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晉城11月28日電(記者 付振強)「只要你肯吃苦、認幹,到外面掙個五、六千塊錢,一點兒困難都沒有!」……說這話的人是李中燴,一名來自陵川縣公共創業孵化基地的叉車工教練。
陵川縣公共創業孵化基地的叉車工教練李中燴向記者展示實地培訓。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李中燴的底氣,源自他所學到的技能。三年前,沒有叉車駕駛經驗的他,來到縣公共創業孵化基地參加培訓,持了證,上了崗,現在每月靠這項技穩定實現5000元以上收入。
不僅如此,李中燴自當上教練後,帶的學員每期達50餘人,這些學員學成畢業後,也相繼奔赴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等地,實現了就業,他們也李中燴一樣,過上了沒有「後顧之憂」的美日子。
叉車工?基地建成之前,當地百姓幾乎沒幾個人會想到,自己還能開著叉車奔小康。記者注意到,選擇叉車技能培訓,陵川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陵川工商業較弱,本地就業十分困難,大多數人只能到外地打工。但很多人由於缺乏一技之長,只能從事最簡單的勞動,實現穩定就業增收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經過反覆市場考察後,陵川開始把培養技能型人才、打造勞務品牌作為帶領群眾脫貧重要途徑,並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陵川縣公共創業孵化基地一隅。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2018年,陵川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1000餘萬元對公寓樓和餐廳進行精裝修,並於2019年初投入使用。新建後的基地能同時滿足300餘人培訓需求,成了扶貧培訓、全民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就業培訓的聚才窪地。
如今,當一名「叉車工」變成本地人羨慕的「職業」,「棋源叉車工」也成為國內勞務市場中一個響亮品牌,被山西省人社廳認定為地方特色勞務品牌,去年還被人社部評選為「第二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優秀項目獎」。
作為陵川縣大型創業就業服務平臺,除了培養「棋源叉車工」,「陵川焊工」、「古陵淘寶客」、農業種養殖人員、蜜蜂飼養、中藥材種植員、民間工藝品製作工等20餘個工種的培訓也相當「搶手」。
基地內的生活照料培訓班上,有50餘人現場參加。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多功能廳、產品展銷廳、客沙龍、創客餐廳、創客公寓、寫字間、文化廣場……記者環繞該基地一圈,發現基地不止佔地面積大,而且力爭使有培訓意願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應培盡培、願培盡培」,使其至少掌握一項就業創業技能。目前,已累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391人次。
來自西河底鎮馬莊村的張榮葉向記者介紹月嫂培訓之後的感受。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來自西河底鎮馬莊村的張榮葉,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她說以前在家務農的時,每年只有幾千元收入,還要供養一個孩子上學,生活難以為繼。在基地接受月嫂培訓後,她每月就能拿到5000元以上,「基地還會給介紹一些工作,不用擔心沒處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