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視頻|祭舞儺儀射五毒 豫園端午文化節引懷古幽思
額頭點上硃砂、手腕繫著五色絲線、著漢服起舞、拉弓射五毒……端午將至,在充滿艾蒿和粽香的季節裡,這些傳統民俗將人們的思緒牽引至悠悠遠古。6月1日,豫園端午文化節在屈原的詠物詩《橘頌》中拉開序幕。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屈原創作的詠物詩《橘頌》開啟了後世託物言志之先河。來自國學新知文化學習中心的風雅頌合唱團身著漢服誦讀《橘頌》寓意傳統文化生生不息、不斷傳承。
身著漢服的華服社文化志願者表演祭舞、儺儀、射五毒等傳統儀式,為觀眾贈送香囊,系五彩繩祈福,傳達思念先賢、平安祈福的文化意味。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又叫五月節,起源於中國,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原是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端午也成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豫園中心廣場和黃金廣場分別搭建了具有端午風情的「粽子夢工廠」。巨型粽子借鑑流行快閃店的模式,活動期間,在形似粽子的場景裡,每天都會開展包粽子技藝展示、香囊製作等互動體驗,遊人可以玩轉手工串珠,親手為端午編織吉祥,品味書法墨香,欣賞非遺技藝,領略端午節慶的別樣風姿,深度體驗豫園的文化氛圍。
在為期十五天的豫園端午文化節裡,除了親子遊園,華服巡遊和端午香囊DIY等互動體驗,豫園還將在6月9日舉辦「飛花令——愛國詩歌朗誦」,活動立足於對屈原的紀念,發掘「詩歌」傳統,讀詩誦詩唱詩,重塑「詩如海」的端午;推動本地市民和外來遊客共享端午文化,打造「全民化」的端午節日氣氛。
活動期間,豫園最新版手繪地圖同步發放。這份全域圖囊括了豫園熱門景點、傳統美食、人文風情等版塊。地圖正面展示了豫園的每棟建築的位置和外形特色,還設計了兩條深度遊線路。一條深度遊覽線路是豫園故裡路線,以探秘街區為特色,展示了豫園商城的19個棟特色建築,向遊客呈現老上海風情,包括一條康熙年間就有的小馬路——文昌路,豫園地標——湖心亭九曲橋,中華老字號扇莊——麗雲閣扇莊等,另一條深度遊線路為豫園漫步路線,以室內休閒為主,介紹了華寶樓、民間藝人一條街、沉香閣等特色空間。
豫園手繪地圖為免費贈閱,遊客可以在中心廣場、遊客服務中心、湖心亭、吾同書局等地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