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修竹,群賢畢至——卓乃樞《雅集》 賞析

2021-02-19 石視界

在中國古代,文人有「以文會友」的傳統,「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邀請志趣相投者,結伴遊歷名山聖水,吟詩唱歌作畫寫詩,稱之為「雅集」。在聚會上,文人之間切磋文藝、娛樂性靈,隨意灑脫,留下了許多文人佳話。

《雅集》展現的正是古代文人的一場文化聚會。

該作品採用「藍帶石」創作而成。這是一種極雅的石頭,色彩美麗素雅,與藍星石相似,只是藍色的星點密集為帶狀分布。卓乃樞因色取巧,將青色凍石化為一片青翠的竹林,將藍色化為高低起伏的山峰,構成了一處幽靜雅致的文人聚會勝景。

這是一場高雅而富有生活情趣的聚會。

►右側,四位文士在竹林中「交流文藝」。

一位老者坐在地上,將古琴置於雙腿之上,正認真地彈奏著樂曲;旁邊,三位文士捧著一幅畫,在聚精會神地欣賞,似乎在談論著畫裡的內容。

►左側,一位老人牽著小孩站立在橋頭。

老人望著四位文士聚會之處,撫著鬍鬚若有所思;小孩則指著眼前的竹林,是被美景吸引住了。他們可能是這次聚會的參與者,將走過石橋與文士相會;也可能只是恰巧經過的路人,被文士們的精彩聚會吸引而駐足觀看。

在層層疊疊的山石之下,在幽深竹林的掩映下,《雅集》的場景就如一個世外桃源。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上千年前紹興蘭亭的那場著名聚會: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卓乃樞,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969年出生於溫州泰順縣,1989年去青田學藝。他擅長山水題材石雕創作,尤其在亭臺樓閣院塔等建築物的布局上頗有創新。

石視界原創發布,轉載請加小編微信授權(wwl01010),未經授權一律視為侵權

參考文獻:① 工美浙江,雅集(作品圖片)

相關焦點

  • 成語「群賢畢至」的故事
    成語:群賢畢至故事概況:安慶是萬裡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的第一個城市,別稱宜城。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的美譽。這個群賢畢至的成語典故,一說與東晉王羲之在安徽宿松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有關。東晉「書聖」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在公元314年,時年11歲,跟隨叔叔(王彬)來到安慶市宿松縣,跟隨姨母衛夫人學習書法。
  • 跟著成語去打卡:群賢畢至
    群賢畢至的成語典故,傳說與東晉王羲之在安徽宿松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有關。東晉「書聖」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在公元314年,時年11歲,跟隨叔叔(王彬)來到安慶市宿松縣,跟隨姨母衛夫人學習書法。經過多年努力,王羲之終於在公元345年-347年擔任了江州刺史。
  • 群賢畢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群賢畢至,畢:全。各種賢人聚集在一起。出自: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群賢畢至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群賢畢至(qún xián bì zhì) 成語釋義:畢:全。各種賢人聚集在一起 成語出處: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群賢畢至」,深圳教師新新美術館展現藝術力量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群賢畢至——深圳市教師藝術作品邀請展」12月1日在深圳市新新美術館拉開帷幕。 展覽總策劃人方旭東介紹,籌備「群賢畢至——深圳市教師藝術作品邀請展」的早期階段,我們將目標重點放在高校老師身上,而後在實際的考察中發現,深圳藝術教育界可謂是臥虎藏龍,不僅高校老師藝術積累雄厚,分散在各區的中小學、職業院校、培訓機構裡面的老師的藝術素養也同樣不可小覷。
  • 「雅集」活動有名無實 亟需傳統文人回歸
    1661年前,浙江紹興蘭亭會稽山陰,一次40餘人的文人雅集就此展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群賢畢至,王羲之寫下千古絕唱《蘭亭集序》。這一頗為優雅、富於韻味的文化活動,令後世文人嚮往不已,亦極大促進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雅集」活動的興盛。  而今這一書壇上的「特殊景觀」卻著實特殊。
  • 卓乃樞:石間風景萬千 三十載堅持與「刻」守
    他鄉學藝,無人可靠,卓乃樞到達後就直奔青田石雕總廠,挨個兒問正在雕刻的師傅「要帶徒弟嗎」,「那時候經濟形勢差,國內工藝美術品市場還沒打開,大多師傅都不願意收徒。」因此,他吃了不少閉門羹。萬幸的是,其中一位姓留的老師傅鬆了口,拿出一個小煙盒隨意在上面畫上幾筆,遞給卓乃樞:「要學石雕,下班時間到這裡找我。」捧著煙盒,卓乃樞欣喜若狂,可端詳了許久,也瞧不出這條路如何走。
  • 中國古人的九次著名雅集,千古流芳
    中國素有「以文會友」的優秀傳統「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的雅集現象,此乃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獨特景觀。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水墨湖山,璞羽如畫」——湖山群賢特輯,安徽名家書畫大賞
    主辦單位:安徽省新昊詩書畫院承辦單位:安徽麗豐地產集團支持媒體:安徽電視臺本網訊:2019年12月7日下午,晴空萬裡,陽光明媚,水墨江淮,群賢雅集本次水墨江淮群賢雅集安徽名家藝術交流會以弘揚傳統文化為核心,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為書畫藝術家提供一個藝術展示的最佳平臺。同時也是安徽新昊詩書畫院的一場文化盛宴。接著由主持人隆重介紹了蒞臨本次活動的書畫藝術家與嘉賓朋友。
  • 書畫「雅集」 雅在何處
    漸行漸遠的雅集「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描繪的場景,文人之間暢敘幽情的氣氛令無數人心嚮往之。「雅集」一詞,有人認為源於北宋著名的「西園雅集」。但雅集這種形式,在伯牙、子期生活的先秦時代應該就有了。顧名思義,雅集指的是文人雅士的集會,志趣相投的一些文化人聚在一起作詩、撫琴、賞畫、談藝。
  • 群賢畢至敘鄉情 助學敬老促發展
    文/虞江晉芳 毛長久 群賢畢至聚蘭裡,八方英才匯三墩。12月6日下午,三墩鎮首屆新鄉賢大會圓滿舉行。來自黨政機關、醫教衛律、民營企業家、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才等各界新鄉賢、領導、嘉賓180餘人歡聚一堂,同敘鄉情,共謀發展。
  • 鯉湖雅集
    告別一同登山的福州友人後,我直奔九鯉湖,趕赴一場相約已久的鯉湖雅集。  這一場雅集緣於我的一句無心之話。六七月份的一次聚會時,我說作為一個本地人,白天逛九鯉湖很沒意思。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家在九鯉湖邊上的志強兄便以農曆七月十六月圓之夜為期,邀約我們夜遊九鯉湖,並以此紀念徐霞客遊九鯉湖四百周年。
  • 少長鹹集,群賢畢至——普安縣開展福娘閣(國茶館)楹聯詩詞書畫現場...
    ——普安縣東城區國茶館長吟詠詩文、討論學問、暢敘幽情……自古以來,雅集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歡參與的事情。西晉元康六年,石崇召集一幹文士,於洛陽西北金谷園雅集,之後作《金谷詩序》。五十多年後的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也召集一幹文士,於會稽西南蘭亭修禊,之後作《蘭亭集序》。
  • 玉山雅集:一次驚世駭俗的雅集
    他以崑山富豪的身份,用其大半生的精力從事雅集活動。他在家鄉修建了二十四處景點組成園林,並在此主持雅集,活動時間長達33年,舉行雅集182次之多。參加雅集的人士幾乎囊括了元代後期的知名人士。既有本地的文人,也有因流寓、遊學、仕宦而經過吳中的南北人士;既有蒙古人、色目人,也有釋、道;既有詩人,也有書畫家和戲曲家,至少222人。
  • 泛濫的茶會,不雅的雅集
    每周一至周日 更新原創文章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 天下大同·群賢畢至
  • 亞新廣場群賢畢至
  • 古代文人的雅集
    ■葉兆言古代文人雅集,蘭亭聚會最經典,少長鹹集群賢畢至。一個勁地喝酒,寫詩,不能喝酒不會寫詩,最好不要湊這熱鬧。去高郵文遊臺訪古,解說員報出一堆你熟悉的古代文人,最著名的當然是蘇軾和秦觀。
  • 中國畫界的一次「湖上雅集」:在西湖邊寫意,做中國畫的事
    正在西湖之畔的杭州國畫院美術館舉行的「湖上雅集——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邀請全國各地數十位畫家,共展出作品近百件,邀請畫家均為在中國人物、山水、花鳥畫方面極具代表性的人物,雖然作品風格迥異,個人面貌獨特,然而共同的特點是文人氣息濃厚,多為寫意之作,注重筆墨與文脈的傳承。
  • 書畫賞析丨畫中的遊春人
    在圖的右側繪有大面積的山石叢林,一條湖堤小徑蜿蜒至遠山之間,山腳下的平緩處桃花盛開,山坡上碧草叢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序》修禊為古時習俗,每年上巳節,人們集水邊沐浴,以祓除邪氣,消災免禍。從魏晉開始的「曲水流觴」受到歷朝歷代文人的認可,成為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