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看完50件世界各地的樂器,收藏!

2020-12-25 騰訊網

康熙字典、新華字典、漢英詞典、辭海...長這麼大,見過了各式各樣的字典,可你有聽說過世界樂器詞典嗎?

今天世界音樂菌就為大家整理了這麼一份特殊的詞典,簡要的用文字、圖片、音樂來介紹一下世界各地的樂器,假如有疏漏的地方,也請大家指出和補充~

1:阿根廷探弋手風琴(Argentina Tango Accordion)

2:Alboka,巴斯克傳統單簧片木管樂器之一,兩頭附有牛角吹管角,在巴斯克、北非部分地區十分流行。

3:印尼的竹管風鈴(Angklung),最少2-5支不同尺吋的竹管。

4、安第斯山脈排笛(Antara),秘魯克丘亞人(Quechua)的傳統樂器。

5:雙頭低音鼓(Atabal),胖高的外形,在巴斯克Basque地區流行。

6:Autoharp(自動豎琴):這種樂器最早由美國樂器製造商查爾斯`澤門曼在19世紀晚期發明,最開始常用於演奏美洲民間音樂,是一種與齊特琴(Zither)十分類似的弦樂器。

7:Baglama(巴拉瑪琴),土耳其彈撥樂器,波斯、亞美尼亞、奧斯曼、拜佔庭常見彈撥樂,與中亞的冬不爾是一家。

8:Bagpipes(蘇格蘭風笛),簧片氣鳴樂器,大家最熟知的一種風笛。風笛在英國的蘇格蘭地區非常流行,是蘇格蘭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9:Balafon(巴拉風),西非的木琴,有」非洲鋼琴之稱「,是非洲傳統體樂器的代表,由竹片和葫蘆等天然材質組成。

10:Balalaika(巴拉萊卡琴),又稱三角琴、俄羅斯吉他,是俄羅斯傳統弦樂器。

11:Bamboo Xyophone(Gabbang),雙排的大型竹製木琴,直立式呈梯形狀,以橡膠棒打擊,在菲律賓南部廣泛使用。

12:Bendir(本迪爾鼓),在土耳其語中,「bendir」一詞的意思是「大手鼓」,其流行於北非和西南亞的一種傳統木框鼓,在整個北非、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也曾演奏過,以及蘇菲派儀式中都會演奏。

13:Bandola(班朵拉琴),近代哥倫比亞的類曼陀羅琴,淚滴狀的琴形。

14:Bandoneon(班多鈕),德國人發明的手風琴,原來用於演奏宗教音樂,後流行於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大多數探戈合奏曲中都必不可少。

15:Bandura(班杜拉琴),烏克蘭傳統民族樂器,屬於撥弦樂器體系,外形上類似齊特琴及哥巴扎(魯特琴的變種)的融合。

16:Bandurria(班陀鈴琴),西班牙撥弦樂器,類似於曼陀林,主要用於西班牙民間音樂。

17:Banjo(班卓琴),它上部的形狀像吉他,下部的形狀像鈴鼓,有四根弦或者五根弦,用手指或撥子彈奏。歷史相傳,班卓琴起源於西非,在17 世紀奴隸買賣盛行的時代,黑奴把它引進新大陸。後來,班卓琴從南方的種植園漸漸傳至美國北方各州,在拓殖者中流行起來。

18:B rbat(巴爾巴特琴),古波斯的巴爾巴特琴,由一塊木頭雕刻而成,包括琴頸和一個木製音板,是烏德琴、琵琶和魯特琴的祖先。

19:Batá drum(巴塔鼓),這是一種雙頭鼓,形狀像沙漏,一端比另一端大,主要用於宗教或半宗教目的,以及奈及利亞約魯巴人的本土文化,如今在古巴,波多黎各和美國亦有流行。

20:Bayan(巴揚琴),俄羅斯的民族樂器。巴揚手風琴具有指法簡便,音域寬廣、體積小、易掌握等特點,在國外,尤其是歐洲非常盛行。

21:Bawoo(巴烏),中國簧管樂器,也叫「把烏」,流行於雲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稱「各比」,彝族稱「比魯」或「烏勒」,侗族稱「拜」,常用於獨奏或為舞蹈和說唱伴奏。巴烏的品種較多,在哈尼族,有單管、雙管之分,由於竹管長短、粗細的不同,還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烏之分。

22:Berimbau(撥鈴波琴),一種來自巴西的打擊樂器,製作非常簡單,用一根鐵絲把木棍的兩頭拉住,把木棍拉成一個弓形,在木棍上套一個半開口的葫蘆或椰子殼做共鳴,演奏時左手持弓,右手同時握一caxixi(竹編沙錘)和小木根來敲擊鐵絲,而敲擊的同時caxixi也會跟隨右手動作發音,然後左手再用拇指和食指夾一石子頂在鐵絲上來控制音色音調。

23:Biniou(布列塔尼風笛),「 Biniou」一詞在布列塔尼語中便是指風笛,由19世紀傳入本地,演化為布列塔尼風笛。

24:Birbyne,日爾曼的氣鳴樂器,適獨奏或合奏 ,擁有柔和的音色。

25:Bodhrán(寶思蘭鼓),愛爾蘭傳統樂器。由木材與山羊皮製成。

26:Bombarde,現代雙簧管的雛形,由肖姆管而演變而來,如今依舊廣泛用於演奏傳統的布列塔尼音樂。

27:Bomba(邦巴鼓),這件樂器起源於非洲,如今是波多黎各的傳統樂器,經常被應用在邦巴舞伴奏之中。

28:Bombo(邦波鼓),是印第安人使用的一種較大的鼓。鼓身維度大約在180~200釐米之間,鼓長大約80釐米。如圖24所示,這種鼓多和其他傳統樂器一起使用。鼓身多採用木製,鼓皮多用羊駝皮等材料,鼓身纏以繩子以控制鼓皮的張力。

29:Bouzouki(布祖基琴),布祖基琴流行於希臘等地區,一般具有3~4個雙琴弦。奏樂時,樂手一手按弦,另一手持銅錢大小的圓鍵,波動琴弦。其聲音清脆而富有活力,讓人聯想到曼陀林。

30:Bolivia Lapaz Recorders,玻利維亞木製直笛,原住民傳統樂器。

31:Bucium(阿爾卑斯長號),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的山區居民和牧羊人使用的一種樂器,最早時用來呼喚羊群。

32:Buhai(Friction Drum),這種樂器翻譯成中文大概是「摩擦鼓」,在非洲、亞洲、歐洲和南美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歐洲,它出現在16世紀,並與特定的宗教和儀式場合相關聯。

33:Brazil Sansa(巴西拇指琴),與非洲拇指琴類似。

34:Cabasa(卡巴沙),製作時把曬乾的葫蘆或椰子,在外圍包上一層以珍珠或貝殼織成的網,透過搖動或拍打而發聲。

35:Cabrette,19世紀出現在法國的奧弗涅(Auvergne)的風笛,並迅速傳播到奧弗涅(Haute-Auvergne)和奧貝克(Aubrac)。

36:Cajon,一種源於秘魯的箱鼓,如今風靡全球,在爵士、民謠音樂中都會聽見。

37:Kaval(巴爾幹木笛),巴爾幹半島和安納託利亞各地都有演奏的半音階木笛,最早與山區牧羊犬有關。

38:Celtic Harp(凱爾特豎琴),又名愛爾蘭豎琴,是一種在愛爾蘭和蘇格蘭地區流傳的傳統弦樂器。凱爾特豎琴需要經過長時間練習和很高技術才能熟練掌握。在歷史上,這種樂器曾與蘇格蘭高地的統治階級有一定聯繫。如今愛爾蘭與英國發行的硬幣,以及愛爾蘭、英國和加拿大的國徽上均有凱爾特豎琴的圖案。

39:Charango(安第斯小吉他),由西班牙人引入到美洲後的所發展的樂器,如今廣泛分布在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安第斯地區。

40:Cheng(箏),又稱古箏、漢箏、秦箏,約(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中國漢民族古老的傳統彈撥樂器。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於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故被俗稱為「古箏」。

41:Cittern(西特琴),西特琴是一種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弦樂器,小巧且便於攜帶。

42:Cobza,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民間傳說中類魯特琴的多弦樂器,還曾在匈牙利民間音樂復興運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43:Concertina(六角手風琴),愛爾蘭、英國的六角手風琴,由查爾斯·威斯通爵士發明於1829年。

44:Conga(康加鼓),起源於非洲,如今流行於拉丁美洲。一般為直徑四十釐米,高度約為一米的鼓身。

45:Crwth(克魯斯琴),西元1800的弓型矩形有直角的音箱的豎琴,大小如小提琴,有琴橋支撐兩端、琴背的有挖空的共鳴箱。

46:Cuatro,來自波多黎各的類吉他樂器,接近小提琴的形狀,有著10條弦,如今流行在南美洲西岸各國。

47:Cuica(魁卡鼓),一種巴西摩擦鼓,其音高範圍很大,是通過改變鼓頭的張力而產生的。

48:Cura,Ba lama家族中最小的成員,音調最高。

49:Cymbalom(匈牙利揚琴),常見於中東歐國家和文化群體中的樂器。

50:Cameroon Wood Drum(喀麥隆人面木刻獸皮鼓)。

今天就到這了

等世界音樂菌把肝養好了

再出「系列二」吧

To be continued...

整理編輯 /賴爺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地樂器精品匯聚上海爭奇鬥豔
    包括比利時、捷克、法國以及中國臺灣在內的10個國家和地區展團亦匯聚展會,許多樂器精品首次亮相。在展區裡,1700年由斯特拉迪瓦裡精心製作的雷蒙納小提琴曾不知所終三百年,在本次展覽上,這把363.5毫米的和諧長型琴傳世名琴首度重新現身,向世人訴說三個世紀的風雨變遷。據悉,歷經十餘年,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已成為全球樂器企業最為重視的國際性展會之一。
  • 歐洲整個樂器史都藏在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裡了
    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是比利時聲名顯赫的專業樂器博物館,整個博物館由象徵音樂的鋼鐵和玻璃為元素構成,在當時可以說是最美麗的新古典主義和新藝術派主義的景點之作。不過現在樂器博物館外表陳舊,很不起眼,不注意的時候可能會錯過。
  • 隨筆:把耳朵叫醒的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
    可當各種感官與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碰撞時,你最需要做的是把耳朵叫醒。  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的「藝術山」上,毗鄰比利時王宮,並與馬格裡特博物館和皇家美術館隔街相望。走到門口,建築上「OLD ENGLAND」(老英格蘭)字樣讓你有種「誤入歧途」的錯覺。不過,請相信自己,此處真的就是目的地。
  • 六件樂器的交錯「合唱」
    美國古典音樂唱片廠牌Centaur Records將全球發行他的個人作品專輯,其弦樂四重奏新作將由ELA室內樂團出訪歐洲進行世界首演以及為歐洲動畫電影《守龍者》創作音樂。  王之一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5歲開始隨父學習鋼琴,11歲開始學習作曲。13歲時以當年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專業。
  • 【收藏】 世界各地的電源插座規格
    但使用萬用插座前,你需要了解以下的3項基本信息。1. 世界各地所使用的電壓共有三種:分別為100V、110V-130V與220-230V。 100V、110V-130V被歸類為低壓,比如船上的電壓,因此它的設備都是按照這樣的低電壓設計的。220~230V則稱為高壓,其中包括了中國的220V及英國的230V。把需要使用220V的電器插在110V的電源上可能不能使用或者功率減少。
  • 全世界唯一的「全球樂器博物館」竟藏有15000種樂器!
    樂器博物館(MIM)2010年4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館,距離斯科茨代爾僅數分鐘路程。這個獨特的博物館陳列了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樂器,該館藏有15000種各種樂器和音樂相關的物品,根據地理位置劃分為五大洲的五個畫廊和一個藝術家畫廊供公眾欣賞。
  • 昨晚,央視50分鐘給了成都,看完引起強烈舒適!
    菜場旁邊的居民樓裡,50歲的廚師劉旭和90歲的爺爺正在因為回鍋肉的做法爭吵,成都人最日常的一餐,卻藏著最打動人心的溫暖。中午12點,寬窄巷子和錦裡擁擠起來。老成都人眼裡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對遊客來說,也是來成都必須要打卡的地方。
  • 達州鋼琴博物館:大巴山區引來「世界樂器之王」
    如今達州市達川區的老百姓走出家門,就能邂逅「樂器之王」鋼琴的前世今生。從一位普通琴童到鋼琴培訓教師,再到鋼琴細分領域的「骨灰級收藏家」,葉浩說:「我就是想要見見大海,然後再回到大巴山區,為它做點什麼。」
  • 來自越南的5件奇特樂器,保證你一個都沒見過!
    第一次聽這件樂器的聲音會感覺很奇怪,有一種豬八戒背媳婦的BGM既視感。這件樂器又被稱作【京族獨弦琴】,是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所特有的彈撥樂器,它也流行於中國廣西等地區。 這件樂器是越南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的石器樂器之一,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它發出的聲音就像木琴,如溪流一樣聽起來悅耳靈動。
  • 同樣是牛肉,為何燉牛肉50分鐘,而煎牛排只需5分鐘,看完長見識
    同樣是牛肉,為何燉牛肉50分鐘,而煎牛排只需5分鐘,看完長見識!我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都希望上課的速度快一些,都不想等太長時間,素菜可能上的時間比較快,但是肉食就不一樣了。當然有些肉食,它的上菜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就比如我們今天說的牛肉,為何燉牛肉50分鐘,而煎牛排只需要5分鐘,看完長見識了。我們經常去吃牛排的時候,基本上都是5分鐘就能做好,當然對於那些速凍牛排來說不到一分鐘就能做好。但是大家發現沒有,我們在吃燉牛肉的時候,牛肉一般都是燉上50分鐘,這到底是為何呢?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往下看。
  • 這堂課上我們「玩」樂器
    陳述開始,他拿出了不下三十件樂器,大一點的有鼓,小的只有雞蛋大小,我卻叫不出名字的樂器。他叫大家任意選一件樂器。大家拿到手裡,都在等他發指令。他說,大家想一想,小學生拿到這些樂器會怎麼樣?有人答道,玩。他說:「那你們就玩吧。」於是大家就敲打開了。過了一分鐘,他又說:「你們想想,孩子們玩一玩之後又會怎麼樣?」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印尼傳統樂器「昂格隆」
    昂格隆(Angklung)是印尼一種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樂器,是用竹筒製成的,故也稱竹筒琴。在西爪哇,昂格隆樂隊十分普及,它常用來為舞蹈及戲劇伴奏,在中小學音樂課中也常常採用昂格隆,這種樂器被印尼人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 5分鐘看完世界最美50個美景,太美了!簡直上天了!
    近日英國BBC評選出「一生中要去的50個地方」,看看你最想去哪個?
  • 世界各地十大最美星巴克門店設計-每天5分鐘 快樂又輕鬆
    星巴克世界上到處都是,擁有超過20000個商店。 無論你走到哪裡,總有一家星巴克店在街邊提供熱咖啡。 世界各地這麼多分店,商店內外設計有很大區別。今天5分鐘看世界搜集了世界各地星巴克門店的10種不同的設計。你如果看到過你覺得好的設計也可以分享在留言區,我們一起漲姿勢,長見識。
  • 尋古探源 | 穿越時空的古代樂器
    依據考古出土的豐富的音樂文化遺存可以探討音樂史、樂器史乃至禮樂文化。「凡音者,產乎人心者也。感於心則蕩乎音,音成於外而化乎內。」無論是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還是五穀豐登的農耕文明,人們都有著對「樂」的美好嚮往,樂器的發展演變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物質狀態與人們的精神世界。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了一例我國迄今考古發現最早的紅銅鑄就的銅鈴。
  • 3分鐘看完世界最美50處美景,簡直上天了
    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她們隔著屏幕只會羨慕別人,止步於夢想,卻不知那些遍布世界的美景,到底有多麼迷人。50處世界級的美景,50次難以抑制的悸動,想遇見,就出發!美國大峽谷The Grand Canyon
  • 當世界停擺,世界各地的景點現狀,看完想去「抄底」
    隨著病毒在全球蔓延,處都有數百萬人處於封鎖狀態,世界各地的邊界都在關閉,航班被取消,世界已陷入暫時停滯狀態。旅遊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破壞,那些曾經擁擠的景點,現在空無一人。看完今天的文章有種想去抄底的感覺。一起看看吧。之前: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一直吸引著人群,直到3月15日關閉為止。
  • 日本的特色海鮮,隔三差五就吃1次,是長壽魚,看完我就收藏了!
    在「長壽」這件事情上,日本究竟有何法門?日本曾有一個世界最長壽的老人叫大川美佐緒,她活了117歲,自稱是愛吃魚肉才這麼長壽。當然他們吃得最多的便是三文魚,多食三文魚不僅可延長壽命,更能幫女人保住青春容顏。三文魚鱗小刺少,肉色橙紅,肉質細嫩鮮美,稍稍處理就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日本人的長壽秘方,竟是隔三差五吃次它,看完後我默默的收藏了!
  • 學樂器的女生別小瞧學這些樂器的男生,分分鐘打敗你!
    專屬你的仙女樂器連結,321,來嘍!男同學們就坐不住了,不禁問道,有適合我們學的樂器嗎,其實啊,還真有,說不定有很多你們已經學過了!民族樂器民樂中,很多大神級別的人物都是男生,看看咱們王中山老師古箏登峰造極的水平和表演瀟灑的姿勢,鎖了鎖了!
  • 世界最大的海洋館,匯集了世界各地超過萬種的海洋生物!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世界最大的海洋館,匯集了世界各地超過萬種的海洋生物,海洋館裡的每一種小細節都能讓你驚喜。 Tip:進島之後去海洋館路線:乘坐聖淘沙捷運,經過一站到「濱海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