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幾千年的茶道歷史,因此也衍生出很多茶道的術語和行道講究。一些喝茶的基本禮儀很多人都略有耳聞,比如「 茶滿欺人、先客後主、頭衝腳惜」等等,這些都相對比較好理解。
很多時候由於場景的限制人們會採用一些隱晦的動作或者術語做出一些暗示。
有些地方的人們在茶館喝茶時,在給別人倒茶時,很多人會用手指敲擊桌面。有一下的,有兩下的,也有三下的。別看只是一個細微的動作,在很多地方卻像清洗碗筷一樣重要。
有次快要下班,老闆拉住我說晚上有個應酬,讓我給打打下手。
我答應了。
在飯局上我給對方客戶倒茶的時候,對方拿手指敲了桌面一下,我沒當回事兒;第二次倒茶的時候,這位領導拿手指敲了茶杯3下,我當時是一位他讓我倒滿,然後我就一直給倒滿了,最後茶水都溢出來了。
領導見此,趕忙把我給拉了回來,訓斥了我一頓,然後叫服務員給對方領導又換了個茶杯,重新倒茶。
後來我才知道,倒茶時對面領導行的是扣指禮,表示感謝的意思。那用幾個手指扣,扣幾下,扣哪裡,這裡邊也大有學問。
為了讓大家不吃這個虧,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
我先來說一個關於扣指禮的故事:
說是啊,乾隆微服南巡,天太熱,跑到一家茶館喝茶,當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這一情況,也微服前往茶樓護駕,怕萬一出事,自己擔待不起啊。
到了茶樓,也就在皇帝對面位子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也假裝久聞大名、相見恨晚的跟這位知府寒暄一番。
皇帝是主,知府是賓,皇帝免不了要提起茶壺給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誠惶恐,但也不好當即跪在地上來個謝主隆恩,於是靈機一動,彎起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桌面上輕叩三下,權房行了這三跪九叩的大禮。於是這一習俗就這麼流傳下來。
別人倒茶時,對方叩幾下桌子,是對茶主人的尊重,也是喝茶時特殊的禮節,稱為叩手禮也稱「叩指禮」或「謝茶禮」,表示感謝的意思。
這個扣指禮是有講究的,扣錯了可就難看了,還有可能讓對方覺得你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接下來我們來詳細了解下:
晚輩向長輩當晚輩去拜訪長輩時,那麼長輩給你倒茶,自然應向長輩表示感謝。
用五個手指並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相當於五體投地跪拜禮,那是晚輩向長輩、下級向上級行的禮;
敲桌面可以敲三下,相當於三拜,如果是遇到特別尊敬的人,可以敲九下,相當於三跪九拜。
平輩之間如果客人和主人年齡相當,當主人向客人倒茶時,平輩之間嘛,禮儀就沒那麼重了。
用食指和中指併攏,同時敲擊桌面,相當於雙手抱拳作揖,是平輩之間行的禮;敲桌面必須敲三下,相當於三作揖。
當然,平時跟特別熟的朋友一起喝茶,就沒必要太過拘謹啦,在能互黑、互懟的朋友面前,這些客套禮儀是不存在的!
長輩向晚輩如果客人是長輩,而主人是晚輩,當主人為客人斟茶時,長輩可用這樣的叩指禮致謝:用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於點點頭,是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下級行的禮;敲桌面只需敲一下,相當於點一下頭。
如果想表示對晚輩的欣賞,可敲三下,表示確實不錯。
另外,主人給客人每衝泡一次茶品的時候,客人都應該行「叩指禮」作為回禮的。
當然這些講究也要因人而行,沒有什麼事情糾紛的時候,即使對方沒有注重這些喝茶的禮儀,也不要在意。但是出門辦事的時候,可一定要記著了,不懂不能亂敲。
品茶,喝的是茶,其實品的是人。
你是什麼人,對方是什麼人,品茶時的一舉一動都能看出來。
這裡邊藏著太多的細節與智慧,可這些知識我們的老師、父母、長輩又沒辦法系統的教給我們。這就讓很多人吃了不少虧,出了不少洋相。
所以在這裡我給你推薦一本職場用書《社會常識全知道》,裡面包含了職場、酒桌、談判、社交等與我們發展息息相關的2000個不可不知的社會常識。
立足社會,別因為不懂某個常識,弄得滿盤皆輸。
很多朋友雖已是打拼一兩年,但仍然不懂得這些「人情世故」,比如:
倒茶時,為什麼不能倒滿?倒茶時,為什麼要輕扣桌子還禮?握手時,為什麼不能用左手?《社會常識全知道》,統統給你答案。
混社會的最高境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本《社會常識全知道》,就能幫你打開「世故」的門,讓你看穿身邊人的小伎倆,讓你對各種社交場合運籌帷幄。
這本書原價是58元,現在只需39.9元,對於很多人是一頓午餐的支出,卻可以收穫無數個寶貴的社會經驗!
點擊下方淺灰色商品橫條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