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最經典的21種教育思想 直擊教育核心問題

2020-12-21 上海熱線教育頻道

  前言: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什麼樣的人?

  這21種教育思想涵蓋了教育目標的歷程:從成人,到國家的人,有用的人,完整的人,自由的人,一直到美好的人。美好又從哪裡來呢?教育家們認為,有四種途徑:

  一、從自然教育中來,盧梭是典型;

  二、從人的本性來,喚起本性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比如蒙臺梭利,當然也有神學色彩的教育思想認為本性來自上帝;

  三、從後天訓練的知識中來,洛克的「白板說」是典型;

  四、從自由中來,羅素認為自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此文能幫你,看到教育思想史上這幅波瀾壯闊的圖景。

 

  01

  蘇格拉底:知識每個人都有,只需要喚醒

  蘇格拉底認為知識不是他傳授給學生的,他所做的無非就是把學生心中的真知喚醒並挖掘出來。就像接生婆一樣,他所做的是幫人生孩子(知識),孩子(知識)是每個人自在自有的。故他把自己的教學方法稱為「產婆術」,而把自己比喻為知識的接生婆。

  也許純屬巧合,蘇格拉底的母親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蘇格拉底算是子承母業,母子倆共同做著助產的工作而樂此不疲。蘇格拉底常常從對方所熟知的具體事物和現象開始,通過提問,揭示對方的自相矛盾之處,如此層層推進,直至最終得出雙方都認可的結論。且不說蘇格拉底的認識論正確與否,他所創立的「產婆術」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確是匠心獨具,開了西方「啟發式談話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

  02

  柏拉圖:為理想國培養聰明能幹的「哲學王」

  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認為抓好教育應是統治者的頭等大事。他主張教育應該由國家來辦理,由國家實行嚴格控制,教師應由國家聘請,教什麼內容應由國家審查。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論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奴隸除外),都應從小受到強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內容非常廣泛,主張受教育者應該德、智、體和諧發展。

  柏拉圖提倡早期教育,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張,兒童受學前教育應該愈早愈好。學前教育應以遊戲為主。由公民身份的男女兒童的教育從音樂和講故事開始,禁止不健康的東西。在柏拉圖的規劃中,所有的男女孩子10歲時都被送到鄉下去受教育,除識字閱讀外,還學習算數幾何。20歲時,進行第一次篩選,被挑選出來的青年要能將學過的課程加以綜合,以考察他們有無辯證法的天賦。

  30歲時,把第一次挑選出來的人進行再次篩選,篩選出的人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35歲時再放到實際工作中鍛鍊。50歲時接受最後考驗,從事管理國家事務並繼續研究哲學。理想國中最高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哲學王。這種教育貫穿一生,學習和實際鍛鍊緊密結合。

  03

  亞里斯多德:孩子是成人世界的模仿

  亞里斯多德認為7歲前的教育以體育為主,要及時地引導兒童做些適宜於肢體發育的各種活動。兒童自幼養成耐寒的習性,很有必要;兒童習慣於寒冷,不僅可以促進其體格健壯,而且可為其長大成人後的從軍入伍作準備。至於兒童的啼哭,則不必禁止,啼哭時擴張肺部,有助於身體的發育。

  5歲前不可教兒童任何功課,以免妨礙其身體的正常發育。5歲前的兒童主要活動是遊戲和聽故事。故事應由負責兒童教育的官員作出精心的選擇。遊戲和所講的故事,最好能與將來的工作相聯繫,是將來應從事的工作的簡單模仿。

  兒童的環境對其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不要使兒童聽猥褻的語言,更不能讓他們講粗話,一旦輕率地口出惡言,離惡行也就不遠了。同樣,也不要允許他們看狠褻的圖畫或戲劇表演。人們對最初接觸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在幼時,務使其隔離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惡毒性情的各種表演都應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從5歲到7歲這個年齡時期,兒童可以旁觀人們正在從事的他們將來將要從事的工作。

  當時,有的希臘城邦以培養運動員的辦法去訓練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亞裡土多德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方針,亞里斯多德不贊成斯巴達人所採取的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嚴酷訓練的方針。斯巴達人用野蠻的措施培訓兒童勇敢的品德,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因為勇敢是與兇猛不同的,例如在獸類中,真正勇敢的如雄獅,其性情往往是比較溫和的。那些以掠奪為能事的匪徒以及那些吃人的生番,他們並無真正的勇敢和美德。只有那些能正視危難,臨危不懼,威武不屈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04

  維夫斯:一切知識都是為了公眾的幸福

  維夫斯(1492—1540)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人文主義者、教育家。維夫斯和伊拉斯謨及法國的布迪,號稱歐洲人文主義的三傑。他是和經院哲學進行鬥爭的一位中心人物,他廣泛採用歸納的科學方法,注意觀察和實驗,比培根早了兩個世紀。他從事教育實踐,注意教育研究,德國教育史家朗格稱他是教育新道路的開拓者,是近代歐洲的昆體良。他的重要教育著作有《智慧入門》(1524)和《知識的傳授》(1531)。

  《智慧入門》是一本道德箴言集,共592條,內容包括論智慧、人的三個領域、事物的性質和價值、身體、精神、學習、德行和感情、宗教。耶穌基督、食物消耗、睡眠、慈善、如何與人共同生活。言語和交往、誓言以及如何待人等17個部分。這本書在16世紀後半葉以後的百餘年間,曾經一直是英國學校的教科書,成為英國教育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

  《知識的傳授》是一部自成體系的基督教教育學。共分教育的起源、學校、語言教學、高級課程和學習與生活五卷。他認為教育和生活是一體的,在人的一生中,對於智慧的追求無有終結。知識和德行是教育的目的,一切學問都是為了公眾的幸福。熱愛上帝是生活的最高目的,所以教育的目的和宗教的目的是一致的。

  05

  蒙田:一種完美判斷能力的貴族教育

  蒙田(1533一1592)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的人文主義者、著名的散文家,有《論學究氣》和《論兒童的教育》等。蒙田對當時流行的狹隘人文主義教育進行了嘲諷和批判,他指責學究氣的人文主義者以空洞的。死板的書本上的東西去填塞兒童的記憶,這種教育所培養的只是迂腐的學究,而不是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有文化修養的紳士。

  蒙田所關心的是貴族兒童的教育。他認為,適當的教育應當在慎重選擇的導師指導下進行。他希望做導師的應陶冶兒童的感情,使他們成為最忠誠於國王的臣民和紳士。他認為貴族兒童註定要成為統治者,因此,應使兒童從幼年時期起就學會優雅的風度、高尚的舉止、禮儀以及音樂和舞蹈,並要經受體育鍛鍊的嚴格磨練。而且,他說,學習和教育只服從於一個目的,即「培養兒童完美的判斷能力」。

  06

  誇美紐斯:泛智論,可以把有用的知識教給所有人

  揚 阿姆斯誇美紐斯(1592—1670)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民族獨立、消除宗教壓迫以及教育改革事業,曾擔任捷克兄弟會牧師及兄弟會學校校長。誇美紐斯生活的時代正值西歐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的轉型時期。在文化、思想領域,人權與神權、理性與信仰、現實與來世、科學與迷信、民主與專制之間發生了激烈碰撞。

  誇美紐斯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愛國主義、人文主義及唯物主義感覺論思想。他肩負歷史重任,力圖打破舊傳統的閘門,讓適應新時代的新教育思潮洶湧奔流。但他並未能完全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常常採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發表其教育觀點。

  誇美紐斯的各類著作共有265種。《大教學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它全面論述了人的價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舊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學制、教學法、體育、德育、宗教教育。學校管理等。其中,《泛智學校》是誇美紐斯以泛智論為指導,為其在匈牙利建立的實驗學校所擬定的實施計劃。誇美紐斯的泛智論是探索將一切有用的實際知識教給一切人的理論。這一理論適應了弘揚理性、尊重知識的時代潮流,表達了重視普及教育、普及知識的民主精神。這一計劃部分地被付諸實施,其中許多觀點和措施成了近代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07

  洛克:白板說

  洛克(1632—1705)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學家。洛克非常重視早期教育,他認為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就像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十分柔軟,一點人力就可以把它導入他途。幼兒的心靈就像「一塊白板或一張白紙」,成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塑造或塗抹,這一觀點被後世稱為「白板說」。這個觀點有其不全面之處,但也說明了兒童具有無限可能性並肯定了教育和環境的作用。「白板說」也反映出人生來是自由和平等獨立的,人人都有平等受教的權利。

  08

  盧梭:自然教育

  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他的《愛彌兒》是構思20年和撰寫3年於1762年出版的不朽之作。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指出舊教育的失敗,同時,積極地提出了建設新教育的系統的方案。盧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論,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天性充分得到發展的「自然人」。

  「自然的狀態」在盧梭關於人類不平等和國家的起源學說中固然是指人類的史前時代,但在教育上更側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與人類的「自然狀態」又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於純潔的自然狀態之中。只因社會的文明特別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惡叢生。

  因此,只有「歸於自然」的教育,遠離喧囂城市社會的教育,才有利於保持人的善良天性。這種思想強調教育必須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歷程,即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同時還要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盧梭對此進行了論證,他將教育理解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後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礎上實現三者的協調一致。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哲學園 作者: 責任編輯:湘湘

相關焦點

  • 西方哲學教育界最經典的22個教育理念,直指最核心的教育問題!
    西方哲學教育界最經典的22個教育理念,學習借鑑,拿來我用!都哪22個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深度進入。1.蘇格拉底知識每個人都有,好的教育是喚醒,是把藏在洞中的知識之兔,引誘出來。經驗起作用強調經驗過程中人的主動性,要求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條件與水平,提高兒童參與教育過程的主動性。14.加德納智力與一定社會和文化環境下人們的價值標準有關,智力既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產品的能力。
  • 教育的本質(五):教育,要古為今用;教育,要洋為中用
    其實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德養善」的教育主張,他已經十分接近教育藝術「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本質了,也真正道出了教育藝術的真諦。這是任何時代的教育思想家都無法比擬的。在今天,如果我們大力發展教育,弘揚教育的強大認知能力,必須重新審視並回到孔子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來。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
    一、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 人物簡介: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輝煌的教育思想成就主要包含於他的哲學思辨內容當中。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哲。也被譽為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長遠影響的第一位教育家。2. 主要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養治國的人才②.教育任務:解決的探究倫理、道德問題。
  • 《學記》的地位及重要教育思想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全文雖1200餘字,但以簡賅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系統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等方面內容,相當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的教育實踐。一般認為,《學記》為戰國末期思孟學派的著作。據郭沫若考證,其作者為樂正克。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記》為常考考點,以客觀題考查為主,通常為單選題、多選題。
  • 招教考試教育理論——《學記》的教育思想及其考點解讀
    推薦信息: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成績查詢 考試試題及答案 複習資料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識,是教育考試中必然涉及的考點,對於許多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的學員來說,總是存在著抓不住核心,記不住考點,屢考屢錯的情況,這根源於對基本知識沒有很深入的理解。
  • 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環節
    原標題: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要求將是今後我國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務。
  • 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前進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會議上和考察學校時,對教育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論述了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現代教育思想體系。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理論體系,指導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經典:五經與四書
    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經典:"五經"與"四書""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從儒家"聖賢之書"中正可以發現"已備"的道理,而儒家"聖賢之書"中最重要者莫過於"五經四書"。"五經四書"在儒家經典序列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儒家基本的思想理念大都蘊含其中,而儒家家庭教育思想作為儒家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五經四書"所確立的儒家基本精神的影響:"學問當以《孝經》、《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為本,熟味詳究,然後通求之《詩》、《書》、《易》、《春秋》,必有得也。"說的是教育子弟學習經典應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之《學記》與《論語》
    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們的教育思想,都是作為他們的哲學思想或政治思想的組成部分而存在的,教育思想多分散在他們的政治、哲學著作當中。他們的教育思想多事教育經驗的概述,多是對現象的描述和自我經驗的概括總結,缺少獨立的科學命題和理論範疇。其中《學記》是我國古代寶貴的教育文獻,成於戰國晚期,傳說是樂正克所作。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這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必須澄清的認識前提。中國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專門探討興起於改革開放之初,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一門科學、怎樣成為一門科學兩個基本問題,由此形成的「學科化」的建設理路和實踐方略,成為後來相關問題研究的典型範式。
  • 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數據評價
    原標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數據評價   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是新形勢下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與基礎,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發揮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包括對教育主體的評價,對教育環境(政策、制度等)的評價,對教育介體、方法以及對受教育者思想狀況的評價。
  • 徐川: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裡學習到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修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影響學生的言行,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去鼓舞青年的鬥志,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幫助學生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獨立思考的素養,這些其實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 思想政治教育並不是單純地說教,而是一劑良藥,是我們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
  • 楊絳談「什麼是好的教育」與被臉譜化的中西教育
    原標題:被臉譜化的中西教育(專家視界 ) □中西教育差異的比較,一方面豐富了我們對於教育的認知和理解,但另一方面,模式化、概念化和抽象化的二元對立也損害了我們對於教育的正確認知和理解 □解決當代中國的教育問題,不僅需要眼睛向外,學習借鑑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更需要的是眼睛向內,從古代中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晏陽初的教育思想
    他篳路藍縷,孜孜不倦,先後在中國與世界發展中國家從事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運動,為改善貧苦農民的生活狀況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力。在長期的教育與社會改革實踐中,他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的理論。定縣的鄉村教育實驗是與晏陽初對平民教育認識的發展緊密聯繫的。通過調查,晏陽初認為,農村的問題千頭萬緒,但最基本的問題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這就是愚、窮、弱、私。
  • 法國近代的教育概況及教育思想
    一 教育概況:法國大革命前 ,法國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天主教會控制的 。1789年 ,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後,先後上臺執政的資產階級各政黨 都很重視國民教育問題,提出的各自教育改革方案。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崙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 要求教育為國家服務 ,為國家提供受過訓練的的忠誠的行政官員,使教育與帝國的社會會秩序和專制性質一致 。為此,他採取了與天主教和解的政策 ,以利用教會的力量 來鞏固自己的政權 。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教育的「首要問題」和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
    這是教育研究中首當其衝的問題。把教育看作培養人的活動,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具有廣泛共識的觀點。如果說教育的「根本問題」體現了教育的本質,那麼「培養什麼人」即培養目標這個「首要問題」則是教育本質的最集中、最鮮明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首要問題」的論斷,指引著我們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質和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就是要進一步提升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教育和宣傳闡釋力度,不斷增強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的堅定性和自覺性。深化學習教育和宣傳闡釋是推動理論走進群眾、贏得群眾的重要途徑,是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的必然要求。當前,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學得差不多了」的盲目自滿情緒,高度重視持續深入做實做細做深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教育和宣傳闡釋工作,在學懂弄通上下功夫,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更加深入理解十九大精神,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思想和行動,是高舉旗幟、維護核心最現實、最重要的表現。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智慧教育體系構建
    從目前研究的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核心素養正在嘗試對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進行回答,也是對構建什麼樣育人形態的一種積極反思和探索。因此,將核心素養作為智慧教育體系的基點和核心是合適的,是具有適度前瞻性的。從核心素養的視角來看,智慧教育是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形成的教育形態。
  • 淺析:儒家文化中關於家訓教育思想
    淺析:儒家文化中關於家訓教育思想儒家家庭教育要取得成效,離不開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起來了諸多的家庭教育方式,其中一些主要的家庭教育方式,為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所普遍沿用,成為了儒家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