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古徽州的棄兒?還是遺珠(旅行路數連載7)

2020-09-21 舞文弄墨的驢

尷尬的婺源

按照區域文化來分,婺源的確是古徽州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單獨被劃在江西,與其他五縣分屬不同省份,確實有些尷尬。


黃山市與婺源關係圖

但是,如果你從地理劃分角度來說,婺源在古徽州的板塊裡就像一條尾巴,其他五縣抱團在一起,婺源游離在外。按照現在的劃分,沒有婺源的黃山市區劃的輪廓好像更具有整體性了。

除了地理因素,徽州地區的地形地貌,也讓婺源歸屬江西變得更加恰如其分


徽州地區地形地貌

從地形上來看,除婺源以外的其他徽州五縣均被包圍在黃山山脈、昱嶺(天目山脈)、白際山脈以及皖贛交界處的以六股尖為主峰的群山之內,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盆地型地理單元。而婺源不同,皖贛之間的群山將她和其他縣分割,變成一個獨立的地形區塊。我甚至於疑惑,為什麼徽州文化能夠翻越這六股尖的群山,去影響了婺源,並且將其變成徽文化的中心的。


穿行婺源北

從安徽休寧縣往南,沿著220省道行走。逐漸遠離盆地,山勢高峻,溪谷深險。


休寧南部山區


這些年,國家對住在山裡的村民採取政策上的幫扶,將很多深山民眾集中遷移到山下安置。這樣既避免了自然災害的侵襲,同時改善了交通環境。


有關集體動遷安置的記錄


集中安置點

一些集中安置的新農村不僅選擇了交通要道上,同時保留了徽式建築的統一性,讓這裡更具有地方特色。


嶺南最高處的保護區

皖贛交界處的山脈,其山脊的高處整體屬於休寧,海拔約500多米。這裡設立了保護區,有專門的管理站。通過布告欄得知,這一帶還有雲豹等中型野獸的出沒。


婺源的鄉村

翻過界嶺,過嶺南鄉,進入江西地界。地勢稍稍開闊,田就種的不那麼拘謹了。


路旁歇息處

在婺源發現一些特色建築,在遠離村莊的道路上,特別是較大的田地邊,會有一些空置的小房子。有多種用途,可以讓田裡勞作的村民避風避雨;也可以讓村民臨時放置農具;或者作為收割穀物的中轉站等等。

同時,又是一個簡易的土地廟,用作供奉,這反映出了當地的習俗,與徽文化有不少相通之處,因為皖南的傳統徽州地區也很講究這個。通常這都是村裡集資建的。


江灣水

不過,從地理上講,婺源的確在徽州區域中反其道而行之。比如這江灣水,向西匯入饒河,再匯入鄱陽湖。這是對江西地理上的從屬。而皖南的黃山市,幾乎所有河流都向東匯入錢塘江出海。婺源與其他徽州縣文化承一脈,卻非飲一河水。


江灣蕭江宗祠

江灣鎮是婺源的東大門,是一座古鎮,鎮內徽派建築林立。當然,規模最大的建築要數這蕭江宗祠了。江灣的江姓出自蕭姓,於是便有了蕭江一脈,專門有別於其他江姓。祠堂在徽州文化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一點上,婺源與徽州其他縣並無兩樣,甚至更為看重。


江灣戲樓


江灣鎮

從江灣向西,十幾裡後江灣河匯入段莘水,在二水交匯地有座古村落,名叫汪口


汪口古村落

段莘水在此處繞了一個彎,形成一座半島,三面環水,江灣河正對汪口——這是一座以河為伴的村落。


相比皖南的徽派古村落,特別是宏村和西遞,汪口村的規模不算大,甚至可以用小巧玲瓏來形容。小村內除了沿河的小街,另外僅有一兩條石板街穿插構成。不過,汪口的古樸感甚至優於一些名氣大的村落。遊走在汪口的石板街上,那些石板路被修繕的痕跡非常淺,有些可以看出來是保留了幾十上百年沒有動過的樣貌。

汪口古村

  • 中國的古鎮古村在旅遊開發打造中經常走入一個極端,比如一個很古樸的小鎮,經過一番裝扮和包裝後,古樸之氣盡失,變得極為商業和浮誇。還有一些雖然保留了原始的味道,但由於運作不利落入惡性循環,管理不善條件髒亂差,這就和旅遊發展的目的背道而馳了。髒亂差不是質樸。

就目前而言,汪口的感覺是最好的,小鎮沒有門票,就是一座村民保持這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小村,但有一些適當的管理,讓小村整潔乾淨,設施便捷。


再沿段莘水向西行走一段路,眼前出現一塊大型廣告牌,牌中指示這裡是老電影《閃閃的紅星》的拍攝地以及潘冬子的替身演員老王的家。這就好像某某人給你介紹他是某個名人的三舅的二姨家的侄子的鄰居一樣的感覺。

不過,當今的時代是發揮名人效應的時代,能掛的上鉤的都可以用來打一下宣傳,倒也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


劇照

潘冬子這個角色在電影裡需要用到替身的也許就屬在江水裡撐竹筏的片段了。這段戲在影片中特別突出:小小竹排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就算現在聽到這首歌,兒時的回憶就呈現在腦海中了。伴隨李雙江的歌聲,心裡憧憬著能到電影中呈現的江水邊看看。


段莘水

但沒想到的是電影中湍急的水竟然就是眼前這條名不見經傳的段莘水,水面也是毫無波瀾,大概是季節不對吧。


李坑古村

在到婺源縣城之前,道路左側還有一座非常知名的古村落,名叫李坑。這座李坑古村規模並不算大,但從村裡走出過很多達官顯貴之人。村裡古建眾多,呈現出對徽派文化最好的遺留。

收門票,我沒進去,繼續向西行走。


月亮灣

在接近婺源縣城之前,忽然被眼前的一幅美景所吸引,段莘水流出一個弧度,水分兩道又合,形成一座長長的河中島。島嶼與河流呈一致弧度,好似一輪月牙,故此地名為:月亮灣(我拍照技術不行,只能拍出個行,實景比照片好看千倍)。


婺源地形沙盤

婺源城北有座博物館,我正想好好了解一下婺源的地形,卻在館內發現了這幅婺源全縣地形沙盤。可以看出,婺源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部與安徽、浙江交界處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南部和西部則是低山丘陵區,中間婺源縣城所在區域地勢低平。


婺源南部

從婺源縣城往南,不多會兒就完全失去了徽派文化的痕跡,兩旁的村莊民居,其建築形式包羅萬象,難說還有什麼特點了。

星江

經過多條水系匯流,從婺源縣城向南的江面變得寬闊一些,這山巒江河景致反倒有點像《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撐船過江的場景了。

離開婺源才算是真正離開了徽文化圈,這種文化非常「固執」,有一些傳統和風俗上的執念,被影響的區域好像就連山川河湖都染上了一絲水墨氣息。黑白互染,如雪如黛,說的不僅僅是徽州建築的形態,同樣也描繪出了徽州山水的畫卷。

此去向南,就要去另一座與黃山齊名的海內名山了,那是我的另一份嚮往——三清山。

歡迎關注我的長途遊記連載,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徽州,一個已經失去版圖的文化故裡(旅行路書連載5)
    黃山市今天的安徽最南部城市黃山市,基本上以古徽州為基礎劃設政區,除了婺源劃出歸江西,且不談改名優劣的事,如今的黃山市既包含古徽州的核心文化區,又將黃山這座千古名嶽納入懷中,可以說是中國山水加文化的寶藏。如此,以「黃白」二山為節點,囊括古代徽州遺留下的所有文化精粹,串聯出一條旅遊路徑,這樣的旅行,還不夠讓人興奮嗎?
  • 作為古徽州的一部分,婺源在江西好還是在安徽好?
    正常情況下很難想像婺源的文化竟然不受地勢的阻隔和安徽這麼近。婺源雖然歷史上長時間都屬於徽州地區,但是卻幾次被劃到江西,最近的一次就是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因此婺源當地有些人,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在他們心目中依然把自己當作徽州人來看待。那婺源到底是被劃在江西好還是回到安徽好呢?
  • 一個人的旅行:走近古徽州
    旅遊也好,旅行也罷,當我們在行走中沒有汲取或者感悟點什麼,那麼你的行走也僅僅只是行走而已。 在我決定去登黃山的那一刻起,我就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為此,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裡,我時不時的查閱資料,來詳細的了解我要去的這片深邃廣柔的土地——古徽州。
  • 婺源 還想再來的地方(江西旅行之十一)
    還有,在這些古村落裡,可以領略白粉牆黛青瓦、簷鬥高翹狀如馬頭的老宅,分布在山水田園之中如詩如畫;古祠堂、古府第、古戲臺、古繡樓、古民宅、古物件,以及古樹、古橋、古碑等,都給人們帶來穿越時空的感覺;古石雕、木雕、磚雕,成為散落於民間的藝術瑰寶,不可多得。
  • 古徽州一府六縣,婺源景色最美,卻給了江西,安徽後悔了麼?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婺源縣現在屬於江西省上饒市,北邊和安徽,東邊和浙江相鄰,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歷史上屬於安徽省,後來劃給了江西,著名的徽州被拆分了,績溪縣歸宣城市,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保留,不過徽州府改了名字
  • 無夢到徽州,為什麼要去婺源看油菜花?婺源和徽州不得不說故事
    婺源作為徽州一府六縣中的一個縣,延續800餘年,古徽州歷史上兩次被分離,最後成了終是劃歸江西管轄,但徽州文化卻在這裡根深蒂固。因為疫情,今年的油菜花恐怕是無緣欣賞了,無論是羅平的油菜花海,還是婺源的黃白相間、雲繞霧罩的田園風光,雖然新冠病毒已經在潰敗的路上,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在祖國壯麗山河中自由地飛翔。
  • 夢回故鄉,婺源醒來,定格醉古徽州小鎮
    三月中下旬,是油菜花最燦爛的季節,疫情過去後,我們來到江西婺源。聽說叫「中國最美的油菜花之鄉」,也叫夢裡的故鄉,這一次,我來到了這裡,這裡真的叫做夢裡的故鄉,是一個復興古徽州歷史文化的小鎮,卻誕生在江西婺源縣,它的全稱是「婺源夢裡的故鄉」。
  • 江南行(2)婺源
    江灣是一座具有豐厚的徽州文化底蘊的古村落,村中還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憲第等明清時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2003年重修的蕭江宗祠。江灣鍾靈毓秀。離開江灣,來到婺源東北部的篁嶺古鎮。篁嶺是著名的"曬秋"文化起源地,是一座近六百年歷史的徽州古村。
  • 夢裡回老家,醒來是婺源,定格醉美古徽州小鎮
    三月中下旬,正是油菜花最絢爛的季節,疫情過去,我們來到了江西婺源,聽說這裡有「中國最美油菜花之鄉」之稱,也被人們稱為夢裡老家。這次我來到的這裡,的的確確叫夢裡老家,這裡算是一座復活了古徽州歷史文化的小鎮,卻在江西的婺源縣誕生了,它的全名叫「婺源夢裡老家」。
  • 古徽州十大景區
    說明一下「古徽州十大景區」:「古徽州」是指古代徽州所轄的範圍,包括現在的黃山市,以及婺源和績溪,沒有寫"徽州十大景區"是因為:現在黃山市下轄有個「徽州區」,加個「古」以免混淆!「十大景區」是小編我根據各個景區的實際情況排列的,有不同意見者評論區發表建議!
  • 掛在天上數百年,徽州最難到達的古村落,比宏村、婺源美10倍!
    提起古徽州之美,前有古人「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感嘆,今有大批遊客對宏村、婺源等地的嚮往。今天,小漁給大家推薦一個徽州古村落,它是徽州最難到達的地方,卻讓所有見到的人驚豔。它就是木梨硔。它「孤獨」地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之上,是徽州海拔最高的村落。木梨硔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明朝。據說這裡的祖先原本姓環,因為家族犯案,逃到此處避世,並改姓為詹。因為交通不便,木梨硔一直絕世獨立,卻也因此保留了原生態的美景。
  •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將婺源列為古徽州板塊重點生態功能區
    大江網北京訊 記者吳躍軍、秦海峰報導:婺源在地域上與安徽省休寧縣等同屬黃山山脈古徽州板塊,為了把徽文化保護與傳承融入到生態功能區建設中,全國政協委員、婺源縣博物館館長詹祥生建議,將婺源縣列為古徽州板塊重點生態功能區,以促進功能區的完整性和促進婺源的更好發展。
  • 徽州人文山水經典自駕線(自駕收藏系列)
    這事一條圓夢徽州的經典路線,全程路況非常好,開車很帶感,除了可以住當地特色的客棧外,還有一路地道的徽菜,無論是道教齊雲山,還是地藏菩薩九華山,或者歸來不看嶽的黃山,都會讓你的旅程難忘。因長期隸屬徽州,受徽州文化影響很大,徽派建築和徽州文化到處可見。始建於北宋崇寧之年(公元1102年)的旌德文廟以及江村父子進士坊、溥公祠均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皖南第二大石橋旌德三溪樂成橋、喬亭文筆石峰、興隆表靈塔等把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旌德點綴得更加美麗。
  • 來婺源住這家民宿就對了,像古徽州博物館,還送夢裡老家演出票
    婺源是我一直喜歡的地方,如今交通網絡發達,不論是自駕還是乘坐高鐵都非常的方便,遠離了喧囂的城市,沒有燈紅酒綠,映入眼帘的是滿目蔥綠;沒有高樓大廈,只有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馬頭牆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給人的感覺就像在畫裡一般。
  • 來婺源住這家民宿就對了,像古徽州博物館,還送夢裡老家演出票
    婺源是我一直喜歡的地方,如今交通網絡發達,不論是自駕還是乘坐高鐵都非常的方便,遠離了喧囂的城市,沒有燈紅酒綠,映入眼帘的是滿目蔥綠;沒有高樓大廈,只有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馬頭牆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給人的感覺就像在畫裡一般。
  • 懷念的古徽州在哪裡 徽州歷史的變遷
    人人都想去徽州?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但你知道嗎,這句詩還有前半句,「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連起來就是,想要認識有錢富貴的人,要經常去黃山、白嶽(齊雲山)遊玩,可惜我一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嗯?是不是跟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 美麗的婺源彩虹橋(改)
    美麗的婺源彩虹橋綠今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7月8日晚間,一則江西婺源縣清華鎮彩橋被洪水衝坍塌消息在網絡流傳,引發眾多關注,這座有800年悠久歷史的橋梁那次去婺源,我們第一站就是清華鎮彩虹村。那是難得一見的古廊橋,因為難得的邂逅,我們停留了好幾天,與它早晚形影不離。 據介紹,廊橋是一種帶頂的橋,其特色,不僅造型優美,而且有雨天可避雨歇腳的優點。彩虹橋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它的魅力不僅在於橋體與青山、碧水、古村、驛道的完美結合,更體現出建造的生命力。
  • 婺源唯一的5A景區:傳承千年徽派古建築,活著的古徽州歷史化石
    說到江西的婺源,你第一反應想到的是什麼?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還是篁嶺古村的曬秋?抑或是氣派詩意的徽州古村落?婺源這個地方給了遊客太多美好的想像空間,每到一個地方就像是走進了一副油畫之中,顏色如此通透乾淨,每一個筆觸都把建築勾勒的恰到好處,讓人如痴如醉。
  • 婺源縣城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北部是古徽州六縣之一
    婺源為江西上饒市下屬縣城,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北部,是古徽州六縣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一顆鑲嵌在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築,其鄉村之美,在於渾然天成的和諧。「青山向晚盈軒翠,碧水含春傍檻流」。村村是畫,步步皆景。
  • 不是景區,沒有門票,卻承載古徽州的美,宏村、西遞不是全部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古徽州,自古就是人人嚮往的旅遊勝地。到了今天,無論是安徽的宏村、西遞古村,還是江西婺源(婺源也屬於古徽州),都是國內最著名的旅遊景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它不是景區,沒有門票,卻保留著古徽州最美的韻致,十分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