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育概況:
法國大革命前 ,法國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天主教會控制的 。1789年 ,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後,先後上臺執政的資產階級各政黨 都很重視國民教育問題,提出的各自教育改革方案。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立憲派的塔列蘭方案 ;吉倫特派的康多塞方案 ;雅閣賓派的雷佩爾提方案 。
他們都主張建立國家教育制度 、實行普及教育 ,要求教育世俗化和科學化 。在客觀上指出了法國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推動了近代法國教育的發展 。
1799年,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對教育進行改革 ,建立了中央集權領導體制 。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崙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 要求教育為國家服務 ,為國家提供受過訓練的的忠誠的行政官員,使教育與帝國的社會會秩序和專制性質一致 。為此,他採取了與天主教和解的政策 ,以利用教會的力量 來鞏固自己的政權 。
拿破崙建立中央集權管理體制的主要特點是 :
教育管理權力高度集中 ,帝國大學的總監是負責全國教育的最高首腦 ,由皇帝親自任命全國教育實行學區化管理 ,共分為27個學區 ,每個學區設總長1名 ,負責管理大學區的各級學校 ;開辦任何學校教育的機構必須得到國家批准,一切公立學校的教師都是國家官員。
七月王朝時期 ,法國的初等教育的到一定發展 。
1832年 ,基佐擔任教育部長 ,1833年6月通過了,《基佐方案》 。法案要求 在法國每一個學區 都建立一所初級小學 ,在每個6000人以上的城市設立一所高級小學 。
他認為,初級小學的任務是進行基本知識和宗教教育 。高級小學 通過設置職業課程 ,使學生獲得實際知識 。為了發展初等教育 ,他還提出重視初等師範學校的思想 ,這一法案公布後 ,法國的初等學校和師範學校 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但這一法案 沒有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思想 。
1881年到1882年 ,法國的教育部長費裡頒布了兩個關於初等教育的法案,稱《費裡法案》。第一個法案規定了 國民教育發展中的義務、免費、世俗化 原則 ,後一個法案則使三個原則具體化 。這些法案規定 :
6到13歲為義務教育的年齡 ,免除幼兒園及小學師範學校的學費,廢除《法盧法案》中關於教會對學校的特權 ,取消公立學校的宗教課,改設道德與公民教育課。
這一法案 為這一時期 法國初等教育的發展 確立了方向 ,促進了法國義務教育的普及 。
19世紀初 ,法國的中等教育受到 拿破崙第一帝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大批國立中學、市立中學 紛紛創辦並成為主要中等教育機構 。第一帝國後,法國的中等教育又發生了多次變化。
二 教育思想
1 愛爾維修論教育
愛爾維修——法國啟蒙運動中的唯物主義者
*關於環境與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人們反對封建制度,爭取幸福生活的武器 ,也是人性發展的決定向條件
*智力平等學說
*教育萬能論
2 狄德羅論教育
*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社會作用:喚醒人們對正義、善行和秩序的愛
教育的個性作用 :發展人的優良素質 、抑制不良的自然素質 ,進而啟發人的理性 ;教育是影響人發展的因素之一,不是萬能的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應向所有兒童開放
*教育管理
管理權——由國家掌握 ,教會人員不得在新學校中任教
*教育制度 ——國家推行強迫義務教育 ,中學和大學應當向一切人開放
3 拉夏洛泰論教育
*著有 《論國民教育書》一書
國民教育的作用使人從善,使時代清明
*國民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法國公民
*國民教育制度
第一階段;5、6歲到10歲
第二階段;10歲到16歲
第三階段 ;16歲以後
*國民教育的內容:國民教育階段重視國語和自然科學
*對教師的要求
嚴謹有道德,懂得如何教書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三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教育主張和教育改革方案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 ,先後上臺執政 的資產階級各黨派 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 。他們都主張建立國家教育制度 、實行普及教育 、要求教育世俗化 和科學化 等。在客觀上 法國教育發展的方向 和推動了近代法國教育的發展 。共同主張如下:
*主張建立國家教育制度。
*主張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與權利 ,家庭應予以保護,實行普及教育 。
*在教育內容和教師問題上 實現世俗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