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張南極科考站區真三維實景地圖製作完成
《長城站真三維實景地圖》製作完成,長城站成為我國首個將真三維實景地圖用於科考任務的極地科考站區。 該地圖由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製作,精度高、現實感強、可量測,能夠直觀反映地物的外觀、位置、高度等屬性,可為科考站區的空間演示、規劃研究、分析評估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在我國第32次南極考察長城站度夏期間,考察隊員首次採用「冰川」號傾斜攝影測量無人機系統,共執行8個架次飛行,利用獲取的南極長城站站區周邊5000餘張釐米級高解析度航空影像製成該地圖。
-
第一艘「中國製造」極地科考破冰船震撼登場
從1994年10月至今,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簡稱「雪龍」號)共承擔了 22次南極考察和9次北極考察任務,出航 4100多天,航行裡程達75萬餘海裡,見證了中國極地科考的重要時刻。而「雪龍2」號即將開始的南極首航,將開啟中國極地科考的新天地。
-
我國極地科考新模式收穫豐碩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研在14日舉行的科考成果發布會上介紹說,「海洋六號」累計完成多道地震測量1420千米、多波束測量12326千米,淺層剖面測量7083千米,深海攝像138千米,以及重力柱狀取樣、箱式取樣、地熱測量以及溫鹽深探測共74個測站等,獲取了一批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取得了豐碩的科考成果。這條「科考弧線」還刷出了多項我國極地和深海科考新紀錄。
-
海盜出沒中國海域不成氣候 亞丁灣海盜學會戰略轉移
在世界海盜地圖中,中國北方的某些海域同樣被圈注。我國每年約有1000多艘商船通過亞丁灣經蘇伊士運河前往歐洲,這條橫跨印度洋的航線對我國的石油、糧食、貨櫃運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據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回憶,2007年,印度洋海域的亞丁灣、索馬利亞地區海盜猖獗,使這一地區的航行安全受到極大威脅。徐祖遠介紹,中國是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2008年12月26日,我國海軍護航第一次編隊出航。
-
國務委員劉延東考察喬治王島中國南極長城科考站
新華社記者 鮑菲菲 攝 新華社喬治王島12月25日電(記者鮑菲菲)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在結束對智利的正式訪問後,於25日飛抵南極喬治王島,考察中國南極長城科考站,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看望慰問我長城科考站全體科考隊員,轉達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問候和新年祝福。 劉延東說,南極與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
-
韓SK集團會長次女被派亞丁灣 系財閥子女首位軍官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紐西斯通訊社4月29日報導,韓國SK集團會長崔泰源二女兒崔敏貞將於7月前後被派往亞丁灣海域執行任務。韓國海軍相關人士29日表示,「李舜臣」艦將於7月被派遣到亞丁灣與正在執行任務的「王建」艦進行交接。
-
在亞丁灣西部海域,香港商船船員打橫幅感謝海軍護航
……當地時間16日下午14時,海軍第33批護航編隊順利護送中國香港「綠寶石」號商船至亞丁灣西部海域。解除護航時,「綠寶石」號商船甲板上,船員們高高舉起橫幅標語,展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表達對人民海軍的感謝和對偉大祖國的深深祝福。海天相連,同胞情深。
-
「雪龍」號駛入我國海域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新華社「雪龍」號3月6日電 題:「雪龍」號駛入我國海域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6日航行在我國南海海域,預計6天後靠泊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本次科考期間,考察隊經受南極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雪龍」號碰撞冰山後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
雪龍號首航北極航線 開拓新通道航程縮三分之一
雪龍號首航北極航線 中國船隻首次通過北極航線連接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海域 新京報訊 (記者崔卓佳)我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近日抵達冰島附近海域開展研究工作,雪龍號科考船7月3日啟程,途經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方海航道,並將於16日抵達冰島開展為期5天的訪問和調查活動。
-
我是北大參軍的女大學生,跟隨部隊在亞丁灣海域巡航的所見所聞,問...
我是北大參軍的女大學生,跟隨部隊在亞丁灣海域巡航的所見所聞
-
護航亞丁灣,大國擔當的生動詮釋
從2008年至今,中國海軍已累計派出編隊26批、艦艇83艘次、官兵22000餘人次奔赴海盜猖獗的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並連續保持著編隊自身和被護商船「兩個百分之百安全」的驕人紀錄。 揮師遠海,維護國際水道安全 亞丁灣是位於印度洋與紅海之間的海上咽喉,每年經過亞丁灣的各國商船數以萬計。然而,亞丁灣又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之一。據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的統計,僅2008年,就有30多艘船隻在亞丁灣被劫,600多名船員遭到綁架。
-
中國海軍亞丁灣實彈射擊訓練視頻曝光
近日正在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海軍第36批護航編隊展開主副炮實彈射擊訓練檢驗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從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到今天12年劈波斬浪12年接力前行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牢記使命
-
極地科考新突破!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下水,「雪龍2號」牛在哪
9月10日下午,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正式下水,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極地的自然條件惡劣,科考人員要克服哪些困難?雪龍2號又將給科考帶來哪些新突破呢?極地科考的誘惑極地科學問題,關係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生存的地球的未來。一直以來,極地研究倍受各國政府和科學界的高度重視,全球科學家也在不斷地探索著南北極的奧秘。
-
「野外達人」林榮澄 踏遍全球四大洋堅守科考一線
主要進行各大洋深海、極地海域和我國近海及珊瑚礁區生物生態的調查研究,並多次參加我國近海調查工作(包括全國海岸帶資源綜合調查、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周圍海域生態調查、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等)、極地科考航次(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和大洋科考航次(1997年以來已參加14個大洋科考航次,包括首次環球科考航次)。林榮澄先後擔任航次後甲板作業組長、生物專業組長、首席科學家助理和首席科學家。
-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滑翔機首次在白令海布放,也是首次應用於中國北極科考。北京時間28日5時23分,考察隊隊員們將「海翼」號水下滑翔機緩緩送入海中。在成功入海後,「海翼」號開始對所在海域執行剖面觀測。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概念水下機器人,它能夠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實現在水中滑行並對水體信息進行收集,其能源利用效率高、噪音低,具有能開展大範圍、長時間連續海洋環境觀測的優勢。此次考察隊使用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考察隊隊員林麗娜表示,布放水下滑翔機主要用於測量海洋的溫度、鹽度和深度。
-
中科院研究員郝曉光,為高中生講解豎版地圖,其中的奧秘
近日,武漢市「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報告會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舉行,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郝曉光以《新編世界地圖——換個角度看世界》為題,給學生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
-
中國科考船進行首次現代意義上的環球大洋科考
此次大洋考察航次作業將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總航程約6萬公裡,總耗時300天,是我國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環球大洋科考。意義鄭和下西洋600年後的遠航這次環球科考的組織者是中國大洋協會,全稱是「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
另類旅行: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亞丁灣驚險旅途
西班牙的一座小島六月十三號,引水下船,我們開始了正式的航行,由於疫情的影響,在未來的十四天之內,我們都在晚飯之後測量體溫 在進入亞丁灣的前兩天,我們組織了人員,在船舶的周圍綁上了倒刺網,雖然明知道,如果真碰到了,人家用鉤子一拉,直接就可以把這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扯入海裡,但是還是那句話,給自己心裡一絲安慰吧!
-
科普:南極大洋科考關注些什麼
新華社「雪龍」號1月5日電(記者榮啟涵)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大洋隊正在南極半島海域進行全學科海洋環境綜合考察,此次科考計劃12天完成42個重點站位的考察作業。自1984年首次南極科考以來,南極半島海域都是我國南極科考的研究重點。大洋隊科考隊員都在專注於哪些研究?想要獲得哪些樣本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