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古人來說,大年初四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黃曆中,大年初四叫做「羊日」,有著「三陽開泰」之意,象徵著吉祥如意!這一天是上天述職的諸神們正式回歸人間的日子,需要恭敬以待。不僅如此,這一天還關乎著古人的「飯碗」,需要慎之又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古人如何過大年初四!
扔窮
大年初四是上天述職的諸神們回歸人間的日子,總不能讓諸神們一回來就看到亂糟糟的屋子吧?所以,古人在這一天會清掃屋子,大搞衛生,將垃圾集中到一處扔掉。此舉便叫「扔窮」,寓意著將上一年的窮困都倒掉,用嶄新潔淨的面貌去迎接諸神回歸,為新的一年開一個好頭,祈求新的一年財運亨通!
迎神
●迎灶神:
俗語有云:「送神早,接神遲」,小年要早早送灶神上天述職,大年初四則要遲點接灶神回歸。畢竟這些日子過慣了沒神管的日子,古人不想這麼早接灶神回歸。所以,這天古人一般是在下午才迎灶神。他們會擺上四方桌,供上神像,再供上三牲、水果、酒菜等等豐富的供品,焚香點燭燒金衣,隆重迎接灶神回歸!據說這天最好不要出遠門,因為灶神回來後會清點家中人口,若是點名誰不在,那麼這年就受不到灶神的照顧。
●綁火神:
在這天,家家戶戶都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此為「綁火神」,祈求新的一年家中無火災、平安和順。
●迎五路:
五路原指五路行神,後來則慢慢變成了迎接五路財神。古代,一般在初五開市,初四晚上要迎接五路財神以圖吉利。這晚,掌柜會帶上香燭分別從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財神。每接到一路財神,便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等五路全接齊後,掌柜和夥計們要依次向財神拜拜,最後再將供桌上的馬幛燒掉以恭送財神!
吃折籮
什麼叫「折籮」?其實就是剩飯剩菜。但這剩飯剩菜又不是普通的剩飯剩菜。古人在春節期間一般不開火做飯,吃的都是除夕之前所備的飯食。等到大年初四這天會將前幾天剩下的飯菜都放到一起做成大雜燴也就是「折籮。一家人要一起吃完這些「折籮」以祈求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飯碗」
大年初四是諸神回歸的日子,也是古代夥計們膽戰心驚的一天,生怕吃到包子!古代在大年初四這天,商鋪掌柜們會宴請所有的夥計,並會在飯前準備一籠包子。若是吃飯時,掌柜忽然主動夾了個包子送到某個夥計的碗裡。那就意味著這夥計要「飯碗」不保了,飯後就得默默捲鋪蓋走人了!但若是沒吃到包子就意味著安全過關,新的一年能繼續握住「飯碗」。
禁忌
●忌打碎東西:
在古代,人們認為正月打碎東西,新的一年運氣會不好,尤其大年初四準備開市之前。所以,古人若是不小心打碎東西,必須趕緊念叨「歲歲平安」以解穢!
●忌吵架、罵人:
古人認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則會帶來兇禍,尤其是大年初四準備開市前。所以,古人過年一定和和氣氣以便和氣生財!
大年初四這天古人既要扔窮、迎神,又要忙著保「飯碗」,還有各種禁忌,可真是繁忙又膽戰心驚的一天!難怪這天是古人非常重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