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字文房,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大家都知道劉長卿的詩以五言著稱,所以他有著「五言長城」的美譽,他的作品風格最大的特點就是簡練流暢、生動靈活,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讀後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今天這裡筆者要分享的是一首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五言詩,對於這首詩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就是他極其著名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一次去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卻未能如願,不過詩人目睹途中美景後反而心情大悅,便寫下了這首詩;詩中每一句都是滿滿的禪意,空靈唯美的意境令人神往!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一路走來,苔蘚上每每可以看到木屐的痕跡,白雲靜倚小洲,芳草掩映閒門,雨後松色青翠,沿山尋到水源。溪花如此美好,對望而心生禪意,此種感悟確實無需用語言來表達了。
這首詩的題目說是尋道士,但是全詩卻未曾出現道士二字,很顯然詩人是在寫尋訪道士途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所發的感想。
詩的前兩句先點明了題意,一個「尋」字起到了開門見山和統領全文的作用。其中的「屐痕」或為道士所留,又或為山中其他幽人所留,這個就任由我們去想像了。值得稱讚的是詩人在這裡不僅塑造了一個清新幽致的意境,還給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讓人產生了繼續品讀的興趣;後面作者便寫到了道士的居所:「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閒門」,其中白雲芳草等物象皆被賦予了情感,體現出了人與自然之相契合的至高境界,靜謐閒適的隱士氣息飽含在字裡行間。
劉長卿在這首詩中對景色的臨摹功夫可謂跟王維有一拼,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眾所周知,且人人稱道,此詩把山中的自然景色同樣描繪得如畫美妙,給人賞心悅目之感。「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緊承上一聯,又是一句景聯,畫面在潤色、動靜方面皆被處理得恰到好處。雨後的松色格外蔥翠,所以作者的心情也因此而舒暢愉悅。道士雖然不在,家門緊閉著,但是詩人並未因此掃興,反而被一路的風光所迷醉,於是隨性而為去行山,直到水之源頭處。
詩人筆下如此清新脫俗的美景,讓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王維那份「行到山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然舒適與自在。一花一草皆禪意,當我們用心去感受的時候,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詩人最後便道出了人生的真諦:「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看花是禪聽溪也是禪,眼前的世界澄澈人心,其中的美妙與深刻是不能用言語去說明的,也許只有心境平和、返璞歸真,達到物我兩忘的至高境界才可以感受到這份空靈與超然;詩的最後一句意趣跟理趣相兼,是歷來被推崇的名句。
劉長卿這首詩清新脫俗,寓情於景;每一句都是一幅畫卷,每一幅畫卷中都飽含禪意,寫出了空靈脫俗的最高境界;這種超然於物外的禪家思想,不染塵埃的自然勝境,每次品來都讓人心靈得以淨化而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