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會飛的鳥!它就是紐西蘭的「貓頭鷹鸚鵡」!已在滅絕的邊緣

2020-12-19 筆直貓

胖胖,不會飛的卡卡波因其友善的性格和怪異的外表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我們現在有永遠失去它們的危險。

安德魯·迪格比/ TwitterKakapo鳥,又稱貓頭鷹鸚鵡,是紐西蘭島嶼上的一種大型鸚鵡。

卡卡波鳥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生物之一。它們是地球上最重的鸚鵡物種。

奇特可愛的卡卡波人因其迷人,友好的個性和和平的自然而備受喜愛。可悲的是這些有趣小傢伙不會飛。幸運的是環保主義者已經介入,以確保它們的安全。

卡卡波事實

安德魯·迪格比/ Twitter這些溫柔的巨人平均重4至9磅,以種子,堅果,水果和花朵為生。

卡卡波(或毛利人的卡卡波)原產於紐西蘭的島嶼。他們的拉丁名字Strigops habroptilus寬鬆地翻譯為「貓頭鷹臉的柔軟羽毛」,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它們的獨特外觀。

這個名字也是為什麼它們經常被稱為「貓頭鷹鸚鵡」的原因,因為它們與貓頭鷹非常相似,儘管遺傳研究已經確定這兩個物種之間沒有密切的聯繫。

「他們也有這種古老的智慧。您會感到這是一個已經存在很長時間的物種,並且在現代世界中已被淡入淡出。」主持了跟蹤保護工作的播客KākāpōFiles的長期倡導者Alison Ballance說。

卡卡波人被認為是鸚鵡的一種,並且是夜行性的,因此它們的另一個綽號是「夜間鸚鵡」。它們平均體重在四到九磅之間,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重的鸚鵡物種。

這些奇特的貓頭鷹鸚鵡以種子,堅果,水果和花朵為食,但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是rimu水果,其中包含高濃度的維生素D,這是其生長必不可少的營養素。

卡卡波人(Kakapos)無法飛行,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不會飛的鳥類之一。

布羅迪·菲爾普卡卡波(Kakapo)的貓頭鷹狀面孔使它們獲得了「貓頭鷹鸚鵡」的綽號。

為了彌補它們差勁的翅膀,kakapo鳥已經進化出粗壯的大腿,可以使它們快速走動並爬上林木。當需要落地時,他們會伸出小翅膀,用來「降落傘」到地面。

卡卡波人的生活節奏緩慢,在很晚的時候繁殖,雄性四歲,雌性六歲。他們的預期壽命超過90年,可能是鳥類中最長的預期壽命。

儘管kakapo具有很大的特徵,但它具有自然友好的舉止。他們通常被毛利人和早期的島嶼定居者當作寵物。

英國鳥類學家喬治·愛德華·格雷(George Edward Grey)在其1845年的期刊中首次描述了該物種,他寫道,他的寵物kakapo的行為「更像是狗而不是鳥。」

不幸的是,kakapo的和平性質可能部分地導致了其物種的危害。

卡卡波的歷史

維基共享資源1873年自然書籍《紐西蘭鳥類史》中的kakapo插圖,作者沃爾特·勞裡·布勒(Walter Lawry Buller)。

在13世紀之前,紐西蘭基本上無人居住。卡卡波人在島上茂密的森林中相對安全地生活,而且在沒有掠食者威脅的情況下,卡卡波人蓬勃發展。

然後人類來了,將疾病和侵入性哺乳動物帶到了島上。卡卡波面臨著由定居者帶來的一系列新的掠食者-狗,貓和老鼠。

卡卡波突然也面臨著人類的威脅。代表紐西蘭南島毛利族的塔恩·戴維斯表示,早期的定居者「吃了kakapo,用羽毛編織披風,將骨頭雕刻在魚鉤上」。

安德魯·迪格比/ Twitter紐西蘭政府於1980年代啟動了Kakapo保護計劃,以防止土著鳥類的滅絕。

當歐洲殖民者於18世紀到達這些島嶼時,情況變得更糟。

殖民者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新捕食者,包括兩種新的老鼠物種:,鼬,鼬鼠,負鼠和雪貂。在外來入侵物種蓬勃發展的同時,卡卡波種群卻大為減少。

現在只有211 kakapos。

紐西蘭曾經在包括kakapo在內的本土鳥類中擁有極高的生物多樣性。但其中許多物種已被消滅。根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人類只花了幾百年的時間就消滅了紐西蘭5000萬年的進化。

該研究的合著者,柏林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助理路易斯·瓦倫特說:「我們今天做出的保護決定將對數百萬年產生影響。」

他補充說:「有些人認為,如果不理會自然,自然很快就會恢復元氣,但現實是,至少在紐西蘭,自然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從人類的行動中恢復過來,也許永遠不會真正恢復。」

相關焦點

  • 不會飛的鸚鵡當選紐西蘭「年度鳥」
    【新華社微特稿】羽毛呈苔蘚綠色、夜間出沒、不會飛的鴞鸚鵡當選2020年紐西蘭「年度鳥」。活動主辦方、紐西蘭鳥類保護組織「森林與鳥類」16日發表聲明說,這是鴞鸚鵡第二次當選「年度鳥」,成為唯一兩度獲此殊榮的紐西蘭鳥類。
  • 世界上最胖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長得像貓頭鷹
    導語:世界上最胖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長得像貓頭鷹。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說到鸚鵡,大家想到的多半是它是一種會學人說話的鳥類,而且在城市中也經常能看見遛彎的大爺提溜著一個鳥籠,裡面多半就有著一隻鸚鵡。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這種鸚鵡,卻非常的稀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會飛。這種世界上最胖,而且還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叫做鴞鸚鵡。它長著一副和貓頭鷹相似的面孔,而且和貓頭鷹一樣,是夜行性鳥類。
  • 奇特鸚鵡長得像貓頭鷹卻不會飛,全球僅147隻,保護組織憋不住了
    鴞(xiao)鸚鵡又被叫做貓頭鷹鸚鵡,英文名稱簡單粗暴:Owl Parrot,就是貓頭鷹和鸚鵡兩個單詞拼在一起。毛利土著語管它們叫kakapo,其中kaka是毛利語中鸚鵡的意思,po則代表夜。意味著這種鸚鵡是晝伏夜出的。
  • 地球上最重、最長壽的鸚鵡獲評紐西蘭「年度鳥」,但不會飛!
    羽毛呈苔蘚綠色、夜間出沒、不會飛的鴞鸚鵡當選2020年紐西蘭「年度鳥」。這是鴞鸚鵡第二次當選「年度鳥」,成為唯一兩度獲此殊榮的紐西蘭鳥類。德新社援引評選活動發言人蘿拉·基恩的話報導:「我們的鴞鸚鵡是地球上最重、最長壽且唯一不會飛、唯一夜行的鸚鵡。」鴞鸚鵡過去棲息於紐西蘭全境,如今僅在幾座紐西蘭島嶼野外生存。
  • 要不是有人類,很多不會飛的鳥還活得好好的
    不會飛的幾維鳥 | TED-Ed不會飛的貓頭鷹、啄木鳥……都消失了瑞典哥德堡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收集了從更新世晚期,也就是人類走出非洲後通過檢視化石和標本資料,在這581種鳥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166種不會飛,或者只有極弱的飛行能力的鳥。換句話說,在已滅絕的鳥類中,高達30%都是不會飛的。同時,這也讓已知存在過的不會飛的鳥類數量更新到了226種。
  • 動物百科知識;紐西蘭的國鳥,不會飛的鳥。你了解嗎?
    早期,因本土沒有走獸和蛇,鳥類不必逃避,再加上地麵食物豐富,使一些鳥類的飛翔能力逐漸退化,成為不會飛的鳥,它們在這片樂土上無憂無慮地生活著……那是在1350年,毛利人划著獨木舟來到紐西蘭,首批毛利人從北島一上岸,就見到一隻只又高又大的鳥走來晃去,嚇得他們恐懼萬分,慌忙逃回船上,於是這些鳥就有了「恐鳥」的名字。其實它們並不恐怖,而是一種性格溫順、老實本分的草食性大鳥,稱它們恐鳥實在冤枉。
  •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世界最蠢的鳥,總忘記自己不會飛而摔死,蠢到快要滅絕!
    世界上最蠢的鳥,總忘記自己不會飛而摔死,蠢到快要滅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上最蠢的鳥叫做鴞鸚鵡。這是一種生活在紐西蘭的鳥類,不過它們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的,甚至已經到了快要滅絕的地步,而這種鳥和其他的鸚鵡也有非常大的差異,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但它們的壽命卻非常長,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之一。
  • 很像貓頭鷹的「廢柴」鴞鸚鵡:翅膀像是擺設、超長待機、呆萌可愛
    據ati網站7月10日消息,紐西蘭有種名為「鴞鸚鵡」(Kakapo)的鳥,有翅膀但不會飛,幾乎是擺設,外表呆萌可愛,性格溫順可人,曾被紐西蘭當地的毛利人當寵物養。這種鸚鵡因形似貓頭鷹而得到了一個綽號——「貓頭鷹鸚鵡」(owl parrots),即便基因研究表明,這種鸚鵡和貓頭鷹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除了形似貓頭鷹以外,這兩種物種的作息也很像,都是晚上活動,因此,鴞鸚鵡又有了另一個綽號——「夜鸚鵡」(night parrot)。
  • 長得像貓頭鷹但不會飛,拿翅膀當「降落傘」,全世界僅存210隻
    長得像貓頭鷹但不會飛,拿翅膀當「降落傘」,全世界僅存210隻在自然界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動物,不同的動物有不一樣的特性,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很特殊的小動物,長得像貓頭鷹但不會飛,拿翅膀當降落傘,全世界僅存210隻,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地洞裡有成千上萬隻不會飛的鳥類化石,很多巨型鳥已經滅絕
    紐西蘭Martinborough地區的一個地洞裡有成千上萬隻不會飛的鳥類化石,其中很多鳥已經滅絕。(已滅絕的鴞鸚鵡化石。)紐西蘭國家博物館脊椎動物館長Alan Tennyson說:「上千年前的稀有和已滅絕鳥類如鴞鸚鵡、鷸鴕、短翅水雞、恐鳥從隱蔽的入口進入洞中。
  • 有翅膀,不會飛?這些不會飛的鳥裡有一種是紐西蘭的國鳥
    除了長羽毛之外,鳥類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會飛。但是一些鳥類,如鴕鳥和企鵝,為了更好地適應陸地和海洋的生活,已經放棄了飛行的能力。除了這兩隻鳥,還有很多鳥也選擇逃離藍天生活,你知道是誰嗎?鶴鴕這種鶴鴕站起來高1.8米,重80公斤,由於太重了,翅膀退化,它們不能飛,但它們能跑,能跳,就像鴕鳥一樣。但是鶴鴕比鴕鳥好看。它們全身覆蓋著黑色的羽毛,頭上戴著高高的角冠,脖子是藍色的,下巴上長著紅色的須邊皮膚,有點像火雞。
  • 有翅膀,不能飛,你聽說過這12種不會飛的鳥類嗎?
    卡卡波卡卡波是紐西蘭的一種鸚鵡,它在許多方面都很特殊。首先,它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而且它是夜行動物,並且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物種,由於它不需要飛行,所以重點也是情理之中的。壽命可達三十年,是紐西蘭的特產,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關島秧雞關島坐落在太平洋上,關島秧雞就是該島的特產。它體型較小,重0.5公斤左右,長約0.3米。羽毛呈褐色,喙細長,看上去很像松雞。
  • 不止美國大選:紐西蘭年度鳥類評選,發現領先的小几維鳥涉嫌作弊
    然而,凡是選舉都有可能涉嫌灌票,紐西蘭11月15日揭曉的「年度鳥類」比賽評選中,計票官員們竟然在這項十分重要的選舉比賽中,也發現了領先的候選鳥「作弊」的重要證據。據了解,由於紐西蘭本土的很多鳥類都瀕臨滅絕,為了提高人們對本土鳥類的認識,並為保護它們籌集資金,紐西蘭頂級保護組織Forest & Bird(森林與鳥類)主辦了該比賽,旨在提高人們對瀕危和受威脅野生動物的認識,並鼓勵捐款支持該組織保護本土棲息地的努力。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
  • 紐西蘭年度鳥類評選出爐:冠軍稀有,瀕臨滅絕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備受紐西蘭人歡迎的年度鳥類(Bird of the Year)評選結果出爐,黃眼企鵝贏得了2019年度鳥類冠軍。據悉,黃眼企鵝是有史以來第一隻贏得「紐西蘭年度鳥類」冠軍的海鳥生物,它擊敗了鴞鸚鵡、黑知更鳥、慄胸鴴以及紐西蘭扇尾鶲,獲得桂冠。評選組織方Forest & Bird發言人Megan Hubscher稱,這次評選黃眼企鵝獲得了12022張選票,和第二名鴞鸚鵡所獲票數幾乎勢均力敵。
  • 鳥中傻白甜,全球最胖,再度成為紐西蘭年度「鳥王」……
    華輿訊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Kakapo(鴞鸚鵡)獲得冠軍,這是年度鳥從2005年評選以來,首次兩度獲得冠軍的鳥(2008年度也是它奪冠),超過紐西蘭國鳥kiwi。這究竟是什麼鳥呢?風頭能蓋過kiwi鳥?
  • 選個鳥比選總統還激烈?紐西蘭人為了投個年度小鳥甚至舞弊撕逼...
    表達對小鳥最強烈的愛的方式,是把它紋在自己身上。"這個男人對 Ruru(一種貓頭鷹)的愛實在太令人感動了!我們剩下的人能做的就是投票,投 Ruru!" 一個 Ruru 粉絲在推特寫道。黑翅長腳鷸:差不多快全球滅絕了吧。惠靈頓男孩喬治 · 霍布森(George Hobson)從 11 歲起就擔任紐西蘭鴴的競選經理,但靠笨辦法只贏得 150 張票左右。長大後,他明白名人效應的重要性,於是和名流政客聯繫,讓他們為黑翅長腳鷸站臺。
  • 這種鳥兒不會飛,摔下樹會死,為求偶雄鳥賣命鳴叫三四個月
    而絕大部分的鳥兒都能飛行,即使有些不擅長飛行,但至少能夠飛,不能飛行是絕對少數,而今天小編要聊的就是一種完全不會飛行的鳥類——鴞鸚鵡。 鸚鵡中唯一不會飛行的一種,卻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 一般來說,鸚鵡是鳥類中比較聰明的一種生物,家養的鸚鵡跟主人時間長了,總是能「學舌」幾句
  • 大膽鸚鵡「調戲」內向貓頭鷹,鷹:這笨鳥比我大,打不過
    貓和狗是最受人關注的寵物,但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寵物也存在,比如魚、鼠、爬寵、鳥禽。而就鳥禽來說,鸚鵡的飼養率是很高的,因為這群小傢伙們十分是聰明,外觀美麗,還能夠學人說話。養一隻鸚鵡是不是家裡會鬧翻天,比如學一些奇奇怪怪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