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皇帝冊封的藩國總共將近20個,這些歷史上曾經臣服於我們的屬國,如今有的依舊關係很好,有的卻摩擦不斷,甚至還有的成為了死對頭。回想比較下,歷史真是悠然滄桑。
1.朝鮮(高麗)
《史記》記載,商紂王的伯父箕子在武王伐紂後,帶領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後,被推舉為國君,史稱「箕子朝鮮」。李氏朝鮮時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現今的韓國、朝鮮早已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明洪武21年,李成桂發動政變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首爾)後請求明朝的冊封。
明萬曆20年,日本的豐臣秀吉陸續兩次率兵入侵朝鮮,在明軍的援助下,用6年時間擊退日軍,史稱「萬曆朝鮮戰爭。
崇禎9年,清軍攻佔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投降,自此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後,清庭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朝鮮正式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係。
2.琉球(衝繩)
歷史上的琉球是以衝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為中心,總14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洪武16年,開始像明王朝納貢,繼承王位都需接受明朝的冊封。
順治11年,琉球王遣使臣來清王朝請求冊封,又重新成為成為清王朝的藩屬。
1875年,日本大舉入侵琉球,禁止琉球國向清王朝朝貢。4年後,日本將最後一任琉球國王俘虜到東京,設琉球為衝繩縣,日本正式宣布吞併琉球群島。
琉球國王曾派出龐大使團長跪於總理衙門,希望清廷看在「俯憐200年效順屬藩」的份上救援琉球。奈何大清國力衰落,最終也沒能挽救琉球國的命運。
3.越南(交趾)
越南最早由古蜀國移民建立,秦始皇滅百越收服越南。秦末時,秦龍川縣尉趙佗(河北正定人),起兵建立南越國(這是越南認為的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後屬漢朝的封國。漢武帝元鼎6年,撤消南越國。自此被中國歷代王朝直接統治。
五代十國時,越南人趁天下大亂之時,建立了獨立國家,名為大越國。順治17年又歸化清政府。
1885年,清政府雖然打贏了中法戰爭,卻籤訂了《中法新約》,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
4.寮國(南掌)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南掌王國遣使向大明朝貢,次年明朝授予南掌國王三森泰官職。
歷史上寮國多次被泰國入侵,雍正時期再次歸化,向清廷進貢。1893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清朝與南拳的宗落關係也告終結。
5.泰國(暹羅)
暹羅是中國人對古代泰國的稱呼,在宋元時已有記載。洪武10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於是「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
清朝入主中原後,逼迫暹羅交出明朝頒發的金印、詔書。 暹羅國小兵寡,但又不願背棄大明,便仿製假印送交清廷。後來南明徹底滅亡後,很多反清義士流亡到暹羅,都收到安置和厚待。 最終還是歸化清朝,並於1855年結束宗藩關係。
6.緬甸
1286年,元朝忽必烈率大軍攻佔緬甸結束了蒲甘王朝,設置「緬中行省」。1290年緬中行省撤銷,之後的蒲甘國王幾乎都是元朝的傀儡。
乾隆34年,緬甸歸化清朝,1885年,英國第三次發兵滅緬甸,併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自此緬甸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清朝政府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宗藩關係結束。
7.廓爾喀(尼泊爾)
鼎盛時期的廓爾喀面積約為今天尼泊爾的3倍。乾隆54年,廓爾喀首次入侵藏區,四川成都將軍鄂輝率領3000名官兵擊退侵略軍。2年後廓爾喀再度入侵,乾隆派大將軍福康安率1萬多清軍收復失地,並打過喜馬拉雅山,兵臨廓爾喀首都陽布城下(加德滿都)。
廓爾喀自此臣服清朝,向清朝每五年朝貢一次。直到1908年尼泊爾徹底為英國控制,英國禁止廓爾喀向清朝朝貢。廓爾喀因此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藩屬國。
8.蘇祿(菲律賓)
明朝永樂15年,蘇祿國三王曾率眷屬及侍從340人來訪,受到朱棣的盛情款待。回程走到德州時,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永樂皇帝派禮部郎中以藩王之禮安葬東王,還賜諡「恭定」。東王病逝後,長子回國繼位,王妃和另兩個兒子留在德州守墓並定居,其後裔在清朝獲得中國籍。
乾隆19年,蘇祿國王數次上表,請求以國土、丁戶入中國籍,但被乾隆婉拒。到1851年,西班牙艦隊橫衝直撞,清政府自顧不暇,蘇祿被置於西班牙麾下。
除了以上8個國家,還有位於現在巴基斯坦的坎巨提,位於俄羅斯的浩罕、布魯特、薩克,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安集延、瑪爾格朗、塔什幹,還有現在的阿富汗、不丹、錫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