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外共處 北京望京韓國村的「芝麻」(圖)

2020-12-15 搜狐網
與老外共處 北京望京韓國村的「芝麻」(圖)
2002年5月31日13:45  人民網




望京小區韓國人辦的的跆拳道館也招收了很多中國小朋友


  北京韓流

  北京望京新城,前不久發生了一場業主與開發商的糾紛:剷平綠地和停車場,新建一座原規劃圖上並不存在的33層公寓,開發商的這種行為激怒了小區內的業主。由受害業主代表牽頭,寫了一篇聲討開發商言而無信的文章,並呼籲所有業主團結起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該文章作為宣言性的傳單在整個小區內發放。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最後署名為:426號樓全體業主(在本樓租房子的韓國人除外)。

  這個小區裡居住了至少有1000戶的韓國家庭,他們被排除在這種抗議之外。

  同處一區,讓記者最先看到的是分歧。

  鄰居

  剛在望京新城裡租好房子的一家韓國人,搬家頭一天,中國鄰居就來「造訪」,指出房子的隔音效果非常差,獨處的中國鄰居希望韓國人一家自覺,不要製造過多的「噪音」,韓國人頓時不悅,感覺自尊心受挫。

  兩家門挨得比較近,韓國人訂餐用畢後,會把碗放在門口等待餐廳服務生拿走,可鄰居就覺得門口放碗有礙觀瞻;韓國人習慣不穿鞋子進屋,白天主婦在家,經常會有些朋友來串門,就把鞋子堆在門口,而她的中國鄰居則認為只有家裡死人,才會把鞋放門口;韓國人家兒子的同學來,調皮地按鄰居家門鈴,等中國鄰居開門又沒有人影……

  單就這兩家的小疙瘩,搞得出租房子的業主不禁抱怨:「兩邊都不好辦。跟韓國人語言不通,還得靠中介公司去翻譯,可聽中介公司那語氣又讓人來氣,明顯偏袒韓國人,不願意得罪他們;對於鄰居,還要照顧他的情緒,省得老跟韓國人有疙瘩,將來我的房子也不好出租。可仔細想想,房子是我的,幹嘛受這份夾縫氣?」

  街遇

  金先生不會講中國話,在北京和弟弟合開了一家公司給中國人辦理出國業務。只要工作不忙,他就會到小區裡韓國人開的網吧上網,看韓語新聞玩遊戲。「因為我在中國沒有朋友」。

  雖然已經在中國生活了一年多,他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我去市場買菜,居然看到中國的女人,會穿著睡衣就出門!」這把他給「嚇壞了」,別說睡衣,韓國女人沒有化妝都不出門。

  金先生有件最難忘的事情:「有一次綠燈亮時我過馬路,一個騎自行車的中國婦女車把一歪,撞了我一下,她也沒騎穩摔倒了。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又聽不懂她說什麼,卻被那個中國女人抓住衣領不放,周圍有很多人旁觀,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小丑,後來給她100元才走成。」或許那次特殊的經歷,直接導致了他心中的中國印象。

  字據

  1996年7月份,樸女士全家來到北京,她丈夫是由韓國樂天利食品公司派來北京工作的。

  去年樸女士和丈夫在小區內開了家24小時營業的比薩餅店,主要由樸來經營。別看地方不大,卻成為小區內韓國人休閒聊天的場所。樸女士被朋友們稱作「傳說中的女人」,因為她整日裡外操持,非常能幹。

  店裡與訂貨商打交道時,即便是很熟悉的訂貨商,樸女士事無巨細都要寫字據,她認為在中國惟有信用問題最讓她擔心,很多口頭協議都是無效的,她丈夫就因此吃過虧。所以前不久,進貨時少了一瓶調料,對方答應改天給送過來,但樸女士執意要對方寫下字據。不過她心裡又有些犯嘀咕:這樣做在感情上很糟糕,萬一對方因此不高興了,該怎麼辦?

  回到家,她也不省心,還得手把手地訓練中國小保姆,因為兩國生活習慣截然不同。小保姆打掃衛生,一塊抹布從上頂一直擦到地面。而在韓國,擦地擦牆擦桌子都是不同的抹布,要區分開。而且這些抹布一天用完後還要放在鍋裡煮。「晚上看到繩上掛著都是白白的抹布,一天才算踏實。」

  尷尬

  然而小區韓流的猛烈,感受更強烈的是生活在望京的中國人。

  你經常會看到五六個滑滾軸的小男孩兒呼嘯而過,後面跟著一群奔跑的女孩兒,他們平均年齡也就五六歲,外表看上去與別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但聽到孩子們玩到興處,禁不住激動地喊叫,便知道他們是韓國人。在中心花園的噴水池旁,好幾撥兒家庭主婦或站或坐地在聊天,不經意間走過,滿耳朵充斥的也都是韓語。

  這樣的景象在整個小區早已是司空見慣,你在小區裡走上個十來分鐘,倘若見不到韓國人反倒會覺得奇怪。有個玩笑說法,整個小區白天就是三小一老(小孩兒小保姆小狗和老人),外加韓國人。

  韓國人的生活無形中影響著本土人。小區內有個菜市場,韓國人普遍覺得中國的蔬菜大米水果都很便宜,而小區裡的中國住戶們則就叫苦,因為韓國人的到來,這裡的菜價普遍要比一般市場上的貴些。

  韓國人餐後有吃水果的習慣,所以家裡都是常備水果。一個水果攤的女攤主,揣摩出韓國人的喜好,進些高檔新鮮水果,自然她也就成為整個菜市場裡最成功的水果攤主,整日手機業務不斷,韓國主婦一個電話打來,女攤主馬上就把水果稱好送過去。

  而走進小區裡鮮有的網吧,識別中文的機子只有兩部,碰巧還都壞了無法使用。置身其中,面對圖畫般的韓文字母,記者倒有種外國人般的束手無措。

  還有專門賣韓國大醬、年糕等食物的小鋪子,據了解是朝鮮族人在經營。裡面的食品全是韓文標識。當記者想要了解各種不同醬製品的用途時,老闆娘則是隻言片語地打發過去。

  韓國人也帶來朝鮮族的市場。尤其體現在房屋租賃的中介公司上,既能與韓國人溝通,幫助他們找房源跟業主侃價,事成後又能提取業主一個月的租金,何樂而不為?看著大大小小的招牌,小區內少說也有七八家租賃公司。還有那些配套店面裡的打工仔打工妹們,再到韓國人家裡的保姆,有韓國人的地方就少不了朝鮮族人,這是互惠互利的雙贏關係。

  走近

  然而這一地的「芝麻」之事,並沒有從實質上改變他們選擇同處一區的事實,他們只是在經歷彼此適應的過程。

  韓國人經營的各種特色小店,小區內的中國人也會光顧和共享。在韓國人經營的小髮飾店裡,一個來買發圈的女子告訴記者,「類似的裝飾物到大商場買品牌貨,一百多塊才能買一個,而在小攤上買又顯得不夠檔次。這裡價格適中,又是韓國流行的新款式,我很喜歡。」這位白領就住在小區裡,現在她所有扎辮子的裝飾品,都出自這個小店,並且她還介紹不少住別處的朋友來買。

  在小區內的跆拳道館裡,記者看到10個孩子正在跟韓國籍教練「拳打腳踢」,10個孩子裡只有2個是韓國人。據經理介紹,目前為止,這裡已經招收了150名學生,中國人就有120位。

  走進小區裡面的韓國百貨展銷場,醒目處掛著五顏六色的韓國傳統民族服裝。店面銷售小姐告訴記者,每件衣服的平均價格為700元人民幣,有不少中國人購買,用於收藏或參加一些特殊的宴會。

  今年五一勞動節的時候,在望京體育場還舉辦了在北京韓國家庭的體育比賽,很多韓國家庭都參加了。最有意義的當數去年,得知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那一時刻,小區裡自發組織了遊行歡呼隊伍,慶賀北京申奧成功,活動一直持續到凌晨。

  活動的組織者就是居住在該小區裡的韓國人。(師欣)

Untitled Document

相關焦點

  • 5萬韓國人北京建起韓國城(圖)
    如今,在號稱「韓國城」的望京地區,近5萬在北京生活的韓國朋友也把這個「習俗」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望京地區三分之一為韓國「北漂」  在望京,韓國人大概罕有「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惆悵。韓式料理店、服裝店、跆拳道館、棋館、銷售韓國商品的韓國城、家庭性質的韓國宗教組織、定期號召聚會的韓國人機構、為韓國人提供房屋租賃服務的中介公司、提供家庭式旅館的商業組織、5種左右定期出版的全韓文刊物……韓國文化滲透進這裡的樓宇、街巷,空氣中飄出的都是濃濃的泡菜香。  朝陽區望京社區由花家地、南湖渠、望京三大居住區組成,共有17個居民小區。韓國人主要聚居在望京西園四區和三區。
  • 北京望京韓國人增多 稱中國賺錢比韓國容易(圖)
    望京「韓流」開始回暖  春節過後韓國人明顯增多 普遍覺得在中國生活壓力小 創業和掙錢容易  本報訊 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望京地區的韓國人數量急劇下降。然而最近,望京的韓國人又開始多了起來,其中既有「回頭客」,也有「生面孔」。
  • 數十萬韓國僑民僑居中國 北京望京有「韓國城」
    數十萬韓國僑民僑居中國 北京望京有「韓國城」   中新社北京儘管如此,如今仍有數十萬韓國僑民僑居中國。  這是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李明歡在《中國大陸的外僑社群》的研究中披露的。  該研究稱,早在1996年,位於北京東北部的望京新城一期交付使用時,就有韓國人被開發商邀請「試住」,次年,約200戶韓國僑民湧入望京。此後數年,在此購房、租房的韓僑絡繹不絕。
  • 社科院北京藍皮書指出近3萬韓國人住北京望京
    如今,北京已形成了幾大典型的外國人聚居區,這裡的外國人與中國人相互交融著,各自的文化在一起形成多元文化。記者近日獲悉,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北京藍皮書《中國社區發展報告》(2011)指出,望京被人們冠以「韓國城」這一稱謂。這裡聚集著近3萬韓國人,他們與當地居民混居於社區之內,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消費。
  • 韓國料理:從望京走向世界
    位於北京東北角的望京,三十年前還是農田一片,現今已經是高樓林立。 望京的韓國小店 *鳳凰資訊 住宅區的犄角旮旯裡塞滿了色彩豔麗的韓文標誌——超市裡滿坑滿谷的韓國產品,小罐的果汁五彩繽紛
  • 看似平常的北京望京地區行政區劃變遷,卻是北京發展過程的縮影
    2014年北京朝陽區的行政區劃從2014年北京朝陽區的行政區劃可見,在東湖街道成立之前,北京望京地區的行政區劃,除了南部的望京街道,北部主題屬於來廣營鄉,而東部大望京村則屬於崔各莊村(圖中粉色的部分)。
  • 北京望京社區的「韓國城」,形成於90年代,曾經居住著7萬韓國人
    走在北京望京社區的路上,你會是不是的聽到「思密達」,原來這裡隱藏著一個「韓國城」。望京社區的常住人口在30萬左右,而這裡的韓國人最多時有7萬人,佔瞭望京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望京的「韓國城」不是近幾年才形成的,90年代中韓建交後就陸陸續續有韓國人搬到望京,韓國城也一度成為瞭望京的代名詞。生活在望京的韓國人家庭都比較富裕,而且在望京紮根較久,不少韓國人在北京買了房子。
  • 北京望京「民宿」瞄準韓國房客 藏身居民樓仍入住火爆
    原標題:北京望京「民宿」瞄準韓國房客 藏身居民樓仍入住火爆   央廣網北京5月15日消息(記者劉飛 實習記者田婧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如今,在旅遊的時候,有不少人為了體驗當地民風,為了住得有特色,或者就是為了住得便宜,會選擇一些家庭旅館。家庭旅館有很多叫法,比如,民宿、客棧、農家樂。
  • 「望京」韓國人:北京到首爾有多遠?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 一走出北京地鐵15號線望京西站,就仿佛「抵達」了韓國。  望京是北京最大的韓國人聚居區,在京的8萬韓國人中,有近3萬住在望京。在望京主要的住宅社區「西園四區」的20餘棟高樓間,韓式足浴、韓國美食廣場、中文培訓中心,各種中文和韓國字並排寫成的招牌隨處可見。
  • 望京韓國城,一場賽博朋克的西洋景
    位於北京東北角的望京,三十年前還是農田一片,現今已經是高樓林立。 望京的韓國小店 住宅區的犄角旮旯裡塞滿了色彩豔麗的韓文標誌——超市裡滿坑滿谷的韓國產品,小罐的果汁
  • 韓國業主低價售房 09年初望京二手房呈三大特點
    (和訊財經原創)  同期,素有亞洲最大住宅區、亦有小韓國城之稱的北京望京區域呈現什麼樣的走勢特點呢?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的分析師帶您走進望京。(和訊財經原創)  望京作為亞洲最大的住宅區,亦是成熟的生活社區。其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城市配套,選擇範圍廣的樓盤項目,吸引了京城眾多的自住人群。
  • 北京地鐵15號線望京東站和望京站:哪個更能代表望京地區?
    望京是北京一個著名的產城融合地區,也是一個面積有十幾平方公裡的地區,具體到「望京」這個地名最開始指的是哪裡,目前有兩個說法:望京東北角的地方,臨近北京地鐵15號線的望京東站望京半圓道路的地方,臨近北京地鐵15號線望京站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望京東北角的地方,是原本大望京村的所在地
  • 北京望京房產遭韓國業主拋售 價格低於市場價10%
    記者近日在市場上了解到,受金融危機影響,自去年年底以來,不少韓國業主在望京區域低價拋售房屋,佔總掛牌量的兩成左右,使望京區域的二手房價跌入谷底。  中原地產望京區域的門店銷售相關負責人吳先生告訴記者,韓國業主在望京區域低價拋售房屋,佔總掛牌量的兩成左右,其拋售價格普遍低於市場價5%-10%。
  • 多樂之日「麵包+西餐」模式餐廳進駐北京望京韓國城
    近日,記者從韓國CJ(希傑)集團了解到,該集團旗下高端烘焙品牌多樂之日(需求面積:100-150平方米)的新型複合餐廳「TOUS les JOURS Boulangerie&Bistro」在望京韓國城開業。這也是京城首個「麵包+西餐」的新模式餐廳。
  • 經濟危機波及租房市場 望京現韓國租客退房潮
    經濟危機波及租房市場 望京現韓國租客退房潮 新京報  作者:李毅哲   2008-11-19 08:45 [摘要
  • 北京2萬韓國人受經濟危機影響搬離望京地區
    北京2萬韓國人受經濟危機影響搬離望京地區  根據中國韓國人會會長樸紀英掌握的情況,原先在望京常住的約7萬韓國居民,大部分人在華擁有實業,現在已有2 萬人搬離  「想著想著就掉眼淚」  1994年就來到北京的韓國姑娘趙守鎮
  • 北京市的望京區,幾十萬韓國人扎堆此地,望京街,全被韓國人佔據
    從1992年中韓建交至今,已經有大批韓國人選擇定居在曾經滿目農田的望京地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幣遭遇大貶值,為了躲避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選擇了生活成本、勞動力成本都比韓國低很多的中國來創業和生活。
  • 北京中關村、國貿、望京白領生存現狀對比
    是的,即使望京 SOHO 的創業公司一批批的倒,還是有十倍百倍的創業公司一批批的進。望京的 " 創業狗 " 們掌握著這個世界最新的消息和最牛逼的 idea,在 SOHO 的穿堂風裡自由暢想自己的公司成為獨角獸的那一天,矽谷鋼鐵俠也要望其項背。作為北京白領圈的後起之秀,望京的白領們精神面貌明顯嶄新很多。90 後已經過時,望京白領圈開始流行僱傭 95 後。
  • 匯率差使"韓流"出逃 "洋跑跑"抽垮北京望京商圈
    北京望京嘉茂商廈韓餐店的老闆樸洪基女士面對冷清的客流顯得十分無奈。而此前,這裡曾經一度是望京區域韓國人聚集的場所。  從今年8月份開始,樸女士身邊的韓國人走了很多,這種狀況到了12月更為明顯。「我們的營業額至少減少了30%。」  問題遠不止於此,小到商鋪,大到購物中心,都受到了「韓流」退潮的影響。  成也金融危機,敗也金融危機!
  • 北京地鐵商圈圖鑑|「睡城」望京的翻身上位史
    在北京所有新興商圈中,望京是上位最成功的。它曾經和天通苑、回龍觀並列在「睡城」名單中,因為大山子路口的常年擁堵而被瘋狂吐槽,還因為不分東西南北的街道讓計程車望而卻步。如今,望京坐擁凱德MALL、新世界、SOHO-保利、望京國際商業中心和旺角、華彩-六佰本、花家地等大大小小的商業區,靠著望京SOHO、綠地中心、利星行、葉青大廈的高檔寫字樓,已經把望京營造成了新興商圈中職住平衡最好的區域。過去和五道口並列的「韓國城」,已經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