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北京圖書館
讀者服務
入館須知
中國國家圖書館由位於文津街的古籍館和位於白石橋的總館南區、總館北區構成,形成三位一體的館舍布局。古籍館主要提供普通古籍、外文善本、地方志家譜文獻服務和臨時主題展覽服務;總館南區提供外文文獻、中外文專藏文獻的專業性服務和國家典籍博物館展陳服務;總館北區提供以中文普通文獻借閱、電子文獻、音視頻資源服務和少年兒童服務為主的大眾服務。
1、本館開架借閱區面向年滿13周歲讀者開放,13至15周歲讀者入內須憑國家圖書館讀者卡,其他讀者憑國家圖書館讀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入內。
2、本館閉架借閱區面向年滿16周歲並持有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的讀者開放
3、少年兒童館接待15周歲及以下少年兒童,憑讀者卡入內。學齡前兒童須有監護人陪同,陪同監護人(限一位)憑有效證件入內。
4、請妥善保管隨身物品,大尺碼箱包(大於18.4cm×13cm)及其他與借閱無關的物品須憑有效讀者卡或身份證免費寄存至存包處。
5、請勿攜帶個人書、刊、報(含從本館借出的圖書)進入閱覽區自習。
6、請勿在館區內從事與國家圖書館所提供服務無關的活動
7、請勿攜帶食品、液體物品入館。
8、禁止在館區內吸菸和使用明火入館須按規定接受安檢,禁止攜帶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險品。
9、請注意儀表著裝,衣冠整潔得體,言談舉止文明
10、請遵守公共秩序和國家圖書館相關管理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管理,自覺維護參觀秩序和良好的閱讀環境。 [23]
開館時間總館南區:周一至周日9:00-17:00
總館北區: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兒童館: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 籍 館:周一至周五9:00--17:00
借閱指南
辦證須知1、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身份證、戶口簿、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原件和複印件,到館填寫《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申請表》後辦理。不提供任何形式的異地辦理、他人代辦,首次辦理時免除工本費。
2、年滿 16周歲的中國公民與外籍人士。
3、讀者卡、少年兒童圖書館讀者卡丟失須到相應辦證處掛失。若又找到原卡,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相應辦證處解除掛失。未找到原讀者卡,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交工本費補辦新卡,原讀者卡同時作廢。押金仍然有效。
4、每人限辦一張讀者卡、少年兒童圖書館讀者卡。
5、讀者卡、少年兒童圖書館讀者卡只限本人使用,請勿轉借。
6、辦理時間及地點:總館北區:北區二層北側。
周一至周五 09:00-21:00-周六、日09:00-17:00(人工服務辦理讀者卡及加、減功能時間為:周一至周日09:00-16:30。
借閱制度1、憑本人讀者卡/第二代身份證在各閱覽室閱覽書刊資料,在閱覽室、借閱區門口的驗證處通過讀卡機確認證件的功能有效後,即可入內。
2、閱覽室的書刊資料僅供室內閱覽。
3、閱覽開架圖書,每次限取四冊;閱覽開架報刊,每次限取1種/1年,閱後放在指定地點,請勿自行歸架。
4、閱覽閉架書刊資料,須填寫索書單,交由工作人員提取,閱畢歸還,請勿隨意亂放
5、閱覽基藏書刊資料,須在本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或卡片目錄)中檢索書目並發送請求(或提交索書單),由工作人員提取書刊資料。書到出納臺而當日不取書刊者須交納違約金0.30元/冊。基藏庫書刊須當日歸還,逾期歸還須交納違約金5元/冊/日。
6、複製書刊資料,須填寫複製申請單並承諾遵守著作權法,在指定地點辦理複製手續,複製後請立即歸還
7、閱覽室的書刊資料未經許可, 不得擅自攜出室外,私自將書刊資料夾帶出室者,按偷竊行為處理。
景點介紹:北京圖書館是中國的國家圖書館,是世界五大藏書過千萬冊的圖書館之一。1988年建成的這座新型的、現代化的新館,坐落在北京圖書館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側。這是我國、也是目前亞洲地區最大、藏書最多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圖書館之一。 北京圖書館的前身是清宣統元年1909年4月24日清政府學府部奏請籌集的京師圖書館,主要用於收藏善本書等古籍,館址在什剎海廣化寺(鼓樓西鴨兒胡同內)。辛亥革命後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27日開館,正式接待讀者。1928年改名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址遷到中海居仁堂。1931年於北海公園西側建成宮殿式新館,因館內藏有文津閣的《四庫全書》,館前街名稱作文津街。這裡環境幽美,明代時是著名的玉熙宮,明末時是皇家的別院。清代時宮殿荒廢,後建圖書館,全館面積僅僅8000平方米。後於1929—1931年間重修。1949年改名北京圖書館。70年代後期該館擴建為50000多平方米, 建於北海南門西側的北京圖書館老館藏書1100萬冊。北京圖書館是1975年3月,由已故周恩來總理提議並批准興建的。新館工程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於1983年9月奠基,1987年7月1日落成,鄧小平同志為北京圖書館題寫了館名。萬裡同志為北京圖書館新館開館剪彩。新館佔地7。42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包括文津街分館在內,館舍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可藏書2000萬冊。設有閱覽室30餘個,擁有閱覽座位3000多個,日平均可接待讀者七,八千人次。 北京圖書館雖然只有80多年的歷史,但其藏書基礎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始建之初,它繼承了南宋皇家圖書館緝熙殿和明代皇家圖書館文淵閣的部分珍藏,又以清廷內閣大庫翰林院和國子監南學為基礎,收藏了大量的善本、叢書、地方文獻和其他珍貴文獻,約10萬冊。有翰林院殘存的《永樂大典》、敦煌寫經等。其庫藏「四庫全書」是中國大陸惟一完整的一套。它收藏的古籍善本達26萬冊之多,還收藏近200萬冊普通線裝書。為了保藏和利用幾千年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北京圖書館修復了大量被損壞的古籍書。北京圖書館還非常重視革命歷史文獻的收集,以及許多著名作家,學者的手稿。自1916年以來,北京圖書館一直是國內出版物繳送本的收藏館,保證了北京圖書館入藏國內正式出版物的主要正常來源。該館還積極地、有重點地收藏國外的一些出版物;目前已入藏100多個文種,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為研究世界各國的情況提供了必要的資料。長期以來,北京圖書館在搜集,加工,存儲文獻等方面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藏書體系。 建國後發展迅速,藏書從1949年的140萬冊增至1979年的1400萬冊,但書庫面積僅增加5倍。1987年10月在海澱區石橋路紫竹院北側落成新館,它是由多層樓群環繞主樓的一組建築。主樓地上十六層,地下三層。樓群中有對稱的院落,屋頂為中國古典形式。全館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則達17萬平方米,其中書庫面積6萬平方米,藏書為2000多萬冊。館內開設了30多個各類圖書閱覽室,擁有3000多個座位。還有可供6—16人使用的小型研究室數十個,有現代化的管理設備和展覽廳、學術報告廳等。這一切使得古老的北京圖書館變得年輕了。為了保護珍貴書籍,現已將館內各種善本、珍本拍成縮微膠捲,供讀者閱讀。在音像資料視聽室裡,人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視聽資料。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文津街原館改稱分館。1990年底,藏書近1600萬冊。為我國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圖書館,在世界公共圖書館中也名列前茅。
數字資源一覽(截至2017年12月)
類別 文獻細類 藏量
圖書 電子圖書(種) 3787588.00
期刊 電子期刊(種) 55882.00
報紙 電子報紙(種) 3164.00
特藏專藏 數字方志(種) 6944.00
石刻拓片(種) 23995.00
甲骨實物(種) 6575.00
甲骨拓片(種) 9775.00
善本老照片(種) 7264.00
善本(種) 21184.00
敦煌寫卷(卷) 4875.00
手稿信札(種) 274.00
家譜(種) 2626.00
學位論文(篇) 7064178.00
會議論文(篇) 6573228.00
其他(種) 39291.00
特藏專藏合計 13760209.00
視聽文獻 音頻資料(首) 1137907.00
視頻資料(小時) 161276.00
數字資源存儲量(TB) 1603.87
外購資料庫數量(個) 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