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被消失」的17000個村莊,希望這部電影不會這樣被消失

2020-12-12 皮皮電影

俄羅斯歷史學家列夫·魯爾耶有這樣一個觀點:「歐洲是石頭建的,俄羅斯是木頭建的。」

俄羅斯,這個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國家,擁有最遼闊的土地。

和古老的華夏文明一樣,鄉村和農民才是這遼闊大地的真正靈魂和血脈,這兩者也在無數的俄羅斯藝術中銘刻下光輝的印記。

可是與這份厚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蘇聯早期就開始的鄉村數目減少:

從5萬1千個,縮減至3萬4千個,1.7萬個村莊隨著時間消失,並且剩餘「殘存」村子裡很多居民甚至不超過10戶。

直到史達林時期的大清洗運動,地處偏僻的貧瘠村子才被人想起,被用來修建勞改營和監獄,以關押那些特殊分子。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中歐劇變蘇聯解體,這些村落又隨著歷史的步伐陷入了寂靜之境。

面對巨大恢宏的歷史和時間,我們的哀愁和擔憂,或許只能化作一聲嘆息,一首詩,一艘划過平靜湖面的船,一隻朝生暮死的蜉蝣。

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一樣——

《郵差的白夜》

這部電影,上映於2014年,提名了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金獅獎,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也憑此斬獲了最佳導演桂冠。

這一次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影展精粹」單元就回顧了康查洛夫斯基的這部作品。

當年電影上映之後,有人曾問康查洛夫斯基,這部電影是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響嗎?

老頭笑了笑,給出了否定答案。

實際上,《郵差的白夜》和陀翁的《白夜》並無多大關係。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兩部作品都透著一種永恆的孤獨感吧。

拍出這部電影時,康查洛夫斯基已經77歲了。

幾十年的漫長拍攝生涯中,他的作品有很多,但質量良莠不齊。和他的弟弟——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相比,顯然他還差一個段位。

弟弟米哈爾科夫的作品有《西伯利亞的理髮師》、《12怒漢:大審判》、《烈日灼人》、《蒙古精神》等,幾部每一部都堪稱佳作。

不過哥哥康查洛夫斯基也算一個很有特色的俄羅斯導演了。

他的新作品《親愛的同志》在今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拿下了評審團大獎,要知道他已經83歲高齡了。果然,戰鬥民族連導演都不同尋常。

康查洛夫斯基的藝術高峰作品是1979年的《西伯利亞之歌》。

《西伯利亞之歌》讚頌的是前蘇聯的工業建設,如今看來略顯悲壯,《郵差的白夜》著眼的是蘇聯劇變之後被時代拋棄的村莊、群體,異常落寞。

它以近乎紀錄片式的白描手法,將克洛澤羅湖畔的故事呈獻給了觀眾。

片中的演員都是當地人,都是沒有任何演出經驗的非職業演員,他們飾演的都是生活中的自己,或者是和生活中形象相類似的角色。

康查洛夫斯基在這裡待了整整八個月,儘量克制自己的感情,把一切都交給了這些素人演員。

其實這也是康查洛夫斯基早已熟諳的手段。在1966年的《阿霞·克裡亞契娜故事》、1984年的《花斑母雞》和2002年的《愚人屋》中,他都這麼做過。

正如康查洛夫斯基自己所說:「我只是一個觀察者,不負責闡述觀點。」

於是,這部電影裡有了萬籟俱靜的白夜,也有了在白夜裡輾轉反側的郵差。

郵差尤哈,一個中年單身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康查洛夫斯基在50多位村民中挑中了阿歷克塞·特亞皮特森飾演這一角色。

當然啦,肯定不是因為他的顏值出眾。特亞皮特森長相甚至有點滑稽,有點像《無恥之徒》裡的酒鬼老爹弗蘭克。

巧的是,男主尤哈的人物設定的確也是一個曾酗酒多年的醉漢。

影片開頭,尤哈的聲音比人出來得早。

他在坐在桌子面前,一張一張地翻著舊照,一邊翻一邊回憶起從前。

參軍、搬家、參加集體農莊建設、離異、好友因為酗酒而溺亡、戒酒……

之後,他平淡地感嘆了一句:「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可是過去的幽靈始終在他以及村民們的頭頂環繞。

尤哈依舊保有前蘇聯那股幾乎瀰漫著整個時代的「狂熱」精神,但又勤奮、誠實、質樸,對未來懷揣著無限樂觀。

但是這種樂觀主義精神,就如同那個時代一樣成了古董和尷尬的存在,郵差這個職業也是一樣。

尤哈所在的鄉村,命運更是如此。

這裡有著極為美麗的科諾澤爾湖,靜謐安詳,湖區綿延,由於跨入極北地區的緣故,這裡的冬天有彩色的極光,夏天則是灰濛濛的白夜。

克洛澤羅湖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湖裡滿是肥美的大魚,家家戶戶的木頭房子特別好看,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在這裡,一切都很漫長,長到過了一天就似乎能看到這一輩子的盡頭。

但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交通不便,設施匱乏,人口流失嚴重,算不上與世隔絕,但已經被遺忘在了社會的邊緣。

如今這裡只剩下幾戶居民,而且大多是老人,幾乎見不到年輕人。政府不準他們打漁,他們只能在酒精和土豆裡消磨著生命。

在這裡,時間在依舊漫長之餘,又好像變得靜止

日復一日重複的起床、穿鞋、打水、燒水、出門工作,村裡的生活,如同克洛澤羅的湖面一樣平滑規整。

只有尤哈的小船,會短暫地剪開水面。但沒過一會兒,又會重回寂靜。

整部電影中的人事物,好像都是導演從時代的車輪下撿拾起來的,他撣去蒙在上面的厚重灰塵,將其放置在了當下。

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寫信了,信件已經成了一種古老漫長的心意傳遞,不再符合這個什麼都追求快速的時代,人們也早已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郵差尤哈只能給那些老人們送送養老金,每天開著小船來往於小鎮與村莊之間,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和郵局大媽調情的機會。

尤哈就像那種老好人,整天穿著一件破舊掉色的迷彩服,和每一個老人打招呼,幫他們捎帶報紙和食物。

但這並不代表這是個民風淳樸的古老村落,在這裡,齷齪和骯髒依舊在太陽底下進行著。

比如尤哈在給一個老人發養老金時,那個老人趁尤哈不注意,把一百盧布放到了一邊,然後跟他說少了一百。

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的尤哈,只好補了一百給他。

尤哈的好朋友阿邦是個典型的俄羅斯老頭,嗜酒如命,一拿到養老金就拿去買伏特加,整天醉醺醺的,還有小偷小摸的習慣。

但是這種人性上的汙點,並不意味著人們的墮落,道德的殘存感依舊能夠尋覓到。

比如阿邦在聽到電視裡育幼院的孩子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正直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時,阿邦哭了。

這淚水,是對自己的悔恨。

這個村落也並不是完全與世隔絕的,電話、電視、流行歌舞也會在那些木頭房子裡響起。

但是僅此而已。

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走不了的。

落日時分,尤哈和阿邦在美如畫的湖邊交談:

「如今的退休金真是不錯,商店也琳琅滿目,可人們壓力卻這麼大。」

「這就是今天的樣子。」

尤哈也不是沒有想過離開,比如有一天他就曾拎著行李去尋找住在鎮子裡的姐姐。但是他只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天剛亮又提著行李回來了。

這裡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尤哈也說不清。

大概是因為村裡有他暗戀的女人吧。

是的,尤哈愛伊莉娜

她漂亮、豐滿,是個知識分子,也是個公職人員,離異後帶著兒子過。

尤哈旺盛的情慾飄蕩在死氣沉沉的村落裡,顯得格格不入。

他會教伊莉娜的兒子犁地種土豆,會給經常背疼的伊莉娜買昂貴的止疼藥。

他像一隻雄孔雀一樣追逐著伊莉娜。

有一次,他撞見伊莉娜在屋子裡愛撫自己,慌亂下樓坐在樓梯上,攔住了要去找媽媽的小男孩,給他講故事。

有一次,他帶著小男孩去商場吃冰淇淋。尤哈站在櫃檯前面,本來想要一杯伏特加,猶豫了一下,還是要了一杯冰激凌。

還有一次,伊莉娜讓尤哈給她的後背上抹藥,尤哈以為這她在向自己發出邀請,結果褲子還沒脫呢,就被人家給趕了出來。

當短暫的夏天即將結束時,伊莉娜在北方大港口城市阿爾漢格爾斯克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她精心打扮了自己,興奮地拖著兒子趕上了大巴,迫不及待地離開了這個美麗乏味、有著古老水妖傳說的故鄉克洛澤羅湖。

尤哈最終只得到了一個禮節性的親吻,旺盛的情慾只能飄散在平滑如鏡的湖水中,隨著時光一起淡去。

在這個小紅花開滿田野的夏天裡,萬事萬物都在忙著結婚生子,可是郵差先生滿腹的話還是塞在了喉嚨裡。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有俄羅斯的太空發射場,一枚火箭從尤哈和老友阿邦的身後發射升空。

他們如此習慣這一場景,以至於都沒有回頭張望。

這種超現實的場面,特有賈樟柯電影的feel。

賈樟柯有一句名言:「人有的時候是善於遺忘的族群,我們太容易遺忘了,所以我們需要電影。」

事實上,《郵差的白夜》是導演康查洛夫斯基借男主尤哈之口的寄託之作,有對時代變遷的憂慮,有對前蘇聯計劃經濟的懷念。

尤哈希望大家不要離開,希望校舍不會廢棄,希望歌聲還會響起,希望小男孩能當個郵差,希望自己的工作不再是人們言談中的即將沒落之物。

只是,時間和歷史的車輪不會後退,只會以勢不可擋之勢向前駛去,壓過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們。

人生如水黽,而這部電影,也僅是湖面的一抹回光而已,不過皮哥依舊希望它不會默默的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一篇與電影無關的電影觀後感——消失的村莊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小農」想法,農民才世世代代生活在村莊裡,攢一輩子錢精心設計,投入無數個日日夜夜,一點點蓋起來自己的房子,有心血也有感情。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存在這樣的思維是正常的,因為舊社會的限制與壓迫,不會讓人們有其他的追求。
  • 球桂,一個即將消失的村莊
    球桂是個即將消失的小山村。這個深藏在大山褶皺裡的村莊,就要沉沒於牛嶺水庫,像一隻浸滿水的船隻,永無見天之日,而球桂這個地名也最終在地圖上消失。牛嶺水庫是一座正在籌建的,以防洪為主,結合供水,兼顧發電、灌溉等效能為一體的綜合利用工程。
  • 有哪些類似於《消失的愛人》的電影?
    首先我來跟你簡單解讀一下《消失的愛人》這部電影的特點,電影的導演是大衛·芬奇,可以說他的電影都很有個人風格,都是這種慢火熬湯的感覺。構圖的色彩都是暗色系,燈光採用局部燈光,層次感非常好。他的電影一般都是講一些暗灰色系類的故事,所以暗色局部光是非常適合,這樣可以渲染出特別的氣氛。
  • 一座村莊的消失
    這裡已經交給了拆遷公司,行走在廢墟間,破沙發、壞桌椅、罈罈罐罐殘片,還有舊衣爛物隨處可見,滿目瘡痍,天空中的斷電線隨風搖曳一如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呻吟,紙屑、舊書、包裝盒散落地面雜亂無章,塑膠袋別在樹梢上了,自來水龍頭雖然用堵頭臨時塞了起來,由於敷衍,仍然在無聲地滴淌著水。
  • 地球上又一個美麗的村莊消失了
    百裡竹海的中心區域有個小村莊叫獵神村,又名獵神廟,名字來源於本地的一座廟,但這座廟已經年久失修,目前已經看不到這座廟了。獵神廟裡又有一個小村莊叫老鷹窩,這裡自明末清初生活著張氏一族,據考證是「湖廣填四川」時自湖南婁底新化遷來此處,最鼎盛時期有100多號人。老鷹窩中間一條路是通往東西的要道,最早之前只是一條石板路,往東走走幾裡下坡路,可到明達鎮趕集,往西走可以到村裡、鎮政府等地。
  • 杜拜一神奇的沙漠村莊:白天出現晚上消失,看起來如同電影特效般
    杜拜一神奇的沙漠村莊:白天出現晚上消失,看起來如同電影特效般如果說有一個地方黃沙連天,房屋低矮時而有風,每到夜晚期間黃沙就像是一隻猛獸一般的吞噬掉周遭的建築,而到了白天又會將建築逐漸顯現出來。這樣的地方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是電影裡面的特效鏡頭或者是什麼神秘的傳說呢?其實世界上還真的有這麼一處神奇的村落,只是現在它已經無人居住了。這個小村子名字不詳,它就在阿聯和阿曼交界的地方,這裡黃沙漫延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一些建造得工工整整的方形小院子就那麼一個又一個地排列在沙地之中。
  • 以阿爾茲海默症為題材的電影《記憶消失前的旅行》明年開機
    11月29日上午,由中文娛樂影業和廣東米果傳媒共同出品的院線電影《記憶消失前的旅行》新聞發布會在廣東肇慶舉行。  該片是以阿爾茲海默症老人行走川藏線為題材的院線電影,以一對老年夫婦(太太患阿爾茲海默症)實現晚年人生一個大夢想---自駕車去西藏旅遊為主要線索展開。
  • 廢棄的俄羅斯古村:景色優美猶如世外桃源,村民卻已消失了30多年
    這種地方就是你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但相信我,你一定不會在這裡待上三天。位於俄羅斯與芬蘭交界處的卡累利阿,是一個遠離莫斯科自治的共和國,那裡的條件相當簡陋,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有限的城市中,少數人居住在叢林中的鄉村,但大多處於消失的邊緣。湖邊的佩格雷瑪村被遺棄了,被遺棄的時間更長。
  • 俄羅斯幽靈列車:火車行駛到隧道突然消失,車上所有人也神秘消失
    大家好,歡迎來到尋憶館,今天咱們來說一說俄羅斯的「幽靈火車」事件。 這件事還要從一位叫果戈裡的俄羅斯作家開始說起。果戈裡曾被許多人稱為「俄羅斯的狄更斯」,1852年果戈裡去世後,被埋葬在莫斯科的頓斯科依修道院。
  • 中國首部阿爾茲海默症老人院線電影《記憶消失前的旅行》明年開機
    11月29日上午,由中文娛樂影業和廣東米果傳媒共同出品的院線電影《記憶消失前的旅行》新聞發布會在廣東肇慶舉行。「關注阿爾茲海默症群體,記憶可以消失,但愛永遠不會消逝」是影片主創團隊的初心,影片主創團隊希望以本片喚起社會對該群體的理解、包容和關愛。據介紹,該片製片人、導演袁煒柏是中國內地知名青年製片人、導演,曾擔任熱播電視劇《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執行導演,該劇獲「第19屆上海白玉蘭獎」「2012年國劇盛典十佳電視劇」等榮譽。
  • 《消失的愛人》——婚姻,犯罪搭檔,一種奇怪的神聖
    我在第二遍看完之後,忽然覺得《消失的愛人》實際是一部有著圓滿結局的黑色電影,我個人認為,這部作品最有價值、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借用了一個表面上精彩漂亮的黑色仇恨故事,反向詮釋了婚姻中一種古老而奇怪的屬性——神聖,當然,一種奇怪的神聖。
  • 杜拜一神秘村莊,白天出現晚上消失,至今無法解釋原因
    那在這裡就不得不提起杜拜了,杜拜可以說是在中國狠狠地火過一把,不管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還是世界第一家七星酒店,也會經常開玩笑「要去杜拜撿垃圾」,可能這樣說有些誇張了,但杜拜的富有即使是沒去過杜拜的人也都耳熟能詳。
  • 現金支付不會消失,率先消失的是銀行卡
    說現金支付即將消失的謠言再度甚囂塵上。最近,挪威的一家機構代表銀行業預言:從現在起到2020年,現金支付將會消失。這些預言者確信「取消現金支付能夠減少產生金融暴力和造幣行為的風險」。一位挪威議員反駁道:「相信犯罪行為會和現金支付一起消失,這真是太天真了。犯罪依然會在新的領域裡紮根,就像銀行卡舞弊也會出現在電子支付領域一樣。」
  • 評分8.3,這部激情滿滿的電影,不該就這麼悄悄地消失
    好像,中國目前還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體育類型的電影,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不是過於草率,可是,就近幾年的中國電影發展趨勢來看,的確與體育沾邊的少之又少,可能是因為,對於這類題材的電影,沒有很好的把控力度,這樣,容易導致跳脫體育框架,陷入純粹的意淫當中,滿足了暫時的愉悅,卻失掉了向上的精神活力。
  • 中國首部阿爾茲海默症老人行走川藏線題材院線電影《記憶消失前的...
    11月29日,由中文娛樂影業和廣東米果傳媒共同出品的院線電影《記憶消失前的旅行》新聞發布會在肇慶舉行。該片是中國首部以阿爾茲海默症老人行走川藏線為題材的院線電影,以一對老年夫婦(太太患阿爾茲海默症)實現晚年人生一個大夢想--自駕車去西藏旅遊為主要線索展開。影片反映了阿爾茲海默症老人的喜怒哀樂以及家人的誤解和包容,其傳遞的溫暖和正能量,西藏的壯美和神秘,旅行路上的各種突發和奇遇,都將構成影片一個又一個的吸睛要素。
  • 世上有個神秘的村莊,白天出現晚上就消失,連科學家都解釋不了
    導讀:世上有個神秘的村莊,白天出現晚上就消失,連科學家都解釋不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而旅遊業也是當下最為火爆的產業,所以出門旅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旅遊不僅可以放鬆我們的身心,而且還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文化以及風情
  • 杜拜一個「特殊」的村莊,白天出現晚上消失,科學至今無法解釋
    然而在現代社會,卻有著這樣一個地方,堪稱是世界上最特殊也是「最神秘」的村莊,白天出現晚上消失。很多人可能會對其不以為然,認為之所以白天出現,是因為海市蜃樓的緣故,等到夜晚光照減弱,海市蜃樓自然也就消失了。可實際上,這裡卻並不是海市蜃樓的景象,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
  • 世界上,6個已經消失的國家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世界上,6個已經消失的國家的歷史往事。土耳其反映奧斯曼帝國的電影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世界上,6個已經消失的國家,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世界上,每天都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
  • 俄羅斯「最神秘」的村莊,白天出現晚上消失,村民不捨得搬走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小村莊位於沙漠之中這個村子的名字叫做邵伊那,過去這裡的村民靠捕魚為生,可是因為對當地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當地自然環境的惡化,讓這裡本來依靠的魚類資源瞬間全部消失於是大家在晚上休息的時候都會把門和窗戶打開,白天的時候把刮進家中的那些沙子清理出去,這樣才能夠勉強顯現出一個可以讓人生活的房子的樣子
  • 寫給今年消失的電影:記住消失本身,消失才有意義
    「電影事業,不能這麼搞」2019年馬上要結束了。在這十二個月裡,即使你不關注坎城柏林發生了什麼,也不關心《八佰》《少年的你》經歷了什麼,但也應該會因為易烊千璽,劉昊然,彭昱暢而清楚自己被錯過了什麼。我們已經經歷了16部電影因為各種原因,突然改名或者消失。可能真的是因為我們的「電影工業」技術發展不夠完善,「市場」也不夠健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