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的國際旅遊城市、國際性旅遊航運樞紐,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國際旅遊勝地。桂林是世界旅遊組織推薦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之一,是「一帶一路」和黔粵湘桂交界重要聯接點,桂林接待過國外元首與政要近200位。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是對桂林旅遊資源的總稱,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是一本厚重的書,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古蹟遺存,留下了傳頌千古的吟誦山水的名篇,是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遺產靈渠兩大世界遺產。桂林,在文化裡:象鼻山、灕江、龍脊梯田、陽朔西街,人文底蘊,得天獨厚。桂林,在歷史裡: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劉三姐大觀園,崢嶸歲月,浩氣長存。桂林,在學府裡:廣西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尊師重道,敬業樂群。當你走在溶洞裡,當你走在陽朔西街,當你暢遊在灕江水中,桂林,就在你的身邊,觸手可及。桂林的故事,就在這裡,等待你去發掘,去欣賞,去追憶。
泛遊桂林灕江,解讀《桂林山水》
桂林灕江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遊覽區。灕江又名桂水,流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獨特絕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觀桂林山水,「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其風景秀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灕江的特點概括為清、奇、巧、變四個字,主要景點概括為一江、兩洞、三山。一江(灕江)、兩洞(蘆笛巖、七星巖)、三山(象鼻山、疊彩山、獨秀峰),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灕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奇峰夾岸,碧水縈迴,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風光旖旎,猶如一幅百裡畫卷。乘舟泛遊灕江,可觀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漁翁閒釣、古樸的田園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麼詩情畫意。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於廣西區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山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遊的標誌山,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徵。象鼻山以神奇著稱,形似一頭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間是面積約一百五十平米的圓洞,江水穿洞而過,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與灕江東岸的穿月巖相對,一掛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象鼻山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峰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灕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如象鼻飲水灕江,景致極佳,唐宋以來即為遊覽勝地。
探訪植物王國,漫遊十裡畫廊
十裡畫廊
桂林植物園位於桂林市南郊雁山區雁山鎮,距市中心20公裡,位於桂林――陽朔的黃金旅遊道上,是遊客遊覽灕江後返回桂林的必經之路。雁山鎮是桂林的大學城,植物園周邊有廣西師範大學等6所大中專院校,景觀優美、內涵豐富的桂林植物園是人們休閒、旅遊的首選場所,桂林市旅遊定點單位。園內現已引種植物近3000種,其中包括遷地保護的國家珍稀瀕危植物近300種,被譽為「壯鄉植物王國」,重點植物都掛有標牌,介紹植物的名稱、產地、科屬和用途等。園內廣泛收集世界各地及國內部分省區的植物,共2100多種,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美國總統尼克森送給我國象徵友誼的北美紅杉和久負盛名的「雁山四寶」(方竹、紅豆、丹桂、綠梅)。桂林植物園也是大、中、小學生開展科普活動的理想場所,經過多年的努力,桂林植物園在科普教育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9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區黨委宣傳部、教育廳和自治區科協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被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聯合命名的首批「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2002年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國科協聯合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18年,桂林植物園入選「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十裡畫廊位於陽朔月亮山,因沿路風景秀麗,如詩如畫,被稱為陽朔十裡畫廊。主要景觀有海豚出水、火焰山、龍角山、青厄風光、古榕美景等。海豚出水:十裡畫廊西面的小水庫,一個玲瓏奇巧的小山峰獨立嵯峨,高數十米,經萬年風化,巖溶剝蝕,成一紡錘形山體,酷似一隻海豚出水狀,這是萬點桂山眾多象形山峰中惟一的海洋動物。火焰山:十裡畫廊西側,白山底村旁,一峰高聳,山壁峭平,中部有一懸巖,山壁間一片數十米崖壁朱赤染,紅黃間雜,似熊熊列焰。如仔細琢磨山壁痕紋,依稀可辨出列焰中一猴兒形象,它手舞足蹈地被大火燒灼著。八戒曬肚:十裡畫廊西側,一高山山巔上,有一橫臥巨石,形狀很像《西遊記》中豬八戒裸腹曬太陽,憨態可掬。金貓出洞:十裡畫廊東側,八戒山崖,崖上有一小洞,其內右下部有一奇石,如一隻正欲出洞的金貓。能見貓的頭部和前半身軀,活靈活現,巧奪天工。當地傳說,見了金貓,鼓了腰包,就是說觀此景會走彩運。馬象奇石:十裡畫廊東側,離「金貓出洞」南行200米,一山高聳,狀若屏藩。山下有一洞,洞口一塊大鐘乳石附於石壁。從路邊望去,此石奇特,可看出兩個動物:從外往裡看,像一匹白色駿馬低頭進洞;從裡往外看,像一隻大象信步出巖。有民謠曰:一塊石頭兩個樣,進洞白馬出洞象;畫家到此難下筆,畫得馬來,畫不得象。龍角山:十裡畫廊東側,龍巖門村前,有兩個山峰從綠林中冒出,連蹤背向,直插蒼穹,形如龍角,又似一對破土而出的玉筍。當地人稱為風水寶地真龍口。陽朔西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陽朔古鎮中心,寬約8米,長近800米,略呈東西走向,東到濱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間與縣前街、城中路交匯。歷經1400多年,是陽朔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也是陽朔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明城牆、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紀念館等這些古老的建築保存皆較完整。西街,曾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的地方,藝術大師徐悲鴻也曾居於此,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曾在此留下足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陽朔對外開放,西方遊客發現了西街,同時,他們對當地古樸典雅的民居和傳統文化、民風民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從此,每年到西街觀光、休閒的境外旅遊者超過數十萬人次。他們有住幾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幾年的,有的乾脆在西街成婚、開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規模龐大的「外語角」。
遊覽「南天一柱」,探訪靖江王府
獨秀峰位於廣西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內,它是王城景區不可分割的部分。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素有「南天一柱」美譽,為萬山之尊。南朝文學家顏延之詠獨秀峰的詩「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是現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詩歌。其峰頂是觀賞桂林全城景色的最好去處,自古以來為名士所嚮往。登306級石階可至峰頂,峰頂上有獨秀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旅桂一月有餘,卻因未能登上此峰而遺憾。山上建有玄武閣、觀音堂、三客廟、三神祠等,山下有月牙池。晨熹夕照,披上太陽的光輝,儼然一位紫袍玉帶的王者,故又被稱為「紫金山」。
獨秀峰
靖江王府坐落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灕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始建於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城外圍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牆。由于靖江王城地處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區,因而有「閱盡王城知桂林」之說。從秦始皇北築長城,南修靈渠開始,便有了桂林。到唐朝時期,李靖在獨秀峰下構築子城,千餘年來獨秀峰和王城一直是政府和學府所在地,從來沒有真正向市民和遊客開放過,所以過去到桂林的遊客,基本上無緣登獨秀峰、遊王城。在獨秀峰讀書巖,還可找到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摩崖石刻真跡,「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千古名句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考察龍脊梯田,觀賞花坪銀杉
龍脊梯田,是指在龍脊山上開發出的梯田,從廣義說叫做龍勝梯田,從狹義上稱為龍脊梯田,位於廣西龍勝龍脊山,距縣城22公裡。龍脊梯田分為金坑(大寨)瑤族梯田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通常意義上的龍脊梯田是指龍脊平安壯族梯田,也是開發較早的梯田。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前往梯田幾乎都是盤山公路,一直升到約海拔600米以上,到梯田時海拔達到880米。2018年4月19日,中國南方稻作梯田在第五次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上,獲得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正式授牌。平安梯田是廣西北部壯族文化的載體,金坑梯田則是紅瑤風情的搖籃。龍脊壯、瑤人民像修築梯田、保持水土一樣精心保護這裡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正是這兩個巨大的梯形舞臺,向世界展示著龍脊人戰天鬥地的壯美情懷。雄渾秀麗的龍脊梯田上,處處閃耀著壯、瑤兩族文化的靈光。
龍脊梯田
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臨桂兩縣交界處,在八十公裡天平山的主峰蔚青嶺周圍,其前身為桂林地區廣福林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133.33公頃,以珍稀孑遺樹種銀杉和其它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典型常綠闊葉林帶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銀杉,由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鍾濟新教授於1955年5月16日在花坪紅巖山麓發現採集,中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陳煥鏞、匡可任教授鑑定並命名。因為銀杉的發現,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為「中國的花坪,世界的銀杉」。 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更好地保護了區內珍稀孑遺樹種銀杉和其它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典型常綠闊葉林帶森林生態系統。對研究松科植物銀杉的系統發育、古植物區系、古地理及第四期冰期氣候等,均有較重要的科研價值。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廣西四大名勝景區之一,也是龍勝縣主要生態旅遊景區,有「南國瀑布之鄉」、「動物王國」、「花的世界」之稱。2018年10月,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體驗民旅風情,開啟地學之門
劉三姐大觀園原名桂林劉三姐景觀園,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桃花江畔。劉三姐大觀園是桂林市旅遊業的一顆新星,是以劉三姐文化精華為主題,集觀賞、娛樂為一體的休閒遊樂場所。經桂林市、廣西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初評和推薦,由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桂林經典劉三姐大觀園於2012年8月10日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西首批民旅風情旅遊示範點。景區以壯族歌仙劉三姐命名,是一座展示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經典的主題遊園,在這裡遊客可以零距離領略和體驗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精粹和樂趣。園外山清水秀,倒影如畫,有桂林古八景「西峰夕照」、桂林續八景「陽江秋月」;園內亭臺樓榭、峰峻洞幽,有桂林生態樂園之最百鳥園;有電影《劉三姐》的壯樓、莫府。
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
桂林理工大學,簡稱「桂工」,坐落於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由中央與地方共建,系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廣西一流學科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研究生、本科生兩個層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名單、具有「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國家「863計劃」、「973計劃」承擔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理、管、文、經、法、藝7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新地質博物館設置有地球廳、史前生物廳、礦物巖石廳、寶玉石廳、恐龍廳、礦產資源廳、基礎地質實習基地微縮景觀廳以及一個多功能放映廳,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走進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的接待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具鑲嵌於牆壁上的魚龍化石。這具誕生於2.1億年前、長達13米的魚龍化石,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同時作為鎮館之寶的,還有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南丹鐵隕石,重達3.5噸。作為素有「華南地區功能最齊全的地質博物館」美譽的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館藏實物標本達 5 萬餘件,其中系統展出了古生物化石、隕石、礦物、巖石、礦石和寶玉石等珍貴標本6000件,包括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琳琅滿目的水晶晶體和來自南極的巖石標本等。該館的隕石展廳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已發現全部類型85%以上的隕石類型,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科普價值,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隕石種類最為豐富的博物館。2018年,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入選「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走進象鼻山景區,觀賞桂林山水甲天下美景;乘船暢遊灕江,發現灕江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態之美,理解生態保護與環境友好的意義和重要性。參觀「壯鄉植物王國」,探訪「雁山四寶」,增強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意識;漫遊十裡畫廊,漫步陽朔西街古老街道,解讀陽朔厚重的人文底蘊、名人故事。參觀靖江王府,感受明代建築特點,探訪獨秀峰摩崖石刻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處;走進科舉考場貢院,體驗寒窗苦讀的艱辛和金榜題名的喜悅,樹立學習目標。欣賞龍脊梯田盛景,解讀農業文化遺產,弘揚戰天鬥地精神;遊覽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觀中國的花坪、世界的銀杉,研究松科植物銀杉的系統發育及第四期冰期氣候。步入劉三姐大觀園,了解廣西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走進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參觀各種璀璨的寶石、各色螢光的礦產,打開地學之門。「行走桂林」山水文化研學旅行在北緯25°南中國最美麗的自然山水風光中徐徐展開,通過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激發研學夥伴對於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意識,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挑戰自我,磨礪意志,互幫互助,培養集體意識,強化團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