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南京增速萬億級城市全國第一,蘇州經濟增速遠超廣州

2020-12-25 雙滋傳媒官方媒體部

江蘇是中國第二大經濟強省,蘇州和南京是江蘇最大兩座發達城市。

我覺得前三季度西安增速全國第一也沒有多稀罕,畢竟西安才7000億GDP,還不到蘇州一半GDP,十年前蘇州還15%左右的經濟增速。我覺得厲害的是蘇州和南京,蘇州外貿規模是廣州兩倍,經濟增速實現2.4%,GDP突破14000億,經濟增速比廣州高出1.4個百分點。

南京也很厲害,增長3.3%,萬億級城市增速全國第一,江蘇的兩大王牌城市的確厲害。值得一提第一季度南京是中國萬億級城市唯一正增長的城市,這座千年古都正在發揮它真實的實力。南京南北朝時期就是世界第一大城市,長期是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南京的教育位居全國第三。

蘇州今年表現得特別猛,如此嚴峻經濟環境,外貿已經實現正增長,預計全年外貿會突破22000億。蘇州經濟總量今年還會超過2萬億,11月下旬恆力集團又增加蘇州400億投資,11月特斯拉、美的、中交建紛紛加強蘇州合作,蘇州經濟正在奮勇前行。

上海雙滋傳媒總部原創出品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西安增速第一,萬億級城市或擴至22個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大城市發布的三季報,梳理了今年前三季度GDP50強城市,榜單顯示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西安在各大城市中領跑,而部分副省級城市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強省會閃耀西安增速第一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前三季度50城GDP之和約為38.94萬億元,佔全國GDP的53.87%。從入圍門檻來看,第50名的濟寧前三季度實現GDP3179.21億元。
  • 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西安增速第一,萬億級城市或擴至22個,中西部...
    作者 | 第一財經 林小昭城市的活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主要動力。疫情之後,城市之間分化明顯,哪些城市表現更加亮眼?城市之間又有了哪些新變化呢?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大城市發布的三季報,梳理了今年前三季度GDP50強城市,榜單顯示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西安在各大城市中領跑,而部分副省級城市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 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萬億級城市或擴至22個
    來源: 第一財經城市的活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主要動力。疫情之後,城市之間分化明顯,哪些城市表現更加亮眼?城市之間又有了哪些新變化呢?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大城市發布的三季報,梳理了今年前三季度GDP50強城市,榜單顯示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西安在各大城市中領跑,而部分副省級城市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 蘇州、成都、杭州、南京19年GDP超1.4萬億,今年各市經濟排名如何
    另外,在國內上百個城市當中,經濟排名靠前的幾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最強,地區生產總值(GDP)也處於遙遙領先的水平,比如上海、北京19年GDP超過3.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二,深圳、廣州經濟總量均突破2.36萬億元,屬於國內GDP較高的經濟體,其經濟實力比蘇州、成都、杭州以及南京明顯更高一籌,在一線城市中扮演著元老級別的角色,經濟在全國各大城市中達到一流水平。
  • 南強北弱,西安卻跑出「第一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北方城市的經濟格局並未發生顯著變化,北京依舊遙遙領先,前三季度GDP高達25759.5億元,儘管增速僅為0.1%,但近乎於排名二三四名的天津、青島和鄭州的GDP總和,「一超」的定位無法撼動,也成了截止三季度全國GDP唯一的TOP10。
  • 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武漢快速「回血」
    數據顯示,2019年有6個城市的GDP位於1.4萬億到2萬億元之間,分別是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和南京。其中,蘇州和成都距離2萬億元的距離最近。蘇州有望率先衝線不是計劃單列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作為普通地級市的蘇州,經濟總量曾多年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高居全國第五。近年來雖有所下滑,但也仍位居全國第六,僅次於北上廣深和重慶。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今年前三季度江西貸款增速位居中部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江西貸款增速位居中部第一
  • 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
    強省會閃耀西安增速第一根據記者統計,前三季度50城GDP之和約為38.94萬億元,佔全國GDP的53.87%。從入圍門檻來看,第50名的濟寧前三季度實現GDP3179.21億元。有31個城市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這其中,前十名之間的位次變化引人關注,除了重慶超越廣州升至第四外,直轄市天津退出前十行列。
  • 繼北上廣深渝後,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武漢快速「回...
    數據顯示,2019年有6個城市的GDP位於1.4萬億到2萬億元之間,分別是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和南京。其中,蘇州和成都距離2萬億元的距離最近。不是計劃單列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作為普通地級市的蘇州,經濟總量曾多年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高居全國第五。
  • 2020年前三季度國內經濟前十的城市,北方城市現在只剩一個?
    近日,統計部門陸續公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前三季度GDP。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實現GDP722786億元,同比增速0.7%,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中第三季度實現GDP266172億元,同比增加4.9%。
  • 蘇州、成都、杭州、南京19年GDP超1.4萬億,今年各市經濟排名如何
    另外,在國內上百個城市當中,經濟排名靠前的幾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最強,地區生產總值(GDP)也處於遙遙領先的水平,比如上海、北京19年GDP超過3.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二,深圳、廣州經濟總量均突破2.36萬億元,屬於國內GDP較高的經濟體,其經濟實力比蘇州、成都、杭州以及南京明顯更高一籌,在一線城市中扮演著元老級別的角色,經濟在全國各大城市中達到一流水平。
  • 2020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出爐 合肥今年有望超過萬億大關
    原標題:2020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出爐:11城已破萬億元,西安增速領跑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
  • 2020年中國城市GDP50強預測:南京首進前10重慶超廣州
    2020年中國城市GDP50強預測:南京首進前10,重慶超廣州,福州破萬億在經歷了不平凡的2020年,哪些城市的經濟「抗疫力」更好?全國各個城市的GDP排名是否有變化?萬億城市「俱樂部」是否擴圍?帶著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通過多種維度的分析,估算出了2020年全國GDP50強榜單。
  • 31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爐!江西增速跑贏全國,最新排名是……
    總體而言,目前GDP萬億俱樂部成員已擴大至25個,廣東以7.72萬億居首,山東前三季度GDP首破6萬億;增速方面,17省份增速跑贏全國,雲南前三季度GDP增速為8.8%,位居全國第一。江西前三季度GDP總量為1.72萬億元,同比增長8.6%,居全國中遊。31個省份中,江西經濟增速列第四,處於全國第一方陣。
  • 28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排名出爐:25省份增速超全國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截至11月3日,共有28個省份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GDP數據。從已公布的數據看,有25個省份的GDP增速均超過全國前三季度6.7%的增速水平。其中,重慶以10.7%的增速領跑;山西墊底,GDP增速4%;遼寧、黑龍江、西藏三省份暫未公布數據。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兩大經濟區:長三角和珠三角,2020年前三季度GDP對比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全國經濟增長速度較往年下滑趨勢明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前三季度全國GDP增速為0.7%。那麼我國兩大經濟區,長三角和珠三角在前三季度的經濟表現如何?
  • 東北首座萬億GDP城市會是誰?大連、瀋陽、長春,還是哈爾濱?
    對於區域經濟來說,城市的經濟拉動效應是起著重要作用的,縱觀我國各大城市群,長三角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等城市;珠三角有深圳、廣州,京津冀有北京和天津。那麼,東北又該靠誰拉動? 目前,全國共有17座城市跨入了「萬億GDP俱樂部」,其中上海GDP以3.8萬億高居全國第一,今年將逼近4萬億大關,遙遙領先其他城市;北京3.5萬億緊隨其後,深圳、廣州和重慶處於2萬億水平,蘇州今年有望突破2萬億大關。
  • 廣州各區前三季度GDP出爐:九區增速轉正,南沙增速領跑
    &nbsp&nbsp&nbsp&nbsp近日,廣州市統計局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7.8個和3.7個百分點,多個指標增速由負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