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正確打開方式來了!揚大學子支教農村留守兒童

2020-12-13 荔枝網新聞

  和「上班族」相比,「學生黨」最幸福的莫過於每年擁有一個「宇宙無敵假期」——暑假。因為沒有緊張的學業,自由而輕鬆,不少大學生會趁著「家裡宅」或出去旅行放飛自我,但也有很多大學生的暑假打開方式更有意義,那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參加暑期社會實踐。今天來了解一下揚州大學的學生,走進揚州江都區5個鄉村支教留守兒童的暖心故事。

  「沉澱」到農村  點亮孩子眼中的希望

  沈雯潔,是揚大數學科學學院大二學生,也是學校「創藝家」公益創業社團成員之一,這個暑假,她和10名其他院系的小夥伴一起來到江都區小紀鎮花彭村的留守兒童支教,為期八天,他們將和村民同吃同住,為孩子們帶來美術、禮儀、舞蹈、音樂、象棋等豐富多彩的藝術課程。沈雯潔說:「其實像我們做這些公益活動的話,看到這些孩子眼裡有那種心情的那種感覺,我們就覺得很感動,其實就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會值得,我們就是要點亮他們眼中希望,包括對藝術的渴望。」

  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花彭村是揚州最偏遠的一個鄉村,村裡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裡。這個暑假,當得知揚州大學學生志願者要來,村裡從6歲的孩子到十三四歲的初中生都報名參加了。劉妍和陸嘉慧兩個「死黨」,為了參加八天的「藝術課程」,連外出遊玩的計劃都「延遲」了。

  劉妍說:「我很佩服這些大哥哥大姐姐,來這裡教我們這些很有意義的東西,我希望將來用我學到的東西,來幫助其他人。」

  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花彭村黨支部書記徐根方告訴記者,花彭村共有留守兒童在40名左右,他們正常的就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時放假之後就沒有事做,就看看電視玩玩手機,揚大的學生這一次到村裡支教,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也豐富了他們的暑期生活。

  樹立勇擔使命  做志向遠大的時代青年

  而在距離30公裡外的宜陵鎮宜東社區,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的15名同學正在教孩子繪製臉譜。柏芯俞小朋友在大學生老師的指導下,花費兩個小時,終於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DIY的京劇臉譜,甭提多開心了。

  柏芯俞說:「那個姐姐幫我一起畫,我感覺很好很開心,這樣我的臉譜化的比較精緻。」

  據了解,15名大學生為孩子們帶來書畫、版畫、漆畫等不同的課程。 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大二學生錢麗媛說:「根據這個課程,我覺得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強,讓我自己的繪畫真正的運用到可以運用的地方,然後我的專業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江都區邵伯鎮甘棠社區,揚大麵塑公益團隊10多名隊員正在手把手地教孩子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手藝,雍娜娜小朋友將糯米麵原料,經過捏、搓、揉、掀等各種手工後,一個萌噠噠的「旅行青蛙」出爐了。雍娜娜說:「自己的心情很開心很激動,然後就感覺自己又增加了一些知識,自己也動了手,然後感覺自己的手也非常的巧。」

  黃小雲特意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來參加麵塑手工課,母子仨生平第一次合作麵塑手工「響尾蛇」。黃小雲說:「今天一家三口來體驗這個麵塑,感覺挺不一樣,這些大學生各個方面教的都蠻好的。」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大三學生臧家禕說:「麵塑也算我們專業裡面的一個手藝,傳承麵塑這樣一個非遺文化,我認為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此次,揚州大學奔赴江都5個鄉村支教留守兒童的學生一共有54名同學。據了解,2018年揚州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組建了693支實踐服務團隊,共有 3萬多名大學生奔赴各地開展實踐活動,通過三下鄉、愛心支教、走訪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年學子們樹立勇擔使命、做志向遠大的時代青年。

  揚州大學團委副書 陳佩沛說:「讓我們的學生真正深入到社會的基層來認知社會,能夠深入田間地頭,能夠將他們的收穫和感悟,真正融入到今後的職業成長選擇當中去,來幫助他們成就今後事業的選擇和人生價值的一個方向,能夠讓他們真正到祖國需要的崗位上去,來發揮他們的工作、創業的能力和熱情。」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明玉花 編輯/貝茜)

相關焦點

  • 扶貧先扶智:中國重汽關愛留守兒童義務支教基地在曲堤鎮王元氣村揭牌
    7月24日,中國重汽關愛留守兒童義務支教基地揭牌暨支教助學開班儀式在濟陽縣曲堤鎮王元氣村舉行,中國重汽聯合濟南日報、山東科技大學志願者為期14天的義務支教助學活動正式啟動。 關愛留守兒童,開展義務支教,是中國重汽集團黨委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大力開展智力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集團黨委副書記於有德、黨委辦公室主任顏世國、組織部長劉景貴、宣傳部長宋志君、團委書記曹建,曲堤鎮鎮長石治國及鎮政府有關領導盛善海、王坤業等出席儀式,並向留守兒童贈送了書包文具和「汕德卡」 重卡毛絨玩具。
  • 湖南衡陽:多彩「暖心」活動讓留守兒童樂享快樂暑假
    留守兒童是社會特殊群體,是祖國的未來。為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工作,讓留守兒童樹立自信自強的人生觀,健康快樂地成長,湖南省衡陽市積極行動,充分調動並利用社會愛心力量,著力解決留守兒童家庭困境、生活物資缺乏、心理健康等現實問題,為留守兒童打造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 90後志願者李懿俊:開闊農村留守孩子的視野
    地處沙市區東部邊緣的觀音壋鎮,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2018年全鎮留守兒童達到206人、建檔立卡貧困兒童484人。每逢周末與寒暑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讓農村家庭無力又無奈。發現這個問題,沙市區觀音壋鎮政府工作人員、90後小夥李懿俊上了心、動起了腦筋。
  • 南非留學生教留守兒童學英語--南安商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黃俊濤李想通訊員顏國泰呂全福文/圖)昨日,向陽鄉大學生暑期實踐支教活動啟動儀式暨農林大學實踐團隊關愛貧困學生活動舉行,共有47名大學生參加。    據此次大學生支教負責人林恆陽介紹,這是他們組織的第三屆大學生支教活動,為期兩周,參與支教的47名大學生中,有20名是向陽本地人,來自20所不同高校,有10名是向陽周邊鄉鎮的大學生。
  • 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圓孩子一個大學夢
    而農村的一些留守兒童或多或少都有親情的缺失。41年來堅守在農村初中教學第一線的王加勝,看到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節假日期間逗留在街頭小巷,無所事事,他看在眼裡,憂在心中。在「中國好人」葉連平老師精神事跡的感召下,2015年3月,他利用自家的四間空房自籌資金,創建了一個校外留守兒童之家,讓孩子們多了一個課外活動的場所,有了一個溫暖的「家」。萬事開頭難。
  • 「小草學堂」開課服務千餘名留守孩子 大學生返鄉助教
    「小草學堂」是關愛留守學生的志願服務項目,秉承「青春助力、快樂成長」的服務理念,組織以大學生為主的志願者,採取支教的方式,為留守學生提供課業輔導、親情陪護、才藝培養等志願服務,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快樂的暑期家園。
  • 全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湖南站)關注留守兒童
    關愛留守兒童體質 廣泛傳遞社會溫暖留守兒童一直是體育冬夏令營活動中非常重視的群體,湖南通過開展一系列以「留守兒童」為主體的冬夏令營活動培養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推動青少年體育文化素質建設,以此實現「集中+聯動」的新格局,全面推進健康湖南戰略。
  • 暑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暨夏令營活動走進建德市大同鎮
    暑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暨夏令營活動走進建德市大同鎮8月13日,「同在藍天下 我們共成長」暑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暨夏令營主題活動走進建德市大同鎮。  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為孩子們帶去了慰問用品和學習用品,走訪慰問了當地生活相對困難的留守兒童家庭。這些孩子品學兼優,生活的逆境讓她們過早承擔了分別得痛苦,卻擁有比同齡人更頑強的品格。
  • 滁州學院創客協會赴嶽西志願公益支教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通過實地調查和走訪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比如缺少教育輔導、缺少陪伴、缺少安全健康教育等。而在這些問題中,教育問題是比較突出的,也是他們的家人關注的重點。
  • 山東政法學院政蘊荷夢小荷學堂支教團隊開展心靈護航課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了豐富農村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給留守兒童帶來關愛與幫助,山東政法學院政蘊荷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在菏澤市單縣南城街道小荷學堂開展20天的支教活動。隨著支教工作的開展,志願者們發現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性格偏內向、不善於表達、過於自卑靦腆等問題,所以志願者認為有必要為他們開設心靈護航課程,以幫助他們打開心扉。  此次活動在大學生志願者的精心準備下有序展開,主要包括「我想聽你說——解除內心煩惱」「放飛夢想紙飛機」和「致爸爸媽媽一封信」三個環節。
  • 仙遊山區留守兒童暑假居然在「生產」電扇、檯燈...
    > 7月13日至17日,莆田學院「三下鄉」實踐服務團幾十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仙遊縣石蒼鄉潭頭村開展以「服務新農村
  • 「十問留守兒童」之一: 6100萬的數字是怎麼來的?
    每到一個留守兒童比例較高的學校、村子採訪,一兩日的短暫接觸後,當記者要離開時,孩子們都表現出不舍,甚至追著記者的車子後面跑。一位支教老師說,「孩子們太孤獨。父母基本上只有春節才回來。賺到錢蓋了房子又繼續去打工。孩子們平時在村子裡幾乎見不到年輕人。」 沒有年輕人,只有老人和孩子在村子中孤獨留守,農村「空心村」現象的背後,體現著農村的家庭模式在現代化洪流中面臨的衝擊。
  • 社會實踐:英語支教,點亮留守希望
    2019年9月3日,我們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外語外貿學院英語藝術支教服務團前往桂林市灌陽縣會湘小學,開展"英語支教點亮留守希望,學生攜手共建美麗中國"系列活動,該活動有近 30 名師生參加。短短一整天的支教實踐活動,如同白駒過隙,留給我的不僅僅是社會實踐中所取得的收穫。
  • ...支教」,疫後重振「只管向前」!湖科支教學子點亮農村孩童「心燈」
    劉宗成去支教前,這裡和很多農村學校一樣,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大多數體育課程被其他科目擠佔。即便是安排了上體育課,也多是「放羊式」管理,課程淪為學生的打鬧時間。問及胡科傑的支教表現,校長徐正煬讚不絕口:「胡老師工作積極認真,很快就適應了角色轉變。他每節課都精心設計準備,極大激發了學生體育鍛鍊的熱情,學生們都很喜歡他。」在徐正煬看來,支教項目的實施,很好彌補了農村學校在體育教學方面的短板。
  • 快樂的暑假又來了,3種正確打開暑假生活的方式,你家娃做對了嗎
    這3種方式家長要學會暑期的時間很長,孩子們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來給自己充電,下面就給家長們介紹3種正確打開孩子暑假生活的方式,讓孩子能夠享受一個快樂的暑假。3、帶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也有必要帶著孩子多看看周邊的世界,增長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眼界。
  • 德州留守兒童夏令營快樂度假 接受多方安全培訓
    暑期伊始,楊連印便在自己家裡開辦留守兒童「家庭夏令營「,免費為周邊50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興趣培訓。他把家裡分成書香園、感恩園、才藝園、生活園、生態園五個園區,購置了鞦韆、吊環、桌球臺。  「農村的留守兒童暑期生活單調乏味,一些孩子很容易沉迷網絡,個人安全問題也無法保障。 」楊連印說,利用家庭資源,幫助留守兒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暑期。
  • 鄉村螢火蟲閱讀館 公益服務留守兒童
    放暑假後,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黃泥鎮大村村,在外地成功人士、愛心志願者共同組建了鄉村螢火蟲閱讀館。免費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學習閱讀、心理輔導、親情陪伴、安全教育等服務。8月2日,平日寧靜的小山村飄蕩著朗朗書聲,40多名大村村留守兒童在授課老師的領讀下,朗誦著詩詞。雖然天氣有些炎熱,課堂也有些擁擠,但授課老師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學生 曹晶:「我覺得我們老師講的非常有意思,既簡單又生動有趣,讓我們聽故事的時候,就學到了知識,我很喜歡。」
  • 西二鋪鄉婦聯開展多彩暑期活動豐富留守兒童假期生活
    象棋培訓班、詩歌朗誦比賽、安全知識教育……進入暑假以來,西二鋪鄉婦聯攜手關工委、團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暑期活動,讓留守兒童接受文化藝術薰陶的同時
  • 金寨經濟開發區:「E萬行動」關愛農村貧困留守兒童
    金寨經濟開發區:「E萬行動」關愛農村貧困留守兒童 2020-10-26 17:19 來源: 金寨經濟開發區
  • 給鄉村留守兒童辦一個世界藝術夏令營,我們暑假真的這麼做了
    這是一個看似尋常的藝術課堂上的場景,不尋常的上課的不是北上廣深的孩子,而是貴州大山裡的布依族孩子,最小的3歲,最大的15歲,其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而上課的地點在黔西南一個依山而建的屯上村,一個曾經的廢棄教學點,如今改造後的最美鄉村書院裡。