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舞儺儀射五毒 豫園端午文化節引懷古幽思

2020-12-18 東方網

原標題:視頻|祭舞儺儀射五毒 豫園端午文化節引懷古幽思

  額頭點上硃砂、手腕繫著五色絲線、著漢服起舞、拉弓射五毒……端午將至,在充滿艾蒿和粽香的季節裡,這些傳統民俗將人們的思緒牽引至悠悠遠古。6月1日,豫園端午文化節在屈原的詠物詩《橘頌》中拉開序幕。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屈原創作的詠物詩《橘頌》開啟了後世託物言志之先河。來自國學新知文化學習中心的風雅頌合唱團身著漢服誦讀《橘頌》寓意傳統文化生生不息、不斷傳承。


  身著漢服的華服社文化志願者表演祭舞、儺儀、射五毒等傳統儀式,為觀眾贈送香囊,系五彩繩祈福,傳達思念先賢、平安祈福的文化意味。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又叫五月節,起源於中國,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原是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端午也成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豫園中心廣場和黃金廣場分別搭建了具有端午風情的「粽子夢工廠」。巨型粽子借鑑流行快閃店的模式,活動期間,在形似粽子的場景裡,每天都會開展包粽子技藝展示、香囊製作等互動體驗,遊人可以玩轉手工串珠,親手為端午編織吉祥,品味書法墨香,欣賞非遺技藝,領略端午節慶的別樣風姿,深度體驗豫園的文化氛圍。


  在為期十五天的豫園端午文化節裡,除了親子遊園,華服巡遊和端午香囊DIY等互動體驗,豫園還將在6月9日舉辦「飛花令——愛國詩歌朗誦」,活動立足於對屈原的紀念,發掘「詩歌」傳統,讀詩誦詩唱詩,重塑「詩如海」的端午;推動本地市民和外來遊客共享端午文化,打造「全民化」的端午節日氣氛。


  活動期間,豫園最新版手繪地圖同步發放。這份全域圖囊括了豫園熱門景點、傳統美食、人文風情等版塊。地圖正面展示了豫園的每棟建築的位置和外形特色,還設計了兩條深度遊線路。一條深度遊覽線路是豫園故裡路線,以探秘街區為特色,展示了豫園商城的19個棟特色建築,向遊客呈現老上海風情,包括一條康熙年間就有的小馬路——文昌路,豫園地標——湖心亭九曲橋,中華老字號扇莊——麗雲閣扇莊等,另一條深度遊線路為豫園漫步路線,以室內休閒為主,介紹了華寶樓、民間藝人一條街、沉香閣等特色空間。

  豫園手繪地圖為免費贈閱,遊客可以在中心廣場、遊客服務中心、湖心亭、吾同書局等地領取。

相關焦點

  • 玩轉民俗遊戲 端午文化節在豫園廣場拉開帷幕
    東方網5月26日消息:今天上午,為期15天的豫園中國日(節)2016豫園端午文化節活動在豫園商城中心廣場拉開帷幕,遊客不僅可以重溫端午文化,還可體驗傳統民俗遊戲。  五艘龍舟「遨遊」在豫園中心廣場,正中間的大龍舟,長18米,龍舟制高點8米,明黃似陽,而四艘紅豔似火的小龍舟也有9米之長,五艘龍舟龍頭高蹺,氣宇軒昂,龍眼有神,舟身龍鱗閃爍,彩繪龍身,還有粽子、艾草、菖蒲等裝飾其中。龍頭採用傳統燈彩的技藝,白天是景,晚上是燈,華燈初放之時,五艘龍舟上演著一場激動人心的「龍舟競渡」。
  • 賽龍舟、包粽子、射五毒……傳統民俗過端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端午節快到了,這幾天,多地舉行賽龍舟、包粽子等傳統民俗活動。【端午賽龍舟 拼出向上精神】在四川遂寧射洪縣,今年共有34支隊伍、510人參加賽龍舟的比賽。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鼓手的節奏下,選手們奮力划槳,最後100米衝刺時,場面變得更加激烈,選手們紛紛加速,向終點衝刺,精彩的比賽贏得了現場20多萬名觀眾的加油助威。
  • 江陵端午祭 感受韓國祭祀文化
    人民網首爾6月19日電(張悅 王昱祺)6月20日是中國的端午節,也是韓國的端午祭。雖然是同一天,並同樣以端午來命名,但韓國的端午祭其實和中國的端午節並不一樣。正如名字中的「祭」字,事實上韓國的端午祭是一種祭祀活動,而不是像中國的端午節一樣是一個節日。
  • 江陵端午祭
    明天,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而我們的鄰國韓國,也在準備過端午祭了。我們的端午節已於2006年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我們的端午節和韓國的端午祭呢也分別在2009和2005申請進入了新一輪的世界非遺。很多人認為韓國人的端午祭申遺成功,是搶了中國的端午節。那麼真的是韓國人搶了中國的節日嗎?還是這一切都是一個誤會呢?
  • 湘西苗族祭神巫儺文化歷史博覽
    楚人「重祭祀、信神靈」,巫儺文化盛行。《辰州府志》載:「十月朔日剪紙衣,具備酒餚敬土地……是月望日農家祀土地神、五穀神,曰跳香……」跳香主祭土地五穀神,同時敬奉儺公儺母,有的主祭盤瓠辛女。跳香是慶祝當年五穀豐登,感謝各方土地五穀神神靈保佑,風調雨順。祈求五穀神驅邪祛災、六畜興旺、人丁安寧。當地流傳山歌民謠:「得罪土地田地崩,降香錯位得罪神。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端午節戴玉指南:念屈原,避五毒,「五毒」在玉雕中的寓意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這不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由來最為主流的傳聞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
  • 刺五毒、點沐蘭湯 是傳統端午文化
    新快報訊 記者 謝源源 通訊員 鍾達文報導 為了向市民遊客展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大家深入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多種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6月25日,廣州文化公園通過點沐蘭湯、刺五毒、投壺、古風課堂、小集市、漢服遊園攝影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和漢服同袍們深入體驗傳統的端午文化。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端午六么令·天中節》 (宋·蘇軾)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文化傳承】端午節不只是放假,更是傳承!
    但是端午的別稱是最多的,據統計,端午別稱多達二十多個,如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 你知道端午節的這些知識嗎?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據《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幹支以定日月度。」
  • 包粽子、射五毒、沐蘭湯……這個端午來山西張壁古堡才算你牛!
    古代射五毒場景再現古人曰:農時五月,陰陽交泰,至毒。五五端陽,蛇蠍活躍,蟾蜍蛻衣,壁虎守宮,蜈蚣爬竄。故射五毒,求安寧。活動時間:6月25日上午11:40活動地點:中央戊己土全民射五毒全民射五毒,祈求國泰民安~活動時間:6月25日 — 27日全天活動地點:
  • 包粽子、射五毒、沐蘭湯…這個端午來山西張壁古堡才算你牛
    古代射五毒場景再現古人曰:農時五月,陰陽交泰,至毒。五五端陽,蛇蠍活躍,蟾蜍蛻衣,壁虎守宮,蜈蚣爬竄。故射五毒,求安寧。活動時間:6月25日上午11:40活動地點:中央戊己土全民射五毒全民射五毒,祈求國泰民安~
  • 淺談古時候的端午節
    一、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對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一般人都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但實際上,經過專家的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一種普通的食品,而且最初吃粽子也並不是固定在端午時節,並且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祭屈原,也只不過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屬於民眾內心反映的一種心願罷了。
  •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跟著道長「躲五毒」,四季保平安!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就是要提醒人們注意防病。
  • 端午節馬上到,民間有「躲五毒」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這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 廣州文化公園舉行刺五毒、點沐蘭湯等傳統端午文化活動
    端午節,荔灣區文化公園舉行沐蘭湯、刺五毒,投壺、古風課堂、漢服遊園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和漢服同袍們深入體驗傳統的端午文化。新快報記者 郗慧晶 / 攝新快報訊 記者 謝源源 通訊員 鍾達文報導 為了向市民遊客展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 讓大家深入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多種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6 月 25 日 , 廣州文化公園通過點沐蘭湯、刺五毒、投壺、古風課堂、小集市、漢服遊園攝影等活動 , 讓市民遊客和漢服同袍們深入體驗傳統的端午文化。
  • 韓國端午節不吃粽子!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根據申報內容,韓國的「江陵端午祭」並非中國人理解的端午節,兩者僅僅時間有重合而已,前者指在每年農曆4月到5月初,韓國江陵地區舉行的薩滿祭祀、歌舞表演、民俗遊戲等一系列慶祝活動,並非中國傳統意義上為紀念屈原的「龍舟粽子節」。事實上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已經被聯合國收錄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並不存在韓國「搶走端午節」的說法。
  • 闢謠:端午節被韓國搶先申遺了?沒文化真可怕!到底咋回事?
    當然端午節也是驅五毒的時候,大家則是喝雄黃酒、插艾草。不過,朋友圈中很多人發文稱,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了?其實這樣的謠言自2005年後,每年都會存在,就算官方出面澄清,還是有謠言出現。韓國所申遺的是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11月24號成功申遺,被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