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藝術在中國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朱潔樹 整理

1985年11月15日,中國美術館迎來了建館以來最出格的一個展覽——「勞申伯格現代藝術展」。這位美國波普藝術的先行者,將舊報紙、老照片、廢紙盒、舊輪胎、爛繩頭、破麻袋、紙頭布片、瓶瓶罐罐,佔滿了中國美術館一層的三個大廳。當時的盛況讓藝術界人士至今記憶猶新。評論家鄭勝天回顧說:「勞申伯格帶著中國觀眾一步走過100年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中國人需要知道他們的鄰居在做什麼,他們的面貌是什麼。」

此時恰逢中國的85新潮運動,藝術青年本著拿來主義的態度將西方的各種形式風格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不過當時的藝術青年沉浸於烏託邦的精神世界,對波普的借鑑依然有精英主義和「文革」記憶的影響,比如吳山專以大字報形式創作的《今天下午又停水》(1986)流露出對虛妄的表達方式的反諷。

19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波普藝術作品或許就是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上王廣義打格的油畫《毛澤東》(1987)。所謂「政治波普」作品在1960年代開始的政治運動和學生運動在全球如火如荼時曾經在歐美藝術界和蘇聯藝術界出現,比如安迪·沃霍爾就曾在1972年創作過一系列以毛澤東為主題的版畫作品。

在1989年之後的5年內,「政治波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一股潮流,並通過廣州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一躍登上世界舞臺。最早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是湖北藝術家群體,包括王廣義、魏光慶、舒群、楊國辛等。王廣義在1990年起開始製作「大批判」系列作品,他利用「文革」時期的報頭圖案和商業社會的符號進行結合,這類作品不需要很多繪畫技巧,卻可以不斷延伸演繹,並且緊扣了政治、商業等熱門主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這一時期同樣獲得關注的還有上海藝術家李山的「胭脂」系列,他同樣在充滿曖昧意味的胭脂色彩中使用了政治人物作為符號。同樣在創作中使用政治人物作為元素的還有上海藝術家餘有涵、薛松等。這一種對於中國政治符號不厭其煩地把玩、演繹,一方面可以看做對於過往的反思和回應,更成為而今中國藝術家獲取國際身份的一種手段。而隨著藝術市場的興起,波普藝術以其天生優勢,成為與市場合謀的利器。

此外,曾經一度流行於中國藝術界的豔俗藝術等風格,都有波普藝術的影子。而波普,作為對時代精神、流行文化的一種反射,已經滲透入當代藝術領域的各個方面。在這一基礎上,政治、商業、民俗、大眾文化、性等主題無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美,還是在世紀之交的中國,都是永不過時的素材。■

相關焦點

  • 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在西方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興盛於60年代中、末期。由於涉及的藝術家眾多,傾向、風格的多樣化使西方的評論對它的界定也不盡一致。我認為英國被稱為「波普之父」的漢密爾頓的解釋很有代表性。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波普藝術是通俗的、短暫的、可放棄的、低成本的、批量生產的、年輕的、詼諧的、噱頭的、刺激的。這個定義雖說是對波普概念的外延做了詳盡的描述,但它無疑是恰當的。
  • 波普藝術在中國
    這位美國波普藝術的先行者,將舊報紙、老照片、廢紙盒、舊輪胎、爛繩頭、破麻袋、紙頭布片、瓶瓶罐罐,佔滿了中國美術館一層的三個大廳。當時的盛況讓藝術界人士至今記憶猶新。評論家鄭勝天回顧說:「勞申伯格帶著中國觀眾一步走過100年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中國人需要知道他們的鄰居在做什麼,他們的面貌是什麼。」
  • 也談波普藝術對中國消費社會的後現代化映射
    安迪·沃霍爾及其波普藝術對中國並不陌生,他影響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國藝術的波普風,甚至後來的學者將政治人物像和「文革」海報稱作中國的政治波普。安迪·沃霍爾沒想到,他到中國五六年後,其藝術在八十年代末亦開始被中國的美術雜誌所介紹,一些年輕藝術家開始使用他的語言方法從事創作。
  • 為你講解波普藝術,了解如何繪畫波普藝術肖像
    在我們的Spock先生的波普藝術肖像中,平面漫畫書中的一些簡單形狀形成了他標誌性的火神特徵。波普藝術集團課程 - 斯波克先生在我們的Spock先生的波普藝術小組項目中,深色調被精心排列成大膽色彩的斜條紋,而淺色調則是用更明亮的色彩創造的,但沒有特定的組織。
  • 碧萃詩跨界時尚 中國醫美迎來「波普藝術」
    當屬波普藝術,翻開歷年的「時尚密碼」,從巴黎時裝秀的T臺之上到眾多品牌的限量款中,從明星時尚私服到時尚大咖的衣櫃,波普藝術成為眾多女生的「時尚標配」。近日,醫美熱門品牌碧萃詩跨界波普藝術推出全新包裝,一度成為小紅書、抖音的熱門話題。
  • 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 「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 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
  • 「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
    但就是安迪·沃霍爾的這幅《瑪麗蓮·夢露》,成了波普藝術不朽的傑作,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藝術?簡單來說,波普藝術起源於二十世紀中葉的英國。因為美國的兩種社會根源:「流行」和「金錢」催生了波普藝術更加的繁盛。想要看懂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也不難,我們就從它的幾位藝術代表來看看:波普藝術是怎麼「不正經」的?
  • 平面設計——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是一種藝術運動,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並在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和英國蓬勃發展,從流行和商業文化的來源中汲取靈感。 而波普藝術在平面中的運用主要是以下元素: 消費理念和物質主義
  • 愛「拼」才會贏的藝術——波普藝術
    跟藝術二字聯繫起來,總有些不明覺厲的意味。 其實「波普」是Pop一詞的音譯,它是Popular的縮寫,意為「流行」。所以波普藝術也應該被理解為流行藝術。我們聽說過流行音樂,流行服飾,流行顏色等等,那麼「流行藝術」也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是一種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流行的、通俗的藝術。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從西方興起流行 隨著不同文化之間的不斷融合更新 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化的藝術現象 今天,通過幾位波普藝術家代表人物 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 「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
  • 房方:1982,波普藝術巨星安迪·沃霍爾在中國
    房方:1982,波普藝術巨星安迪·沃霍爾在中國 2019-02-14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藝術:用波普藝術波普生活
    用波普藝術波普生活  BY 金 姬  在上海莫幹山路50號2號樓CQL設計中心,「波普藝術之父」理察·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的作品被一大片白色映襯著。  對於中國人而言,波普藝術並不陌生。
  • 設計|優衣庫變時尚的套路:波普藝術!
    去年,優衣庫「KAWS」聯名登陸中國,搶購的火爆場面仿佛置身於《行屍走肉》片場。去年的優衣庫KWAS聯名今年,優衣庫依舊沒有放過這個「財富密碼」,又整一個「村上隆、Billie Eilish」的三方聯名,在5月29日已經發售,又再現去年的名場面!
  • Perrier×村上隆:波普藝術的奇妙色彩
    被譽為「波普藝術之父」的漢密爾頓曾經說過:「波普藝術應該具備的品質是通俗、短暫、可消費性、便宜、大批量生產、年輕的、機智詼諧的、性感的、詭秘狡詐的、有刺激性和冒險性的、大企業式的。」通讀下來不難發現,有異於傳統的波普藝術竟充滿著一種濃鬱的「世俗感」,然而,正因為這獨有的直白和對藝術的全新定義,才讓波普藝術能夠在時尚領域保留著經久不衰的地位。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波普藝術,之所以有著如此之大的名聲,離不開當時藝術界最有名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 對於「中國式」波普藝術的看法
    波普藝術是我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經常會出現的考點,主要原因是波普藝術在美術史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種藝術形式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面積非常的廣泛,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在當時大力推崇這種現代藝術形式,另一方面是因為波普藝術他本身也具備著一些便於廣泛流傳的藝術特性。因此當波普遇上特殊的中國文化時,難免會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
  • 淺議波普藝術對現代商業插畫的影響
    插畫藝術在我國九十年代波普藝術才流行開來,並很快出現了「豔俗藝術」「政治波普」等新名詞。波普藝術的作品使用一種詼諧的態度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物質欲望、精神信仰以及時代的烙印。  波普藝術使藝術更加貼近大眾、融於社會,使藝術成為並非上流貴族階級的專用,引領了一種新的視覺形式,倡導人們放棄傳統的消費觀念,接受一種無節制的消費觀。
  • 114件波普藝術畫作 闡釋「你就是藝術」
    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 熟悉波普藝術的人應該對安迪·沃霍爾不陌生,這個在圈內名號如雷貫耳的人物,是與莫奈、畢卡索齊名的20世紀家喻戶曉的藝術大師和西洋當代美術之父。他曾以3.8億美元的年度成交額位居藝術家拍賣成績排行榜榜首。
  • 可口可樂:打響波普藝術第一槍
    ,村上隆說「藝術是發揮想像力的生意。」 這兩句話很好的預言和說明了這個喧囂、高速運轉、急躁、多樣化的世界。波普藝術雖然是誕生於上個世紀中期的藝術風格,但它的高齡卻並未削減其對於現下社會文化和藝術的影響。
  • 英國藝術家、「波普藝術之父」理察·漢密爾頓離世
    二十世紀英國最有影響的藝術家、「波普藝術之父」的理察·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 1922–2011)昨夜去世,享年89歲。他的代理畫廊高古軒宣布昨日宣布這一消息,稱他在英國去世,並未透露死亡原因。漢密爾頓是杜尚的學生,正是他創造了「波普藝術」一詞。
  • 政治波普藝術後的中國當代藝術
    Kazuo Shiraga  而縱觀西方前衛藝術對中國的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勞森伯格以及沃霍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引入。這種影響集中體現在了八五新潮以來的政治波普藝術的流行。解放後的中國在否定了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後,前蘇聯的油畫古典技法受到推崇進而形成了中國寫實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