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約翰·洛克主張把學校裡的教育移植到家庭中來,他的紳士教育思想反映了濃厚的家庭教育特色。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對於家庭教育的形式、內容、原則與方法都有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在家庭德育方面的看法,今天仍給我們以極大啟迪,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論文關鍵詞:洛克,紳士教育,家庭德育
1 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洛克所生活的17世紀的英國,正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舊有的封建王室貴族階級間的矛盾日益激化,社會處於動蕩與變革之中。一次產業革命和不斷的海外殖民擴張迅速造就的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階級,以其自身奮鬥的經歷向社會展示了新一代理想的道德形象,並逐步為世人確立起新興資產階級功利主義的價值標準,「有德行的人應該是敢於大膽追求物質財富,善用知識與智慧開拓海內外市場,善用理智與法律保護自身的財產與安全,並具有勤儉節制美德的人。」
社會的變革和這些新思潮迫使人們對於以往的教育重新審視和思考,從而引發了一場教育觀念的革新。這就是那一時期佔主流地位的紳士教育思想。洛克作為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張。但是,洛克與自己同時代的教育家們不同的是他主張紳士教育應由父母筵請「導師」在家中對兒童予以施行而非在學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洛克看到,「在當時,學校教育的內容依然充斥著以往的那些陳舊的文法、修辭、道德哲學等傳統課程」,這些東西既了無趣味,又不為當時社會生存所需,洛克對此極為厭惡;另一方面,洛克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認為社會和學校「到處流行著粗野與邪惡」,讓青少年兒童到學校去就會學壞,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倒在家庭,由於父母導師都是兒童的良師益友,這樣的環境就有利於兒童的教育培養和「個別教導」。由此,洛克堅決主張把學校教育移植到家庭中來。因此,他所主張的在家庭中施行的紳士教育就明顯地具備了家庭教育的特色,其全部紳士教育思想體系實質上就成了一整套家庭教育的方案。
2 洛克的紳士教育與我國的家庭教育
誠然,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與當時截然不同。但是,現在的情形與當時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後,居民的生活條件一日比一日好。人們手中有了資金對教育進行投資。家庭教育的環境越來越好,現在很多家庭都為子女請家教。這種情況與當時的大資產階級能夠在家中聘請家庭教師對子女進行教育有雷同之處。同時,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提倡每對夫婦只有一個孩子,萬千寵愛都傾注在這惟一身上,家長對他們的要求是有求必應,這就不免會出現嬌生慣養的子女。這與當時大資產階級的紈絝子弟有些類似。而洛克的教育思想是為當時英國的大資產階級服務,他的一切教育理論都是為了培育富有時代特色的資產階級接班者人。正是這些相似,才有理由來借鑑洛克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服務。
3 洛克紳士教育思想對我國家庭德育的啟示
洛克十分重視家庭環境對學生道德的影響作用。他始終認為,每個孩子都生活在一個個具體的家庭環境中,家庭是孩子道德發展的第一搖籃, 良好的家庭德育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行政管理本科論文因此,在德育中,我們要加強家庭德育環境的建設。下面談一下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對我國家庭德育的具體借鑑與啟示。
3.1 樹立正確的家庭德育觀
道德教育是洛克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我認為一個人或者一個紳士的各種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德行,我覺得他在今生來就都得不到幸福」。洛克用新興道德論來代替過去完全以宗教和「先天思想」為基礎的道德觀念。從而使過去以誇美紐斯為代表的道德教育學說前進了一大步。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他認為家長首先必了解兒童,然後才能針對每一個兒童的興趣、個性、氣質、過失、體力、認識能力的不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道德教育要適合兒童的心性和年齡特點,可以通過遊戲的方法使兒童學會專心、努力、思考和節儉等品質。道德判斷能力對於兒童也極為重要。導師與父母可以通過說服的方法教育兒童識別美醜善惡,以明辨是非。洛克還十分注重道德練習在兒童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要求通過實際道德行為的鍛鍊來培養德行,反對讓兒童死記道德規則與口頭說教。
3.2 重視早期教育
洛克尤其強調早期教育,提出「白板說」,他認為幼兒的心靈好似「一張白紙或一塊蠟」通過教育的作用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麼式樣。他聲稱:「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弱,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最後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了。」早期的教育能夠使子女從小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早期教育存在誤區。往往認為六、七歲的時候是教育的黃金時期,重視這個階段的教育,將他們送到各種培訓機構學習。在此之前往往都認為應該讓子女好好遊戲,盡情玩耍。其實,當子女降生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應該始終伴隨他們。要知道在一張白紙上滴下的第一滴墨水是最明顯的。通過借鑑洛克的思想可知,對待子女的教育宜早不宜遲。
3.3 給予孩子合適的愛
洛克認為,父母愛自己的子女,本來是一種天性和義務;但他們卻常常因為這種愛,而放縱子女的過錯。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嗜好要加以禁止,要讓他們學會用理智來克服欲望。在家庭關係中,父母要在孩子嬰兒時期時樹立自己的威信,讓孩子敬畏自己,使之成為順從的臣僕,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則應當逐漸與他親近,和孩子做朋友。在原則性的問題上,如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正當的語言、行為等,家長一定要堅持底線,堅決對孩子說「不」。如果孩子明知故犯,家長要嚴厲批評,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懲罰,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家長還應給孩子創造一些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克服適度困難的環境,引起他們內心的矛盾與意志的緊張,激起進一步鍛鍊的信心和積極性。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及時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饋,強化他們已經形成的概念,鞏固學習成果。經過前後一致的強化以後,外部行為標準才能夠逐漸內化,成為孩子自身的行為習慣,孩子才會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要用合適的方式愛孩子,教導孩子讓其欲望服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