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手信之王,16歲做花生糖起家,如今啟用蔡瀾代言聞名世界

2020-12-14 海淘你得知道

澳門手信之王,16歲出道的梁燦光

梁燦光16歲已跟隨父親梁鉅新推著手推車賣花生糖,並打出「鉅記」的招牌,由於他天天出攤風雨無阻,比其他檔口都更勤快,所以人送外號「推車仔」,鄰裡街坊都很喜歡光顧他的「車仔檔」,並被澳門本地媒體稱為「花生糖大王」,而梁燦光身邊的人則稱他「倒糖大王」,因為他常常醉心於改進口味,不斷試製,做得不好就倒掉,常被父親罵「敗家」。

1997年,第一家鉅記手信店誕生

1997年,香港回歸。那年的梁燦光28歲,他堅定的告訴父親:「最差的時候正是入市機會!」他將自己購置的兩套房子抵押給銀行,又向朋友借錢,在澳門清平直街孤注一擲開了第一家鉅記手信店。這個選擇也使梁燦光遭遇了事業發展的第一場重大磨練。

小店初開,經常被黑幫地痞欺辱

店鋪初試啼聲反響不俗,卻惹來黑社會滋擾,車仔檔被砸壞、店鋪門口被貨車堵住、店員家中被扔恐嚇物件都不算什麼,梁燦光更多次被人無故圍毆,而最讓他承受不了的是辛苦開張的店鋪被惡意縱火!阿信不信澳門回歸後,黑幫還會這麼猖獗。就這麼一點一點的撐著,終於捱到了1999年,澳門回歸。這場命運的賭注,他賭贏了。

「澳門沒有回歸,就沒有今天的我。」梁燦光說。1999年12月以後的澳門,社會治安得到良好的整頓,黑社會勢力衰落,他的第一家店終於保住了!

蔡瀾代言,在香港闖出名堂

梁燦光還積極引進現代管理模式,注重員工素質的培訓。他同時主張鉅記應加強宣傳攻勢,聘請香港美食家蔡瀾作為「形象代言人」,廣告詞「買手信,一定系鉅記!」讓鉅記在香港也聲名鵲起。2010年7月,鉅記進軍香港,在銅鑼灣開張了首家店。

2002年7月22日《澳門日報》報導梁燦光創業故事

梁燦光至今仍在總店店內保留著當年的車仔檔

相關焦點

  • 澳門手信之王,16歲做花生糖起家,如今啟用蔡瀾代言聞名世界
    澳門手信之王,16歲出道的梁燦光梁燦光16歲已跟隨父親梁鉅新推著手推車賣花生糖,並打出「鉅記」的招牌,由於他天天出攤風雨無阻,比其他檔口都更勤快,所以人送外號「推車仔」,鄰裡街坊都很喜歡光顧他的「車仔檔」,並被澳門本地媒體稱為「花生糖大王」,而梁燦光身邊的人則稱他「倒糖大王
  • 澳門一景:「手信」飄香老街巷
    中新社澳門十二月二十三日電 題:手信飄香老街巷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走在澳門街頭,常常看到成群結隊的遊客,手提大包小包印有 「某某餅家」標誌的手信,蔚成一景。  廣東話裡的「手信」,是指人們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在澳門主要指糕點、零食之類。
  • 澳門一景:「手信」飄香老街巷
    中新社澳門十二月二十三日電 題:手信飄香老街巷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走在澳門街頭,常常看到成群結隊的遊客,手提大包小包印有 「某某餅家」標誌的手信,蔚成一景。  廣東話裡的「手信」,是指人們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在澳門主要指糕點、零食之類。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除當地土特產品外,手信也可以是有當地特色的T恤衫、鑰匙鏈、冰箱貼等,並非價值不菲的名貴物品,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提起澳門手信,你最先聯想到的是什麼?  澳門街,有種古早味。百多年來,這種「手工製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著外來遊客——從當年的香港人到如今的內地人。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百多年來,這種「手工製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著外來遊客——從當年的香港人到如今的內地人。從最出名的杏仁餅、雞蛋卷、老婆餅、雞仔餅,到永遠都吃不膩的豬肉乾、花生糖、腰果糖……都是澳門手信的關鍵詞。  其實最初澳門餅食並不具備手信的功能。上世紀30年代,澳門的工商業以客貨運碼頭為中心,形成舊澳門最繁榮的商圈。
  • 去澳門除了豪賭,還有必買的8大手信
    人們對澳門的印象是各種豪賭,但並不是所有去澳門的人都有雄厚的賭資,大多數人還是去遊玩和吃吃吃的,今天來介紹用一下去澳門必買的8大手信。澳門手信推薦1、最香餅家(澳門最好的杏仁餅)曾被蔡瀾稱為澳門最好的最香餅家,已有40多年歷史,是當地著名老字號之一。其招牌炭燒杏仁餅採用精選美國進口和國產兩種杏仁加上豬肉做成,肉料講究。由於這裡的杏仁餅全部手工製造,所以每天只能做1000個左右。
  • 港澳臺「手信」暢銷 老字號老味道人情最濃
    上世紀20年代開業的恆香,靠用冬瓜蓉做餡的老婆餅起家,深受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影星和粵劇名伶喜愛。現在它的分店遍布香港,每天製作的老婆餅超過2.5萬個。麼鳳是開業60年的傳統涼果老字號,招牌話梅王100港元一兩,平均一顆要20港元,儘管貴,卻供不應求。在澳門,不少美食都是即做即賣,對傳統食品的製作嚴謹到近乎固執的態度,美譽度自不必說。
  • 聖誕澳門遊,必買的「手信」
    關於澳門,記憶中閃現的是鋪著碎石的狹長街道、巍峨而滄桑的大三巴牌坊、地中海風味的藍白瓷片和赭黃色粉牆,當然還有空氣中飄蕩著的0花生糖與杏仁餅的混合香氣。澳門是個小城,卻不乏趣味。
  • 港澳臺「手信」暢銷 老味道人情最濃(圖)
    回憶、執著、代言  華人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是回鄉,為表禮數都會攜帶隨手的小禮物送給親友,俗稱「手信」。簡單說,「手信」就是信手捎來信物,它並非昂貴的東西,而是代表著一份情感聯繫。  暑期是內地人到港澳臺旅遊的旺季。到港澳臺旅遊,為親朋好友選購當地特色「手信」已是「指定動作」。
  • 港澳臺「手信」暢銷 老味道人情最濃(圖)-手信;恆香;香港手;伴手禮...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回憶、執著、代言  華人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是回鄉,為表禮數都會攜帶隨手的小禮物送給親友,俗稱「手信」。簡單說,「手信」就是信手捎來信物,它並非昂貴的東西,而是代表著一份情感聯繫。  暑期是內地人到港澳臺旅遊的旺季。到港澳臺旅遊,為親朋好友選購當地特色「手信」已是「指定動作」。
  • 去澳門除了豪賭,還有必買的8大手信
    人們對澳門的印象是各種豪賭,但並不是所有去澳門的人都有雄厚的賭資,大多數人還是去遊玩和吃吃吃的,今天來介紹用一下去澳門必買的8大手信。澳門手信推薦1、最香餅家(澳門最好的杏仁餅)曾被蔡瀾稱為澳門最好的最香餅家,已有40多年歷史,是當地著名老字號之一。其招牌炭燒杏仁餅採用精選美國進口和國產兩種杏仁加上豬肉做成,肉料講究。由於這裡的杏仁餅全部手工製造,所以每天只能做1000個左右。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除當地土特產品外,手信也可以是有當地特色的T恤衫、鑰匙鏈、冰箱貼等,並非價值不菲的名貴物品,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提起澳門手信,你最先聯想到的是什麼?  澳門街,有種古早味。百多年來,這種「手工製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著外來遊客——從當年的香港人到如今的內地人。
  • 你知道「手信」嗎?你知道「澳門手信」哪些必買嗎?
    澳門的手信業主要是做杏仁餅、肉乾、蛋卷、鳳凰卷、之類糕點餅食還有糖果等等,外地人來澳門旅遊都會去買手信帶回去,澳門的街道隨處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手信店,已成集團化經營廣告名氣大的有咀香園餅家、鉅記、香記等幾大行業巨頭。來澳門買手信不要相信廣告和商家炒作,一定要自己親身試吃才會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有時不起眼的小店賣的即美味又實惠。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百多年來,這種「手工製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著外來遊客——從當年的香港人到如今的內地人。從最出名的杏仁餅、雞蛋卷、老婆餅、雞仔餅,到永遠都吃不膩的豬肉乾、花生糖、腰果糖……都是澳門手信的關鍵詞。  其實最初澳門餅食並不具備手信的功能。上世紀30年代,澳門的工商業以客貨運碼頭為中心,形成舊澳門最繁榮的商圈。
  • 知行港澳:澳門手信博物館 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除當地土特產品外,手信也可以是有當地特色的T恤衫、鑰匙鏈、冰箱貼等,並非價值不菲的名貴物品,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提起澳門手信,你最先聯想到的是什麼?   澳門街,有種古早味。百多年來,這種「手工製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著外來遊客——從當年的香港人到如今的內地人。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
    手信是什麼 手信,在臺灣也稱作伴手禮,往往指人們外遊時為親友買的小禮物。華人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回鄉,為表關懷與禮數,都會購買小禮物送給親友。除當地土特產品外,手信也可以是有當地特色的T恤衫、鑰匙鏈、冰箱貼等,並非價值不菲的名貴物品,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提起澳門手信,你最先聯想到的是什麼?
  • 澳門本地人最喜歡逛的6家手信店!(經典)
    所以指南君今天為大家帶來了6家澳門手信店看球不愁沒有好吃的了90%遊客的選擇鉅記手信發展至今已將近20年,連續十幾年被評為澳門手信第一。這裡有澳門的各式手信,除了豬肉乾、牛肉乾還有花生糖等。中華老字號   咀香園應該是澳門所有特產店中歷史最悠久的,始創於1918年,這家手信店已經走過了100年的歷史,如今依然火熱不減。
  • 【特寫】20年,鉅記手信從車仔檔煉成澳門特產第一品牌|澳門回歸20...
    這家售賣豬肉乾、杏仁餅等零食的手信店,常被擠爆,哪怕大三巴街不到200米的坡道上,已經有6家鉅記彼此相望。從街邊販賣花生糖的車仔檔起家,鉅記如今成長為28家門店遍布各區、還生意好到會被顧客投訴服務不夠的澳門標誌性手信店。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 20年,鉅記手信從車仔檔煉成澳門特產第一品牌
    這家售賣豬肉乾、杏仁餅等零食的手信店,常被擠爆,哪怕大三巴街不到200米的坡道上,已經有6家鉅記彼此相望。 從街邊販賣花生糖的車仔檔起家,鉅記如今成長為28家門店遍布各區、還生意好到會被顧客投訴服務不夠的澳門標誌性手信店。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 由澳門手信,談談「澳門製造」的點心
    由手信,談談「澳門製造」的點心昨天是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日,百城百味,我來說說澳門的手信。雖然手信一詞在漢語詞典中有著明確的詞意,在普通話中,手信的使用頻次並不高,而在廣東、香港、澳門,手信一詞卻廣為使用。手信,其實就是指人們出遠門時回來時捎給親戚和朋友的一些特產和小禮物之類。手信的這個「信」字是指而信手捎來的意思,沒有事前準備。其實手信個是非常很古老的詞彙。唐代,信這個字就引申指禮物及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