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全球暴發疫情,那在國外的國寶們怎麼樣了?
前段時間出現了一條新聞:有兩隻大熊貓被提前送回國了!
被送回來的是大毛和二順,因為疫情期間交通受限,難以運來足夠新鮮的竹子。
加拿大卡爾加裡動物園的工作人員說,「它們幾乎只吃新鮮的竹子,稍微老一些或者運輸過程長一些,它們就不吃了。」
本來我想為它們鳴不平:人家是國寶,挑食一點,吃得多一點,咋了?但是聽說,早在2017年,就出現過「大熊貓被退貨」的傳聞……
當時網傳被退貨的是大熊貓暖暖,出生於馬來西亞。據說暖暖吃太好又太能吃,一年開支高達60萬美元。換成人民幣,也就一天花個一萬塊吧。
而且為了撫養暖暖,動物園不得不削減其他動物的預算,連老虎都被餓瘦了。暖暖還被稱為「全球首隻被退回中國的大熊貓」,一舉成名。
不過後來被證實,這些都是謠言,暖暖的微博還闢謠過。
暖暖回國的真正原因是,在海外出生的熊貓幼崽只能在出生地居住兩年。如果再申請的話可以延長兩年,但熊貓兩歲後就要和母親分開生活,動物園就需要修建新的地方安置暖暖。
所以,暖暖是正常合同到期被送回國的,不算退貨。
雖然暖暖被闢謠了,但大毛和二順好像就是吃得多……
那麼問題來了,大熊貓到底有多能吃?為了找到答案,我翻了好多文獻,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一項研究說,「一般來說,動物的日均攝食量為其體重的3%~5%,成年大熊貓體重約為80~125kg,以此推算的話,大熊貓的攝食量應該是2.4~6.25kg。」
但另外兩項研究的數據就差得挺大。一項對相嶺山系大熊貓的糞便研究,推算出大熊貓不同季節的日攝食量約為13.14~14.58kg。
還有人說,「野生大熊貓若每天只吃竹葉,可達10~14kg;只吃竹莖,可達到17~20kg;但要是只吃竹筍,攝食量就能達到40kg了。」
為啥這些數據相差這麼大呢?這和攝食部位有一定關係。通常竹葉營養最豐富,竹筍次之,竹莖就沒什麼營養了。不過大熊貓吃著還是挺香的。
再來看看竹子的含水量,莖葉含水量僅有 51.58%,竹筍就比較鮮嫩多汁了,約為87.5%,而且竹筍富含糖類,所以大熊貓總喜歡抱著竹筍啃。
大熊貓愛吃竹子我們都知道,可它作為一隻熊科動物,為啥愛上了竹子?難道肉不香嗎?
有研究發現,大熊貓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體內名為「T1R1」的基因失活了,這讓大熊貓真的吃肉不香了!
相比之下,竹子分布極廣、數量巨大、竟食者還少。而且還有研究表明,大熊貓能夠藉助腸道微生物消化竹子中的纖維素與半纖維素。
仔細品品,竹子的味兒還挺好!
事實上,大熊貓並非只吃竹子,人們發現野生大熊貓還會偷吃玉米稈、無芒小麥、野生獼猴桃、部分動物性食物等。
圈養大熊貓還會吃蔬果等,甚至還會在中秋節吃到「專屬月餅」。
(不過為啥盤子裡還有一隻大熊貓!)
這得從動物的腸道說起。一般來說,食肉動物的胃腸道較短,而食草動物的胃腸道較為複雜,或有發達的盲腸。比如,鹿的腸道是自己體長的15倍,羊的腸道是自己體長的25倍。
而大熊貓的腸道僅為自己體長的4~6倍,這就導致食物在體內的滯留、消化時間較短,消化率較低。
竹子的營養成分又少,為了獲取更多能量,保持消化道充盈,那就只能吃吃吃吃不停了。
吃得多,大熊貓每天的排便量也超級驚人,一天能拉10kg左右的「青團」。
這是什麼概念呢,一般成年人的排便量只有100-300g,emmm……下次排便時你看看自己的,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反正我不說你也會看的)
大熊貓消化率這麼低,為啥它看起來還是一個大胖砸?
這個問題,我們請教了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得到的回答是:
「大熊貓胖不胖和它吃什麼沒多大關係。再說了,成年大熊貓的毛髮長達10釐米,這樣的毛髮量會讓大熊貓看起來胖了不止一圈。
我們經常開玩笑,吃素的個頭都大,比如大象、犀牛、河馬,那些吃肉的還真比不過。」
參考資料:
[1]曾登地, 梅春豔. 成都實施"天府大熊貓"文化品牌戰略研究[J]. 中華文化論壇, 2017, 009(009):101-105.
[2]袁施彬,周明強,胡錦矗,張澤鈞.大熊貓能量和蛋白質營養需要研究進展及策略[J].四川動物,2012,31(03):508-511.
[3]何禮,魏輔文,王祖望,馮祚建,周昂,唐平,胡錦矗.相嶺山系大熊貓的營養和能量對策[J].生態學報,2000(02):177-183.
[4]李華, 賈競波. 竹子的生物學特性與大熊貓的關係探討[J]. 科學諮詢(科技·管理), 2016.
[5]唐稚英,陳鳳英,孫中武,韓穎,蘇含英.竹子與大熊貓的營養[J].野生動物,198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