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旅行時發現他們愛在烤制食物前用迷迭香之類的香料醃肉,比如「佛羅倫斯牛排」就是以迷迭香醃製。有些地方還把乾燥的迷迭香粉末用葡萄醋浸泡後作為長條麵包或大蒜麵包的蘸料。
作者:周文翰
迷迭香 來源:新華社迷迭香(學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是唇形科灌木,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和西亞。這種有刺激香味的香草很早就被歐洲人藥草、獻祭之物,在古希臘和古羅都被用來作為祭神的植物,它的屬名為拉丁語「海露」之意。古希臘人將迷迭香編制為花環戴在頭頂參加各類宗教儀式,認為它能夠提神醒腦,增強人們的記憶能力。在葬禮上,悼念者們會把迷迭香樹枝丟進死者的墳墓,代表對死者的紀念。
在天主教中有傳說迷迭香曾幫助逃難中的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因此她的英文叫Rosemary——瑪利亞玫瑰。因此它也是婚禮上的常客,它象徵著忠貞,新娘會帶上迷迭香編成的草環,新郎和來賓們也要佩戴一小枝迷迭香,並在夫妻相互宣誓時將用迷迭香浸泡的酒喝下,表示雙方愛的的承諾。而少女則用迷迭香來佔卜,據說如果在不同的盆裡種下迷迭香,每盆代表她的一位潛在情人,最終哪一盆長得最好,那她就會花落誰哪家。也有些地方認為的香味據說能驅走一切邪物,將小樹枝放在枕下可避開惡夢。
中世紀時迷迭香在歐洲是重要的草藥,流傳著有關它的各種故事。比如有人說13世紀的匈牙利女王伊莉莎白患病癱瘓後有位修道士用一磅迷迭香在一加侖酒裡浸泡了幾天後獻給女王擦洗四肢,竟然治好了她的癱瘓。在1603年,當黑死病——其實是鼠疫,主要靠跳蚤傳播——肆虐歐洲時,迷迭香之類草藥曾被認為可以預防瘟疫,價格一度暴漲。當時流行的藥酒「四賊醋」(Vinegar of Four Thieves)的配料之一就是迷迭香。傳說有四個盜賊在黑死病橫行期間盜墓卻沒有被瘟疫傳染,他們被抓後人們對此迷惑不解,他們說自己經常在盜墓之前用草藥浸泡熬煮過的醋擦洗身體,就此流傳出「四賊醋」的神奇秘方。
在胡椒、丁香大量傳入歐洲之前,義大利人就經常使用本地產的迷迭香之類香草調味。迷迭香作為香料使用的是它的枝葉,味道有種類似松木香的清甜並略有苦味,義大利和法國南部主要用在湯羹、醬汁和肉類中,特別是給羊肉、家禽、野味和豬肉調味,也常常用於烤制土豆或一些根莖類蔬菜。因為香氣濃鬱,一般只會少量使用。香水工業中也用到從迷迭香中提取的精油,味道類似松木而略帶刺激。
迷迭香何時傳入中國還是個謎團,《魏略》記載有種叫「迷迭香」的植物產自大秦國(羅馬),魏國皇室的曹丕和曹植這對冤家兄弟都寫過《迷迭香賦》,比如曹植用華麗的文風稱讚:「播西都之麗草兮,應青春而發暉,流翠葉於纖柯兮,結微根於丹墀,信繁華之速實兮,弗見彫於嚴霜,芳暮秋之幽蘭兮,麗崑崙之芝英,既經時而收採兮,遂幽殺以增芳,去枝葉而特御兮,入綃縠之霧裳,附玉體以行止兮,順微風而舒光。」
曹植所說的迷迭香和歐洲人說的迷迭香是否是同一種植物還有爭論,有人堅持認為遠在曹魏時期迷迭香就曾傳入中國,因為香味獨特,所以曹丕、曹植這樣的帝王權貴才會當作稀奇事物在宮殿中種植欣賞,並邀請文人品評寫詩紀念,採收陰乾後裝入紗囊就可以「附玉體以行止兮,順微風而舒光」,長期嗅聞它的香味;有人說它是元明時期才傳入中國的,《本草綱目》記載它自西域引進,收採去枝葉,入袋佩之,芳香甚烈;也有人說迷迭香1981年由中國科學院首次引入內地並栽培成功,人們採用了古已有之的「迷迭香」這個名字稱呼它而已。
迷迭香在中國真正流行開來,還是1990年代以後隨著西餐館的增多、西餐的流行,一些人嘗試用新式調料做菜,這才讓迷迭香逐漸出現在超市中,常見的是碎葉、乾粉,新鮮的迷迭香還比較少見。其實現在南方很多地區都當作園林植物種植,它可以多年生長,耐寒耐旱, 能長到一兩米高,一年四季都可開紫白相間的小花。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