間稱蜈蚣為「五毒之首」,在玉上直接單獨雕蜈蚣的玉器鳳毛菱角,一般和五毒雕在一起,寓意寓意生命力堅強、可以毒攻毒,闢保平安。
  • 在農村,俗語「善正月,毒五月」,具體指什麼,如何驅「五毒」?
    轉眼之間,又到了端午佳節,在我國,端午作為一項傳統的節日,各地有不同的風俗,比如說,比較常見的就是端午這一天要吃粽子,喝雄黃酒,佩戴荷包,門上插艾草等等。眾所周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楚人屈原,以表達人們對他的深切緬懷,每當端午來臨時,人們少不要要講述屈原的故事,用以勉勵後輩,而除此以外,端午節的到來,還有很多特殊的意義!俗話說「吃罷端午飯,棉衣不相見」,意思是說,端午過後,也進入到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節,溫度高,溼度大,一些「毒」蟲開始活躍!
  • 刺五毒、點沐蘭湯 是傳統端午文化
    新快報訊 記者 謝源源 通訊員 鍾達文報導 為了向市民遊客展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大家深入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多種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6月25日,廣州文化公園通過點沐蘭湯、刺五毒、投壺、古風課堂、小集市、漢服遊園攝影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和漢服同袍們深入體驗傳統的端午文化。
  • 闢邪:端午;五毒月,九毒日
    農曆的正月為寅月,按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與端五同義。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在古代,端午節又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地臘節等二十多種稱謂。
  • 端午節將至,給孩子準備一個五毒香包吧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今天是農曆潤四月初八,傳統節氣端午節快要到了。說到端午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 廣州文化公園舉行刺五毒、點沐蘭湯等傳統端午文化活動
    端午節,荔灣區文化公園舉行沐蘭湯、刺五毒,投壺、古風課堂、漢服遊園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和漢服同袍們深入體驗傳統的端午文化。新快報記者 郗慧晶 / 攝新快報訊 記者 謝源源 通訊員 鍾達文報導 為了向市民遊客展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 讓大家深入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多種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6 月 25 日 , 廣州文化公園通過點沐蘭湯、刺五毒、投壺、古風課堂、小集市、漢服遊園攝影等活動 , 讓市民遊客和漢服同袍們深入體驗傳統的端午文化。
  • 鬥草、刺五毒、「賽龍舟」……長沙小學生「穿越」來過端午節
    啟動儀式上,孩子們朗誦了《端午情思》。在十米畫布上繪製「龍舟」。學生們在體驗鬥草習俗。七年級學生在進行「龍舟比賽」。紅網時刻5月27日訊(通訊員 肖新桐 記者 周丹)「學校變成了一個大遊樂場,每個教室都是一個體驗活動室,每進去體驗一個端午習俗便可獲印章一枚,集齊印章即可兌換有趣的獎品了。想參與這麼好玩的活動只需一個入場券——穿漢服出席!」長沙市天心區青雅麗發學校一名孩子興奮地向家長介紹正在開展的大型端午主題活動。
  • 淺談古時候的端午節
    每到端午佳節,大家總是會回味起家中粽子的香味以及江流中激烈的龍舟競賽。可這只是端午節發展到現在的一些習俗,那回到過去,古時候的端午節又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其又有著怎樣的習俗呢?一、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對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一般人都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但實際上,經過專家的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一種普通的食品,而且最初吃粽子也並不是固定在端午時節,並且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祭屈原,也只不過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屬於民眾內心反映的一種心願罷了。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古時端是開始的意思,一年中的五月又如一日中的正午,後來「五」漸漸通為「午」,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被稱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端午也稱「端陽」。自端午節誕生以來,由於不同地區民俗文化差異,端午節還有浴蘭節、地臘、詩人節、夏節、女兒節、天中節等多種別稱。
  • 古代的端午節習俗——粽子和龍舟真的存在嗎?淺談古時候的端午節
    相傳,在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不甘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懷抱著大石投身於汩羅江中。屈原的愛國深得百姓的尊敬,他們為了不讓江河中的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便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人們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就會拿出竹筒,裝上米,然後將這些竹筒投江祭奠,而這也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
  • 今天端午,必吃這5種美食!避「五毒」,保平安,全家都要這麼做
    端午時節提倡的是人與自然的調和、平衡,以安然度過夏天。那麼端午節如何養生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粽子 端午前後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其實全國大部分都有,只不過分為了鹹甜兩派。 北方人喜愛甜甜的蜜豆、紅棗粽;南方人則偏愛鹹味的鮮肉、蛋黃粽,形狀大同小異。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家鄉還有這種風俗,寓意人丁興旺光宗耀祖
    因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人丁興旺,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粽子。五芳齋粽子作為老品牌,口感真的沒讓人失望,打開包裝,濃鬱的谷香味就撲鼻而來,裡面有好多口味的粽子供你選擇,喜歡吃粽子的朋友趁著618,趕緊囤一點吧,記得先領券。
  • 家鄉永州的端午節習俗
    瀟湘悠悠兩千載歷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蘊含著濃厚的風土人情,永州人在長期的生活、勞動及與外地人交往中,形成了具有湘南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其中端午節習俗是永州風俗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在這一天,湖南各地民眾紛紛賽龍舟、包香粽、掛艾草,舉辦各種活動來共慶佳節。
  • 有關端午節的「真相」: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嗎?
    新華社杭州5月29日電 題:有關端午節的「真相」,你知道幾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為什麼我們不說「端午快樂」?端午到底是不是紀念屈原?網友們或認真或逗趣的「求知慾」,引發記者專門採訪了幾位歷史文化領域的專家,解密有關端午節的那些「真相」。  為什麼不說「端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