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25 泉州晚報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各種個人信息價格幾百到上千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了解到,戶籍類身份信息查詢起來相對較快,價格也便宜。有賣家表示,「260元,10分鐘出結果。」他隨後發來一張電腦截圖,聲稱是剛剛幫人查詢的,截圖裡的10個人同名同姓,而標紅者就是被查詢人員。這些身份信息包含了姓名、證件照、民族、戶籍地和身份證號。在名字下面,一行灰色小字顯示上述結果來源於「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

「查開房記錄一般需要一兩天,2000元可以查5年內的。」賣家提供的截圖中,一套信息包括入住者姓名、手機號、入住時間、房間號、酒店名稱和地址等。

「提供手機號碼可以查淘寶地址、美團地址、快遞地址,找人肯定沒問題。」賣家說。

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核,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

記者注意到,為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為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布「代查信息」,逃避監管。

違規違法交易為何屢禁不絕?

記者發現,二手平臺上,有的賣家從7月開始便持續發帖,一直未被封號處理,有的則是最近才註冊的帳戶。業內人士認為,平臺對這類交易沒有盡到「守土有責」的監管義務。

記者查閱相關二手平臺的用戶協議,協議中聲明,用戶協議的籤署不代表平臺對交易雙方的行為合法性、有效性等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

「雖然部分平臺用戶協議中有所謂的『免責聲明』,平臺方也不直接參與用戶之間的交易,但作為二手交易的重要載體,平臺方對於平臺上的違法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北京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胡佳成認為,平臺方應當嚴守法律底線,主動承擔起遏制平臺違法交易的責任,自覺履行應盡的法定義務。

此外,平臺對發布違規違法商品的賣家處罰力度也不夠,一般只是通過下架商品、封號等措施予以處罰。一些不法分子換一個號便可再次入駐。

雖然平臺要求,用戶在註冊時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資料並進行實名認證,但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賣家為了隱匿自己的身份,常常使用由他人實名認證的帳號進行交易。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商家還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販賣「帶實名認證」的平臺帳號。「單個帳號70元一個,有交易記錄的200元至320元不等,均已實名認證。」

信息洩露源於 黑客盜取或「內鬼」

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杜絕二手平臺上的個人信息買賣,應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堵住信息洩露源頭。記者調查發現,二手平臺上被倒賣的個人信息不少來源於黑客盜取和「內鬼」洩露。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當前,部分平臺的應用程式接口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擊。不法分子通過一些平臺的信息接口,非法訪問其資料庫,繼而造成信息洩露。

調查中,有的賣家稱自己就能直接查詢,有的稱要聯繫在相關部門做事的「上家」具體操作,有些就是行業「內鬼」。

一名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

此前,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過一起派出所原民警受賄提供公民信息的案件。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某派出所原民警聶某夥同輔警郭某等人私自違規使用公安數字證書登錄公安內部信息網查詢系統,查詢不特定人員公民個人信息54618條,非法獲利32萬餘元,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罰金30萬元。

其次,業內人士表示,二手平臺應切實承擔起審核、監管的義務。何延哲建議,監管部門要督促二手平臺加強事前、事中監管,嚴格把關。平臺應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進行監控和防範,維護平臺生態健康。

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立法機關應針對二手電商交易市場的現狀和問題,完善頂層設計,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執法機關應加強執法和普法宣傳,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與素養。

胡佳成提示,非法獲取、提供他人信息,不僅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法規定,將相關工作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提供給他人的,將依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新華)

相關焦點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記者了解到,戶籍類身份信息查詢起來相對較快,價格也便宜。有賣家表示,「260元,10分鐘出結果。」他隨後發來一張電腦截圖,聲稱是剛剛幫人查詢的,截圖裡的10個人同名同姓,而標紅者就是被查詢人員。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新華視點)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 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 二手平臺倒賣個人信息 幾百元成交
    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   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至2月底,全縣九成企業復工,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95%。 「我們還鼓勵引導更多企業申請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壯大外貿主體,撐大出口總量。」德化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局長賴詩壇說,到8月底,已有45家德化企業備案登記,預計全年可新增60家。此前的6月,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展示館在石獅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集聚區內設立,並通過引入綜合外貿服務企業,引導德化中小微企業以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
  • 專家「論劍」 共話智慧水務未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張文璟 通訊員陳智超)19日,2020年首屆泉州水務發展高峰論壇舉辦,邀請國內20位知名專家學者及嘉賓現場「論劍」,進行智慧交流、思想碰撞以及戰略合作籤約,助力泉州水務新一輪超越發展。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分別圍繞城市水資源面臨的挑戰與安全保障對策、新基建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等主題作了特邀報告,發表真知灼見。 活動期間,泉州水務集團正式發布「十四五」戰略規劃,勾勒美好前景,並與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聯盟等多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及招商項目。
  • 月餅市場「輕裝上陣」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85度C麵包店的店員小陳告訴記者,「今年以玉兔為主題元素的禮盒,在預售階段便得到了市民的喜愛。其中最受消費者青睞的『燕舞金秋』『金鳳禮韻』已經售空。」 與往年相比,月餅的價格有所下降,包裝傾向於節儉、簡潔。如不少商超所售賣的月餅禮盒均價都在200元左右,有的甚至29元就能買到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
  • 小小藝術家帶您遨遊音樂殿堂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琴聲悠悠,童韻陣陣,一群喜愛音樂的精靈在舞臺上熱火朝天地比賽。 看 選手靈動表演 鋼琴作為「西洋樂器之王」深受世人喜愛。交錯的黑白鍵孕育著各種不同的美妙音樂。瞧,鋼琴組的參賽選手那靈動的指尖在琴弦上舞著芭蕾,《波爾卡》《塔蘭泰拉舞曲》《水邊的阿狄麗娜》《放馬曲》……一個又一個歡樂的音符探出頭來鑽進聽眾的耳朵,感染了整個現場。
  • 周杰倫祖籍永春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但你是否知道,大名鼎鼎的周董是咱厝人,祖籍泉州永春。  周杰倫父親周耀中的一篇博客文章,為我們解開了周杰倫的身世之謎。  周杰倫身世曝光  「聽說周董是泉州永春人,是不是真的啊?!」4月21日,市民梁先生致電本報,希望記者能夠幫忙求證。記者隨即檢索了有關資料,沒想到,不僅周杰倫籍貫永春是真的,某種意義上他還可能是進步人士的後代。
  • 首屆伴手禮評選活動開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張敏麗)為進一步開展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挖掘特色文化,推動伴手禮研發工作,打造「唐雕、宋橋、元港、明回」文化品牌,日前,泉州臺商投資區開展首屆伴手禮評選活動,以大力培育新區文旅業態和消費模式,更好服務新區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 【泉州晚報】特殊畢業季的依依…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泉州高校畢業生的畢業季被完全改變。「雲答辯」、合成「雲畢業照」、畢業作品「雲展示」、「雲畢業典禮」等「雲畢業」方式,今年畢業季,很多活動只能轉戰「雲」上。 最近,華僑大學、泉州師範學院、仰恩大學等高校畢業生分批次返校,在一周左右的「最短畢業季」裡,領取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辦理離校相關手續,並與母校老師和同學道別。
  • 資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今年10月,湖上鄉啟動秋季清香型安溪鐵觀音茶王賽,上路村優而特茶業蘇錦清從參賽的153個茶樣脫穎而出,獲得金獎。隨後現場舉行了安溪縣五閬山生態莊園正式開園儀式、五閬山生態莊園與霸王茶姬品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今年7月,湖上鄉獲評第二批避暑清涼福地。
  • 開啟尋寶之旅 領略多彩泉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近日,泉州市新隅小學、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學、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學記分批前往全國最大的非遺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在館內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尋「寶」之旅。 傳統美術、閩南民俗、傳統技藝……從非遺館的二樓到四樓,分別展出泉州各項非遺珍品,學記們一路探訪,無不被這些巧奪天工、多姿多彩的泉州文化寶藏所折服。
  • 酒店業「疫」中謀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泰禾洲際酒店總經理計傑告訴記者,「鑑於大環境,洲際酒店充分利用戶外場地的優勢,從6月份開始推出了戶外空中花園自助燒烤。在戶外空中花園既能看到晉江大橋,又能看到摩天輪,還能享受美食,受到很多客人的一致好評。」 為了更好適應市場,泉州悅華酒店也一直研究如何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在跌宕變化的市場中穩步發展。
  • 活地圖·草根力量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是一座「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鮮活古城,更是一座「有情、有義、有愛心」的有愛之城。 當你行走在古城,可能會有一個「活地圖」義務帶你遊覽,有人奉上一杯免費茶水,有人予以一次詳細指路,有人報以一個溫暖的微笑……人,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風景。
  • 豐州有古老的月老崇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而豐州慈濟宮內就有一祭祀月老的小角落,這在泉州還比較少見,記者聞訊後前往探尋。  據悉,該處很可能是泉州最早的月老崇拜之地。  南安豐州武榮慈濟宮內,香火旺盛。記者看到,左側的一角祭祀著月老,有一紅布上寫著「月老大仙」四個大字。透過求籤處,但見不少上了年紀的婦人向月老叩拜。  記者請教宮內長者們,為何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來求月老?
  • 嚴懲借交易平臺倒賣個人信息行為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現在仍處於網劍行動的專項整治行動期間,而二手交易平臺上卻依然能買到戶籍、開房記錄等個人信息,可見這一「頑疾」根深蒂固,必須加強整治力度。二手交易平臺上違法違規交易屢禁不絕,關鍵在於平臺沒能履行好自身的監管責任。有些平臺對違法違規交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監管缺失和不作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