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空靈」十足的一首詩,4句繪成一幅絕美圖畫,讀後淨滌心靈

2021-01-08 一號詩巷

王維這個名字已經是「詩畫」的代表,每一首經過王維筆下的詩,都是最美妙的天然畫卷,藍天白雲,流水高山……都無不體現著大自然的美好與恬靜氣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等等的名句,雖然簡單,但卻韻味飽滿。今天這裡詩巷給大家帶來的是王維一首「空靈味」十足的詩,也是簡單四句就繪成了一幅美妙無比的圖畫,讓人讀後感覺整個身心都已被淨化。

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王維這首詩色彩豐富,意境優美,它描寫的是初冬時節山中的景色。作者以虛實相結合的手法,將極靜、極幽的意境體現出來,讀來真是一種不可用語言來描述的享受。

起句寫的是山中流淌的溪水,是純粹的景色描寫。荊溪又稱長水,它的源頭出自陝西境內。這一句寫的是作者在山中行走,一路看到溪水曲曲折折,聽到溪水娟娟流淌的情景。其中的一個「出」字從側面寫出了溪水的「淺」態,我們能夠感覺到的是一片清涼於美好。不僅可以想像到溪水的顏色,甚至還仿佛能夠聽到溪水的聲音。所以,作者並沒有刻意去寫聲音,但是卻將聲音傳遞出來,這就是王維詩手法的與眾不同。

承句依然是對景色的勾勒,但是和起句的寫法又完全不一樣。這一句是借山中的紅葉來巧妙體現時節,一個「紅寒」字告訴我們天氣情況,「紅」和「稀」是對「寒」的補充說明,它們之間構成了十分嚴密的邏輯關係。這幅畫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顏色,王維不愧是精通詩畫,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獨到的捕捉能力。這稀疏的紅葉頓時為畫面增添了不少的靈氣,激發了讀者的無限想像力。

轉句是以敘述的方式來展開的描寫,走在這山林的小路上,並沒有遇到下雨,其中的「元」和「雨」值得玩味。可以想像一下,這種環境應該是極其舒服的,清寒中有點微微的溼潤。這裡作者只是給了一半的信息,為後面的內容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引領我們繼續往下讀。

尾句中作者才將主要信息亮了出來,這一句也是對轉句的補充與解釋,「雨」是因為「空翠」而起。蒼翠的山色本是空明、無法觸摸的,但是它給人的感覺卻是浸透了水分,隨時都可能溢出的樣子。作者在這樣的沒有塵埃的畫卷中行走,他被濃鬱的翠色所包圍,周圍的空氣中滿是樹木的氣息,所以才會感覺到微微的「溼」意和絲絲涼意。當把「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二句結合起來品讀時,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妙所在。這裡將視覺、觸覺與嗅覺統一融合,再次給讀者心靈以最輕快、美妙的享受。

王維這首詩緊緊抓住初冬景色的特點,字裡行間充滿了空靈韻味。對於讀者來說就是身心的氧吧,其中沒有一絲塵埃,沒有一點喧囂,真是美到了另一種境界。

相關焦點

  • 王維和王勃各寫下首同名詩,一首空靈一首別具一格,都流傳了千年
    唐代詩壇的山水詩,王維若稱第二,怕是再沒人敢稱第一。這位金科狀元,在朝堂和山水間進退自如,用他那空靈之筆,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讓世人知道詩原來可以這麼美!全詩感情真摯,有著山水詩少有的大格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憤懣之情。詩的一、二句句「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開篇就是大手筆,詩人因長期滯留在外,眼見長江水滯留不動,心中的悲思油然而生。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意向,長江水從來是滾滾東流的,但在詩人筆下卻「已滯」,這或許是在為詩人站得過高過遠,遠遠望去,看不清波浪滾滾,就像是凝滯了一般。
  • 王維最唯美的一首詩,空靈雋永、靜謐祥和,美得讓人無法言喻
    文字/涵涵 王維最唯美麗的一首詩句,空靈雋永、靜謐祥和,美麗得令人不能言喻 有這樣一句話不知大家是否聽過,詩句仙是天才,詩句聖是地材,王維是人力。王維的詩句句,在其生前及後世,都極受人讚譽,其人甚至被稱為「詩句句佛」,這稱謂也證明了眾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句句壇的崇高地位的肯定。
  • 王維的這首詩,雪夜裡擔心友人未眠,短短八句空靈悠遠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王維寫雪詩《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寫雪夜裡的思念。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詩的首句說寒夜裡的鐘聲,敲了一次又一次,已然接近了拂曉時刻,詩人聽到更鼓聲不斷傳來,看來是在半睡半醒的階段,迷迷糊糊中聽到鐘聲響起。清早一起來,從鏡子中看到了自己衰老的容顏,看來詩人這一夜沒有睡好,一個「衰」顯出詩人失眠後的憔悴的面部特徵。「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 王維晚年最具有禪理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
    他的詩也是清新脫俗,而且有的還充滿了禪理,這也正是與他本人篤信佛教有很大的關係。禪理說白了也正是一種人生哲理,對於很多的文人來說,特別是在唐朝他們都篤信佛教,以此來尋找心靈上的寄託,那麼王維也正是常常會將這一種禪理融入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也令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深刻的人生的哲理。
  • 他是與李白齊名的書法大家,曾寫下一首詩空靈縹緲,讀後回味無窮
    張旭不但書法造詣爐火純青,詩詞歌賦也頗有心得,他曾經寫了一首《桃花溪》,意境優美,有景有情,短短28個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大詩人張旭受到了啟發,故作此詩,名為《桃花溪》。從名字我們可以看出,張旭的這首詩其實就是寫對桃花源的嚮往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首句「隱隱飛橋隔野煙」,落筆就是一片雲煙繚繞的景象,那山溪上的橫橋,似有似無、忽隱忽現,野煙朦朧,讓人感覺一切都像是在夢境中一樣。
  • 來自佛門聖地的一首詩,句句空靈脫俗,讀後禪自心生!
    來自佛門聖地的一首詩,句句空靈脫俗,讀後禪自心生!說到空靈的詩,我們不禁會想起詩佛王維,因為王維好佛,他的詩通常被看做是「空靈」、「禪意」的象徵,比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比如「行到山窮處,坐看雲起時」等等名句都是極其清新脫俗,頗受人們喜愛的;但是有一首題壁詩,它來自佛門聖地,寫得獨具特色,把無上境界的禪意表達得十分完美,讀來心靈瞬間被淨化,直覺禪在心上了,這首詩就是《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起來看——
  • 王維最孤獨的一首詩,同時也是最瀟灑的一首詩!
    盛唐大詩人王維的詩「清幽絕俗」,蘇軾評價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看王維的詩就像是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即使是王維在孤獨寂寞之時,也有著風雅的格調,比如這首《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王維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作於王維晚年隱居陝西藍田輞川別墅時期,竹裡館是輞川別墅的一處勝景,也就是在大片竹林中修了一個精舍。詩的首句說到詩人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裡,王維一個人在那裡幹什麼呢?緊接著,詩人就說「彈琴復長嘯」,原來詩人在彈琴唱歌。
  • 王維登上城樓放眼遠眺,寫下一首絕美的唐詩,驚豔了世人!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說的便是王維將繪畫的精髓融入到了詩歌中。所以讀王維的詩,能夠體會最多的便是動靜結合、聲色俱備、遠近相宣的一面。就好似是在欣賞一幅幅或空靈、或淡遠的唯美畫作。小編今天便通過王維的一首《登河北城樓作》,來和大家分享其中「詩中有畫」的一面。
  • 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一首詩,寫出空靈的最高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劉長卿字文房,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大家都知道劉長卿的詩以五言著稱,所以他有著「五言長城」的美譽,他的作品風格最大的特點就是簡練流暢、生動靈活,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讀後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今天這裡筆者要分享的是一首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五言詩,對於這首詩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就是他極其著名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次去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卻未能如願,不過詩人目睹途中美景後反而心情大悅,便寫下了這首詩;詩中每一句都是滿滿的禪意,空靈唯美的意境令人神往!
  • 王維最空靈的10首古詩,感受遠離塵囂的唯美
    王維作為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所及之處,多是刻畫自然山水的美好,是對於心靈自在的追尋。王維之詩,如景物畫中的傑作,甚為空靈唯美。讀其詩,遠離塵囂,能夠使心靈得到充分的休憩。以下10首詩可謂王維的代表作,其詩中空靈唯美的意境,令人沉醉。1.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20字,卻構成了一幅鮮麗的水彩畫,美得令人神往
    蘇軾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便以這樣一種「詩中有畫」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等,都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山中》,便是王維筆下的一首詩如畫卷,美不勝收的經典之一。雖然王維的這首詩只有20字,但是他卻將滿是白石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構成了一幅鮮麗的水彩畫,美得令人神往。
  • 佛系詩人王維一生最美的十首詩,你讀過幾首?
    這首詩應當是填報九年(750年)王維的母親去世後,作者遵制守喪,於是退隱輞川,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這首《鹿柴》就是其中一首,為《輞川集》二十首之一。語言淺易近人,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幽靜的空山夕照圖。作者本來就擅長繪畫,這首詩只是短短的二十個字,就勾勒出一幅靜謐的畫面,讀後使人的心境頓時安靜了下來。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開篇10個字從未被超越
    唐代詩壇群星璀璨,各領風騷,後世人總想著給各大詩壇巨匠排個名,卻始終未能成事,原因就在於作詩如為藝,術業有專攻。詩仙太白再厲害,七絕他是很難勝過聖手王昌齡,出塞詩他是很難勝過詩豪劉禹錫的,這就是各人自有各人的風格,後世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 王維晚年隱居時寫下一首詩,表面上平平淡淡,其實精妙絕倫
    王維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在詩中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故王維晚年的詩篇,多數具有禪理,風格平淡。但平淡不代表就平凡,其實反而是精妙絕倫的體現。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竹裡館》,便是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創作的一首精妙絕倫的詩篇。
  • 白居易一首絕美小詩,短短4句驚豔千年,成為唐詩中的不朽名篇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作內容多數都以描寫和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著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生於亂世,在少年時代就經歷了很多戰亂,隨家人四處輾轉,躲避戰禍。因此,在他的所有詩作中,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政治的黑暗、社會的動亂、百姓生活的艱辛。
  • 一首詩寫盡了田園村落的安寧和靜謐,王維《渭川田家》翻譯賞析
    「淨」、「靜」渾成,以禪入詩。既富有牧歌情調,樸素、親切、自如,又呈現出外靜內淨,詩、禪、畫三者和諧統一的美的個性。整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幅優美、怡靜、安寧、閒逸的山村農家晚歸圖,而且藉此抒發了內心的惆悵之情與擺脫官場,歸隱田園的願望。王維此首《渭川人家》在寫法上有獨到之處。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情與願望,以農村斜陽西下做背景,描繪出農夫(牲畜)們「歸」的情形和「歸」後的「語依依」情景,來反襯自己的痛苦、苦悶和孤單的心情與歸隱田園的願望。整首詩結構層次分明,環環相扣。
  • 李商隱登樓遠眺,寫下一首絕美的詩歌,短短4句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霜月》,便具有這樣的特點。《霜月》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李商隱登樓遠眺所寫下的深秋月色。身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李商隱的這首詩,無疑將詩美體現的淋漓盡致。雖然只有短短4句,但是它不失為一首絕美的詩歌,美得令人心醉。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王維的一首詩《竹裡館》,先來看看人與人的和諧,所帶來的意義與價值。《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從和諧意蘊來看,這首詩寫的正是王維與自己心靈的和諧。對於人來說,孤獨應該是最常出現的一種心理感受。而隱居無疑又是讓自己深陷極度孤獨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王維在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卻是與孤獨的和諧共處。
  •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21世紀的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天行色匆匆,來不及欣賞晨曦的第一縷朝霞甚至夕陽也無緣,幾乎是踏月而歸。春天來了,花絮滿天飛,香氣襲人,可是有些忙到嗅覺都失靈了。
  • 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句句都是千古名句
    唐代大詩人王維,被後人稱為「詩佛」,能稱為「佛」的,可以其已然有超凡脫俗的心境。王維一生寫詩無數,他的詩剛開始氣勢雄輝豪邁,比如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像是一副塞外風景畫,讓人心嚮往之。開元二十四年,唐代的賢相張九齡被罷免,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粉墨登場,王維由於和張九齡關係密切,也是首當其衝。隨後王維開始了隱逸的生活,吃齋念佛,彈琴吟詩,他不問政治,過上了親近自然的生活。而「詩佛」這個稱號,正是在這個時候修煉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