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杭州報導
備受關注的上市公司大連聖亞(600593.SH)在進入2020年後內鬥戲碼不斷增加,成了網友們口中的A股「網紅」公司。
2020年,大連聖亞旗下多個景區暫停營業,導致公司業績大跌。三季報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4957.59萬元,同比下降82.0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6391.80萬元,降幅為187.51%。
但對大連聖亞來說,比業績下滑更嚴重的,是公司逐漸暴露出來的各種歷史遺留問題。
自2020年6月以來,隨著原總經理肖峰等前任高管的離職,公司在山東營口、江蘇鎮江、浙江千島湖等地項目合作方陸續對公司提起訴訟。此外,監管部門的多次問詢和新任管理層對項目開展審計,一系列事件讓市場對公司原管理層力推的「大白鯨計劃」產生諸多質疑。
位於杭州市淳安縣青溪南路上的大連聖亞千島湖項目大門緊閉。《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 攝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實地走訪「大白鯨計劃」千島湖水下世界項目(下稱「千島湖項目」)發現,項目現場大門緊閉,工地上只看到一名保安,沒有施工人員。
千島湖項目陷停擺:工地上空無一人
成立於1994年的大連聖亞在2002年上市,公司以建設經營水族館為主要業務,門票銷售是其主要收入來源,截至1月6日,公司市值24.02億元。
大連聖亞千島湖項目工程外圍擋板。《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 攝
千島湖項目源於大連聖亞前總經理肖鋒提出的「大白鯨計劃」。
2012年,時任公司總經理肖鋒提出「大白鯨計劃」,計劃使公司成為「中國藍色迪士尼」。
2016年12月14日,作為「大白鯨計劃」的落地項目,大連聖亞曾公告,已籤署營口鮁魚圈大白鯨世界海岸城、廈門郵輪城魔幻海洋王國、杭州野生動物園二期龍暉海洋王國、三亞聖亞海洋科技館鯨世界及千島湖等五個項目,合計投資額33.49億元。
總投資8.82億元的千島湖項目是「大白鯨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總用地面積6.2萬平方米,項目分為兩期,一期主要建設水下城市、白鯨館、千島湖秀場、白鯨餐廳;二期主要是旅遊配套住宅、旅遊配套商業和室外基礎配套設施等。
千島湖項目原本計劃2017年開工,2019年竣工,但截至2019年底只完成了一期項目的土方開挖,後項目施工方發生更換,2020年4月,才開始實際施工建設。
然而,原本預計7個月可竣工的千島湖項目,非但未能按時竣工,反而曝出一系列問題。2020年12月底,大連聖亞派駐千島湖項目的項目經理劉鵬公開表示,「新管理層在審查項目以往資料時發現,千島湖項目存在眾多問題,比如串標、非法掛靠、樁基質量不過關、施工工人人數不對等問題。」
大連聖亞千島湖項目施工現場內空無一人。《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 攝
1月6日,在位於杭州市淳安縣青溪南路上的大連聖亞千島湖項目,記者看到項目大門緊閉,工地內空無一人。
在工程項目部,記者多次聯繫劉鵬未果,其辦公室門前牆上張貼著淳安縣人力社保局的《勞動保障監察詢問通知書》,門上還貼著大白鯨世界(淳安)項目部的封條。
除了千島湖項目幾近停滯,《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位於項目北側和西側的兩塊項目配套住宅用地也是荒草叢生,毫無開工跡象。據了解,這兩塊住宅用地由大連聖亞千島湖項目合作方於2017年9月競得,大連聖亞持有住宅項目部分股份。
1月7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致電大連聖亞,一位公司方面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劉鵬已回大連休假,但其公開闡述的問題都真實存在。該人士說,千島湖項目涉及複雜的利益糾紛,劉鵬等公司人員進行項目審計時甚至遭遇施工方毆打,「問題都是前任管理層留下的,在新管理層接手之前,這些問題都被掩蓋了,現在我們還在和各方溝通,努力拿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也是為了挽回公司損失。」
貼著封條的甲方辦公室。《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 攝
千島湖項目疑涉利益輸送?
大連聖亞新任管理層相關人士陳平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千島湖項目的合作方大連易和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連易和』)與大連聖亞的原管理層之間涉嫌利益輸送,導致大連聖亞千島湖項目利益受損。」
大連易和成立於2006年8月。天眼查資料顯示,2016年3月,大連易和發生工商變更,遼寧邁克集團成為大股東,邁克集團總經理王雙宏成為大連易和法人代表。王雙宏當時還擔任大連聖亞董事長。
陳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大連易和的千島湖項目共涉及四塊土地,其中兩塊土地是大白鯨海洋館一期場館建設用地,一直在由大連聖亞方面墊付工程款進行工程建設,目前已墊付5000多萬元;另兩塊是配套住宅用地。
大連聖亞千島湖項目北側住宅用地荒草叢生,毫無施工跡象。《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 攝
在千島湖項目中,大連易和與大連聖亞最初的股權分配為:海洋館用地中大連聖亞佔70%股份,大連易和佔30%;配套住宅用地中大連聖亞佔30%,大連易和佔70%。
大連聖亞新管理層上任後發現,上市公司在千島湖項目住宅用地上的股權莫名減少了。
陳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新管理層入駐後發現,千島湖項目中的兩塊住宅用地,其中一塊已經沒有了大連聖亞的股權,只剩下另一塊地的30%了。」
此前,大連易和展開了一系列股權轉讓。其子公司淳安聖亞和淳安易聖名下的「淳政儲出(2017)31號」與「淳政儲出(2017)32號」兩塊配套住宅用地被賣給了北京恆銘投資有限公司,此公司實控人與淳安易聖實控人為同一人。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大連聖亞持有的住宅用地股權是如何「消失」的,但大連聖亞新管理層認為,這與大連易和的一系列股權轉讓有直接聯繫,股權「消失」實際上是大連聖亞原管理層涉嫌利益輸送,導致上市公司利益受損。
陳平分析,「從股權變更信息,並結合王雙宏等人的任職情況來看,千島湖項目住宅用地的股權轉讓更像一個左手倒右手的行為。」
圍繞上述問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聯繫大連聖亞原董事長王雙宏,截至發稿未獲置評。
大白鯨計劃多項目受挫,遺留問題待解
除千島湖項目外,大連聖亞原管理層在全國布局了多個「大白鯨計劃」項目。
公開消息顯示,當前大連聖亞還有營口、廈門、蕪湖、廈門、昆明、三亞、深圳等地項目陸續投資建設,僅營口、廈門、千島湖、杭州、三亞五個項目,合計總投資超過33億元。其中,超過20億元要靠銀行貸款,建設期利息達1.32億元,而公司2019年淨利潤不過4176.17萬元左右。
然而,時至今日,卻沒有一個項目正式完工。
以營口鮁魚圈大白鯨世界海岸城項目(下稱「營口大白鯨項目」)為例,該項目自2017年4月開工建設,至今仍未完工。
2020年12月3日,大連聖亞披露涉訴進展公告,營口項目合作方起訴,要求其支付1.44億元股權轉讓款以及利息、違約金等,合計1.79億元。
此前,營口這一在建項目的減值風險還引起監管關注。
2020年12月1日,公司在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時稱,營口大白鯨項目一期總投資額約7.8億元。該項目於2017年4月12日開工,截至目前施工進度完成度為75%,後續尚需投入資金預算為3.5億元。因該項目涉及的訴訟糾紛案件涉及的情況及背景複雜,且目前尚未審理,公司目前無法判斷其對海岸城項目合作進度的影響,也無法判斷是否可能導致項目終止並計提大額資產減值。
前任管理層力推的「大白鯨計劃」頻頻出現糾紛,投資回報遙遙無期,造成大連聖亞「母體失血」,大連聖亞還能否走出困局?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0年9月21日,公司新任董事長楊子平與新任總經理毛崴接管公司後,大連聖亞掀起了一陣「反腐風波」。楊子平公開宣稱,通過審計,發現公司投資的多個「大白鯨計劃」項目,存在著資金去向不明、管理層利用職務便利謀求個人私利的現象。
楊子平說:「在肖峰等前高管離職後,營口項目的合作方起訴大連聖亞,幾乎同期,鎮江、千島湖等地項目步調一致地向公司提起訴訟。現任董事會和高管在了解之前的公司經營情況時,發現存在著大量對上市公司不利的問題,大部分問題集中在各地投資的『大白鯨計劃』項目上,問題主要涉及利益輸送、場外交易、違規擔保掏空上市公司等。」
2020年12月30日,大連聖亞總經理毛崴發出「聖亞反腐百問」的第十三問。圖片來源:鯨彩聖亞微信公眾號
2020年12月20日開始,在大連聖亞微信公眾號「鯨彩聖亞」上,總經理毛崴接連發表「大連聖亞『反腐』百問」系列文章。
毛崴提及,在營口大白鯨項目、鎮江大白鯨項目以及千島湖項目中,原管理層內外勾結,掏空上市公司,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
一時輿論譁然。
對於「反腐」的目的,毛崴稱「我的目的是追回上市公司全部損失,懲治貪腐。目前,已經為上市公司挽回經濟損失2500餘萬元。」
毛崴甚至直言「大白鯨計劃」是一個有預謀、有組織、有分工的搞垮大連聖亞這個國有企業為大股東的上市公司的計劃,他呼籲相關部門儘快組織專案組介入調查。
天眼查APP顯示,大連聖亞的單一最大股東為大連星海灣金融商務區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4.03%,其多層穿透後的實控人為大連市國資委。
1月7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向毛崴發出採訪要求,截至發稿其未予正面回應。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平」為化名)
責編:周琦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