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這個名字已經是「詩畫」的代表,每一首經過王維筆下的詩,都是最美妙的天然畫卷,藍天白雲,流水高山……都無不體現著大自然的美好與恬靜氣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等等的名句,雖然簡單,但卻韻味飽滿。今天這裡詩巷給大家帶來的是王維一首「空靈味」十足的詩,也是簡單四句就繪成了一幅美妙無比的圖畫,讓人讀後感覺整個身心都已被淨化。
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王維這首詩色彩豐富,意境優美,它描寫的是初冬時節山中的景色。作者以虛實相結合的手法,將極靜、極幽的意境體現出來,讀來真是一種不可用語言來描述的享受。
起句寫的是山中流淌的溪水,是純粹的景色描寫。荊溪又稱長水,它的源頭出自陝西境內。這一句寫的是作者在山中行走,一路看到溪水曲曲折折,聽到溪水娟娟流淌的情景。其中的一個「出」字從側面寫出了溪水的「淺」態,我們能夠感覺到的是一片清涼於美好。不僅可以想像到溪水的顏色,甚至還仿佛能夠聽到溪水的聲音。所以,作者並沒有刻意去寫聲音,但是卻將聲音傳遞出來,這就是王維詩手法的與眾不同。
承句依然是對景色的勾勒,但是和起句的寫法又完全不一樣。這一句是借山中的紅葉來巧妙體現時節,一個「紅寒」字告訴我們天氣情況,「紅」和「稀」是對「寒」的補充說明,它們之間構成了十分嚴密的邏輯關係。這幅畫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顏色,王維不愧是精通詩畫,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獨到的捕捉能力。這稀疏的紅葉頓時為畫面增添了不少的靈氣,激發了讀者的無限想像力。
轉句是以敘述的方式來展開的描寫,走在這山林的小路上,並沒有遇到下雨,其中的「元」和「雨」值得玩味。可以想像一下,這種環境應該是極其舒服的,清寒中有點微微的溼潤。這裡作者只是給了一半的信息,為後面的內容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引領我們繼續往下讀。
尾句中作者才將主要信息亮了出來,這一句也是對轉句的補充與解釋,「雨」是因為「空翠」而起。蒼翠的山色本是空明、無法觸摸的,但是它給人的感覺卻是浸透了水分,隨時都可能溢出的樣子。作者在這樣的沒有塵埃的畫卷中行走,他被濃鬱的翠色所包圍,周圍的空氣中滿是樹木的氣息,所以才會感覺到微微的「溼」意和絲絲涼意。當把「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二句結合起來品讀時,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妙所在。這裡將視覺、觸覺與嗅覺統一融合,再次給讀者心靈以最輕快、美妙的享受。
王維這首詩緊緊抓住初冬景色的特點,字裡行間充滿了空靈韻味。對於讀者來說就是身心的氧吧,其中沒有一絲塵埃,沒有一點喧囂,真是美到了另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