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廣西巴馬,才知道什麼是生活!因它有一個異常之處,當地長壽人眾多,在巴馬縣,很多人都可以活到百歲。1991年,日本長壽專家森下敬一博士來到了巴馬,在多次實地考察後,向世界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因此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們慕名而來,有長久居住的,有短暫逗留的。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念的地方。
一個人的寂寞,一個人去巴馬多少有點無聊吧。當背負蒼山面對盤陽河,閒逛鄉村……或者什麼都不做,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才知道這TM才叫生活!
然而,遊客和病人來到長壽之鄉是衝著這裡的百歲老人的名稱來的。對於遊客來說這是一種景觀,對於病人,奔重新著可以無疾而終的百歲老人是他們一就得健康與希望。
或許,沒有多少國人聽說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它位於廣西西北部,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由於發展相對落後和地理位置偏遠原因,村裡的人們都是一些操著外地普通話方言,極少本地老人聚在一起唱歌聊天。一位本地老人背著沉重的礦泉水瓶和廢紙箱走在村道路上,他負重的身影深深的吸引了我。
這麼大的年齡,還能背這麼重,一邊撿人們丟在路邊的瓶子。在老人休息的時間,過去試試斤兩有三十多斤重,問下他年齡,老人說有八十五歲了。背著這些撿來的瓶子和紙箱到村口,那裡有個收廢舊物品,於是他又背著沉重的寶貝穿過村道跚跚走去。在路上走走停停一邊撿地上的可回收瓶子,每次停下休息不到一分鐘又走,總算是到了路過的收費點,老闆很熟悉又熱情的幫助老人分練好種類,稱好付款,老人露出滿意的笑容一面數,一面看看真假,怕人家給的是假錢,看得那麼的仔細認真。
此時中午一點了,老人還沒有吃午飯,又邀請我去他家一起吃飯。到了老人簡陋的棲身之所,一個渾暗道的轉彎處的一個泥柸累起來的瓦房。屋裡家具用具擺放整整齊齊,如果說這就是老人的家倒不如說是老人的棲身之地。老人說:兩個孩子和女兒都成家在城裡買房子了,很少回家,偶爾有休息了回來了看看就走了。
也許是老人傳統觀念較強,不願意跟隨孩子們都城市裡安度晚年,勤勤懇懇的在農村生活勞作習慣,老人的心情十分平靜,並沒有流露出心中的不滿。看得出來他在以自己的生活方式默默的沿襲著自己的生活。他說唯一的希望是自己的孩子在城裡過得好,每次出門還能撿到更多的別人丟棄的瓶子換點酒錢。
說到這些,老人滿臉笑意。從老人的身影,我們可以看到了老人對於現在生活的滿足感。從老人的面紋,我看到了老人的年歲確實是不小。從老人的精神語氣,我看到了老人平靜應對生活的心態。
離開了老人家後以是下午五點左右吧,閒得無聊溜達到了另一家老太太家裡。她正在洗米怎備煮玉米粥,老太爺在將紅薯葉梗上外層撕去。老太爺說:撕去外層後,紅薯葉跟自己淹的酸筍煮湯好吃。他說有八十歲了,兒子都在後面那棟三層樓住,因為他們太忙了,所以跟老伴在老屋住,一起做吃的,兒子也會經常拿肉菜回來了給我們吃。孫子們回來了也是經常做好了菜拿下來給我們,但是也是不想打擾他們的生活。
說著站起來,走到牆角拿出一小25升的酒箱出來,說要我等下跟他一起喝兩杯,說是自家釀的玉米酒。呵呵……說實在的,我以前能喝兩斤呢,只是現在聞到白酒味自己先醉了。
這裡的生活條件雖然比不了城市,但是這裡的環境造就了他們比城市裡的人更加補實真城,熱情好客。在這裡生活,雖然沒有物質上的滿足,但是每個人精神上得到了更多的享受。
太陽落山,這裡的黃昏給人的感覺特別的美。那種寧靜和溫柔的光融合在一起,可以淨化你的心靈。常言道,歲月不饒人,隨著老人的年歲增高,兒女們也是應該陪伴在老人的身邊,也應該引起常年在外的不歸人關注。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國,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優良傳統,請給予社會上的每一位老人多一份關注,多一份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